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演义 黄小配 第四十三回 金陵城大开男女科 李秀成义葬王巡抚

话说侍王李世贤、听王陈炳文,正与鲍超鏖战,军事方自得手,忽然陈炳文毙于王衍庆枪下,李世贤又已受伤,遂为鲍超所乘,因此大败。李世贤只得策马望北而逃。自恃天将入夜,敌人不久收军。但鲍超比不得他人,只是好斗,今乘我兵败,必然穷追。乃心生一计:今大军北还,自与宁王张学明分东北及西北而遁,果然鲍超亦分兵追逐,沿途发枪,死伤极众。谁想李世贤一面逃走,一面分留人马,择树林山岭埋伏。待鲍军追近,以横枪击之,鲍军颇受重伤。部将唐仁廉乃请诸鲍超,以穷寇莫追,且夜里不便进兵,鲍超乃传令收军。计此一场大战,追杀二十里,两军死伤遍地,太平将奖王陶金曾一路,为王衍庆及孙开华所逼,乃率本部万人投降。其余陈炳文战役,李世贤受伤,黄衣红衣将领,死去五十余名,除陶金曾一路投降之外,军士死伤仍不下万余人。至于清兵一方则段福因伤重致毙,苏文彪亦被重伤,娄云庆、宋国永、谭胜达各受微伤。其余将校,亦死伤数十名;军士死伤八千余人。一场恶战,垒尸十余里,沿山遍野,皆为血水流注。鲍超收军后,调诸将道:“此次获胜,实是天幸!自辰至午,几为李世贤所困,幸能以死力持之耳。然若非王衍庆一军,先毙陈炳文,以乱其军心,其胜负仍未可知也。”乃录王衍庆为首功。并道:“今李世贤既退,必回靠九江:将左连瑞昌,右连湖口,以阻我北进。李世贤诚为劲敌,吾此后亦不能轻视之矣。且彼回九江,尚有林启荣相助,攻之尤非易事。今惟收复各郡,再商行止耳。”时自李世贤退后,所有乐平、景德、饶州、鄱阳,俱不复守,鲍超乃乘机收复各郡县,即向各路报告捷音。稍休士马,然后再图进战,不在话下。

单表李世贤败后,各地震动,这消息报到金陵,洪秀全大为忧虑。即召李秀成计议道:“自前者武昌失陷,幸年来所战皆捷,吾军已回复元气。今侍工此败,干系非轻,不特江西各地,化为乌有;且传闻鲍超且沿广信拦人浙江,是南方大局,正未可知。不知以何计处此方可?”李秀成道:“胜负乃兵家常事耳!侍王虽败,必能阻鲍超北行;今惟令林启荣在九江严备一切,并令李世贤暂且固守,待回军势,再图进取可也。若浙江一路,密迩金陵,倘有缓急,臣自有法以处之,天王不消忧虑。”洪秀全乃从其计,即传谕林启荣、李世贤固守。

时金陵城内,自洪秀全建都后,改为天京。自前者武昌为官文、胡林翼所夺;黄文金被左宗棠困于浦口;向荣屡撼金陵,军势乃大挫。及李秀成破向荣,退张国梁,收复武昌;陈玉成又大破胜保;李世贤纵横江西,又先后大军拔扬州,下六合,军声复振。洪秀全乃大封诸臣。因其起义之初,非两广人不王,此时乃一体封赠。计当时爵位最高,权力最重的:文衡总裁总统十门御林义宿都卫军都督各部 忠王李秀成;文衡总裁都督十门御林忠勇羽林军 英王陈玉成;文衡副总裁九门御林忠悫都卫军 辅王杨辅清;文衡副总裁九门御林正系都卫军 侍王李世贤;九门御林忠贞朝御军 赞王蒙得恩;九门御林忠义都卫军 燕王秦日纲;九门御林忠毅敬御军 堵王黄文金;九门御林靖虏都卫军 慕王谭绍洸;九门御林荡妖卫御军 勇王罗大纲;九门御林敬升都御军 章王林绍章。

余外如林启荣、李昭寿、赖文鸿、赖汉英等,皆积功封王,并称丞相。如汪有为、汪海洋、洪容海、洪春魁、晏仲武、陈宗胜、陈其芒、刘官芳、周文佳、汪安均等皆为副丞相。又封赖汝光为遵王,郜云官为纳王,伍文贵为比王,吉志元为庄王。余外大小官员,皆有封赏。以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驻卫天京。

时洪仁玕,方出使美国回来,乃封为开朝精忠殿右军王,总理政事。复划清兵权,任陈玉成为前军主将,以潜、太、黄、宿等处为根据;任杨辅清为后军主将,以殷家汇、东流等为根据;任李世贤为左军主将,以赣、浙二省为根据;任黄文金为右军主将,以安徽力根据;任李秀成为中军兼五军主将,并专征伐。各路支配既妥,以洪仁玕曾驻美国,熟知外国文明政治,乃令与刘状元参酌中西,改制政法。洪仁玕首乃禁绝人民吸食鸦片,订立市政制度,按太平实录所载:当时所定军民法令,愿者从军,不愿者营业;男女街行,各有一路,不得混杂;百工商贾,凡累重货物,准用车运,不得肩挑背负,以省人力;官兵不得私人民居,违者立斩;工商士庶七日一休息,凡无业游民,俱罚令挑筑营垒;夜行不能过三鼓,惟街上有巡更者,身悬小灯,手执小旗;有事夜出者,须巡更人保其行往。所有官制:天王玉玺,长二尺,宽一尺,用黄印泥;诸王印宽五寸,长一尺,用紫印泥,惟李秀成统领十三王,其印略异,宽六寸,长一尺二寸,用鸦蓝色印泥;丞相印宽四寸,长八寸,用红印泥;天将及副丞相,用横印,以黄金饰之,用绿印泥。忠王李秀成,印内篆文书:文衡总裁十门御林义宿都卫军、统领十三王忠王李印,共二十二字。官制凡称文衡及丞相,则文武兼理;行军则全属武职。天将以下有三十六检点,七十二指挥,皆衣黄衣。武职有谍探司、理粮司、递文司、运粮司、火药司、洋炮司。文官则自丞相以下皆为专官,最高者为秘书监,以刘状元任之,总理枢府文务。其次则有审讼官,稽查户口官,主考科举官,其余则尽习簿牍及演说而已。又据《南都新录》所载:太平天国七年,适开科举,有陈生赞时上书,略谓江南历来建都诸帝,皆有女官。故江南文风之盛,端由于此。请开女科,与男科并重:使女子尊重读书,为家庭教育之本等语,洪秀全览摺大悦,故又设女官,以便掌司祭祀,及批答文牍。是年科举男状元,为池州程文相,以下八十人,皆赐及第;女科则得傅善祥为状元,钟汉华为榜眼,林瑞兰为探花。男科题文:为《蓄发檄》,程文相文内有云:“发肤受父母之遗,无剪无伐;须眉乃丈夫之气,全受全归。忍看胡族椎髫,衣冠读乱;从此汉官仪注,髦弁重新”等语,乃拔为状元。女科题为《北征檄》,傅善祥文内有云:“问汉官仪何在?燕云十六州之父老,已呜咽百年;执左单于来庭,辽卫百八载之建制,当放归九甸。今也天心悔祸,汉道方隆。直扫北庭,痛饮黄龙之酒;雪仇南渡,并摧黑羯之巢”等语,故拔为女状元。

又傅善祥应制诗有:“圣德应呈花蕊句,太平万岁字当中”之句,洪秀全大为嘉许。凡男女及第,皆以笋舆文马,游街三天,时人以为荣幸。洪仁玕又制定宫室制度,第一为龙凤殿,殿上匾额题为龙凤朝阳,即为议政台,凡有要政,君臣会议于此,皆有座位,言者起立,方许发言;第二为说教台,高数丈,其式圆台阶百步,皆以大理石排之,洪秀全每登此台,穿黄龙袍,朝靴底厚三寸,冠紫金冕,垂三十六疏,后有二侍者,皆执长旗演说宗教,又有议政院,院长始以东王领之,自东王殁后,翼王领之,翼王去后,以忠王领之,类如各国议院。凡此皆略见当时洪秀全制度。自男女科盛行,人才益多,除武职料理军事而外,不废文事。尝有美国人大队游于金陵,见其一切制度,大为嘉许。谓其士人道:“金陵政治,与我外国立宪政体相似。”因此许为东方文明之国。当春秋佳日.秀全与文官、女官荡舟于玄武湖:文官则随侍秀全之侧,女官则随侍妃嫔之左右。彼此唱和诗歌,略去尊卑之分。彬彬文化,盛极一时,因秀全度量,颇为活达。

时金陵东,有一李生,为江南名士,以廉洁自持。平日谈讲性理,读书乡中,每经年不到城市。洪秀全慕其为人,聘之不至,乃令殿前指挥使,以笋舆舁至殿前,询以治安之策。李生初惟不应,及授以笔墨,李生乃书十八字,呈诸秀全:书道:一统江山七十二里半,满朝文武三百六行全。

这十八字,盖讥秀全坐守金陵,不思远取;又讥其在廷文武,为不懂政治也。秀全览毕,遍示殿上诸人,左右请杀之。秀全道:“彼有何罪而杀之耶?匹夫不可夺志也。”命左右善遣之回家,人以是许秀全为大度。当秀全初下武昌时,湖南举人左宗棠尚未出仕,曾上书于秀全:力称秀全武将有余,文事不足;且称秀全不宜信仰外教,宜尊崇孔子。秀全看罢,觉左宗棠所言有理,但由广西以来,相随者数百万人,皆皈依自己所说宗教;今一旦舍此,将来人心不可知。惟眼前相随之数百万人,不免以自己有始无终,从此离散矣。用怀此惧,遂接见左宗棠,告以现在相随者数百万人,若一经改变,恐难于收拾;若现在相随者离贰,而改靠未经归服之人心,其势必难制。惟待天下平定后,再行设法而已。左宗棠听罢,知秀全起事以宗教引导人心,猝难改变,断难从自己之言。故秀全欲爵以大官,左宗棠已离武昌而去。遂就骆秉章所聘,继乃出仕为满人督兵。自秀全失一左宗棠,此后乃反增一劲敌矣。今把闲话搁过一边。

且说李世贤自败于鲍超之手,随后鲍超将江忠义、江忠浚两军回湖南调遣,复遣半军回鄂,然后自率所部,再趋浙江。那左宗棠,时以功授太常寺卿,留皖襄办军务,与安徽布政使李孟群共争安庆,为太平将黄文金所劫。及左、李两军退至铜陵,又为英王陈玉成所截击,左、李两军俱败。李孟群乃回军祁门,而左宗棠一军亦退至宁国。适曾国藩以丁艰在籍,方请终制。咸丰帝不准,催令墨绖从军。于是曾国藩复至江西视师,旧日塔齐布、杨载福、彭玉麟等军乃复隶曾国藩部下。那曾国藩以九江为数省咽喉,若不能复取九江,则军中消息梗断,援应俱难,乃锐意要攻九江。遣塔齐布会同李续宜攻之;又遣杨载福、彭玉麟以水师会攻;而以塔齐布由陆路会同攻之。皆被九江太平守将林启荣所挫。曾国藩前后损兵折将,不计其数,终不能得一九江。惟曾国藩虽不能取胜,但以大军驻九江附近,则洪秀全在九江之军力,无不震动。致令侍王李世贤,时方屯兵小池驿,被曾军牵制,亦不能抽动。故洪秀全于赣、浙两省,已大为吃紧。时曾国藩以屡攻九江不得,即思先定浙江,以断洪秀全援赣之师,较为得计。恰值浙江藩司王有龄,领兵万人,由绍兴往争杭州。而鲍超由江西入浙江,由景德绕皖南之祁门,并下休宁,直趋淳安,复沿饶州,以至新城,军锋极锐。曾国藩乃乘机令鲍超会同王有龄,合取杭州;又请左宗棠,由宁国赴杭,为三路会取杭州之计。合并鲍超、左宗棠、王有龄三路,不下三万余人,齐向杭州攻捣。时太平在杭守将,只翰王项大英及天将周文佳、颜金,指挥李雅风,胡汤铭,以众寡不敌,杭城遂陷。李雅凤、胡汤铭,俱战殁城中。翰王项大英,及天将周文佳、颜金引败残人马,遁回金陵。颜金为粤人,乃东王杨秀清之婿,后降清回粤,为虎门参将。自杭城陷后,洪秀全在赣、浙之势力尽去,远近震动。洪秀全大为忧虑,急与李秀成计议。秀成道:“此时又不能北争矣!非先复浙江,无以固金陵,此事臣愿任之。”秀全大喜,乃令秀成出军,便宜行事。李秀成乃先行知照英王陈玉成,请他移兵抚定皖省西南各地,以牵制鄂、赣二省。自己简阅师徒,共大军五万余人,以赖文鸿、陈其芒领兵万人,为左右先锋;以赖汉英、陈宗胜为副将,井同指挥检点部将二十人,为中路;复以遵王赖文洸,领本部万人为合后。前后三路人马,浩浩荡荡,杀奔杭州而来。

时清廷自攻陷杭州之后,论功行赏,加左宗棠以钦差字样;鲍超则赏穿黄马褂;而以王有龄为浙江巡抚。原来有龄本贯福建人氏,为人毅勇机警,平日治兵有法,且与士卒同甘苦,故军士皆乐为用。带兵数万,所向有功,至是以功授浙江巡抚。自授任后,修缮城垣,训练军马,并谓诸将道:“杭州与金陵相隔八百余里,然苏、浙密迩,杭州又为浙中要地,敌所必争。且敌将李秀成方回金陵,料来争杭州者,必此人也。此人若来,诚为劲敌。诸君宜枕戈待旦,以图功名。”于是诸将闻言,皆奋勇自励。王有龄复迎家眷于城中。人问其故?王有龄道:“家眷随军,本不是正当办法。但某以死自誓,即举家殉难,亦所不惜。倘有不幸,吾全家将以此为死所也。”各人皆为叹息。

且说李秀成引大军前赴杭州,王有龄听得秀成军势浩大,时清国一军因英王陈玉成,纵横皖、鄂两省,先后李续宾、李续宜、及总兵李续焘、藩司李孟群等军,皆为玉成所挫,故胡林翼特调鲍超回军鄂省。左宗棠一军,亦向安徽与堵王黄文金相持。因此鲍、左二军,已不能授接。王有龄乃派员六百里加紧赴江西,请曾国藩调兵相助。曾国藩乃调知府张运兰,及提督张玉良、况文榜,各领本部,往救杭州;又令幕友李元度,带兵五千同往。那李元度久居曾国藩幕府,策画军务,号为能员,故此曾国藩抬举他,为独当一面。于是各路星驰赴浙。

那巡抚王有龄,便与将军瑞昌决定:议以瑞昌镇守内城;自己镇守外城。却令浙江提督饶廷选、总兵文瑞、副将继兴出城屯扎。待张运兰、张玉良、况文榜、李元度等军到时,即会同拒战,王有龄又于中策应。并以盐运使庄文焕、道员锡庚应付各路粮草。时藩司林福祥,方调任他省,尚未离省;而新任藩司麟趾已到,惟尚未接印。故王有龄一并令林福祥领兵出城助战;而新藩司麟趾及臬司米兴朝,则在城外助守。王有龄亦不时领兵出城,筹策军事,布置既定。

那时李秀成大军直趋杭州,一路沿溧水而下,已抵长兴。打听得浙抚王有龄,已征集授兵,乃谓诸将道:“杭州人马不少!吾欲胜者,只在各将官能征惯战耳。彼敌人各部进兵,惟张玉良、张运兰,久经战阵,彼若至杭,互为战守,吾军亦多一劲敌也。今张运兰由芜湖赴浙,不如中途截之,以了此一军,则吾之攻浙较易。”乃令陈其芒领六千人,赴宁国县截击张运兰。并嘱道:“吾当故缓行程,以候捷音。以将军虎威,约一二日间可以了事矣!”陈其芒去后,果然张运兰并不防及,为李秀成人马所截,竟败于陈其芒之手,折兵三千人,乃不敢赴杭州,自还祁门去。李秀成遂直抵浙江,知王有龄大兵聚于杭州,各附近皆以少数人马把守,秀成乃谓诸将道:“吾此次攻杭,动需时日,今当先取附近州县,以孤杭州之势。”乃分途遣兵,夺取各州县:遂将湖州、桐乡、石门、德清、武康、安吉等州县,次第收复,徐悉锐直攻杭州。又以杭州救兵环集,乃令分军一半,围攻杭州四门,如攻六合之法,断绝杭州交通;另分军一半,攻击赴杭救兵。故清兵各路赴杭援救的,皆不能进城,又不敢与李秀成明战,因惧一经战败,杭州更为震动。故张玉良,况文榜只与李秀成人马坚壁相持。惟李元度率军进攻,以为既败秀成,杭州之围自解。

那秀成听得,却笑道:“吾闻李元度,字次青,在曾国藩幕里,倚为能员。今观之,乃庸材耳!焉有大兵临城,守御不暇,而可以少数人马,彰明进战者乎?”乃令赖文鸿、陈其芒,先以本军接战:以一军伪为败北,以一军设伏以破之。赖、陈两将去后,果然陈其芒先以本军接战,交绥后,即引本军望山林而逃,李元度舍命追之。忽到林木深处,赖文鸿引兵突出,陈其芒亦引兵杀回。李元度大败,所有本部人马,折去十之七八,乃走回江西。自李元度败后,杭州只存张玉良、况文榜两路援兵。秀成却令赖汉英、陈宗胜迭次攻击,计小战数次,张、况二军,皆有损失。张玉良乃谓况文榜道:“吾军在此,必非秀成之敌。以彼人马既众,战将复多也!但杭城已被围二十余日,水泄不通,深恐城内粮草渐尽矣!吾军随带辎重甚伙,本以接济杭城,今若不能通进省城,徒顿兵于此,不特不能久持,且城内将以无粮自毙矣。不如设法输运粮草于城中,以镇人心为是。”况文榜道:“战且不胜,焉能通运道于城内乎!”张玉良道:“吾得一计:以人马依旧守营,却分军由城濠运送粮草以入城可也。”于是张玉良一面出战,一面打听运粮。

时杭州城外守兵,已屡为秀成所败,清兵死伤山积。秀成乃以大兵重扎凤山门外,正防杭州有粮草接济;复分派小队,四周侦缉。那张玉良却准备小杉板快艇,乘候听门潮水涨时,从水道输进去。那秀成先得张玉良准备快划小艇消息,乃笑道:“此准备运粮也!可见城中粮食将尽矣。今查杭州通进城内之水道,皆以淤浅,惟候听门可容船艇往来耳。”乃令赖文鸿、陈其芒夹攻张玉良,况文榜二军。并令赖汶洸专截张玉良的粮草。故张玉良甫将粮草安置艇中,正欲驶进时,赖汶洸一军掩至,早已先攻其运粮兵。张玉良正欲救护时,赖文鸿、陈其芒两军亦到,攻势极猛。张、况二军大乱,粮草亦救不得,尽力赖汶洸所夺。赖文鸿乘势掩杀,张玉良、况文榜又以寡不敌众,于是大败。时杭州城外清兵,如文瑞、继兴,饶廷选各军,又迭被李秀成所挫。自知不能再战,尽数退出外城,以图固守。秀成率军环攻,城内亦奋力抵御,连日进攻,依然未下。

原来王有龄深得人心,军士皆乐为死守。秀成极为纳闷,乃乘马带同军?士,巡视城外西门。只见西门一带,贴近城垣之处,有许多草棚。秀成乃定一计:于夜里从西进攻,先纵火焚烧草棚,以惊城内军心。是时为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后,月色无光,秀成先以猛力攻东南两门。王有龄与饶廷选亦悉力抵御。忽见西门火光冲天,城内人心大乱,以为李秀成已攻进西门了,纷纷逃窜。时值隆冬,火势复猛,那草棚之火,并连烧民房。王有龄乃嘱饶廷选坚守南路,自率兵往西救应。不想军中慌乱,军士多已逃亡。李秀成乃用大炮攻陷南门数十丈,率军一拥而进。时张玉良知杭外城将陷,乃用死命率军冲来,欲于夜里乘李秀成不备,侥幸取胜,以解重围。乃令况文榜在后,自己在前,驰军突进。不料甫到凤凰山前,秀成伏军突出,张玉良措手不及,先已中炮阵亡。原来李秀成知张玉良人最耐战,料他必扰攻自己之后,故是夜先派兵二千人,自湖海寺以至凤凰山一带,当着张玉良来路,准备伏兵。故张玉良到时,果然中炮。可怜张玉良久经战阵,积功已至提督,是夜乃死于凤凰山下。所部尚存五千余人,或死或降或散,一时俱尽。况文榜身亦被伤,军士已折伤大半,乃引兵走回安徽。自张玉良殁后,况文榜又去,李秀成知王有龄所恃在张、况二军,至此更无后顾,先踞了杭州外城。所有清兵除投降死伤之外,已退入内城把守。秀成即下令安抚外城居民,西门被火之家,亦周恤以款项;一面计算进攻内城。

是时外城既陷,凡内城居民,有亲眷居于外城的,皆不知安危如何,故人心极为慌乱。王有龄不胜愤懑。及听得张玉良战死,况文榜亦因伤引退,自知外援已绝,更难保守,乃欲通函李秀成,请其勿杀居民;任彼进城,以保百姓,然后。自尽,免至涂炭生灵。惟此议先为将军瑞昌所反对。他幕友又道:“若致书李秀成,究作何等称呼?若称之为逆,殊非通问之礼;若尊称之,人将参劾我公矣。”王有龄听罢默然不语,惟立心以守自誓。是时杭州内城粮食亦尽,将军瑞昌一筹莫展,只有王有龄死命撑持。惟城中已被李秀成围得铁桶相似,无可输运。王有龄自知不济,乃向左右哭道:“今外援既绝,兵士又有饥色,此城不久即破。吾负国家,并害百姓矣!”说罢大哭而入。时秀成困住杭城,见王有龄极得人心,又如此忠勇,心中不胜敬服,故不忍加害。乃写书夹定箭枝上,射入城中,待清兵拾得,送与王有龄;并分写数十通,射与城中军民共看。书道:

太平天国忠王函达巡抚王公麾下,并将校军民人等知悉:尔奉尔主之命,固守城池;吾奉吾主之命,到兹攻取。各为其主,此攻彼守,固应如是。然攻破在即矣,吾仍不欲极其力者,以尔外援既绝,内粮亦竭,不患此城不破!惟怜巡抚王公平日得人,且忠勇不贰,临危不变,吾甚爱之。为此之故,欲彼此协商,共保生灵,仰体我天王仁慈本意。尔如撤去守卫,让吾进城,断不加以杀戮:欲归乡者,准给船只,如有资财,准其携去;如乏资斧,吾当给之,送至上海为止。满人据吾华夏中国,虽非正理,亦有数焉!吾实无仇视之心。顾各扶一君,两不得已,祇以行吾心之所安。现时被获之满洲将校,吾概置于营中,优以居处,丰以饮食,固未杀害,亦无苛虐;且下令三军,毋得骚扰,违者依律抵偿:其愿留营者即致力营中,不愿者送其回国。盖除两军对垒之外,吾实不忍妄杀一人。今与尔等约,皆出至诚,祈于明日复我。如其不然,则吾惟于后日尽其取城之力而已!

王有龄长叹一声道:“忠王真豪杰哉!”适将军瑞昌亦拾得此书,往会王有龄。并道:“想李秀成或知吾将有援兵,彼将要解围而去,故以此书诱我先降耳!”王有龄道:“援兵究在何处?今日还望保全杭州那?吾与君皆将任失城之罪矣。”瑞昌闻之不悦,即辞回署。王有龄乃略书数言,射出城外,以答秀成。那书道:

谨复志王麾下:来书已悉。至哉仁人之言!然吾力诚竭矣,惟吾志勿衰,仍当死守;以吾之地位,不能从君所约也。倘不幸吾城真破,望君勿残杀百姓,并请君先到敝署中,吾将一晤君容,而后就死。以君豪杰,倾慕已久,未识荆州,终以为憾也!

浙江巡抚王有龄启李秀成读罢来书,已知王有龄并无降意。惟仍守原约,候至后天,始行悉力攻城,以巨炮轰之。先把东南两城攻陷,秀成乃与诸将率军一拥而入。原来城内粮械俱尽,先一日提督饶廷选,向王有龄问防守之计,王有龄惟掩面而哭,已无法可施,至是乃被李秀成把城池攻下。秀成立先传令:嘱军士不得妄杀一人!即带领数十骑,直奔抚衙,要与王有龄相会。左右皆止之曰:“设抚衙或有伏兵,王爷危矣!切勿轻身而往。”秀成笑道,“彼方欲求我勿杀百姓,焉敢害我,致激我军心。且时非对战,安有挟诈害人之王有龄乎?彼既约吾相见,吾不可不往。”遂不听左右之言,自领数十骑直奔抚院衙门。时王有龄正在后堂。自听得城垣已陷,敌军已进,已整饬衣冠,准备自尽。当李秀成到时,直进大堂,不见王有龄,乃令左右大呼:“忠王李秀成已到!”早有衙役通报里面。王有龄乃立即出堂,与李秀成相见。王有龄犹从容言曰:“君即忠王乎!相见恨晚。所惜者,二人面交之日,即王某逝世之日也。”李秀成听了,正说得一声景仰已久,方欲慰藉数言,王有龄已不得置词,即转进里面。李秀成不知其意,犹在大堂等候,忽衙役传出:则王有龄已自缢毕命矣!遗下一函,寥寥数语:只求秀成勿杀百姓。李秀成不胜叹息,挥泪不已。即令抚署旧日衙役,善视王有龄尸首,传语慰告王有龄家小,不要悲伤。并道:“王大人已死得其所,尽忠报国。当为运柩回归,一切吾能保护之也。”遂出资千元,盛备棺椁,以大清巡抚之礼,殓王有龄尸首。管教:孤城失陷,忠臣惟舍命报君恩;两国相争,名将竟倾心存友道。

要知王有龄死后如何?且所下回分解。
资源编号:ZY1527235;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8;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洪秀全演义 黄小配 第四十四回 张国梁投殁丹阳河 周天受战死宁国府

下 一 条: 洪秀全演义 黄小配 第四十二回 守六合温绍原尽忠 战许湾鲍春霆奏捷

其它收录: 题自画石
报慈山门
题慈溪庆安寺古松
哭宋群辅
那天刚睡着,收到一个短信
你想得到他,便不要望他一眼
有时觉得感情这件事也有某种微妙的守恒定律,跟一些人锱铢必较
Themeaningoflifeisthatitstops.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81.111.14.*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很好的
242.75.170.*IANA保留地址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好...
122.142.26.*吉林省 联通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沉思...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