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公事略 梁启超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洋务之治绩

北洋海陆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

“洋务”二字不成其为名词也,名从主人,为李鸿章传,则不得不以“洋务”二字,总括其中世廿余年之事业。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力,以为洋人之所务者,仅于如彼云云也。今试举其平定发捻以后,日本战事以前,所办洋务各事,列表如下。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 同治二年正月。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同治四年八月 设机器局于天津。 同治九年十月。 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 同治九年闰十二月。 拟在大沽设洋式炮台。 同治十年四月。 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 同治十一年正月。 请开煤铁矿。 同治十一年五月。 设轮船招商局。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 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元年十一月。 请遣使日本。 同年同月。

请设洋学局于各省,分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诸门,择通晓时务大员主之,并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

光绪元年十二月。 派武弁往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 光绪二年三月。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 同年十一月。 始购铁甲船。 光绪六年二月。 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同年七月。 设南北洋电报。 同年八月。 请开铁路。 同年十二月。 设开平矿务商局。 光绪七年四月。 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 同年六月。 招商接办各省电报。 同年十一月。 筑旅顺船坞。 光绪八年二月。 设商办织布局于上海。 同年四月。 设武备学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五月。 开办漠河金矿。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 北洋海军成军。 光绪十四年。 设医学堂于天津。 光绪二十年五月。

以上所列李鸿章所办洋务,略具于是矣。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其间有兴学堂,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大率皆为兵事起见,否则以供交涉翻译之用者也。李鸿章所见西人之长技如是而已。

海陆军事,是其生平全力所注也,盖彼以善战立功名,而其所以成功实由与西军杂处,亲睹其器械之利,取而用之,故事定之后,深有见夫中国兵力,平内乱有余,御外侮不足。故兢兢焉以此为重,其眼光不可谓不加寻常人一等,而心力之瘁于此者,亦至矣。计中日战事以前,李鸿章手下之兵力,大略如下: ○北洋海军兵力表

主战舰队 船名 船式 吨数 马力 速力 炮数 船员 进水年分 定远 铁甲 七三五五 六○○○ 一四五 二二 三三○ 光绪八年(1882) 镇远 同 七三五五 六○○○ 一四五 二二 三三○ 同 经远 同 二九○○ 三○○○ 一五五 一四 二○二 光绪十三年 来远 同 二九○○ 五○○○ 一五五 一四 二○二 同

防守舰队 船名 船式 吨数 马力 速力 炮数 船员 进水年分 致远 巡洋 二三○○ 五五○○ 一八○ 二三 二○二 光绪十二年 靖远 同 三二○○ 五五○○ 一八○ 二三 二○二 同 济远 同 二三○○ 五五○○ 一八○ 二三 二○三 光绪九年 平远 同 二二○○ 一五○○ 一四五 一一 超勇 同 一三五○ 二四○○ 一五○ 一八 一三○ 光绪七年 扬威 同 一三五○ 二四○○ 一五五 一八 一三○ 同 镇东 炮船 四四○ 三五○ 八○ 五 五五 光绪五年 镇西 同 四四○ 三五○ 八○ 五 五五 同 镇南 同 四四○ 四四○ 八○ 五 五五 同 镇北 同 四四○ 四四○ 八○ 五 五五 同 镇中 同 四四○ 七五○ 八○ 五 五五 光绪七年 镇边 同 四四○ 八四○ 八○ 五 五五 同

练习舰 船名 船式 吨数 马力 速力 炮数 船员 进水年分 康济 同 一三○○ 七五○ 九五 一 一二四 光绪七年 康济 同 一三○○ 七五○ 九五 一 一二四 光绪七年 威远 同 一三○○ 八四○ 一二○ 二 一二四 光绪三年 威远 同 一三○○ 八四○ 一二○ 二 一二四 光绪三年

补助舰 船名 船式 吨数 马力 速力 炮数 船员 进水年分 泰艾 同 一二五八 六○○ 一○○ 五 一八○ 光绪二年 镇海 同 九五○ 四八○ 九○ 五 一○○ 同治十年(1871) 操江 同 九五○ 九五○ 九○ 五 九一 同治五年 湄云 同 五七八 四○○ 九○ 四 七○ 同治八年

附:水雷船 船名 船式 吨数 速力 左队一号 一等水雷 一○八 二四 同二号 同 同 一九 同三号 同 同 一九 右队一号 同 同 一八 同二号 同 同 一八 同三号 同 同 一八

直隶练军淮勇表

当中日战事时代,直隶练军、淮勇二万余人,其略如左: 军队 营数 人数 将领 驻地 盛军 一八 九○○○ 卫汝贵 小站 铭军 一二 四○○○ 刘盛休 大连湾 毅军 一○ 四○○○ 宋庆 旅顺口 芦防淮勇 四 二○○○ 叶志超、聂士成 芦台、北塘、山海关 仁字虎勇 五 二五○○ 聂士成 营口

合计四十九营二万五千人之间

李鸿章注全副精神以经营此海陆二军,自谓确有把握。光绪八年,法越肇衅之时,朝议饬筹畿防,鸿章覆奏,有“臣练军简器,十余年于兹,徒以经费大绌,不能尽行其志,然临敌因应,尚不至以孤注贻君父忧”等语,其所以自信者,亦可概见矣。何图一旦中日战开,艨艟楼舰,或创或夷,或以资敌,淮军、练勇,屡战屡败,声名一旦扫地以尽,所余败鳞残甲,再经联军津沽一役,随罗荣光、聂士成同成灰烬,于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三十年所蓄、所养、所布画,烟消云散,殆如昨梦。及于李之死,而其所摩抚卵翼之天津,尚未收复,呜呼!合肥,合肥,吾知公之不瞑于九原也。

至其所以失败之故,由于群议之掣肘者半,由于鸿章之自取者亦半。其自取也,由于用人失当者半,由于见识不明者亦半。彼其当大功既立,功名鼎盛之时,自视甚高,觉天下事易易耳。又其裨将故吏,昔共患难,今共功名,徇其私情,转相汲引,布满要津,委以重任,不暇问其才之可用与否,以故临事偾机,贻误大局,此其一因也。又惟知练兵,而不知有兵之本原,惟知筹饷,而不知有饷之本原,故支支节节,终无所成,此又其一因也。下节更详论之。

李鸿章所办商务,亦无一成效可睹者,无他 ,“官督商办“一语累之而已。中国人最长于商,若天授焉,但使国家为之制定商法,广信道路,保护利权,自能使地无弃财,人无弃力,国之富可立而待也。今每举一商务,辄为之奏请焉,为之派大臣督办焉,即使所用得人,而代大匠斫者,固未有不伤其手矣。况乃奸吏舞文,视为利薮,凭挟狐威,把持局务,其已入股者,安得不寒心?其未来者,安得不裹足耶?故中国商务之不兴,虽谓李鸿章“官督商办主义”为之厉阶可也。

吾敢以一言武断之曰: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此近日举国谈时务者,所异口同声,而李鸿章实此一派中三十年前之先辈也。是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其适形其丑,终无所得也固宜。虽然李鸿章之识,固有远过于寻常人者矣,尝观其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云:

臣窃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士,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驱逐出境,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中略)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一二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制外。此停止轮船之议所由起也。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

光绪元年,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云:

兹总理衙门陈请六条,目前当务之急,与日后久远之图,业经综括无遗,洵为救时要策。所未易猝办者:人才之难得、经费之难筹、畛域之难化、故习之难除。遁是不改,虽日事设防,犹画饼也。然则,今日所急,惟力破成见,以求实际而已。何以言之?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惟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庚申以后,夷势????内向,薄海冠带之伦,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局外之訾议,既不悉局中之艰难,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臣于洋务涉历颇久,闻见较广,于彼己长短相形之处,知之较深,而环顾当世饷力人才,实有未逮。又多拘于成法,牵于众议,虽欲振奋而末由。《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

又云:

近时拘谨之儒,多以交涉洋务为浼人之具;取巧之士,又以引避洋务为自便之图。若非朝廷力开风气,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于今日者,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立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

由此观之,则李鸿章固知今日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固知狃于目前之不可以苟安;固尝有意于求后千百年安内制外之方;固知古方不可以医新症;固知非变法维新,则战守皆不足恃;固知畛域不化、故习不除,则事无一可成;甚乃知日后乏才,且有甚于今日,以中国之大,而永无自强自立之时。其言沉痛,吾至今读之,则泪涔涔其承睫焉。夫以李鸿章之忠纯也若彼,其明察也若此,而又久居要津,柄持大权,而其成就,乃有今日者,何也?则以知有兵事,而不知有国民;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民政。日责人昧于大局,而己于大局,先自不明;日责人畛域难化,故习难除,而己之畛域故习,以视彼等,犹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也。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殊不知泰西诸国,所以能化畛域、除故习、布新宪、致富强者,其机恒发自下,而非发自上。而求其此机之何以能发,则必有一二先觉。有大力者,从而导其辕而鼓其锋,风气既成,然后因而用之,未有不能济者也。李鸿章而不知此,不忧此,则亦已耳。亦既知之,亦既忧之,以彼之地位,彼之声望,上之可以格君心,以臂使百僚;下之可以造舆论,以呼起全国。而惜乎李之不能也,吾故曰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故曰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虽然,事易地而殊,人易时而异,吾辈生于今日,而以此大业责李,吾知李必不任受。彼其所谓“局外之訾议,不知局中之艰难”,言下盖有余痛焉。援春秋责备贤者之义,李固咎无可辞,然试问今日四万万人中,有可以造世界之资格者几何人哉?吾虽责李,而必不能为所谓拘谨之儒,取巧之士,囿于章句,狃于目前者,稍宽其罪,而又决不许彼辈之随我而容喙也。要而论之,李鸿章不失为一有名之英雄,所最不幸者,以举国之大,而无所谓无名之英雄,以立乎其后。故一跃而不能起也,吾于李侯之遇,有余悲焉耳。

自此章以后,李鸿章得意之历史终,而失意之历史方始矣。
资源编号:ZY1534877;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8;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

上 一 条: 李文忠公事略 梁启超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下 一 条: 李文忠公事略 梁启超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其它收录: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何山
除夕袁令君斋中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留题石经院三首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一大片鲜艳的一串红,一串红的叶子并不引人注意
朋友,我不得不说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0.62.223.*局域网 对方和您在同一内部网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很好的
137.210.162.*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行...
184.76.58.*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呵呵
235.121.232.*IANA保留地址 用于多点传送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路过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目标...
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只...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
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有毅...
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追求和奋斗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真...
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永远是自...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必...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