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演义 黄小配 第三十五回 李秀成出师镇淮郡 林凤翔败走陷天津

话说李开芳,督兵拥入卫辉,知清将李云龙已死,即安抚居民,一面捷报南京。再与吉文元计议,知会林凤翔,共议进兵之计。

当时林凤翔知李开芳、吉文元已拔卫辉城,便进兵攻广平府,并请李、吉二军,会攻大名。然后乘胜会合,以趋天津。再从天津分三路,直上燕京。主意既定,便欲即行。大将温大贺道:“清将憎王、桂良皆驻军正定。今我军连战大捷,声威大震,正直直趋正定府。若能败桂良一军,则清人气夺,我乘势攻北京,留李、吉二军分攻各郡,阻截清人效应之兵,大势不难定也。其趋天津,势反孤矣。且僧王与桂良在前,胜保在后,我居其中,腹背受敌。倘有差失,干系非轻,愿将军防之。”朱锡琨亦道:“能固守以待忠王兵至,固是上策;即不然,老将军纵横五、六省,所向无敌,岂惧桂良一孺子?兵法在攻其要著,若舍正定,而下广平,恐憎王、桂良反蹑吾后矣。”林凤翔道:“吾岂惧桂良?不过吾军以粮食为虑,若趋天津,则转运较易耳。”温大贺又道:“连战以来,一路因粮于敌;仁义之师,所至都有供应,何忽以粮食为忧?吾自从军以来,跟随钱军师,所到尽行指教。今不求制人,而反求受制于人,是绝路也。岂复能战乎?”当下纷纷谈论。林凤翔阴有悔意。忽报洪天王有使命至,凤翔急命引入,则天王以凤翔每立大功,加封凤翔为威王;又封李开芳为毅王;并封吉文元为顺王。其余各级,皆有升赏。

凤翔既得王位,进兵之念益急。顾谓左右道:“大丈夫得遇明主,委以重权,隆以大位,马革裹尸,亦分内事。”复问来使,忠王在金陵作何举动?来使道:“忠王定江苏,近一月矣!现在征集常镇各军,大举北上。想以老将军之勇,济以忠王之能,北京不难定也。”时曾立昌、温大贺,在旁听得忠王北上,皆喜形于色。凤翔见此情景,遂疑左右以己之能,不及忠王;且以为若非忠王,即不能定北京者。心中已自不平。遂遣来使回南京。并嘱道:“烦足下为某致语天王:不消一月,准延天王至北京高坐也。”来使听罢,自然盛称,林凤翔益自满,来使去后,便下令进攻广平府。曾立昌、温大贺一齐苦谏,凤翔只是不从。谓曾、温两人道:“以吾治兵多年,经事不少,诸君何多虑也?”方争论间,朱锡琨疾趋而入,谏道:“昔忠王下江苏,先取江阴,以阻向荣救兵;今将军用何法以阻胜保,不要吾后也?”林凤翔道:“且兵之道,各有不同。吾昔在新疆行伍,久经阵战,此时李秀成,尚在乳哺中耳。诸君何遽视吾不如秀成也?”原来凤翔平日,见李秀成年少,颇不服李秀成;故每欲争功,图出秀成之上。今闻朱锡琨之言,如何不怒?便令大军望广平府进发。军行时曾立昌复进道:“以将军之威,何攻不克!但临事而惧,计不如出以万全。请令分一军,弟当力趋正定,以牵制僧格林沁,亦可备缓急。”林凤翔道:“足下诚多虑,然亦可以不必。我由广平沿大名趋天津,彼将挟全军,与我迎敌,犹恐不足,彼亦岂能另行分军耶?”曾立昌仍复固争,林凤翔不得已,便使曾立昌领军三千人,驻守临名。余外朱锡琨、温大贺皆随林凤翔,望广平而去。按下慢表。

且说李秀成,自克江苏,回金陵,本意与林凤翔会合,然后北上。休兵一月,正拟调集合军起程,忽见一月之间,林凤翔十余次捷报,以为他虽不从令听候,然由安徽入河南,攻山西,未必便攻北京。后来见他已克潞城趋临名关,乃大惊道:“林凤翔竟入直隶矣!其志必以得北京为荣。奈北京为清人根据之地,势必以重力把守;凤翔虽勇,若清人坚守,以疲我兵力,则?凤翔坐困矣,焉有不败乎?”遂趋朝谒见天王。告以:“凤翔擅趋直隶,吾甚忧之。”天王见林凤翔连战皆捷,势如破竹,以为未必便败。李秀成争道:“兵法岂有孤军深入,而能长胜乎?必败无疑矣!凤翔一败,锐气丧尽,南方必多事,恐大局从此去也。”说罢泪涕不止。天王道:“然则何如?”李秀成道:“向使林凤翔暂缓北上,自是万幸;盖非全力,不足以撼北京也。且兵未有久战不疲者。今林凤翔横行五省,大小数十战,譬如强弩之未,势不能芽鲁缟,况北京乎?吾自江苏回,必令休兵者,盖以此耳。某本意由河南北趋,则黄河易渡,然恐不及矣。今惟有出师,由淮地直走山东,或者胜保以有后顾,而不尽其兵力耳,但山东黄河难汲,若被胜保窥破,则彼将全军长驱北还,以邀林凤翔之后,而我师无用矣。”天王道:“事已至此,贤弟姑为之。”天王虽如此说,心下究不信林凤翔便败也。

当下李秀成点视各军,取齐共五万人,并令军中倍增旗帜,以壮声势。

分为二十五军:每军二千人,仍以洪仁发为先锋;召回罗大纲为副将;大将许宗扬、赖文鸿同行。余外部将二十余员,一路旌旗蔽野,戈戟如林,由扬州望淮郡进发。军行时,先出檄文一道:大汉天国太平六年,大将军忠王李,为布告天下:自昔昆阳缵绪,汉业因以重光;灵武中兴,唐祚因兹不坠。盖拨乱方能反正,伐罪所以吊民也。今满清当灭,皇族当兴;合久必分,乱极思治,此其时矣!自满人踞我神京,虐我黎庶,朝中文武权重者,皆归旗满之人;外省职员尸位者,无非贪残之辈。逞其狐狸之性,害及生民;肆其狼虎之成,毒贻闾里。横捕强剥,害善欺良,我民际此,聊生何赖?是以我朝圣神文武天王陛下,心怀怛恻,志切焦劳:求复宗祖之山河,力拯国民于水火。

自义旗一举,四海同归。一人不准妄伤,一物不准妄抢,故天下响应,东南底平。革其左社之非,复其衣冠之旧。本帅深体天王陛下之意,大举北伐,恢复中原,保护人民,扫除妖孽。问其累世猾夏之罪,成我大汉一统之体。发政施仁,赏功伐罪,凡尔村乡市镇,不用惊惶;士农工商,各安本业。效力者论功行赏,国家自有常规;助敌者厥罪当诛,军律断无轻恕。此檄!

这道檄文既出,远近皆仰忠王李秀成之名,莫不革食迎师,赀助军费。秀成申明号令:所过秋毫无犯,直抵淮郡,降附已有十余州县。忽有李文祥,领义勇数百人来归,秀成嘉之,使为后军。许宗扬道:“李文祥忽然以兵来降,未知其心何若,元帅何以信之?”秀成道:“不必问其心之何若,然附顺除逆,人之恒情也。且吾示之以威,结之以恩,彼亦为我用矣。”左右皆叹服。秀成既至淮上,胜保闻之,谓左右道:“秀成此行,无能为矣。”左右问其何故?胜保道:“彼欲出师,以为林凤翔声援也。若转入河南,则旷日持久;若直趋山东,彼岂能飞渡黄河那?即全军北还,亦无忧也。”说罢便令人打听林凤翔消息,以起兵截之。

且说林凤翔起兵攻广平府,讷尔经额弃城而遁,凤翔但然入城,左右皆贺功。林凤翔手绰白须,顾谓左右道:“此未足贺也!诸君皆以某不如秀成;吾将入燕京,获虏酋悬首市街,与天王作太平宴,一洗诸君小视老夫之耻。”说罢洋洋自得,左右皆不敢复言。林凤翔即令攻大名府。时满守将领军侍卫内大臣默特、贝子德勒克,领旗军二万,守大名。听得林凤翔兵至,忙着筹画防守。谁想清军皆畏林凤翔威名,面面相觑。默特深以为虑。忽报胜保有文书至,默特拆开一看,却道是:“大名一府,能守则守之;不能则待吾军至,当与僧王三路会合以图之可也。”默特听罢,知胜保大军将到,欲分军一万屯城外,以为声援,那林凤翔亦虑默特分军,内外相援,难于攻击,先把大名围定。

次日李开芳、吉文元,两军俱至。清军愈惧,往往缒出城外逃窜。林凤翔知其军无斗志,与李开芳、吉文元乘势攻城。吉军先攻下南门。默特与贝子德勒克,领军望北而逃。林凤翔既进大名府,传檄州具,纷纷来附,声势大震。李开芳道:“吾军骤至,如迅雷不及掩耳,当乘势逼清军,无使徐为之备也。”林凤翔以为然,便与丰开芳分两路而进。议定林凤翔由巨鹿趋冀州,入河间府;李开芳由寺庄趋景州,过新桥,沿砖流镇而进,会攻天津。并以吉文元为李军前导。林凤翔又以已军久战,李开芳实为生力军,故令李军先发。

时李开芳一军,久蓄精锐,又得吉文元先导,故势如破竹。所过清国官弁,无不降附,李开芳皆抚慰之,用力向导,故所至披靡。十余日内,已抵静海,又与吉文元军互相犄角,安排攻取天津。便令古文元阻截北路,以防清军救应之兵。时林凤翔已由巨鹿过了冀州,将抵河间府,各州县听得林凤翔名字,小儿不敢夜啼,清国官吏纷纷投顺。林凤翔既进河间府城,得白银三十余万,粮食无数,军心大慰。凤翔谓左右道:“吾若听曾立昌之言,直趋保定,胜负固不敢知,且安得士马饱腾如今日耶?”遂议定次日进兵。是夜宿于河间府衙。忽朦胧间见当天一轮红日,坠落营中,投而复起;忽然红日不见,但见水势滔滔,淹没城池,所有山林城市,尽成泽国,人民淹没,不计其数。猛然惊醒,却是南柯一梦。忙出帐外一看,只见明月当中,别无声息,心甚诧异。

次早许宗扬、温大贺皆入帐请令。凤翔告以梦兆,并使参测,是何吉凶?许宗扬道:“红日当天,自是吉兆;然洪水为患,淹没城池,其凶甚矣。老将军当防之。”凤翔叹道:“大丈夫遇明主,委以重权,封王拜相,恩遇极矣!今梦兆先吉后凶,或者京城破后,而吾身不免耳。然亡一身,而有功于国家,使千秋下竹帛流芳,愿亦足矣,吾何惧哉!”即发令温、许二将,与李、吉二军会合,进攻天津。温、许二人退后,那温大贺谓许宗扬道:“此梦不应则已,应则凶实甚。”许宗扬叩其故?温大贺道:“日虽吉象,然坠于地下,恐非佳兆;况有洪水为患哉?”许宗扬道:“吾一时见不及此,当为老将军复言之。”说罢遂同至帐里。凤翔见他两人复回,便问以何意?许宗扬以温大贺之言对,并请暂缓进兵。适部将李文祥在旁答道:“洪水淹没城市山林,或应在老将军之杀僧格林沁也!”各人纷纷争辩。凤翔道:“大丈夫纵横天下,安可因一梦而阻其志气乎?吾意决矣!君等请勿多言,当速进兵。”各人不敢违令,遂分三面攻天津。清国守将陈大林、刘邦盛,料敌不过,弃城而遁。林凤翔遂进了天津府。安民既定,便今吉文元,领军由静海进三角池,由丰台攻北京;以李开芳由和合而进,林凤翔由河西务进通州,以会攻北京。分兵既定,大军克日起程。

日时咸丰旁见天国兵已克天津,指日北上,京城大震,便欲遁归热河;又因京城富户,避走一空,人心更加震动,急调僧王堵守京城东南两路。时贝子勒德克及默特两人,已领败残人马回京。僧王陆续收拾,隶归本部,统共清兵五六万人,因此军声复震。复令桂良由保定回屯新城,为左右声援。时咸丰帝已拿讷尔经额回京逮问,再调德泰统九门步军,镇守通州。安排既定,适吉文元由静海进兵,打听得桂良已住新城,恐被桂良邀截后路,不敢遽进。林凤翔听得这点消息,转令吉文元独当桂良;自己先攻僧王,而改以李开芳望通州进发。忽流星马飞报军事,说道:”胜保领本军兼统琦善旧部,共五万人马,已渡黄河望北而来。”林凤翔听得,觉如是则前后受困,心上已怯了一半。仍是镇住军心,只顾前进。叵耐胜保北上之说,传布军中,皆以清军前后共十余万,莫不以腹背受敌为虑。大将朱锡琨入帐告道:“军心已动,恐不能战矣!不如回军大名府,较为稳便。琳凤翔道:“阵上全凭作气。我军锐气而来,一旦退后,军心一摇,且清兵将纷蹑吾后矣。”朱锡琨道:“北伐之军,关系甚重;倘有差失,南方根本亦恐摇动也。”林凤翔听罢,踌躇莫决。忽又报清兵僧王,领大队由丰台而下“凤翔道:“此时更不可逃的。”便张两翼而待:以温大贺在左,朱锡琨在右,分拨甫定,正欲使李开芳北进,谁想胜保已疾趋而来。时李秀成方下兖州,直趋济南,满意望胜保回救;不料胜保深知秀成不能遽渡黄河。左右皆劝胜保回军,胜保道:“北京一地,重于山东;山东失犹可为,北京若失,大局去矣。乘此林凤翔被困之时,休令纵去也。”遂走天津。

当下李开芳知胜保已到,便欲出战。忽听得僧王先令默特领万人下天津,以应胜保。李开芳道:“坐据天津,是徒自困耳。”遂督兵出城外。恰值胜保兵至,李开芳部下兵士,既知默特南下,又见胜保北来,军心大乱。李开芳大惊,先令前锋与胜保接战,因军心既摇,不免失利。李开芳料敌不过,遂领兵望高唐而逃。只有林凤翔、吉文元两路与清军对敌。林凤翔令吉文元迎胜保,自领军与僧王会战。更瞩咐吉文元道:“我两人至此,惟有死战。若先能破其一军,则大势尚可为也。”吉文元挥泪而别。林、吉两人分军甫定,吉文元直望天津而下,正迎着胜保兵至,吉文元不能成阵,急传令混战。怎耐军怀怯志,清将桂良见吉军移动,又疾趋下来。吉文元只顾前进,力冲胜保阵前。这时胜保军见吉文元来势太猛,令军士压住阵脚,暂不出战,只用枪轰击。吉文元肩上早着一颗弹子,翻身落马,军士益乱。胜保乘势进兵,吉军被杀者,不知其数。清将因愤恨屡次大败,皆以杀天国为甘心,因此当者便死。又被桂良兵到,前后受敌,不能得脱,有欲伏地请降的,却被身首分离,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尸首堆积,惨不忍睹。清军践踏尸身而进。数日之间,臭闻数里,清军亦置之不顾。胜保只顾与桂良,合军来截林凤翔。时林凤翔闻得桂良南下,又被僧王牵住,不能要截桂军,早虑吉军必败。此时已无可如何,欲退兵时,不想胜保军倍道而行,如风驰电闪,僧格林沁是时亦进兵直攻林凤翔。

论起那林凤翔,身经百战,本未曾逢过敌手。奈是军心摇乱,皆无斗志;又听得吉军大败,吉文元已死,军士知不能复胜,皆欲遁去,林凤翔不能阻止。单是温大贺,平日治军有方,军心皆乐为用,故温军绝少动。是时温大贺见林凤翔方寸己乱,遂进道:“为今之计,只有分军之法:各当一面,鼓励三军;或者死里求生,不然恐皆坐毙矣。”凤翔道:“吾亦计及此,但恐分军不及耳。”温大贺道:“除此亦别无他策,请试为之。”凤翔称是。温大贺出,私谓朱锡琨道:“今日局面,全因事不早决:若退军则早退军,分军则早分军,当不至于此。”朱锡琨道:“足下宁未知耶?林威王百战百胜,胸中已无清人矣!故不以为意,致有今日耳。”言罢相与太息。当下林凤翔决意分军:令朱锡琨敌胜保;令李文祥敌桂良;令温大贺敌默特,自与诸将来战僧王。分拨已定,温大贺先进,正迎默特一军。温大贺传令军士道:“置之死地而后复生,成败在此一举。某愿与诸军士同生死,断不负诸兄弟也。”军士闻之,皆饮泪鼓噪而进,皆一以当百,默军不能抵御。温大贺一马当先,举枪向定默特轰去。默特中枪落马,清军不能相顾,大败而逃。温大贺乘杀了一阵。忽东北下鼓角大震,一枝人马杀到,乃清将贝子勒德克也。挡了温大贺一阵,救出默军无数。温大贺不敢穷追,收军使回。自此胜了一阵,军心稍定。

林凤翔就乘一点锐气,反攻僧王。僧军不知凤翔骤至,颇受损害。可惜林凤翔虽勇,时已众寡不敌。况清国不时增兵,四面密布,僧王又或战或不战,以疲凤翔军力。林凤翔已知是计,便令温大贺复取天津,以为驻地。当时温大贺与士卒同甘苦。有功必赏,凡有赀财,皆以奖赏;军士受伤的,必亲自慰问,指点医药,军士皆以感激。部下六千人,莫不视温大贺如父兄。闻得取天津之令,皆踊跃而从。时胜保正与朱锡琨相待,不料天国兵再下,故李开芳去后,清人虽得回天津,亦无守备。温大贺听得天津尚空虚,急领军士衔枚夜走,倍道直攻天津。时天津城清兵既少,不敢守扼,即弃城遁,大贺一鼓而下,因此复据了天津。差人报知林凤翔。凤翔大喜。立即留军一半在后,自领一半在前,先回天津而去。管教:虎将雄心,徒叹渡河未果;蛟龙失势,顿教浅水难飞。

要知林威王能否脱出天津?且听下回分解。
资源编号:ZY1527242;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8;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洪秀全演义 黄小配 第三十七回 陈英王平定江西地 刘丽川计取上海城

下 一 条: 洪秀全演义 黄小配 第三十四回 林凤翔大破讷丞相 李开芳再夺卫辉城

其它收录: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爱曾经是那么的甜蜜,无声无息的开始
很多东西,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伟大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人一年,物一年
汨罗江诉说着神奇的故事,苇叶糯米融入无限的敬意
预支造句
灵房子走路怪屋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1.64.144.*美国 DoD网络信息中心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收到...
132.60.43.*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呵呵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