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般若经 无罗叉 劝助品第四十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作劝助福祐之像。与众生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无所希望出过众生。诸声闻辟支佛所作劝助福祐者上一切众生。发声闻辟支佛乘者,所作布施福祐之像。持戒自守一心福像。不如是菩萨摩诃萨劝助之福与众生俱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福最尊为最第一。具足无有过上者,所作劝助皆为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罗汉辟支佛所作布施之福持戒自守。但欲自调但欲自净但欲自度。念三十七品念三脱门。但以自调而欲自度。菩萨但欲调众生欲净众生欲度众生。劝助众生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白弥勒菩萨摩诃萨。是菩萨摩诃萨於东方无央数诸佛刹土。无央数般泥洹佛。从发意至阿耨多罗三耶三佛。至般泥洹乃至法灭荆从其中间所作善本应六波罗蜜。及诸声闻缘觉。所作布施功德持戒自守及诸无漏之戒。从行戒至无戒善本。乃至诸佛净戒之福。三昧之福。智慧之福解脱之福见解脱慧之福。及大慈大悲无量阿僧祇佛所说法。从其法中所闻受者,有得须陀洹至得阿罗汉辟支佛。上至菩萨及诸般泥洹佛所作功德。都计之合之。劝助为尊最为无上最为具足。我亦复持是功德。如是劝助功德福。是为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劝助。是便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菩萨道者,或当作是念。如过去诸佛世尊所作功德。使我得是意。使我发是意行。使我得是想念。弥勒菩萨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意者,不以是因缘不以是像不作是想。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语弥勒菩萨。若不以是得若不以是因缘。诸佛世尊何以故於想十方世界从十方佛。从初发意至於法荆诸善本及发声闻乘。我所从戒至无戒功德尽计之合之。而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应无有想。将无作颠倒想。无常谓有常。用想颠倒用意颠倒。用见颠倒。不净谓净苦言有乐无我谓我。用想颠倒用意颠倒用见颠倒。其事虚空亦如因缘亦如。道意亦尔六波罗蜜亦尔。乃至十八法亦尔。若如事者亦如。道意六波罗蜜亦如是,五阴六情亦如是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及十种力佛十八法。何等为事何等为因缘。何等为道何等为诸善本。何等为劝助意。何等为劝助对意。所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弥勒菩萨语须菩提,若有菩萨行六波罗蜜。见过去佛供养承事诸佛。与善知识相得。若已自学身空。是辈之人不以事像。不以是因缘。不以是佛善本之相。不以劝助功德。不以是诸福作想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复更作是意求。令不堕二法亦不不二。亦不以想亦不以无想。亦无所猗亦非不猗。亦不以著亦不以断。亦不以生亦不以灭。若是菩萨不学六波罗蜜。若不供事诸佛。若无诸善之本。若不与善知识相得。若不自学空。便以是事。以是因缘。以是劝助功德。以是诸事起想。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须菩提,不当为初发意菩萨前说六波罗蜜。及内外空有无空及诸法空。不当为新学菩萨说之。何以故?若新学者或亡所信或亡所乐。所有恭敬皆悉亡失。便坏诸善本。当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说之。若久与善知识相随者亦可与说。从前过去於诸佛所作功德者,当与是辈人可说空相法。是人闻是不恐不怖亦不畏惧。菩萨摩诃萨当作如是劝助。所可劝助意。所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意已灭尽无所复有。所可作者及诸因缘所作功德亦复灭荆何等为劝助意。何等为众事。何等因缘。何等为善本功德。而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持意有所求耶。意无两对如意之性而无所求。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至六波罗蜜亦无所有。至於五阴亦无所有。至道亦无所有。若有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作是知当作是求。当作是劝助。当作是善本。如是求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弥勒菩萨语长老须菩提言:新学菩萨闻是将无恐怖。当云何作诸善本功德而有所求。云何劝助及诸功德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语弥勒菩萨。新学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受持六波罗蜜。无所猗受而无所想。当解内外空及有无空。解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常与善知识相得得六波罗蜜及其义趣。教授令不离六波罗蜜。至得菩萨道。不离佛法教语魔事。闻魔事已不增不减。何以故?至得菩萨道常念诸法不离诸佛。於中作功德受持诸菩萨宗。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离是功德新学菩萨於诸十方无央数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及诸弟子所作功德。及诸刹利梵志大姓。及四天王首陀会诸天所作功德。皆劝助之。持是劝助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功德最上无过者,是时弥勒菩萨语须菩提言:若有新学菩萨。念诸佛及弟子所有劝助功德。持无上无比劝助无央数劝助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於想念见而不颠倒。须菩提言:虽念诸佛及弟子众。於中无佛想亦无弟子众想亦无诸善本想意有所求亦无意想。菩萨作如是求。於想不倒於念不倒於见不倒。若菩萨念诸佛及众僧功德念所作善本。持想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菩萨想倒念倒见倒。菩萨虽有是念。念佛及众念诸善本。虽有是念。当知是念尽灭无所有。所可尽者无所求。意有所求是意之法。所可求法亦是其法。虽作是求是为正求不为邪求。菩萨摩诃萨当作是求。是为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及诸弟子所作功德。下至凡夫所作功德。所听受法及诸天阿须伦真陀罗摩睺勒所作功德。及诸刹利梵志大姓长者所作功德。及四天王上至首陀会天所作功德。所听受法所可发意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都卢合之聚之计之称之。是所作功德皆劝助之。持是劝助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当知是法已尽已灭。无所复有所可求法。亦复尽空。若作是求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作是知法不求法。何以故?诸法皆自空故。作是求者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如是行六波罗蜜者,於想不倒於念见亦不倒。何以故?不入所求故。於诸善本及其道意不见当有所入处故。是为菩萨无上之求。菩萨摩诃萨於诸功德寂而无所生。於五阴十八性及六衰至六波罗蜜亦寂无所生。於内外空及有无空佛十八法亦寂而无所知。菩萨如是知寂无所得者,是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菩萨摩诃萨知劝助功德。劝助功德寂无所生。佛寂及佛事寂。诸善本事善本事寂。诸道意事道意事寂。诸所求事所求事寂。诸菩萨事菩萨事寂。六波罗蜜事六波罗蜜事寂。乃至佛十八法佛十八法寂。如是菩萨当寂净行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过去佛所作善本有所求索尽般泥洌菩萨摩诃萨亦当作是求。所作善本及於所求当如泥洌意有所索意与所求適等无异作如是求作如是知。是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作如是求者想不颠倒念不颠倒见不颠倒。若复菩萨以想行般若波罗蜜。以想念诸佛功德。是为不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过去诸佛亦不有想亦不无想。若复作念若复作想。如是为不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想颠倒念颠倒见颠倒。若复不念诸佛善本诸所有发意亦不作知亦不作想。是则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菩萨想不颠倒念见不颠倒。弥勒菩萨语须菩提,云何菩萨有所求而无有想。须菩提言:菩萨欲得沤和拘舍罗。当於般若波罗蜜中学。不求般若波罗蜜终不得诸善本功德。何以故?诸佛世尊亦不於般若波罗蜜中现。及诸善本亦不见众事亦不见意。可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作已灭众事亦灭。我但以自起是诸想诸善功德及诸发意。诸佛世尊亦无想求。亦无有是劝助亦无是知。何以故?用想求无所得故。若想有可得者,我及诸佛所作分别想当有所得。是故菩萨功德菩萨有所求。亦不当作想亦不当有所倚。诸佛世尊不称誉倚想求者,何以故?想求者为杂毒。譬如净洁美食与毒相得。色虽香美故为杂毒。若有愚痴之人欲得食之。虽为当时贪其色好香。可口久後不便其身。作如是受不谛观。不谛知不知讽诵倒解中义自不能解。为他人说言:善男子,是教是过去当来今现在佛。从发意以来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於有馀泥洹至无馀泥洹乃至法荆於其中间行般若波罗蜜。所作功德及六波罗蜜。所可行三十七品。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十种力十八法所作善本。及净佛国教授众生。诸佛戒品三昧品。智慧品解脱品见解脱慧品萨云若慧。无所亡法常等行於声闻中所作功德。诸佛世尊所记辟支佛。诸天尊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所作功德。都卢合聚此诸功德。持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倚想求三耶三佛。是则譬如杂毒之食。有倚想者终无所成。何以故有倚有想而有形貌有杂毒。求为谤如来亦不受如来教亦不受法。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当作是念。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从发意以来至得佛。云何有所作求。及诸弟子至萨云若中事所作上亦如是,当云何有所作而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不欲高下如来者当作是求。如诸佛世尊所知识。以辩才慧诸善本之相与法相应者,我持是劝助。我所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皆是诸佛所知。诸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者不倚诸善本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是求者为不高下如来。是为信佛信法菩萨。如是行者为不杂毒。所求为无有毒。若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行般若波罗蜜者,所为功德当作是求。五阴亦不著。欲界色界无色界亦不著。过去当来今现在六波罗蜜亦不著。三界亦不著。去来今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亦不著。三界亦不著。去来今如及尔法生法灭真际不思议性戒忍智解脱解脱见慧萨云若无所亡法。常等行亦不著。三界不著三界者亦无去来今。何以故以无所入故。有所求者亦无所入。所可求法亦复无所著。是人亦复无所著。诸佛世尊亦复无所著。诸馀善本亦无所著。声闻辟支佛诸善本亦无所著。诸无所著者亦非去来今。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五阴不著。三界亦非去来今亦不可以倚想有所求。何以故?不见有所生者,诸无所生者亦无所有。无所有者不能有所为。六波罗蜜乃至无所亡法及常等行亦不著。三界亦非去来今。非去来今者亦不可以倚想有所为。何以故?是所生不可得故诸所生者为无所有。无所有者亦不能有所为。是为菩萨不杂毒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有倚想者,则为邪求所作善本倚想求者是为邪求。诸有邪求者诸佛世尊所不称誉。佛所不称誉者为不具足六波罗蜜。不具足六波罗蜜者则不具足三十七品,则不具足内外空及有无空佛十种力。及十八法则不具足。不具足十八法者则不能净佛国土,则不能教授众生。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以者何。有杂毒求。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作是念。如诸佛所知善本功德法求。如所求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我亦当以是法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时佛赞叹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乃作世尊之行。能为诸菩萨说所为所求之法。无想无所倚无所出。亦不断亦不著。亦不有亦不无。应空相。应法性。应如行。佛告须菩提,假令三千大千刹土中众生。悉得十善之利。悉得四禅四等四空定。及五通尽得是利於须菩提意云何。是众生所得福宁多不。须菩提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於诸善本无所生无所著。以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功德。最为尊化无上正真之化具足之化。复次须菩提,若三千大千刹土中众生。尽得须陀洹上至罗汉辟支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寿命供养是辈。罗汉辟支佛随其所安饮食衣被床卧之具。病瘦医药尽诸所有。敬之养之。於须菩提意云何。其福宁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住无所生无所著。於善本之德无所求。其福最尊最上。复次须菩提,假令三千大千刹土众生尽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十方恒边沙刹土中众生。一一众生供养是菩萨尽恒边沙劫。随其所安饮食衣服床卧医药瞻视恭敬承事。於须菩提意云何。其福宁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甚多。世尊,其福多不可计不可数不可以譬喻比。若使福德当有形者,十方虚空所不能受。佛告须菩提,虽作尔所福德。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作善本无所生无所著。於善本之德无所求。是善男子善女人之功德。最尊最上无比无上之化。是无所生无所著之功德。与前功德百千亿万倍不相比。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有倚有想。於十善事及四禅四等四空定五通尽具足。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以倚想供养。诸声闻辟支佛上至菩萨故。尔时四王天上二万天子。皆叉手礼佛足白佛言:世尊,菩萨所施为沤和拘舍罗甚善快哉。所作已应无倚无著应空无相。所施善本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施为不二入。是时释提桓因与无央数忉利诸天及诸天子。持天杂花香捣香泽香缯采花盖。天衣天幔杂色幢幡。鼓天伎乐。来至佛所供养散佛。皆赞叹言:菩萨所施为沤和拘舍罗甚善快哉。所作已应无所倚无所著应空无想。所施善本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施为不二入。上至梵迦夷天无央数百千。亦复叹誉菩萨沤和拘舍罗皆复如是阿迦腻吒天与无央数亿百千诸天。来至佛所为佛作礼。俱发大音声言:世尊,甚奇大哉。於般若波罗蜜行沤和拘舍罗。所作善本其德胜前过去善男子善女人之所作为。於是佛告四天王及阿迦腻吒诸天子言:假令三千大千刹土所有众生。尽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复代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代其欢喜。及弟子众从初发意至般泥洹乃至法尽於其中间所作诸善之本代其欢喜。声闻辟支佛所作诸善之本代其欢喜。及众生所作诸善之本行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代其欢喜。诸贤圣所有戒品三昧品智慧品解脱品解脱见慧品代其欢喜馀无量佛法都卢计校合聚。是上诸功德皆代其欢喜。倚是代欢喜功德。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代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及罗汉辟支佛。从发意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其中间行六波罗蜜。及馀无央数佛法功德代其欢喜。而无所希望亦不二入。已应无相应无所著应空。是为最第一代其欢喜。为无上代欢喜也。持是代欢喜功德。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而无所倚者,其功德福祐胜於前善男子善女人所为代欢喜。比其功德百倍千倍巨亿万倍。是为菩萨摩诃萨最上代欢喜之所为也。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合集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於诸功德中无过代欢喜者,代欢喜之德无过是德。须菩提言:世尊,云何为最上。云何为最尊。佛告须菩提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当来过去今现在法。无所取无所舍亦不贡高。亦不不贡高亦不有所倚。亦不无所倚。於是法亦无有生亦无有灭亦无著亦无断。於是法中亦不见增亦不见减。亦无往亦无反亦不道亦不俗。如去来今法。如反尔法所住法所灭法。我亦复代欢喜。持是代欢喜功德。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施菩萨摩诃萨。作如是施为代其欢喜最为第一。无过是代欢喜者,须菩提,作如是代欢喜。比馀代欢喜之德。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及是代欢喜者,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欲代去来今诸佛及诸声闻辟支佛从初发意至于成佛。於其中间作诸善本。行六波罗蜜及馀无数佛法善本。若欲代欢喜者,复欲代一切众生所作善本。当作是代欢喜。是代欢喜为最等。六波罗蜜与脱等。脱与五阴等。其脱之事与内外空等。解脱之事与有无空等。三十七品与解脱等。十力与解脱等。解脱与解脱见慧等。去来今法与解脱等。解脱则是过去当来今现在。解脱如诸佛世尊之所施为。解脱如诸佛弟子。诸佛弟子亦如解脱。解脱者与声闻辟支佛泥洹等。解脱事与诸佛世尊法等。解脱者亦如罗汉辟支佛。解脱亦如诸法之法。我於是无缚无脱之法。我於无著。如无污染清净之法。不生无所生不灭无所灭之法。我所施为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亦如是上诸法无所缚法无所败法无所坏法。佛告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无上代欢喜最为第一。佛言:菩萨摩诃萨具足作代如是欢喜者,疾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尽其形寿供养十方恒边沙佛及众弟子。随其所安饭食衣被床卧医药。尽诸佛形寿。般泥洹已後昼夜奉事舍利。幢幡花盖伎乐以为供养。常念行六波罗蜜而有所倚。复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行六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而无所倚。持是功德无所希望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比其善本功德。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及是代欢喜福德最尊最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无所倚功德。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而无所倚。
资源编号:ZY1535634;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8;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端午节安康,愿你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上 一 条: 放光般若经 无罗叉 照明品第四十一

下 一 条: 放光般若经 无罗叉 功德品第三十九

其它收录: 如梦令·没计断春归路
假山小池
拟燕子楼四时闺意
在公园里看到叔叔阿姨们在跳鬼步舞,飞快灵活的步伐远看完全就是一群精神小伙
题关都官宅
婚礼前你还需要什么?
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
细雨斜吹笑东风,桃花枝头看蕊红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250.227.127.*IANA保留地址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喜欢。
180.3.79.*日本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沉思...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粽子香甜,龙舟竞渡
端午佳节,愿你粽是快乐
端午节到,愿你像粽子一样被幸...
端午佳节,愿你品味生活的甜美
端午节安康,愿你笑口常开
粽子传情,龙舟送福
端午到,愿你开心如意
端午佳节,愿你粽享幸福
端午节安康,愿你每天都充满阳...
端午佳节,愿你的人生如同粽子...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
端午节到,愿你像龙舟一样
端午佳节,愿你像粽子一样
端午节安康,愿你事业有成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