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并大菩萨文殊师利等大众围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佛子。我今为诸众生於四圣谛心生颠倒。恒处轮回不能免离。说此真实四圣谛法。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云何因缘。而诸众生不能远离如是虚妄轮回之中不觉不知。佛言:文殊师利。我见众生受如是虚妄轮回。何以故?善男子,皆因无始已来妄生计执分别彼我。文殊师利。以是因缘。受此愚痴业报虚妄轮回。何以故?是诸愚痴众生。不闻不知最上一切寂静法故。不自思惟警悟三业。恣身口意造众烦恼。我贪我瞋我痴等。我今於彼如来法中。得此出家受清净戒修持净行远离轮回。得涅盘道解脱苦轮。复自思惟。此烦恼性即善法故。即有漏法故。即无漏法故。即轮回法故。即世间即出世间。即智即蠲除法。即决定法。即观法圆满智。即观苦集灭决定道。乃至决定法界故。又复思惟。一切行虚假故。一切行苦恼故。一切行即无相故。我若得此。即能远离一切虚假得随意生。若观我见不离道谛。即得彼法所作随意。复於彼法忆念无惑。於一切法心无差别。能如是知。即得远离不信疑惑毁谤赞叹。得此解脱一切我苦。我於是时无有少分而难作者,若阿罗汉能知此我。彼临命终时自见所生。弃舍本心得佛菩提。随意所乐自在而往。即得至於无为界故。彼得此苦智法智。若了知我集一切法生不信心疑惑诽谤种种怖畏。若不信此法尽此集故。彼作是思惟。决定灭谛。彼复思惟。此法应如是作。得灭谛故。是法若作此决定灭作是决定彼意心生疑惑。命终之後堕大地狱中。云何名如实思惟。生一切法故。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见四圣谛心。佛告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法即不生故即见苦谛。若见出生一切法消除故即是集谛。若见最上涅盘一切寂静法相即是灭谛。若见究竟一切法性即是道谛。文殊师利。若彼见此四圣谛非实非虚。是善法是不善法。是有漏是无漏。是世间是出世间。是有为智是无为智。是无变异法。是观苦集了别智法。即决定灭谛。乃至决定法界道谛不可改变。何故一切愚迷众生耽著欲乐。於此实相法中而生迷惑。彼诸众生於寂灭法不谛思惟。乃至一切法寂静自性不得现前。不知此法非取非舍非离取舍。在彼贪界显现涅盘。瞋界痴界乃至轮回界悉能现彼涅盘寂静界故。若於一切法能现如是自性平等。当得一切法中自在无碍。云何不知彼真实法。若於不生不灭法心同虚空。即佛平等不可得故。法平等不可得故。僧平等不可得故。乃至涅盘寂静平等亦不可得故。如是於一切未曾有法不生疑惑。即得离疑。不生不出。至一切最胜涅盘寂静界故。文殊师利。如是真谛一切法不可见。是故须菩提而不往诣礼如来足。如须菩提尚得无我。况复如来云何而见。勿作是解。文殊师利。如是一切不生法中。有所见故。即非见四圣谛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见四念处。佛告文殊师利。彼须菩提当得观身不净见身念处。观受是苦见受念处。观心无常见心念处。观法无我见法念处。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实相云何而说。复云何见真实四念处。佛告文殊师利。止此真实谛如来所说难解难知。文殊师利言:唯愿说之广演分别。彼真实四念处故。佛言:文殊师利。汝若见等虚空身。即见此身中身念处。又文殊师利。若於受中内外中间。有所得故即见受念处。又文殊师利。若见此心智有方圆大校即见此心中心念处。又文殊师利。若於善不善有漏无漏乃至烦恼世出世间法中。有所得故。即非见此法中法念处。文殊师利。此真实四念处应如是解。文殊师利白世尊言:云何见四正勤。佛告文殊师利。若观十二缘生究竟空寂乃至无性。一切法彼不可得当起精进心称法。灭除所生不善一切业故。为未生不善法令不起故。未生善法起精进心令出生故。所生善法令得久住不废忘故。当起圆满精进心故。如一切法离取离舍非离取舍。若得如是正忆念故。彼不复起心。即得此三摩地行。彼云何思惟。得神足故。云何住平等一切法。文殊师利。应当如是见四正勤。

文殊师利又复白言:世尊,云何见五根。佛言:文殊师利。若见究竟一切法不生。即解信根。何以故?文殊师利。此究竟不生信根。於一切法中心不可得故。本离此名。又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离忆念故。无有趣求不住方所是为精进根。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离现前明了故。远离差别心不起故。是为念根。又文殊师利。若於诸法。能离生灭能觉所觉性空性非空性故。是为定根。文殊师利。若性孰有孰无。一切法中不可得故。是为慧根。文殊师利。应如是解。了知五根故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见五力。佛言:文殊师利。若能见此离性离相一切广大心法。是为信力。文殊师利。若於菩提进求功德。能离取舍非离取舍。是为进力。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离诸忆念无有计执。是为念力。文殊师利。若至一切法无相故。是为定力。文殊师利。若能远离一切所见乃至涅盘。是为慧力。文殊师利。应如是解。了知五力故。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见七觉分。佛言: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无自性法。不忆念故。是为念觉分。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心不可测度。说善不善及得受记。是为择法觉分。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能离取舍非离取舍。又於诸法舍离思虑。是为精进觉分。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不生爱著。解一切法即无生故。是为喜觉分。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心生信乐。解一切法不可得故。是为轻安觉分。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心无掉举。是为定觉分。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无住无著不可觉知。於一切法不生贪著。若得此舍是为舍觉分。文殊师利。七菩提分。应如是解而能了知。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见八正道。佛告文殊师利。若不见正。乃至不见一切无性。法无二相心无罣碍。是为正见。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法离诸罣碍。非离罣碍。心无所著。是为正思惟。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法无有边际。称无边际平等善说。是为正语。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法无有动作。离悲[W487]心。本不生故。是为正业。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无喜无瞋诸法不生。是为正命。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无有起灭无有力用。是为正精进。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念念不生。无有知觉离诸思惟。是为正念。文殊师利。若於一切法自性非性。而能远离无有所著。是为正定。文殊师利。此八正道。应如是解即能了知。

文殊师利。若有见如是四圣谛心。即得见於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真实心故。是求彼岸。至实际地得大安乐。悉舍重担远尘离垢。观身无相至无生忍。阿罗汉沙门婆罗门。至净彼岸名曰多闻。是真佛子是能仁子。能敌冤家弃掷烦恼。得大坚固无老无怖。无有疑惑亦无戏论。无彼无此。名此比丘为圣法幢。文殊师利。若得如是法忍得大善利。应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而为供养。文殊师利。是故得一切国土无空过者,悉受清净饮食供养。为离轮回得涅盘岸脱诸苦轮。乃至一切正遍知正等菩提。起此心法所求皆得。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得此法。彼诸天众於如来世尊应正等觉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散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而以供养。作如是言:彼等於如来佛法中。当得出家受清净戒。若说此法。一心听受得菩提道。复有八千一百比丘众。心得漏尽无生解脱。复有四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于时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魔王宫殿山林旷野大地六种振动。於虚空中雨众天花。赞言善哉善哉!善说此法甚为希有。出是音声十方普闻。佛说此经已,文殊师利法王子。及大菩萨诸比丘众。一切世间诸天人民阿修罗乾达婆等。闻佛所说,各各欢喜礼佛而退。
资源编号:ZY1524456;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8;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遇到宽阔的地段会形成浅滩,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好地方

上 一 条: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下 一 条: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其它收录: 凡事不为难自己,才能在时光的洪流里
你不是我的空气,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迎接国庆和新生
当代中国女性四大悲剧:当妈式择偶
悟空和唐僧一起上某卫视非诚勿扰,悟空下台
如果你被热醒了,别忘了帮你的舍友盖上被子
你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尽情去想念吧
如果没表白我们还是朋友对么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93.31.61.*德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good!
2.54.205.*IANA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收到...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小溪中的水草随着水流摇曳着身...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不断冲刷着自...
小溪边的石头被溪水冲刷得十分...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滋润着两岸的...
小溪两岸的植被茂密,为溪流提...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小溪中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不断净化着自...
小溪边的绿草如茵,为游客提供...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遇到弯曲的地...
小溪中的石头在溪水的冲刷下变...
溪水在冬天的寒冷中会结上一层...
小溪边的树木在秋天换上了金黄...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遇到陡峭的地...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