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云阁 魏文中 第五回 背福海三妖丧命 遇不情七窍迷心

山阳东百里许,有石壁数仞,埋没于茂林之内,崖半一洞深遽难窥。洞外红梅一株,大可合抱,每到十月,花开甚艳,香气逼人,而且花盛开时,洞口云霞飞腾百丈。往来樵子见此奇异,有谓为狐怪所化者,有谓为蟒精所化者。不知老梅得日月精华,成一妖姑,自号宅女,常住洞内苦苦修炼,不贪尘世荣华。炼道多年,飞升未获,暗自恨曰:“吾自炼道不辞艰苦,此身究不能飞升碧落,朝见上皇,封为仙真,殊不满乎吾意。

今日愁闷更甚,何妨驾动风车,四境闲游,或得一同类以相参,而飞升有时,未可知也。“意计已定,将袖一展,妖风微起,其身摇摇,竟至半空。

游倦欲归,忽见西南隅上黑云一缕,直投东角,宅女谛视良久,奈云黑如漆,不见内面之仙。心恐上界仙真闲游天外,如一触犯不利,乃躬急将妖风拔下七分,向洞府奔回。约奔数里途程,回视黑云亦从而至。宅女暗计:“吾将风车扭转,以阻其路,视彼云内究是何仙?”挺立片时,黑云已至,中所立者,乃一女仙也。宅女呼曰:“云里仙姑,其来何从?其去奚往?”女仙曰:“尔欲询吾行止,须将车驾品立,以便相谈。”宅女果然摇动风车,两相品立于云表。见礼毕,低声询曰:“仙姑道号何名,所居何地?”女仙曰:“妾贱号意淫,所居洞府名曰意马。”宅女曰:“炼道多年?”意淫曰:“已数百春秋矣。”宅女曰:“尚未飞升耶?”意淫曰:“未得同人参厥元机,故至今尚在妖部。”宅女曰:“尔言妖部何物所成?”意淫曰:“杜侍郎次子名号美仙,俊秀非常,生平意念好淫,以此殒命。侍郎恨甚,命仆舁至五牛山下,草草安厝。未逾三载,圹崩躯出,被虎吞食。因心隐圹底,未露其形,得日月照临,能化人形貌,后遇吾师福海,教以炼道方儿,数百年来,始克驾雾乘风遍游四境。此愚妹出身之丑,不堪为姊告也。而姊又属何妖部乎?”宅女曰:“妹属红梅所化,炼道有日,未能飞升,故驾风车访求同志,不意与姊相晤,是修道有缘也。可诉造修之多寡,以定少长之称呼。”意淫闻而喜甚,争先诉之。

宅女曰:“如是,则我居长矣。”遂相拜舞,结为姊妹。拜舞后,宅女曰:“既已结盟,须朝夕共处,以炼大道,妹归姊洞乎,姊归妹洞乎?”意淫曰:“姊妹之道尚未深得,不如同拜福海,时聆训诲,则道易入而仙易成焉。”宅女曰:“尔师福海居于何洞?”意淫曰:“洞名皮象,历此不过百里。”言已,各乘风车,向皮象洞而来。

行至中途,忽闻腥风卷动,宅女惊曰:“此何风也?如是之狂?”意淫曰:“此恶心蟒也,常于是地害诸百姓,所食男女,实繁有徒,吾妖部中无不畏其酷烈。”宅女曰:“吾姊妹避向何地?”意淫迟迟言曰:“暗从东去,可以避之。”殊意恶心蟒早知二妖女路过于兹,直向前来,持戟挺立,大声吼曰:“二女妖将向何往?”意淫曰:“皮象洞中师参福海耳。”恶心蟒笑曰:“有其师参福海,不若投吾之为愈。”二女不服,驱风而行,恶蟒从后逼迫,不离不即。二女掉身相斗,斗未数合,势不能敌,向北逃奔。正危急间,当头绿云卷动,青光按下,一红眉大汉凛凛威风,谓二女曰:“尔为何妖所逐?”二女曰:“恶心蟒耳。”大汉曰:“尔隐吾后,蟒来吾自伏之。”移时恶心蟒追至,突见大汉,俯首逃去。大汉驰追数里,不及而归。二女询曰:“恶心蟒何畏子之甚?”大汉曰:“毒甚于恶。蟒名恶心,不过得一恶名,心犹未毒,吾乃毒心蛇所化,彼乌能敌乎?”二女曰:“果尔,既承君救,切毋起毒意于我辈。”毒心蛇曰:“尔师福海,吾辈常被其恩,毒尔何对尔师。

尔速去之,不然恐意外发生,无有救之如我者。“二女唯唯。

拜罢大汉,真向皮象洞而趋。

趋至洞前,将风车按下,入见福海。福海问意淫曰:“与尔同行者何人?”意淫曰:“梅妖,宅女也。”福海曰:“彼来何为?”意淫曰:“拜师为徒,祈传炼道之方耳。”福海曰:“吾道甚浅,安能为人师?”宅女曰:“闻得妹妹言师道高法妙,故倾心羡慕,特来洞府,一沾化雨之施。”福海笑曰:“此皆意淫弟子一番虚誉,其实吾有何能。”意淫曰:“宅女姊姊求道甚诚,吾师何妨收入门下。”言已,目视宅女。宅女会意,恭身下拜。礼毕,福海曰:“妖部成道不比乎人,妖部学道亦不同乎人,尔可将平日所能者显之,俾吾视其未能者而教之。”宅女闻言,向师拜舞,复向意淫一礼。度出洞外,将身化作厉鬼,行走如飞;异时又化为兽、为禽、为马、为牛、为犬豕之属。化已,仍向师拜舞,立于其旁。福海曰:“尔欲求道,尚属禽兽居心,无怪至今不能飞升天府。”宅女曰:“何为禽兽居心?”福海曰:“心者,皮之象也,心在禽兽。故所化无不禽兽。尔等若欲飞升,可向后洞苦读《黄庭》。待读熟时,为师次第指陈,然后由浅入深,由深入妙,金丹大道方能成焉。”二女领师教谕,果读《黄庭》于后洞。读至数月,不得入道之方。一日,宅女独至洞前,跪向师座询曰:“弟子诵读《黄庭》已数月矣,而乃毫无进境,其故何哉?”福海曰:“读《黄庭》而不得其道,皆由于心之多杂,故膈膜如是。尔速归洞,以清心为务。心清后,便日有以进之。”宅女遵命,复与意淫静坐月余,不堪纳闷。二人商议曰:“如此拘执,实难安身,今日辞师前后山中游玩片时,有何不可?”计定,辞别福海。

福海曰:“学道人心宜活泼,不可执拘,但山水之间,头头是道,尔欲游玩,须入目即悟,毋徒作山水观也。”二女曰:“然。”将移步矣,福海又曰:“毋得久游,别洞亦毋得滥入。”二女谨遵师教,各逞妖风而去。

游至山后,突遇坏肠洞枯腑幺姑乘风前来。二女见之,各相拜舞。幺姑询意淫曰:“与尔偕行者,其梅妖乎?”意淫曰:“是矣。”幺姑曰:“如是,请入吾坏肠洞中,共谈妙道。”二女喜,拥风随往。片时至洞,幺姑导入,煮酒畅饮。饮至半酣,宅女曰:“闻得幺姑道甚高妙,何居尘世久未飞升?”幺姑曰:“妖部飞升,必先炼道,道将炼成,不得男子阳元为之一助,难以得道。”宅女曰:“世间男子多矣,幺姑胡不盗之。”幺姑曰:“人无仙骨,阳元何用?如有仙子临凡,得盗其精,飞升可立望耳。”宅女曰:“安得此人而助道乎?”幺姑曰:“不患不得,特患不求,吾三人且结为姊妹,遍游天下以寻之。”意淫曰:“其奈背师何?”幺姑曰:“尔师之道练习甚难,不如就此捷途,得道最易。”三妖言毕,游行空际,四境观望。忽然清气一股,若隐若现,若远若近,若有若无,绕于天半,旋转不定。三妖云头高上伫立谛视,见得前面大道之中,一弱稚书生扬鞭而至。幺姑曰:“此书生姊姊知否?”二女曰:“不知。”幺姑曰:“是人系虚无子,奉紫霞真人命临凡阐道,名曰三缄。今游此地者,为访七窍也。”宅女曰:“七窍又属何仙所化?”幺姑曰:“虚心子耳。”宅女曰:“此人元阳可盗乎?”幺姑曰:“正欲觅之,何不可盗?”宅女曰:“盗之如何?”幺姑曰:“男子所悦者美色,吾与汝化为绝色佳人,在于前途化一朱门大第,待其将至,吹气成雨,彼必借大第以避之。姊妹于是媚献,乘机盗彼元阳,何难之有?”宅女曰:“阳元既盗,彼得生乎?”幺姑曰:“人世妇女盗精产子,盗之甚,生且不得,况吾妖部?”宅女曰:“何日盗之?”幺姑曰:“此日可也。”言已,吹雾迷天,隐身而去。

三缄自别五常,策马加鞭,望山北进发。正思访求七窍不得,口里吁嗟。青衣小童曰:“公子急行,天将雨矣,恐如大梓树下抱膝而卧,安知此地又有五常其人乎?”三缄方欲加鞭,雨已当头,转过山坳,见一大第,未闭首门。主仆皇皇,避于其内。忽一老仆出而惊曰:“尔盗耶,胡弗通问主人,而遽入室耶?”小童曰:“吾主仆途中遇雨,避身天地,偶尔门首暂为避之,尔即以盗视吾,何不情也!”老仆转怒为喜,曰:“不识公子主仆临此,言词误触,须高见焉。然天已傍晚,公子贵人宿此何堪,吾家主翁极贤,待吾禀知,自请入室止宿一宵。”小童曰:“如是承情多矣。”老仆入,未逾片刻,果一老叟扶杖而出,问罢里居名号,即请升堂。香茗献余,邀至西廊,设筵相待。酒罢,导入卧室,床榻帐被,精华可爱。老翁语言三两,辟归寝所。

三缄一人独坐榻中,不知小童又卧何处,身倦欲寝,突然帘钩响亮,一美携瓶而入,笑谓之曰:“吾父恐公子口焦思饮,特遣妾身送茗一瓯,与君解渴。”三缄俯首羞涩不答。美女曰:“公子何诚笃乃尔。妾家男儿无几,父遣妾携茗者,是心爱公子也。妾未羞而公子羞之,岂男子尚欲避女子耶?”三缄愈俯首不答。美人置瓶案上,坐榻而戏。戏未一刻,又入二美,并坐身侧,媚献百般,三缄心中毫不一动。三美无奈,搴帘出室。

宅女曰:“此子至诚若是,将如之何?”幺姑曰:“现形以毒,纵弗能盗精,亦必能噬其肉焉。”二女曰:“妙,妙。”遂转身进内各现丑形。紫霞默会得知,持麈化为丈八金身,六臂三头,吼声入室。三妖各持器械,相斗紫霞。紫霞以雷诀震之,三妖避之不及,同丧于此。紫霞去,三缄苏转,举目一视,铜钲挂树,大第茫然,主仆二人同卧老松树下。三缄呼仆,仆醒,见无大第,诧异不已,遂禀三缄曰:“公子远游,为访良友,然天下良友多矣,何必定在七窍。况异地又多妖属,倘被吞噬,主公主母畴奉百年?以仆思之,不若仍返里闾缓缓访寻,未为晚也。”三缄以昨夜遇妖故,心犹恐惧,即依小童所说,向梓里而归。

七窍因访三缄,亦作长途之客,遇名山则登山观望,遇古刹则居刹流连,行无定方,止无定所,已不知几经日月。时至檐飞冬雪,山外梅开。仆曰:“冬尽腊来,岁将除矣,公子不归,主母在家必倚闾而望。徒以一友之故而抛弃老母,孝于何有乎?况读书士子,无友不可以交,何必听疯道一言,奔走风尘,受尽雪夜霜天之苦,试心扪午夜,恐为公子所不取耳。”七窍曰:“仆言金玉,吾深德之。但历除夕,尚有月余,再向山北一游,或得幸遇良朋,亦未可卜。”仆曰:“游更远矣,归期何时?”七窍曰:“准以冬尽为度。”仆曰:“公子毋以遨游之乐,而流连不返也。”七窍曰:“吾言不逛,尔可随吾向北山而投焉。”仆诺。七窍策马前征,游到山北,宿于旅舍,暂止征车。

山北之西,有一巨潭,潭内一猿,能飞行半空,千里程途,顷刻可至。凡有来潭捕鱼者,必先祝告,然后敢下网罟;不然则波兴浪起,多丧潭中。此猿之名,渔人无不知之。潭上崖列如屏,中有老狐,修道千载,能知未来过去。一日,猿游潭外,老狐见而言曰:“近日山北有仙子来游,宅女三妖欲盗其精,而皆死于紫霞手内。吾甚不服,以其视吾妖部如草芥也。”猿曰:“如何报之?”狐曰:“紫霞命虚无子投生阐道,常有仙真护卫,毒之甚难。今来游此地者,亦紫霞门弟虚心子所化,但彼心中不服虚无负此大任,其临凡者原欲坏道而来也。吾与尔可先将虚心子迷弄,以使彼为坏道倡。”猿曰:“如何?”狐曰:“彼妻能守闺门正道,夫妇居室,毫无媚态,彼常以不情呼之。”言甫及此,猿曰:“是妇正大如斯,又将何以为迷弄为法?”狐曰:“尔性多淫,暗入彼宅,将此妇吞却,像形化之。待彼归来,迷以酒色,则他日坏道,不患无人。”猿曰:“如是,一则盗彼元阳,以助成功之务,一则竦彼坏道,以复三妖之仇。”狐曰:“事不宜迟,虚心子刻日将归,可先设罗网以待。”猿曰:“吾去,此潭谁人摄守?”狐曰:“吾自代尔兼摄焉。”猿闻此言,与狐别去。是夜不情卧榻,猿毙而吞,仍化其形,家人无有知者。

七窍来至山北访寻三缄不遇,残冬已将过矣,又被仆人催促,只得扬鞭策马,向桑梓而遄征。路由白翠山边,一道长唱偈前来,见七窍而揖之。七窍下马回拜,与老道并坐松下。老道曰:“于今归里,妻可弃黜。”七窍曰:“夫妇居乎五伦,况又娶之老母,焉敢轻弃?”老道曰:“如不弃之,必为子迷。”七窍曰:“吾妻绝无媚色,吾常呼为不情,真巾帼丈夫,女中君子也。何以黜也?”老道曰:“不情者前日之态,不情而反以多情者,不意之遭。子得多情,岂不为多情误乎?”七窍曰:“老道劝人黜妻,正所谓不情矣。劝人弗黜,而剌剌不休,不情也,而又多情矣。”老道曰:“其中妙理,子不能识,然吾不忍见于迷于不情,赐尔符篆一道,佩而归家,自有感应。但恐长舌迷子将符焚之,则坠其术,无可救药矣。”言罢,飘然竟去。七窍收得符篆,佩身而行。路过芒山,山有老獐,亦知七窍为仙子所化,欲噬其脐以补精,欲吞其髓以凝神,故见七窍,潜于山麓。七窍乘马至此,獐精方欲举口,忽现金光万道,畏而他逃。七窍尚未知觉,仆人见之,谓七窍曰:“山麓黑气一团,直扑公子,公子身侧金光突现而黑气消散,不知何为?”七窍曰:“恐尔目昏,误为见耳。”仆以为然。

行约旬余,已抵闾里。老母喜甚,呼媳捧茗。猿精将近其身,见灿灿金光,却而退步者再。母以为媳羞见其子,亦不深究。是夜,七窍入室,不情嫣然展笑,媚献多端。七窍神疲,解衣入榻,不情娇声问曰:“丈夫身旁所佩何物?”七窍曰:“符篆耳。”不情曰:“难怪郎入室时,有鬼物相随,此符久佩其躬恐不利也,胡弗焚之。”七窍曰:“然。”自是猿精愈无忌惮,七窍为彼所惑,朝日共乐兰房。访友求道之心,亦几忘矣。
资源编号:ZY1528140;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8;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上 一 条: 绣云阁 魏文中 第六回 迷女色师提入梦 临渤海怪亦充仙

下 一 条: 绣云阁 魏文中 第四回 访友人误入仙庄 遇苏子巧生魔障

其它收录: 海陵病中
送叶公义叟求宫祠归吴下
用孙仲益尚书韵二首呈孟信安
和邓慎思初入试院
与道损仲文子华陪泛西湖
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没有谁为谁而停留
最怕不过,深交后的陌生
我差一点就抱住他了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3.7.43.*美国 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费尔菲尔德镇通用电气公司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行...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志在千里,始于足下
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学习的机...
路虽远,行则将至
唯有行动,才能改变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梦想不会逃跑,只是看你是否去...
自律带来自由
永不言败,直至成功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