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平话 未知 卷上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分吴魏刘,

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

话说殷汤王,姓予名履,字天乙;谥法:除虐去残曰汤;是契十四世孙,主癸之子。以伊尹相汤伐桀,三让而践天子之位。顺天革命,改正朔天下,号曰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色尚白,大濩,作历,作囿,见张网四面,兽令去三存一,仍取自犯者。诸侯叹德,三十六国来归。天旱七年,以六事自责,焚身于桑林之野。天降甘雨,天下太平。汤王在位十三年而崩,传国世三十一王,计岁六百二十九年。今殷纣王是帝乙之子,治天下,名曰辛,一名受,乃汤之未孙也。诗曰:

商纣为君致太平,黎民四海沸欢声;

心婚妲己贪淫色,惹起朝野一战争。

又诗曰:

世态浮云几变更,何招西伯远来征;

荒淫嗜酒多繁政,故治中邦不太平。

若说三皇五帝,皆不似纣王天秉聪明:口念百家之书,目数群羊无错;力敌万人,叱咤柱声如钟音;书写入八分,酒饮千盅;会挽硬弓,能骑劣马。纣王初治世时,有德有能,□□□□□天地阴晴吉凶之兆,时年四十七岁。□□□□□□,封帝国之至□,封三十六镇诸侯,有一百六十□□之郡。是纣王之臣,一年两次来朝进奉。客伏诸国,镇压小邦,四下蛮夷戎虏,皆是纣王所管。东连大海,西望秦川,南摄九溪,北通沙沱。纣王有感,招得忠臣烈士,文武百官。比干为相、直谏大夫,微子为都堂统政,费仲为大将军,飞廉为佐将大都督。帅首皇帝称小耗。纣王有八伯诸侯,殿前宰相宏夭。

第一东伯侯姜桓楚,坐青州;第二西伯侯姬昌,坐岐州;第三南伯侯杨越奇,坐荆州;第四北伯侯祁杨广,坐幽州;第五东北伯侯楚天佑,坐扬州,第六西南伯侯霍仲言,坐许州;第七东南伯侯张方国,坐冀州;第八西北伯侯扈敬达,坐并州。

此是八伯诸侯,尽是先君殿下忠臣,先君尊此八人为兄;合到纣王,拜此八人为八伯侯也。此是纣王重臣处。每到月旦生辰,尽先君真容,左右画着八伯诸侯,同共行香酌酒,设奠于八伯侯前,亦如先君之前,行香设礼。因为是三帝立国忠臣。此八人立先君三帝,立国忠臣。戊子,都在朝歌,子年无道,在位四年,时年雷震死。第二子太丁在位三年。武乙大帝封立帝乙,在位三十七年,立起纣王为帝。此八伯诸侯立四帝,皆是八伯诸侯匡辅国之立也。诗曰:

八伯诸侯立帝君,无邪无曲是忠臣;

生辰月旦皆来贺,恭敬都输南面尊。

纣王初登帝位,归朝治政,前十年有道,八方宁静,四海安然。天下皆称纣王是尧舜。

纣王忽有一日,去后,有正宫皇后来迎王驾入后宫;礼毕,治酒侍宴。有众宫监妆完备,来迎;姜皇后传令:来日去玉女观行香。各令香汤沐浴了,安排王辇。来谂天子去与否。纣辛闻之,问皇后何往。答曰:“臣妾来日诣玉女观行香去。此玉女是古贞洁净辨链行之人,今为神女,他受香烟净水之供。臣妾每遇月旦有望日,行香祈祝。”纣王曰:“寡人何不也去玉女观?”

今有纣君,令坛司传圣旨,令四卿八相诣玉女观行香。四卿八相得圣旨,从驾行香。前诣玉女观下,纣王与姜皇后入观内。行香之次,纣主观看久之,见一簇女中,有一人容貌出众。纣王思忆女人:“朕宫中无一人似玉女之容仪。”

纣王如此三日,在殿上观玉女。乃问玉女:“卿容貌世间绝少!”纣王不去归朝,只在玉女殿上。是灯烛无数,置酒与玉女对坐。玉女不言。此人是泥身,焉能言之?乃宣费仲,问曰:“玉女是泥身,如何问得言之?”费仲奏曰:“大王只在殿上,群臣皆退去,看玉女之灵□□大王□□。”如此,纣王只在殿上。

夜至三更以来,纣王似睡之间,左右别无臣侍。王见众多侍从,一簇佳人捧定玉女来殿上。纣王见之大悦,亲迎玉女,礼毕,玉女奏曰:“大王有何事意,在此经夜不去,谓何?”王曰:“朕因姜皇后行香到此,寡人见卿容貌妖娆,出世无比,展转思念。今无去志,愿求相见,只此真诚。”玉女回奏曰:“臣为仙中之女,陛下为人中之王,岂可宠爱乎?曾闻古人有云:‘仙人无妇,玉女无夫’。请大王速去,恐遭谴谪!”王问玉女曰:“何如谴谪?”玉女不得已言曰:“更后百日,终必与我王相见。启大王,且归内去。”王问女曰:“有何信物?”玉女遂解绶带一条与纣王,玉女言曰:“此为信约。”王收之,接得绶带。忽闻香风飒飒,玉佩丁当,声闻于外,霞彩腾空。纣王见之,举步向前去扯玉女,忽然惊觉,却是梦中相睹。定省多时,只见泥神,不睹真形,视手中果然有绶带一条。纣王向灯烛之下看玩,思之至晚,悔恨无已。

纣王只在玉女殿中,三日,亦不闻消息。纣王只将玉女绶带,思念玉女无限。忽有费仲来殿谏曰:“何不还宫?”王说玉女之言与费仲。费仲奏曰:“大王且归宫阙,候百日,恐玉女来见我王。”纣王依费仲之言,遂还宫阙。每日如醉,思望玉女前约之事。

倏忽已经百日,玉女不至。纣王召费仲。费仲至,评议玉女之事。王曰:“玉女誓约与寡人相见,如今玉女不知消息,不来何也?”费仲奏曰:“陛下休忆念,犹自着意玉女,岂可来乎?大王休思玉女之容,恐陛下意情减削,虑久成疾。愿大王依微臣之奏,有一事可胜大王见玉女娇容之思,不负陛下快乐。”纣王问曰:“何事胜寡人乐?”费仲曰:“我王出榜于朝门外,令教在世间应有室女者,尽皆来进。今为阙少正宫宫监,如有可用者,重赐富贵,加赏爵禄。如进来众中,岂无一人似玉女之容?陛下任意选拣取。王圣意若何?”王曰:“依卿所奏。”

王便敕令天下诸州、府、县、镇、村、街道、店铺、人家,应有室女,尽来进献。不过月余,进及千万,皆无一人似玉女之容貌。纣王不悦,思玉女不胜其恨。

时有宰相宏夭,见王无喜色,殿下奏曰:“臣启我王,若要似玉女容貌者,只除我王国中,食我王俸禄之家,富贵足矣,不受寂淡,腻粉妆梳,官宦之家,内有胜玉女之颜。大王降圣旨,敕令天下大小官宦之家,有美女者尽皆来进,必有胜玉女之貌。”纣王闻之大喜:“卿言然也。”即令出榜于朝门之外,教到处大小官宦之家有美女尽皆进上,如有隐匿者,后宫里得知,全家处死。

如此遍天下诸官员家委有美女者,皆不敢隐匿,尽来进献。内有华州太守苏护,有一女,生得形容端正,有倾城之貌,寰中第一;年登一十八岁,名妲己。当日,太守知帝令严,不敢隐匿,亲将女子来进献。约行数日,前到故恩县,今获嘉是也,至夜于馆驿中安下了。有故恩州太守苏颜前来管待苏护,邀入衙中置宴。

有驿中女子,容仪端丽,去灯烛之下。夜至二更之后,半夜子时,忽有狂风起,人困睡着不觉。已无一人,只有一只九尾金毛狐子,遂入大驿中,见佳人浓睡;去女子鼻中吸了三魂七魄和气,一身骨髓,尽皆吸了。只有女子空形,皮肌大瘦,吹气一口入,却去女子躯壳之中,遂换了女子之灵魂,变为妖媚之形。有妲己,面无粉饰,宛如月里嫦娥;头不梳妆,一似蓬莱仙子。肌肤似雪,遍体如银。丹青怎画,彩笔难描。女子早是从小不见风吹日炙,光彩精神;更被妖气入肌,添得百倍精神。

至晓,苏护叫侍从与女子梳妆;忽见女子,大惊,怎有如此容貌!父见了女,大悦:口中不语,心下思之:“我女有分与天子为皇后。”言了,出驿行上,亦有苏颜送去。

前盼朝歌至近。苏颜入朝见帝,至于殿下,山呼万岁:“臣启我王,今有华州太守苏护,有一女来进上。令臣先来见帝。”纣王闻奏,便宣费仲至于殿下,礼毕,纣王传宣:“今有华州太守来进女子,卿远去接。”

费仲出内,迎着太守,各施礼毕。费仲见了:面如白玉,貌赛姮娥;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人间第一,世上无双,十分相貌。费仲来见帝,奏曰:“女子容貌非俗。”纣王闻奏,即诏苏护引女子来至殿下,山呼万岁毕,躬身而立。纣王曰:“赐卿等平身,免礼。”

纣王见了女子,大悦,赐女子金冠裙佩凤钗,教左右宫人取之,与此人妆饰,妆饰了再见天子。一似玉女之容貌。纣王大悦,令妲己交去受仙宫内。敕令苏护为上父之位,赐宅一所。皇丈受天子之富贵。

王甚宠爱妲己。置酒宴乐之次,妲己忽见王系绶带一条甚好。妲己问王曰:“我王何处得此带?好温润可爱!”王含笑而言曰:“玉女所与寡人。”又具语:“前共玉女同寤,得此带与朕,以为信约。”妲己闻言,心生妒害:“臣启陛下,今教毁了玉女之神,火烧了庙宇。恐大王久思玉女之貌着邪,误大王之命。此庙无用。”王曰:“依卿所奏。今教烧了庙,打了泥神。”纣王一百日不治国事,只在受仙宫取乐。恐失了天下江山,如此数次谏之不听。

有一日,姜皇后降生一太子,名位曰景明王,号为殷交。因王打本人,□降此人,此人便是太岁也。纣王每日在受仙宫中作乐。

有一日,妲己奏曰:“我王教天下,若有奇珍异宝,进来妆饰宫室。臣妾看玩之。王意若何?”纣王闻奏,即日敕令出榜于内门外,教天下人,若有奇珍异宝,皆来呈进,不得隐匿。前后出榜百日有余。

一日,近臣奏曰:“臣启陛下,今有一贤人来进宝,具见在内门。”纣王闻奏,令宣入来,见帝万岁了。纣王问曰:“卿何姓?”贤人曰:“臣姓许,名文素;臣出家住于终南山白水洞。”王曰:“尔进何宝?”文素曰:“臣收一口宝剑,特来上与我王。”王曰:“此剑非宝,何用?”文素曰:“臣启我王,此剑能断天下人间一切妖精鬼怪。鬼怪若见此剑,咸皆惊怖,无所逃遁。”王曰:“寡人宫中有何妖怪?”文素曰:“臣见大王宫中,有妖气上冲牛斗。大王把此剑去深宫之内壁上挂之,人见不怕;如妖怪见之,失声叫走,便是妖精。我王用此剑斩之,可以镇大王六宫三院,永无妖怪。臣见纣王宫中,女人之内,有一妖媚。陛下信小臣之言,留下此剑,除妖灭怪。陛下不信小臣之言,臣将此剑往山中去。”纣王不阻,留了宝剑,将入后宫。

有妲己来接纣王,入受仙宫内对坐,以酒三杯。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王曰:“有一宝。”令一宫人取过来,度与妲己。妲己不见,万事俱休;既见此剑,大叫一声,奔走如风,约行一二十步,心上怕怖。天子见妲己奔走,问曰:“因何走了?”妲己见剑似一条大蛇走赶。妲己思之:“虽然似蛇赶我,恐王疑我是妖精;待不言,却如何说?”眉头一放,计上心来,言:“臣妾不是怕此剑。大王教此剑去别宫中挂着,子童与大王诉之。”王曰:“依卿之言。”令人送了此剑。

却说纣王问曰:“因何走了?见甚来?”妲己奏曰:“告大王,臣妾不是怕此剑,今有子童姐姐到来,叫子童要赴仙会去,以此子童待赶姐姐去。却思大王宠爱之恩,子童却来辞我王。”王问曰:“谁是卿之姐姐?”妲己曰:“月中姮娥是我姐姐,见大王有弃臣之心,是以来唤子童,欲赴仙会。如大王不用子童,乞愿随臣姐姐去。子童是上界仙女,为忆凡心罪,罚子童来下界。”道罢,泣下数行,有百媚千娇。纣王见之不忍弃,曰:“朕不责卿之罪。卿姐姐是月中姮娥,比卿容貌若何?”妲己曰:“俺姐姐容貌是仙女,不是凡人;清洁之心,万年千载,容貌如故。下界凡人被情欲所牵,育女生男,凡人岂比仙人乎?臣妾也难比姮娥之貌也。”被妲己说,感动纣王之心,贪欢恣乐,更不问妲己奔走之事,更那里管剑之宝?将送在太庙内挂了。

纣王再问妲己曰:“如何教寡人得见卿之姐姐?”妲己奏曰:“陛下若要见子童姐姐,大王依子童之言,便得见子童姐姐姮娥也。”王曰:“卿当说之。”妲己曰:“去宫内修台座,可高三百尺,名曰‘玩月台’,二名‘摘星楼’。台上修百间阁子,台下修千间房舍。每年到上元十五夜,于台上筵宴,必见姮娥也。”王闻此言大喜。

次日,早朝升殿。帝乃传宣:“朕欲待修台阁宫殿等,寡人问卿等,如何得成?”班部中有费仲、宏夭奏曰:“臣启陛下,此乃大国之境内,黎民尽是王民,若修此台必就。”皇帝再问费仲、宏夭:“卿等二人如何得就矣?”二人奏曰:“若要疾修成此台,陛下宣八伯诸侯来国诣朝,同共计画,用志修之,兴工必就矣。”纣王:“依卿所奏。”敕令教宣八伯诸侯。

遂差八道使臣去宣八伯诸侯: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杨越奇,北伯侯祁杨广,东北伯侯楚天佑,西南伯侯霍仲言,东南伯侯张方国,西北伯侯扈敬达。宣此八伯诸侯。唯西岐州去宣姬昌。姬昌上马。

殿使将圣旨,行经数日,到岐州至近,令人先去报国主姬昌。姬昌便出岐州来接殿使;出城行数里,接着殿使,各下马礼毕,迎入岐州内,至于衙内,焚香拜罢敕文,展开读了。姬昌大惊,言曰:“王行无道之事,自乱天下。姬昌蒙圣旨,岂敢违慢。”遂引上大夫毕公皋、召公奭,百人相从,共殿使前去朝歌,来见帝。

行经数日,前到潼关阴符界。姬昌在路中盛行之次,望见一道气色上冲云汉。西伯侯掐指寻文,卜一课。姬昌告使命曰:“今日是戊午日,到乙巳时必有大风;至午时雨住。”使命不信。

二人话语中间,早至巳时;果然有浓云密布,狂风微起,遍满长空,东西雾长,南北云生,须臾雷震雹闪,雨下不止;顷刻平地成河,沟渠翻浪。至午时,云散雨收,万物滋荣。

众人都在大林之中避雨,忽见一所古墓;西伯侯又发一课:今日是戊子日,雨降,合主此墓自摧破,此墓中合出一个烈士。才然道罢,古墓自摧。使命见之,大喜言奇。

姬昌见古墓自摧,佇目视之,见一女子尸形,宛然如生;却被大雷震破女子之腹,内有一孩儿啼。姬昌令人入墓中取出孩儿来也。左右入墓抱出。诸人不晓,唯有姬昌会之。

姬昌共使命前行,过堞岭之下,见一贤士,是云中子先生。云中子与西伯侯相见具礼。二人礼毕,言语间蓦闻小儿啼。云中子问曰:“啼者谁家孩儿?”姬昌具说前事。云中子闻言乃曰:“此子不得抛掷,后十八年必佐西伯侯同破无道之君也。”道罢,西伯侯先会其意,乃留下此子。云中子先生曰:“此子无姓,可立子午雷震名也,是破纣之凶神也。”

却说这西伯侯,与先生相别,只共使命前行。数日,得到朝歌。八伯诸侯尽皆来相见,各具礼毕,议论来日见帝。

至天明,尽皆到至殿下;咸山呼万岁,躬身殿下。天子传宣曰:“朕欲于宫内修台一所,高三百尺,上盖百间阁子,下修千间屋宇;故宣卿等议论,同建此台。”问罢,西伯侯姬昌出班奏曰:“大王不可。如修此台,可害万民之力,恐失农桑之业。大王岂不学尧舜之作圣治,垂衣之礼,天下大定。舜有孝治万邦。禹有治水九载大功,万民得脱洪水之厄。时有让位之德。陛下何不寻思,罢修台之事,去妖妇之容?不然,则苦万民甚大。陛下岂不学先君之作?今信妲己之言,是为败国亡家之事。嗟呼!”纣王闻奏欲从此谏,心下不定,又被妲己妖容媚惑,巧言曰:“陛下惜万民之力,信西伯之言,不修此台;愿大王早置臣妾于内宫,臣妾当自死于泉下,若何?”纣王见道,告妲己曰:“寡人教与卿修台阁之事,卿当休虑耳。”

纣王便宣费仲,时费仲蒙宣来见帝,至金阶山呼毕,纣王曰:“寡人欲修台阁,今西伯侯谏朕不可修,却有妲己专意在修台阁,此事如何?”费仲奏曰:“臣启陛下,若不修台阁之事,不显大国之奢华。”纣王闻奏,龙颜大悦:“依卿所奏。”便出榜于朝门。

纣王曰:“用多少人夫?”费仲曰:“用人夫五百万。”纣王准奏。遂量地三十围,令八伯诸侯各修其方,如有慢功者各依地分罚罪,诸侯各施工力,造成台阁,一一完备。

前后一年,苦害万民,民不聊生,皆有倒悬之心。后修东鹿台、西鹿台,此台里外相应,用金玉宝贝装饰四面,如此富贵奢华,盖造替却天宫。更台下栽万种奇花,又间数行宝树。台下又修殿宇千间。众文武皆苦告,纣王不听,只要修其完备,交万民受涂炭之苦。诗曰:

八伯诸侯各建功,修成台阁数千宫;

君王登此排筵宴,不问生民涂炭中。

纣王有一日,修成台阁,排御宴,赏群臣。唯有西伯侯姬昌,不避刀斧之诛,越班奏曰:“臣启陛下,我王好奢华,荒酒色,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必不为败国之本。陛下岂不闻尧有一子,名丹朱,不肖,不遵先君之法,只好奢华,荒淫滥浊;尧见如此,乃让位於舜。舜有一子,名商均,亦乃不肖,不遵先君之法,只好奢华无厌。见如此,不可治民,乃让位於禹。禹至桀王,王为肉山酒池,刷童男童女,裸形对偶,不行仁政,失其天下。陛下休学无道之君,愿王学尧舜之圣治,则无后患。”纣王曰:“寡人如此以治天下。”西伯侯曰:“臣启陛下,修台之事,何是治政?费财千万,劳苦万民,何以将此建台钱物养赡贫民之耕锄,赏犒征夫之徭役?又况我王仓库不贫,国中富贵。陛下如此,上不顺天,下不顺地,中不顺人;天地人心失之,久后不便。”纣王曰:“怎生不便?”西伯侯曰:“我王听小臣之言,更后二十余年有倾国之祸也。必有一夫与我王为患矣!”纣王闻西伯侯之言,王乃大怒,大喝西伯侯曰:“叵耐姬昌言知寡人凶吉之事,更待二十年之后,死在一夫之手也!”

纣王却问妲己曰:“尔知寡人凶吉也?”又问西伯:“你死何时?”姬昌曰:“臣启陛下,更待二十年安床而死也。”纣王闻言大怒,令左右推转斩之:“你道二十年后安床而死,朕交你目下分尸而死!”左右正欲将西伯侯推转,性命若何?诗曰:

台阁重修费万钱,三才不顺为何缘;

心明若听姬昌谏,常吉无凶掌世权。

纣王传宣欲斩姬昌,有东伯侯姜桓楚出班而奏曰:“臣启陛下错矣。大王息雷霆之怒,听小臣之言:此人第一辅三朝忠孝之臣;第二看先君重爱之人;第三自古及今无斩诸侯之剑。愿王详察,免赦如何?兼此姬昌善会阴阳之造化,知天地之灾祥,小臣之言逆王直谏,大王停嗔息怒,且免西伯之罪。”纣于闻奏,令左右却拥西伯侯至殿下,免触天颜之罪。

良久,王问姬昌曰:“道尔善会阴阳,能辨天下之机理,知人穷通寿夭贫寒之事,吉凶祸福之危; 尔今日与寡人发一课,看目下有何吉凶相应之事?免卿不死之厄。”纣王待斩姬昌,姬昌亦不自忧其身,知未合死,知久后合立末主为天命九十七而亡矣。纣王又问阴阳之理,姬昌便看天色早晚,乃辰时也,下一课,课内见今日至甲午时合主从巽起大风也;西北天晴,东南风起,乃到辰相应也,更有庙中泥人奔走,泥马嘶声;至乙未时,住也。纣王不信如此之信,令左右监收姬昌在于殿下。别令近臣:“尔去探事。”

话语中间,早至午时,果然从东南上,大风起,吹沙走石,屋瓦翻飞,折树之风,一国人民尽大惊;见庙中泥人、泥马于市中往来。近臣入朝,奏纣王曰:“臣启陛下,姬昌之课应卦兆也,果然如此!”纣王思念之间早至乙未时也,泥人、泥马皆入庙中贴然。复有近臣来奏曰:“臣启陛下,泥人、泥马却入庙中。”有诗为证。诗曰:

课应东南起大风,泥人泥马市中行;

国中尽说希奇事,方表殷王色内崩。

纣王传宣免姬昌之罪。

诣来日,八伯诸侯咸来辞纣王。辞毕,诸侯出朝门外。惟有西伯侯告众诸侯曰:“纣王更待十五年失其天下也。”道罢,各施其礼,欲待相别。有费仲来辞众诸侯,有西伯侯道:“费仲,尔是献利便之人,知妲己乱其天下,苦害万民之力!”道罢,众侯相别,各上路行,众诸侯皆去也。费仲心中怀恨西伯侯之言。

或有一日,妲己共纣王饮宴在摘星楼上,妲己问王曰:“臣启陛下,世间有何贵宝与子童玩看?”言罢,纣王曰:“何处有贵宝?”言毕,旁边转过费仲来奏曰:“臣启陛下,臣知一人有宝,堪与娘娘带玩。”王问曰:“何人有宝?”费仲奏曰:“臣知西伯侯姬昌有一对琼瑶玉钏,此钏无价之宝也。戴之随人心意变通四时,欲寒则凉,欲热则暖;又令人身体轻健,容颜不老。此乃真贵宝也。”妲己闻之大悦,遂乃奏王曰:“此钏,子童须要戴之。陛下如何?”王曰:“此事容易。谁人堪去为使命入岐州去取宝钏?”费仲奏曰:“小臣愿为使命,若陛下令别人为使命,恐受西伯侯金珠好财物迷心,不肯将琼瑶玉钏来。”妲己曰:“言者当也。”先赐金百两与费仲。费仲谢恩辞王,秉敕上路,连夜不止,经行数日,令人报与姬昌。姬昌闻言,即时出岐州接使命。二人各施礼毕,相从入岐州衙中焚香拜毕,读了圣旨,管待使命。使命曰:“如今天子敕令小官取宝。”姬昌曰:“何宝?”费仲曰:“是琼瑶玉钏。”姬昌闻言,心内思量:此事都是此人献也。西伯侯便取宝钏与费仲曰:“此钏非是等闲,乃奇宝也。此钏戴时,令人身轻体健,随时而变,令人颜色不老。病者戴之即愈。辟恶除怪,如是妖精见之,惊恐奔走也。”

费仲得宝钏,辞西伯侯上路。行数日到朝歌,入内见帝,诣于殿下,山呼万岁,拜毕。纣王问曰:“取宝钏如何?”费仲遂将宝钏献与纣王。王看钏,见光彩耀日,霞色光辉。皇帝大悦,将费仲入后宫去。妲己迎驾入宫坐,费仲具礼毕,置酒三杯。纣王令费仲献宝钏,妲已大悦,令:“将子童视之。”妲己不看万事俱休,才然解开手帕,见宝钏,大叫一声,仆然在地,四体沉重,口鼻无气。妲己性命如何?诗曰:

西周宝钏实奇哉,费仲殷勤特取来;

献与妲己初看玩,猛然倒地命将颓。

纣王亲用御手扶起,妲己久而苏省。多时,妲己奏曰:“不要宝钏,教送出受仙宫去。”纣王问曰:“卿有何疾?”妲己不敢言实情之事,眉尖一纵,计上心来,奏曰:“臣启陛下,妾往日有痛心疾,今日又发。”又曰:“此钏不好,教赐与姜皇后者。”纣王:“依卿所奏,赐与姜皇后戴者。”妲己心中佐待唬姜后。

皇后见宝钏,接得戴了,精神倍加,体健身轻,安宁无事。左右奏纣王曰:“皇后戴了宝钏也。”当日,妲己暗宣费仲。费仲蒙宣来见妲己,诣于殿下,礼毕,先赐黄金百两与费仲:“卿定一计,怎生交贬了姜皇后?”费仲奏曰:“此事小可。臣定一计,便教贬了姜皇后。”妲己曰:“如何是计?”费仲曰:“ 明日是姜皇后生辰月诞,娘娘亲自前往正宫,与皇后贺生辰;姜皇后见娘娘必怒,娘娘便把头发乱了,便来见帝,言姜皇后打子童来。王乃必信,宣皇后问说因依之次,娘娘暗教人藏刀子於皇后脚下。娘娘便奏道:“皇后有害我之心,既无意,大王视之,姜皇后将刀子来坠于地。为大王宠爱臣妾,故有此心。”王乃必信,必坐罪于姜皇后也。”妲己曰:“言者当也。臣且退去。”妲己依费仲之计,诣来日早辰去正宫内与皇后贺生辰。到正宫见姜皇后。皇后果然怒,便骂:“贱材有何面目来见我!你不识羞?”遂骂妲己。

妲己自把乌云髻軃,金冠袅軃,霞鬓散乱,走入殿上,哭见纣王。王问曰:“卿当悲啼何事?”妲己奏曰:“姜皇后打子童来。”纣王闻之大怒,宣姜皇后来见帝。

纣王问曰:“尔当打骂妲己为何?”皇后曰:“臣妾不曾打妲己。”王问之次,妲己教宫人暗藏一刀子在姜皇后脚下。妲己奏曰:“皇后有害我王之心。”王乃转怒。皇后曰:“贱妾岂敢有害我王之心!”王曰:“为何将刀子在于脚下?”姜皇后噎语难言,哽声怎说,涕泪如雨,怎生分诉?

纣王不详事情,大怒;共妲己摘星楼上,传圣旨,令教皇后与布素之衣,贬入冷宫,教受辛苦。皇后闻言,心中大怒,不顾其命,乃骂纣王:“信邪佞之言,令我死于目下,贬我入冷宫。无道不仁之君,信谗贪色之主,人神共恶,天地不容,不死在万刃之手,何怒我乎!”纣王闻言大怒,亲身骤起,拨转宫娥,亲手扯住皇后。皇后不拒其死,又骂纣王:“昔桀王无道,死在樵门。你信贼婢之言,自乱天下!”言未毕,纣王用手揽衣,一手揽将乌云髻挽,从摘星楼边推将楼下去。皇后性命如何?诗曰:

后宫直谏姜皇后,不听忠言大可忧;

怒揽冲冠颜面变,揽衣推下摘星楼。

皇后身死在摘星楼下。纣王传宣,教把皇后尸首埋在后宫第七个梧桐树之下。左右蒙圣旨,将皇后尸首埋。给皇后腕上戴着琼瑶宝钏,咸皆埋了。妲己佯诈忘了,故意和宝钏埋了。纣王不问真歹,送了姜皇后,每日共妲己作乐同坐,更无一人敢去谏纣王。

韶光似箭,日月如梭,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窗外日光弹指过,檐前花影坐间移;

一杯未尽笙歌送,阶下辰牌又报时。

倏忽十年,姜皇后有一太子,名曰景明王,号为殷交。自皇后卒时,太子始年一岁,别有宫人育之。纣王更不恋太子,至今乃十岁,身长五尺,心有英烈。

有妲己知太子长大,心中怕怖:“有一皇后正宫中宫人告与太子,知我教天子坏了他母,以此上不便。我今暗宣费仲。”费仲蒙旨至于殿下,具礼,妲己问曰:“卿记得十年前事?”费仲曰:“那一事?”妲己曰:“当日姜皇后死之日,有太子一岁,至今十年,太子欲乃成人,怕姜皇后宫中宫人告与太子得知,恐太子报仇,是此不便。此事如何?”仲曰:“小臣有一计,亦可教娘娘心不生忧。”妲己曰:“如何?”费仲曰:“把皇后宫中宫人除了,万无一失也。”妲己曰:“如何除得?”仲曰:“娘娘至晚,共王相见,娘娘面带忧容不悦,王必问,娘娘便奏,只言:“姜皇后宫中宫人,倚着正宫名下,见子童无礼,臣乃难甘,可除之。”王曰:“怎生除得?”娘娘曰:‘臣心教陛下,去殿下置一酒池肉林,虿盆炮烙之所,教正宫宫人相扑,赢底推入酒池,教饮酒醉死;输者推在虿盆中,教蛇蝎蜇死。如有不死者,得罪之人推在炮烙煻灰火坑之内。更烧铜柱大红,缚在柱上,一烧死也。’此乃除之,更无一人告与太子,太子不知仔细,方免娘娘之忧也。”妲己曰:“卿且退去。”费仲蒙恩,便辞娘娘去也。

妲己至夜,与纣王相见,面带忧容,颜无笑色。王怪问曰:“卿因何不悦?”妲己诈云:“臣启大王,今有姜皇后位下宫人,倚着正宫名势,见子童无礼,巨欲大除之。”王曰:“依卿所奏,怎生除之?”妲己言曰:“我王去殿下置酒池肉林,虿盆炮烙之刑,教宫人相扑,赢底推在酒池内饮酒;输底推在虿盆,交蛇咬蝎蜇。得罪的推在炮烙,教抱铜柱。”纣王见道:“依卿所奏。”即传宣于殿下,置酒池肉林,虿盆炮烙铜柱。

一切都置就。纣王共妲己摘星楼上饮酒,令宣姜皇后宫中宫人,尽皆梳妆美丽。宫人咸至楼前。尽教去却宫衣绣裳,只系裙子一腰,教二人相扑,往来风吹,忽有裸体之形。妲己共纣王取乐笑耳。赢者推在酒池之内,交饮酒醉死。输者推在虿盆之内,交蛇咬蝎蜇死。如有得罪之人,推在炮烙之内,教抱通红铜柱烧死,如此无道,损害千人之命。宫女声哀不止。妲己共纣王取乐无厌,如此无道,国中依言无不知。有诗为证。诗曰:

狐灵专宠恣荒淫,嗜酒成池肉作林;

一日朝歌非我有,方知天命果难谌。

有一日,纣王与妲己在摘星楼上对坐取乐,忽见一人,引太子殷交,此人是东宫奶母冯氏,游于楼下。妲己大怕,自心思:设若奶母冯氏告与太子,知我教天子坏了他母,以此是不便。次日,又暗宣费仲至于后宫,见妲己曰:“昨日子童见奶母冯氏,引着太子;恐冯氏告与太子,知吾交天子坏了他母,切恐太子报仇,此实不便。今宣大夫,此事若何?”费仲曰:“小臣定一计与娘娘,除了奶母。”妲己曰:“如何除之?”大夫曰:“娘娘取一日推作生辰,遍告诸宫监,必来与娘娘贺生辰;奶母必来与娘娘过盏,娘娘佯落盏坠地,又言奶母倚太子势,欺负子童。娘娘便奏天子,天子必信,坐罪於奶母也。”言毕,“臣且退去。”妲己亦依费仲之言。

至来日,妲己传令:“今日是吾生辰。”宫人皆知,都来受仙宫内贺生辰。时有奶母冯氏思惟:妲己损宫人计有千万人命,我若不是在太子宫内,如今也送了我性命也。可惜了姜皇后!言讫,涕泪如雨。三思之次,不免也去来见妲己。问候礼毕,列尊卑而坐。

冯氏与妲己过盏上寿,妲己佯落盏坠地,便着恶言骂詈冯氏。冯氏心中惊怕,又见妲己奏曰:“如今奶母冯氏,欺负子童来。”王问曰:“因何敢欺负卿来?”妲己曰:“倚着太子势,故意欺负子童。愿大王与臣妾做主。”纣王见道,转加愠怒非常,言称:“叵耐岂敢!”令左右宣冯氏。

冯氏蒙宣,诣于殿下,山呼万岁毕。王问曰:“尔何欺负妲己?”冯氏曰:“岂敢欺负娘娘。”妲己奏曰:“愿我王与子童做主。”纣王不察其情,乃问妲己:“奶母欺卿,合当甚罪?”妲己曰:“合该炮烙之刑。”王曰:“依卿所奏。”左右宫人推去炮烙之刑,冯氏痛哭,告天子:“大王,可念太子年幼,臣妾乳哺之恩也。愿大王赦臣妾之罪。”纣王曰:“寡人欲免尔罪,妲己不肯。”令左右宫人推去,奶母大恸。忽有报与太子知,速来救奶母。果然见宫人将奶母推奔火坑之侧,太子高声喝宫人:“不得无礼!”奶母视之,却是太子。奶母告曰:“看幼小乳哺之恩,救我性命!”太子闻言道:“宫人且留人,我见父王去。”

诣于殿下,山呼万岁毕,奏曰:“我王何故欲杀奶母,有何罪?”王曰:“罪当合死也。”太子奏曰:“且看儿子面,免奶母死罪,贬入冷宫。愿父王宽恕。”纣王闻奏,遂免死罪,教入冷宫去。太子谢恩礼毕。有奶母心忧。后有宫监送冯氏去冷宫,朝食冻薤冷饭,夜卧粗恶床席。日往月来,自经半月有余。奶母每日作念太子,怎知俺冤屈之事。怎见得?有诗为证。

诗曰:

诈祈妲己□生辰,冯氏同为祝寿人;

误落金杯欺诳我,贬于冷地屈谁伸。

太子每夜睡卧不宁,精神恍惚。当日太子闲行至后花园中,梧桐树下;太子看玩之间,忽见一阵旋风,来往绕定太子,左右盘旋千遭,吹得太子衣袂乱散。太子言道:“此旋风好怪么!”言罢,又见第七个梧桐树下,有一女人,涕泪交流,哽噎大怨,言曰:“纣王共妲己,太子好无道!”太子闻言大怒,向前来问,至近却是奶母。

太子见奶母礼毕,太子曰:“你在冷宫受苦,且自宽怀,我去奏父曰,教奶母去东宫者。”奶母启告太子曰:“我不愁我身受苦,别有冤屈之事。”太子曰:“有何冤屈?”奶母哽咽不道。太子曰:“尔不言,吾岂得知?”奶母曰:“自从十载之前,太子始年一岁,被妲己谗佞你父王,把尔亲母姜皇后从摘星楼上撺在楼下,搠杀尔亲母。我养育你到今十载,又教尔父王去殿下置酒池肉林,虿盆炮烙之刑,把你娘宫中宫监尽皆除之。此是妲己并费仲之计,故坏了千万人命。妲己又教尔父王修台阁宫殿,费万民之力,停罢农桑,民不聊生,不纳忠臣之谏,尽是妲己并费仲,故教尔父王行不仁无道。今告太子,你娘尸首见埋在后宫第七个梧桐树下。”太子问奶母曰:“实有此事么?”奶母哽咽哭告太子曰:“妾言不敢虚诳,恐太子不信,去梧桐树下看之便见也。”道罢,奶母自觅死咽喉而亡。太子令左右宫人埋了奶母。太子亲往梧桐树下祝曰:“拜告亲母,若是母有如此之事,渐时显其灵,不孝儿与我母报仇。”言罢,姜皇后听得太子所祝,便显灵圣去空中,忽作人言曰:“告太子,您娘苦死,不可以说!”太子闻言,仰视空中,果见亲母,遂拜毕;见空中滴溜溜落下一件物来。太子加额,不知是甚物。太子接得视之,乃一首诗。诗曰:

宿冤宿对是无休,妲己生嗔起事由。

奶母衔冤俱说破,须凭太子报冤仇!

太子读罢诗句,再视不复见之。太子恸啕大哭,心中怀恨无限。至夜,太子正睡之间,忽见亲母并奶母一切苦楚宫人,来告太子曰:“尔父王无道,宠信妲己之言,把俺等尸首不埋,冤恨无伸。望太子与俺等报仇!”言罢,太子大哭,忽然觉来,悲啼移时,大恨妲己。

到早晨,专来谏父王。诣于殿下,山呼毕,奏曰:“臣启父王,如今臣见宫娥痛死,黎民怀忧,皆是妲己一人之过也,教斩了妲己,天下清肃也。”王乃不从。太子去宫见妲己。妲己置酒管待太子。太子接得金盏,用盏便击妲己。妲己忙走入深宫去了。太子复回于东宫。

却说妲己号啕大哭,去见纣王。王问妲己曰:“卿为何悲啼而至?”妲己奏曰:“臣启陛下,今有太子到臣妾宫中,臣置酒宴待之,太子用金盏打臣妾。以此告我王,与臣妾做主。”纣王闻奏,大怒,令赐太子死。

却有一人报与太子知。太子大怒,复往太庙中取宝剑,欲待斩妲己。有一人告与妲己。妲己闻言,乃奏纣王曰:“今有太子去太庙中取宝剑,必欲与陛下为患矣。陛下却问太子取将宝剑来者,毁却甚妙。”纣王闻奏,令御弟子虎去取宝剑。子虎蒙宣,去太子处取剑,至于东宫殿下。左右报与太子。太子闻之,大怒曰:“来者必斩!”子虎闻言,却回奏纣王。

王闻奏,问妲己曰:“此事若何?”妲己奏曰:“交费仲取去。”王曰:“依卿所奏。”宣费仲至殿。王曰:“今有太子去庙中取了剑也。卿与寡人去取将剑来!”

费仲蒙宣,到于太子宫中,见太子。太子仗剑,骤出宫来杀费仲。费仲绕石柱而走。太子劈一剑石柱上,火光迸散。费仲脱命而走,至于殿下奏曰:“似此谁人敢去取宝剑?”妲己曰:“如何斩得太子?”费仲曰:“臣定一计,必斩太子。”纣王曰:“有何计?”费仲曰:“去殿下伏了兵士,陛下共娘娘殿上令宣太子,知我王共娘娘在殿上,必来带剑而见帝,令左右擒住太子,令教赐死。”纣王、妲己闻奏大喜,一依费仲之言。纣王宣太子。太子蒙宣,遂问来人曰:“妲己在殿上么?”来人曰:“然。”太子见道,袖剑入内,一心待斩妲己,与母报仇。太子便去见帝,诣于殿下,山呼拜舞罢;纣王传宣,捉住太子,教赴法场斩之。妲己奏曰:“太子先待杀取剑之人,又带剑入内,此是弑君弑父,太子合该炮烙之刑而死。“纣王:“依卿所奏,教炮烙之刑。”费仲奏曰:“臣启我王,不可炮烙,恐小邦闻之炮烙太子,恐哂之。不可以。只依法斩之。”纣王亦依费仲之言,令建法场斩之。

须臾间,去斩太子。百官恣嗟,群臣仰叹。其太子生得相貌堂堂,浑如灌口。人人见者无不下泪,个个观了,咸皆伤情。如花仕女见太子,心怀不悦,懒妆梳,似玉郎君,观储君意抱伤情,罢宴会无不感悲。

时有纣王二庶兄,一个是箕子,一个是微子。二人来谏纣王,诣于殿下,躬身谏曰:“臣启我王,且免太子之罪如何?”纣王不听,令左右推奔法场。才然便斩,忽有一人,身长七尺,仗剑骤走如飞,至法场挥剑杀之,无人可当,劫了法场,救了太子,往西而去。救了太子的是谁?诗曰:

法场建起试龙泉,为带环刀有罪愆。

不是胡嵩来救却,储君一命掩黄泉。

当日救了太子的是胡嵩。胡嵩引太子,二人相从,至夜到皇伯比干宅内。太子、胡嵩二人见比干具礼毕,比干将二人邀入衙内,置酒管待二人。比干问太子曰:“有何事意到来?”太子大泣,告曰:“如今俺父王信妲己之言,待斩愚子,被胡嵩劫了法场,以此到来,待诉与皇伯。”比干闻言,大哭久之,言曰:“君王不明,自乱天下。弃妻斩子,不修国政,乃信妇人之言,不信忠臣之谏。”言毕,管待二人于宅中。

住了三日,太子告皇伯曰:“俺王无父子之恩,亦有斩儿之恨,宠信妲己。”言讫泪下。又告曰:“吾欲要将招兵,灭无道之君,斩妲己,诛费仲,报亲母之仇如何?”比干劝曰:“君父之间,岂行如此歹事?”太子曰:“父无爱子之心,子有孝父之意,叵耐妲己贱人,教我娘苦死!”

言语中间,却说纣王闻胡嵩劫了法场,令费仲、费孟不越一家,搜捉二人。来到比干宅,见比干。二人相见,各施礼毕,比干邀费孟入衙。茶汤罢,费孟曰:“如今敕令吾,不越一家,搜捉太子并胡嵩。上启皇伯,此二人曾来么?”比干曰:“怎敢来?我若见,必捉将来见天子去。”二人言语中间,有太子知费孟来搜捉。太子大怒,欲待前来厅上杀费孟去。胡嵩谏曰:“太子杀费孟,不连累皇伯乎?假令便杀了此人,何济?”太子听谏,不去。费孟离宅去了。

至夜,比干共太子议论此事。太子曰:“我往求兵将,必杀无道之君,不顾其父,难舍妲己并费仲!”比干闻太子之言:“大丈夫之志也!”

至明日,太子共胡嵩二人去辞皇伯比干。辞了,二人便出西门。才行之次,忽见费仲。太子共胡嵩啮齿,仗剑来杀费仲。费仲纵马而走,不能杀之,只杀了仆人数个。二人走出西门去了。

却说费仲慌来见帝,诣于殿下,山呼万岁:“大王祸事也!”“祸从何来?”费仲曰:“今有灵胡嵩共太子出西门而走;臣见二人,去赶;二人仗剑来杀臣,臣纵马而走,遂杀了伴当数人。二人去之甚速。”

纣王闻奏,心中大怒,敕令左将军虾吼领兵五百赶太子并胡嵩此人是游魂神。虾吼是大耗神,右将军佶留留此人是小耗神。纣王又教四门都检点魏鬼、魏岁,此二人是剑杀二神也。众将来赶太子,太子独战众将,不能斗敌,太子共灵胡嵩各自逃生走。二人性命如何?诗曰:

来追诸将若奔风,料敌人间孰比雄?

几战殷君皆丧胆,黄昏逃避庙堂中。

当日太子一夜躲兵独行,到一庙中。有一神人来请太子上殿而歇。神兵问太子曰:“何故来此?”太子具说父王不仁无道之事。神兵曰:“你后必破无道之君。吾与汝一法必胜矣。”先赠酒一杯与太子饮之;又与大斧一具,可重百斤,名曰“破纣之斧”。神人便助太子有力也,接大斧入手中。忽然觉来,却是一梦,果然见大斧在手中。太子自觉有力,弄大斧恰如无物相似。

至天明,见牌上字名曰“浪子神庙”。道罢,又有虾吼、佶留留兵来。太子拈斧在手,便与二将决战。都无数合,杀退二人兵士。太子望朝歌,大恨父王并妲己。

太子往黄河而进,至于河岸口,见一渔父,太子曰:“渔公,渡予过于此河,感谢勿阻。”渔公曰:“尔是何人也?”太子具说前事,又问曰:“公何人也?”公曰:“吾是纣王之臣,姓高名逊。”太子复问为何在此。公曰:“因初修台时,为吾慢功,故罚吾为长流百姓。今避世在于河中,且为钓叟。今太子不是非常。”专意留太子管待,太子不肯住。高逊渡太子过河,与太子相别。太子前到潼关,便入华山中聚兵,一心待破无道之君。诗曰:

梦里神人赐斧斤,故教战敌二将军。

各逃患难渔公渡,犹自心中怨纣君!

却说虾吼、佶留留、魏岁、魏鬼四人回兵来见天子,诣于殿下,山呼毕:“臣启陛下,如今走了太子,四人俱来乞罪。”纣王闻奏:“卿等无罪。”四人谢恩出朝。
资源编号:ZY1527597;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8;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武王伐纣平话 未知 卷中

下 一 条: 三国志平话 未知 卷下

其它收录: 泥行叹
题陈景明梅庐
酬张籍王建
赠郑交
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
力挽狂澜的豪情会在你的奋斗拼搏中重新复合,那是鞭策你趋于梦想的高度
中午在饭堂见一男生牵着一女生的手下楼梯,不料那男的不小心摔倒
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9.156.25.*美国 福特公司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路过
149.195.42.*英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路过
192.83.72.*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收到...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