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总集类三

△《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内府藏本)

金元好问编。好问有《续夷坚志》,已著录。是集录金一代之诗,首录显宗二首,章宗一首,不入卷数。其馀分为十集,以十干纪之,辛集目录旁注“别起”二字,其人亦复始於金初,似乎七卷以前为《正集》,七卷以后为《续集》也。《壬集》自马舜之下别标“诸相”一门,列刘豫等十六人;状元一门,列郑子聃等八人;异人一门,列王中立等四人;隐德一门,列薛继先、宋可、张潜、曹珏四人诗,而独标继先名,疑传写讹脱;《癸集》列知己三人,曰辛愿、李汾、李献甫。南冠五人,曰司马朴、滕茂实、何宏中、姚孝锡、朱弁。而附见宋遗民赵滋及好问父兄诗於末。前有好问《自叙》,称魏道明作《百家诗略》,商衡为附益之。好问又增以己之所录,以成是编。《序》作於癸巳,盖哀宗天兴二年也。其例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未,兼评其诗。或一传而附见数人,如乙集张子羽下附载僧可道、鲜于可、高鹍、王景徽、吴演之类;或附载他文,如丙集党怀英下附载《诛永蹈诏书》之类;或兼及他事,如乙集祝简下附载所论《王洙不注杜诗》之类。大致主於借诗以存史,故旁见侧出,不主一格。至壬集贾益谦条下,述其言世宗大定三十年中,能暴海陵蛰恶者,得美仕。史官修《实录》,诬其淫毒狠鸷,遗臭无穷。自今观之,百无一信。又称卫王勤俭,慎惜名器,较其行事,中材不能及者多。如斯之类,尤足存一代之公论。王士祯《池北偶谈》尝论其记蔡松年事,不免曲笔,然亦白璧之瑕,不足以累全体矣。惟大书刘豫国号、年号,颇乖史法,然豫之立国,实金朝所命,好问金之臣子,宜有内词,固不得而擅削之,亦未可以是为咎也。其选录诸诗,颇极精审,实在宋末江湖诸派之上,故卷末自题有“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及“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齿牙”句。士祯亦深不满之,殆以门户不同欤。后附《中州乐府》一卷,与此集皆毛晋所刊,卷末各有晋《跋》,称《初刻中州集》,佚其乐府,后得陆深家所藏乐府,乃足成之。今考集中小传,皆兼评其乐府,是《乐府》与《中州集》合为一编之明证。今亦仍旧本录之,不别入词曲类焉。

△《唐诗鼓吹》·十卷(通行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据赵孟頫《序》,称为金元好问所编,其门人中书左丞郝天挺所注,国朝常熟陆贻典题词。则据《金史·隐逸传》,谓天挺乃好问之师,非其门人。又早衰厌科举,不复充赋,亦非中书左丞,颇以为疑。案:王士祯《池北偶谈》曰:金、元间有两郝天挺,一为元遗山之师,一为遗山弟子。考元史《郝经传》云,其先潞州人,徙泽州之陵川,祖天挺,字晋卿,元裕之尝从之学。裕之谓经曰,汝貌类祖,才器非常者是也。其一字继先,出於多罗别族,父哈赏巴图尔元太宗世多著武功。天挺英爽刚直,有志略,受业於遗山元好问,累官河南行省平章事,追封冀国公,谥文定;为皇庆名臣,尝修《云南实录》五卷,又注《唐诗鼓吹集》十卷。近常熟刻《鼓吹集》,乃以为《隐逸传》之“晋卿”,而致疑於赵文敏之《序》,称尚书左丞,又於尚书左丞上妄加“金”字,误甚云云。然则贻典等所考,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矣。是集所录皆唐人七言律诗,凡九十六家,共五百九十六首,作者各题其名,惟柳宗元、杜牧题其字,未喻何故。第四卷中宋邕诗十一首,天挺注以为实出曹唐集中,题作宋邕,当必有据。然第八卷中胡宿诗二十三首,今并见文恭集中,实为宋诗误入,则亦不免小有疏舛,顾其书与方回《瀛奎律髓》同出元初,而去取谨严,轨辙归一,大抵遒健宏敞,无宋末“江湖”、“四灵”琐碎寒俭之习,实出方书之上。天挺之注,虽颇简略,而但释出典,尚不涉於穿凿,亦不似明廖文炳等所解横生枝节,庸而至於妄也。据都卬《三馀赘笔》,此书至大戊申江浙儒司刊本。旧有姚燧、武一昌二《序》,此本佚之。又载燧《序》,谓宋高宗尝纂唐、宋轶事为《幽闲鼓吹》,故好问本之。案三都二京,五经鼓吹,其语见於《世说》,好问立名,当由於此。燧所解,不免附会其文也。

△《二妙集》·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金段克己、段成己兄弟诗集也。克己字复之,号遯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稷山人,克己,金末尝举进士,入元不仕,成己登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元初起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兄弟并以节终。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为名。泰定间,克己之孙辅,官吏部侍郎,以示吴澄,始《序》而传之。朱彝尊《曝书亭书目》於《二妙集》下,乃题作段镛、段铎撰。考虞集所作《段氏世德碑》,镛、铎实克己、成己之五世祖,铎官至防御使,未尝有集行世,彝尊盖偶误也。集凡诗六卷,乐府二卷,大抵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值故都倾覆之馀,怅怀今昔,流露於不自知。吴澄《序》言其有感於兴亡之会,故陶之达、杜之忧,其诗兼而有之。所评良允。房祺编《河汾诸老诗》八卷,皆金之遗民,从元好问游者,克己兄弟与焉。而好问编《中州集》,金源一代作者毕备,乃独无二人之诗。盖好问编《中州集》时,为金哀宗天兴二年癸巳,方遭逢离乱、留滞聊城,《自序》称据商衡《百家诗略》及所记忆者录之,必偶未得二人之作,是以不载。故又称嗣有所得,当以甲乙次第之,非削而不录也。《河汾诸老诗集》所载,尚有克己《楸花诗》一首,成己《苏氏承颜堂》等诗七首,皆不在此集中,疑当时所自删削。又此集成己《冬夜无寐》一首,《中秋》二首,《云中暮雨》一首,《河汾诸老诗集》皆题为克己作。此集出自段氏家藏,编次必无舛错,当属房祺误收,今姑各仍其旧,而特识其同异於此焉。

△《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内府藏本)

元方回撰。回有《续古今考》,已著录。是书,兼选唐、宋二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言近体,故名律髓。《自序》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曰《瀛奎》。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三宗者,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也。其说以生硬为健笔,以粗豪为老境,以炼字为句眼,颇不谐於中声。其去取之间,如杜甫《秋兴》惟选第四首之类,亦多不可解。然宋代诸集,不尽传於今者,颇赖以存。而当时遗闻旧事,亦往往多见於其注;故厉鹗作《宋诗纪事》,所采最多。其议论可取者,亦不一而足,故亦未能竟废之。此书世有二本,一为石门吴之振所刊,注作夹行,而旁有圈点;前载龙遵《叙》,述传授源流至详。一为苏州陈士泰所刊,删其圈点,遂并注中所圈是句中眼等句删去;又以龙遵《原序》屡言圈点,亦并删之以灭迹,校雠舛驳,尤不胜乙。之振切讥之,殆未可谓之已甚焉。

△《谷音》·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杜本编。本有《清江碧嶂集》,已著录。是编末有张榘《跋》,称右诗一卷,凡二十三人,无名者四人,共一百首。明毛晋《跋》,则称《谷音》二卷,宋末逸民诗也,凡二十有九人,诗百篇。此本上卷凡十人,诗五十首;下卷凡十五人,无名者五人,诗五十一首。当为三十人,诗一百一首。与二《跋》皆不合。其厘为二卷,亦不知始自何人也。每人各载小传,惟柯芝、柯茂谦父子共一传;杨应登、杨零祖孙共一传。凡小传二十有八,其间如王浍、程自修、冉琇、元吉、孟鲠,皆金元间人。张璜以牙兵战没,汪涯以不草露布为贾似道所杀,毛晋以为皆宋逸民,亦约略大概言之耳。本所著《清江碧嶂集》,词意粗浅,不称其名;而是集所录,乃皆古直悲凉,风格遒上,无宋末江湖龌龊之习。其人又皆仗节守义之士,足为诗重。王士祯《论诗绝句》曰“谁嗣箧中冰雪句,《谷音》一卷独铮铮”,其品题当矣。

△《梅花百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冯子振与释明本倡和诗也。子振字海粟,攸州人,官承事郎集贤待制。明本姓孙氏,号中峰,钱塘人,居吴山圣水寺,工於吟咏,与赵孟頫友善。子振方以文章名一世,意颇轻之,偶孟頫偕明本访子振,子振出示《梅花百韵诗》,明本一览,走笔和成;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子振,遂与定交。是编所载七言绝句一百首,即当时所立和者是也。后又附“春”字韵七律一百首,则仅有明本和章,而子振原倡,已不可复见矣。《宋史·艺文志》载:李祺《梅花百咏》一卷,久佚弗传。又端平中有张道洽者,作《梅花诗》三百馀首,今惟《瀛奎律髓》仅存数首。子振才思奔放,一题衍至百篇,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明本所和,亦颇琱镂尽致,足以壁垒相当。今明本所著《中峰广录》,虽有传本,而只有偈颂数十首,不载此诗。而子振著作,则惟《元文类》诸书略见一二,全集久佚无存。此集虽游戏之作,而半爪一鳞,犹可以窥见崖略。其诗别本,互有同异,《东阁梅》一首,中峰和章原阙,而别见於韦德珪集。国朝夏洪基为之订正校刊,颇有依据。今亦并仍之焉。

△《河汾诸老诗集》·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元房祺编。祺,平阳人,据高昂霄《跋》,称祺为大同路儒学教授,而祺作《后序》,自称“横汾隐者”,岂罢官后乃编斯集耶?所编凡麻革、张宇、陈赓、陈飏、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皆金之遗老从元好问游者。曹之谦本大同人,以流寓河汾,遂营邱墓,故总以“河汾诸老”题焉。祺《后序》称,好问有专集行世,故不录其诗。然段氏兄弟,亦自有《二妙》集,乃其孙辅所编。盖《二妙集》出於泰定中,祺为此集时,尚未辑成,故其诗仍得录入也。其书成於大德间,皇庆癸丑,高昂霄为鋟版,明弘治十一年,御史沁水李叔渊,复授开封同知谢景星刊行,河南按察司副使车玺为之《序》。今旧刻皆佚,此本为毛晋汲古阁所刊,称以林古度、周浩若、及智林寺僧所抄,三本互校,乃成完书。然祺《后序》称古律诗二百一首,暤暤郝先生序於前,今郝《序》已佚,而诗止一百七十七首,则尚非全本矣。然诸老以金源遗逸,抗节林泉,均有渊明、义熙之志,人品既高,故文章亦超然拔俗,吉光片羽,弥足宝贵,又何论其完阙乎?

△《天下同文集》·四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周南瑞撰。南瑞始末未详,考吴澄《支言集》,有《赠周南瑞序》,称安成周南瑞敬修,扁“濂溪”二字於室,或者议之。又称敬修之文词,固已早冠於乡儒之上,自濂溪视之则陋也。盍暂舍其所已学,而勉其所未学?云云。当即其人也。澄《序》多不满之词,至称其欲为濂溪后人,当知其门户路径。是明以冒称周子之裔诮之,其人盖好趋附高名者。观其目录末标“随有所传录,陆续刊行”九字,其体例与今时庸陋坊本无异,可以概见也。卷首有刘将孙一《序》,亦潦倒浅陋,似乎依托。然其所载颇有苏天爵《文类》所未收,而足资当日典故者。如《元史》崔彧上宝玺事,见於《成宗本纪》及彧本传,未详得玺月日,是集所载崔彧《献玺书文》,知为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三十日。又《成宗本纪》元贞元年三月乙巳朔,安南世子陈日燇遣使上表,并献方物,而《安南国传》则纪其事於至元三十一年五月之下,与本纪互异。今考是集所载《安南国王贺成宗登极表》,末云元贞元年三月初一日,知《列传》为误书。皆可以旁资考证,其他文亦多有可观者,其中十七卷、十八卷,三十一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四十一卷并阙,盖麻沙旧式,分卷破碎,传抄易於佚脱。今既无别本校补,亦姑仍原本录之,以存其真焉。

△《古赋辨体》·八卷、《外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祝尧编。《江西通志》载:尧,上饶人,延祐五年进士,为江山尹,后迁无锡州同知。《广信府志》载:尧字君泽,与此本所题同,惟云官萍乡州同知,与《江西通志》异。其书自楚词以下,凡两汉、三国、六朝、唐、宋诸赋,每朝录取数篇,以辨其体格,凡八卷。其外集二卷,则拟骚、琴操歌等篇,为赋家流别者也。采摭颇为赅备。其论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谓问答之体其源出自《卜居》、《渔父》,宋玉辈述之,至汉而盛。首尾是文,中间是赋,世传既久,变而又变。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而专於词者则流为齐、梁、唐初之俳体。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便,而专於理者,则流为唐末及宋之文体。於正变源流,亦言之最确。何焯《义门读书记》尝讥其论潘岳《耤田赋》,分别赋颂之非,引马融《广成颂》为证,谓古人赋颂通为一名,然文体屡变,支派遂分,犹之姓出一源,而氏殊百族。既云辨体,势不得合而一之。焯之所言,虽有典据,但追溯本始,知其同出异名可矣。必谓尧强主分别即为杜撰,是亦非通方之论也。

△《圭塘欸乃集》·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许有壬及其弟有孚、子桢,倡和之诗也。有壬有《至正集》,已著录。是集乃至正八年有壬既致仕归,乃以赐金得康氏废园,於相城之西,凿池其中,形如“桓圭”,因以“圭塘”为名。日携宾客子弟,觞咏其间,积成巨帙,共诗二百一十九首,乐府六十六首。中惟《乐府十解》为其客马熙所作,馀皆有壬、有孚及桢之作。既而桢如京师,以其本示马熙,熙复取而尽和之,凡诗七十八首,词八首,别题曰《圭塘补和》附之於后。其诗虽多一时適兴之什,不必尽刻意求工,而一门之中,父子兄弟,自相师友,其风流文雅之盛,犹有可以想见者焉。集前周伯琦《序》,后有段天祐等八《跋》,及赵桓、陆焕然题诗各一首,皆至正庚寅、辛卯、甲辰、丙午诸年,惟末有洹滨一《跋》,不著名氏,称此集“江湖友人”躬录装潢者。二十八年南归展读。外皆破碎。兵后所存惟此本,乃力疾补葺,遗我子孙,后题“上章涒滩四月”。案:“上章涒滩”为庚申岁,乃明洪武之十三年。而丁文昇《跋》内亦有“从洹滨御史领归抄录语”。盖“洹滨”乃“有孚”别号,而所谓“江湖友人者”,即文昇也。

△《忠义集》·七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赵景良编。初,南丰刘埙作《补史十忠诗》一卷,述宋末李芾、赵卯发、文天祥、陆秀夫、江万里、密祐、李庭芝、陈文龙、张世杰、张珏之事,埙自为《序》。其子麟瑞,复取宋末节义之士,撰述遗事,赋五十律,题曰《昭忠逸咏》,凡四卷,亦自为前后《序》。又有岳天祐者《序》之。景良合二集为一编,又采宋末遗老诸作,续为二卷,而并麟瑞诗四卷为三,总名之曰《忠义集》。於时《宋史》未修,盖藉诗以存史也。其书在元不甚著,明弘治中,江右何乔新始《序》而梓之。《序言附录》中有汪元量诗,然此本实无之,未详其故。又方回背宋降元,为世僇笑,其人最不足道,而景良列之忠义中,亦所未解也。埙有《隐居通议》,已著录。麟瑞号如村,至治中人;景良字秉善,二刘之乡人也。

△《宛陵群英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泽民字叔志,婺源人,延祐戊午进士,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历南安、信州两总管府推官,以母忧归。服除,补平江路总管府推官,调济南路兖州知州。至正三年,召为国子司业,与修“三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寻以礼部尚书致仕,居宣城,自号“堪老真逸”。十五年,长枪贼陷宁国,被执不屈,骂贼死,年七十,赠江浙行中书省左丞,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事迹具《元史》本传。师愚字仲愚,宁国人,曾两领延祐、天历乡荐,与泽民友善。《江南通志》称其尝撰《梅尧臣年谱》;然《年谱》乃其弟师曾所撰,已别著录,以为师愚者误也。是编,盖泽民晚居宣城时所辑。上自宋初,下迄元代,得诗一千三百九十三首,分古今体,订为二十八卷,同里施璇为鋟版以行,其后久佚不传。故《宁国》、《宣城》二志载籍门内均不著其目。今核《永乐大典》各韵内,所录此集之诗,共得七百四十六首,作者一百二十九人,视原本犹存十之五六。中如王圭等七十馀人,载於《宣城旧志·文苑传》者,其遗篇往往藉此以见。又如梅鼎祚《宛雅》所录诸家佚句,以为原诗散亡者,今其全什亦多见集中。宋、元著作放失者多,此集虽仅一乡之歌咏,亦可云文献之徵矣。谨裒集校定,厘为十二卷,凡其人之爵里事迹有可考者,俱补注於姓名之下;不可考者,阙之。其《永乐大典》原本失载人名,无可参补者,则仍分类附录於后,以待审订焉。

△《元文类》·七十卷、《目录》·三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元苏天爵编。天爵有《名臣事略》,已著录。是编刊於元统二年,监察御史王理、国子助教陈旅各为之《序》。所录诸作,自元初迄於延祐,正元文极盛之时,凡分四十有三类。而理《序》仿《史记·自序》、《汉书·叙传》之例,区为十有五类,盖目录标其详,《序》则撮其网也。天爵三居史职,预修《武宗、文宗实录》,所著自《名臣事略》外,尚有《松厅章奏》、《春风亭笔记》诸书,於当代掌故,最为娴习。而所作《滋溪文集》,词章典雅,亦足追迹前修。故是编去取精严,具有体要,自元兴以逮中叶,英华采撷,略备於斯。论者谓与姚铉《唐文粹》、吕祖谦《宋文鉴》鼎立而三。然铉选唐文,因宋白《文苑英华》;祖谦选北宋文,因江钿《文海》,稍稍以诸集附益之耳。天爵是编,无所凭藉,而蔚然媲美,其用力可云勤挚。旅《序》篇末,称天爵此书所以纂辑之意,庶几同志之士,相与博采而嗣录之,而终元之世,未有人续其书者,可以见其难能矣。叶盛《水东日记》曰:苏天爵《元文类》,元统中监察御史南郑王理《序》之,有元名人文集,如王百一、阎高唐、姚牧庵、元清河、马祖常、元好问之卓卓者,今皆无传(案:祖常《石田集》,好问《遗山集》,今皆有传本,盖明代不甚行於世,盛偶未见,故其说云然)。则所以考胜国文章之盛,独赖是编而已。尝见至正初,浙省元刻大字本,有陈旅《序》,此本则有书坊自增《考亭书院记》,建阳县江源《复一堂记》,并高昌《偰氏家传》云云。今此本无此三篇,而有陈旅《序》,盖犹从至正元刻翻雕也。

△《元风雅前集》·十二卷、《后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前集十二卷,元傅习所采集,孙存吾为之编次;后集十二卷,则存吾所续辑也。习字说卿,清江人。存吾字如山,庐陵人。习仕履不可考;存吾尝为儒学正,亦不详其始末也。前集首刘因,凡一百十四家;后集首邓文原,凡一百六十六家。间载作者爵里,俱不甚详。所录江西人诗最多,盖里闬之间,易於摭拾。惟一时随所见闻,旋得旋录,故首尾颇无伦序。或有一人而两见者,殊乖体例。然元时总集传於今者不数家,此集虽不甚赅备,而零章断什不载於他书者颇多,世不习见之人,与不经见之诗,赖以得存者,亦不少矣。又案:范氏“天一阁”所藏,有《元朝野诗集》二册,亦题曰《元风雅》,不知何人所编,其体例与此迥殊,又传写多讹,参差失序,几至不可句读,盖断烂不全之本,无足甄录。以二书同出元代,名又相淆,姑附著其异同於此,以祛来者之疑焉。

△《唐音》·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元杨士宏编。士宏字伯谦,襄城人。是书成於至正四年,虞集为之《序》。凡《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七卷,而士宏《自记》称十五卷,盖《遗响》有一子卷也。其《始音》惟录王、杨、卢、骆四家;《正音》则诗以体分,而以初唐、盛唐为一类,中唐为一类,晚唐为一类;《遗响》则诸家之作咸在,而附以僧诗、女子诗。李白、杜甫、韩愈三家,皆不入选。其凡例谓三家,世多有全集,故弗录。其书积十年之力而成,去取颇为不苟。明苏衡作《刘敬伯古诗选序》,颇以是书所分《始音》、《正音》、《遗响》为非。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则曰,选诗诚难,必识足以兼诸家者,乃能选诸家,识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选一代。一代不数人,一人不数篇,而欲以一人选之,不亦难乎?选唐诗者,惟杨士宏《唐音》为庶几云云。其推之可谓至矣。高棅《唐诗品汇》即因其例而稍变之,冯舒兄弟评韦縠《才调集》,深斥棅杜撰排律之非,实则排律之名,亦因此书,非棅创始也。曹安《谰言长语》称,旧有丹阳颜润卿注,今未见其本,此本题张震辑注。震字文亮,新淦人。其仕履始末及朝代先后皆未详,注极弇陋,明唐觐《延州笔记》尝摘其注李商隐《咸阳诗》“自是当时天帝醉”一条,李颀《赠从弟诗》“第五之名齐骠骑”一条,卢照邻《送赵司仓入蜀诗》“潘年三十外”一条。他如杨炯《刘生》一首,乃乐府古题,而震曰:刘生不知何许人。后篇亦有“刘生要皆从军之士”也。又炯《夜送赵纵》一首,其诗作於初唐,而震曰:赵纵,郭子仪之婿也,仕至侍郎。如斯之类,不可毛举,殆必明人也。以原本所有,且间有一二可采者,姑附存之,备一解焉。

△《古乐府》·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元左克明编。克明自称豫章人,其始末未详。《自序》题至正丙戌,则顺帝时也。是书录古乐府词,分为八类。曰《古歌谣》、曰《鼓吹曲》、曰《横吹曲》、曰《相和曲》、曰《清商曲》、曰《舞曲》、曰《琴曲》、曰《杂曲》。《自序》谓:冠以“古歌谣词”者,贵其发乎自然。终以“杂曲”者,著其渐流於新声。又谓:风化日移,繁音日滋,惧乎此声之不作也,故不自量度,推本三代而上,下止陈、隋,截然独以为宗,虽获罪世之君子,无所逃焉云云。当元之季,杨维桢以工为乐府倾动一时,其体务造恢奇,无复旧格。克明此论,其为维桢而发乎?考宋郭茂倩先有《乐府诗订》,所录止於唐末,极为赅备。克明此集,似乎床上之床。然考李孝光刻《乐府诗集序》,称其书岁久将弗传。至元六年,济南彭叔仪始得本校刻,是郭书刊版之时,仅在克明成书前六年。其版又在济南,距江西颇远,则编此集时,当未必见郭书,非相蹈袭。且郭书务穷其流,故所收颇滥。如薛道衡《昔昔监》凡二十句,唐赵嘏每句赋诗一首,此殆如“春官”程试,摘句命题,本无关於乐府,乃列之薛诗之后,未免不伦。此集务溯其源,故所重在於古题古词,而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其用意亦迥不同也。每类各有小序,核其词气,确为克明自作,其题下夹注,则多摭《乐府诗集》之文,《紫玉歌》条下,并明标《乐府诗集》字。今考其《临高台》条下,引刘履《风雅翼》之说,尚与克明相去不远。至《紫骝马》条下,引冯惟讷《诗纪》之说,则嘉靖中书,元人何自见之?其由明人重刻,臆为窜入明矣。又冯舒校《玉台新咏》,於《焦仲卿妻诗》“守节情不移”句下,注曰:案:活本杨本,此句下有“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二句,检郭、左二《乐府》并无之。今考此本,乃已有此二句,知正文亦为重刻所改,不止私增其解题矣。然元刻今未之见,无由互校刊除,姑仍明刻录之,而附订其谬如右。

△《玉山名胜集》·八卷、《外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顾瑛编。瑛有《玉山璞稿》,已著录。其所居池馆之盛,甲於东南,一时胜流,多从之游宴,因裒其诗文为此集,各以地名为纲,曰《玉山堂》、曰《玉山佳处》、曰《种玉亭》、曰《小蓬莱》、曰《碧梧翠竹堂》、曰《湖光山色楼》、曰《读书舍》、曰《可诗斋》、曰《听雪斋》、曰《白云海》、曰《来龟轩》、曰《雪巢》、曰《春草池》、曰《绿波亭》、曰《绛雪亭》、曰《浣华馆》、曰《柳塘春》、曰《渔庄》、曰《书画舫》、曰《春晖楼》、曰《秋华亭》、曰《淡香亭》、曰《君子亭》、曰《钓月轩》、曰《拜石坛》、曰《寒翠所》、曰《芝云堂》、曰《金粟影》。每一地各先载其题额之人,次载瑛所自作春题,而以序记、诗词之类各分系其后。元季知名之士,列其间者十之八九。考宴集唱和之盛,始於金谷、兰亭,园林题咏之多、肇於辋川、云谿。其宾客之佳,文词之富,则未有过於是集者。虽遭逢衰世,有托而逃,而文采风流,照映一世,数百年后,犹想见之。录存其书,亦千载艺林之佳话也。

△《草堂雅集》·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顾瑛编。瑛早擅文章。又爱通宾客,四方名士,无不延致於“玉山草堂”者,因仿段成式《汉上题襟集》例,编唱和之作为此集,自陈基至释自恢,凡七十人。又仿元好问《中州集》例,各为小传,亦有仅载字号里居,不及文章行谊者,盖各据其实,不虚标榜,犹前辈笃实之遗也。其与瑛赠答者,即附录己作於后,其与他人赠答,而其人非与瑛游者,所作可取,亦附录焉,皆低书四格以别之。盖虽以《草堂雅集》为名,实简录其人平生之作,元季诗家,此数十人括其大凡;数十人之诗,此十馀卷具其梗概。一代精华,略备於是。视月泉吟社惟《赋田园杂兴》一题,惟限五七言律一体者,赅备多矣。是书世罕传本,王士祯《居易录》记朱彝尊於吴门医士陆其清家仅一见之,此本纸墨犹为旧钞,疑或即陆氏本欤。

△《玉山纪游》·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元顾瑛纪游倡和之作,明袁华为类次成帙者也。所游自昆山以外,如天平山、灵岩山、虎邱、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或有在数百里外者,总题曰“玉山”。游非一人,而瑛为之主;游非一地,而往来聚会悉归“玉山堂”也。每游必有诗,每诗必有小序,以志岁月。所与游者,自华以外,为会稽杨维桢、遂昌郑元祐、吴兴、郯韶、沈明远、南康于立、天台陈基、淮南张迟、嘉兴瞿智、吴中周砥、释良琦、昆山陆仁,皆一时风雅胜流;又有顾佐、冯郁、王濡之三人,里贯事迹皆未详。然以其侪偶推之,定亦非俗士矣。所收不及《玉山名胜集》、《草堂雅集》之富,而山水清音,琴樽佳兴,一时文采风流,千载下尚如将见之也。华已入明,然其诗皆作於至正中;华编是集之时,亦尚在至正中。故不以编集之人为断,而以作诗之人为断,仍列诸元代焉。

△《大雅集》·八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赖良编。良字善卿,天台人。是集皆录元末之诗,分古体四卷,近体四卷,前有至正辛丑杨维桢《序》,又有至正壬寅钱鼐《序》,末有王逢《序》,不署年月。维桢《序》,称其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序》末良自识云:良选诗至二千馀首,铁崖先生所留者,仅存三百。铁崖道人即维桢别号,是兹集乃良所裒辑,而维桢所删定,故每卷前署维桢评点字也。然观集中止首卷前数篇有维桢评语,七言律诗中顾瑛《和维桢唐宫词》十首,亦列评语於其下,馀无维桢一语,或传写不完,或但经维桢点定,中间偶评数首,良重其名,遂以评点归维桢欤。顾嗣立选元诗三百家,众作略备,然大抵有集者登选,虽称零篇佚什,各人癸集,而癸集实阙而未辑。此集所录,多嗣立之所未收,其去取亦颇精审。盖维桢工於篇什,故鉴别终为不苟。又每人之下,皆略注字号里贯,元末诗人无集行世者,亦颇赖以考见,固不失为善本矣。

△《元音遗响》·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八卷为胡布诗,又名《崆峒樵音》。后二卷则张达、刘绍诗也。三人皆元之遗民,而他书罕称其诗者,且亦罕称其人者,故其出处莫之能详。今即诗中考之,则绍为布姻家,曾入汝南王幕。布与绍诗,《序》称俱客闽帅,不遂所志,盖元末皆尝参谋军事。布又有诗云:“我时瘴疠使,分迹南荒最”。又云:“自我使岛夷,衔命出蛮障”。是布复尝奉使海外矣。又布有《入理问所作》及《丙辰岁狱中元夕》诗,注云:先生以高蹈有忤时政,被谪,又《丙辰十月初五发龙江》诗云:“羁人得遣如承檄,日暮登舟似到家”。丙辰为洪武九年,殆明初徵之不屈,被谴,既而得释者也。至其近闻自从诸诗中,有“想见霓旌拥行在”之句,当为顺帝北狩后所作。故君旧国之思,拳拳不置,其志节可见,其诗格调亦皆高古,不失汉、魏遗意,虽声华消歇,名氏翳如,而遗集犹存,固可与柴桑一老尚友於千载前矣。布字子申,达字秀充,皆盱江人;绍字子宪,黎川人也。

△《风雅翼》·十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刘履编。履字坦之,上虞人,入明不仕,自号“草泽闲民”。洪武十六年,诏求天下博学之士,浙江布政使强起之,至京师,授以官,以老疾固辞,赐钞遣还,未及行而卒。《浙江通志》列之《隐逸传》中。是编首为《选诗补注》八卷,取《文选》各诗删补训释,大抵本之“五臣旧注”,曾原演义,而各断以己意。次为《选诗补遗》二卷,取古歌谣词之散见於传记、诸子,及乐府诗集者,选录四十二首,以补《文选》之阙。次为《选诗续编》四卷,取唐、宋以来诸家诗词之近古者一百五十九首,以为“文选嗣音”。其去取大旨,本於真德秀文章正宗,其铨释体例,则悉以《朱子诗集传》为准。其论杜甫《三吏》、《三别》太迫切而乏简远之度;以视“建安乐府”,如“典谟”之后别有“盘诰”,足见风气变移,不知讽谕之语,必含蓄乃见优柔,叙述之词,必真切乃能感动。王粲《七哀诗》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此何尝非“建安诗”,与《三吏》、《三别》何异?又如《孤儿行》、《病妇行》、《上留田》、《东西门行》以及《焦仲卿妻诗》之类,何尝非“乐府诗”,与《三吏》、《三别》又何异?此不明文章之正变,而谬为大言也。又论《塘上行》后六句以为魏文帝从军,而甄后念之。不知古者采诗以入乐,声尽而词不尽则删节其词;词尽而声不尽,则摭他诗数句以足之。皆但论声律,不论文义,《乐府诗集》班班可考,《塘上行》末六句忽及从军,盖由於此;履牵合魏文帝之西征,此不明文章之体裁,而横生曲解也。至於以汉、魏篇章,强分比兴,尤未免刻舟求剑,附合支离。朱子以是注楚词,尚有异议,况又效西子之颦乎?以其大旨不失於正,而亦不至全流於胶固。又所笺释评论,亦颇详赡,尚非枵腹之空谈,较陈仁子书犹在其上,固不妨存备参考焉。又案:叶盛《水东日记》,称祭酒安成李先生,於刘履《风雅翼》常别加注释,视刘益精。安成李先生者,李时勉也。其书今未之见,然时勉以学问醇正,人品端方,为天下所重。诗歌非其所长,考证亦非其所长。计与履之原书,亦不过伯仲之间矣。

△《荆南倡和集》·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周砥、马治同撰。砥字履道,无锡人;治字孝常,宜兴人。《明史·文苑传》,并附载《陶宗仪传》末。至正癸巳、甲午、乙未三年,砥遭乱,客治家,治馆砥於宜兴荆溪之南,随事倡和,积诗一卷,录成二帙,各怀其一。同时遂昌郑元祐为之《序》,二人亦自有《序》。后砥从张士诚死於兵,而治入明为内邱县知县,迁建昌府知府,与高启友善,遂以此集手录本付启。启复以与吕敏,有启《后序》及徐贲《题志》。敏后仍归诸马氏。成化间,乡人李廷芝携至京师,俾李应祯、张弼校正付梓。集后附录数首,皆砥在荆南前后之作,及治赋砥哀词,与其追和之诗。砥以吟咏擅长,与顾阿瑛往来。《玉山雅集·纪游》诸编中,多载所作,格调皆极谐婉。其撰是集,正元末丧乱之际,感时伤事,尤情致缠绵。治诗稍逊於砥,而隽句络绎,工力亦差能相敌。以视《松陵倡和》、《汉上题襟》,虽未必遽追配作者,而两人皆无全集行世,存之亦足见其一斑焉。

(案:周砥与马治诗同一集,而人隔两朝,遂无时代可归,今以治虽入明而在元所作,尚可谓之元诗;若砥则断断不可编於明。故以砥为主,缀元人之末,此不得已之变例也。)
资源编号:ZY1541260;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

上 一 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一百八十九 集部四十二

下 一 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一百八十七 集部四十

其它收录: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
贵游行
经过疯狂的万圣节,十一月慢慢到了
秋凉心暖,安然端坐
火灾面前莫慌张,报警自救两不忘
主题教育跟脚步,基层党组忙动员
愿你是时光盗不走的爱人
永别了不管是伤感的,还是伤心的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209.191.46.*美国/加拿大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收到...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目标...
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只...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
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有毅...
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追求和奋斗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真...
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永远是自...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必...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