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 昙无谶 卷二十七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佛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苦无苦有无集有灭无灭有道无道。有实无实有我无我有乐无乐有净无净有常无常。有乘无乘有性无有众生无众生。有有无有有真无真。有因无因有果无果。有作无作有业无业有报无报者,恣汝所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我实不见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有来我不能答者,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即从座起敛容整服前礼佛足。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適欲问。如来大慈复垂听许。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诸善男子,汝等今当於是菩萨深生恭敬尊重赞叹。应以种种香花乐婴珞幡盖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房舍殿堂。而供养之迎来送去。所以者何。是人已於过去佛深种善根福德成就。是故今於我前欲师子吼。

善男子,如师子王自知身力。牙爪锋芒四足踞地安住岩穴振尾出声。若有能具如是诸当知。是则能师子吼。真师子王晨朝出穴频申欠呿。四向顾望发声震吼为十一事。何等一。一为欲坏实非师子诈作师子故。二为欲试自身力故。三为欲令住处净故。四为诸子知所故。五为群辈无怖心故。六为眠者得觉寤故。七为一切放逸诸兽不放逸故。八为诸兽来附故。九为欲调大香象故。十为教告诸子息故。十一为欲庄严自眷属故。一切禽兽闻师子水性之属潜没深渊。陆行之类藏伏窟穴。飞者堕落诸大香象怖走失粪。诸善男子,如彼野虽逐师子至于百年。终不能作师子吼也。若师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

善男子,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禅清净窟宅。为诸众生而师子吼摧破魔军。示众十力开佛行处。为诸邪见作归依所。安抚死怖畏之众。觉寤无明睡眠众生。行恶法者为作悔心。开示邪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故。破富兰那等憍慢心故。为令二乘生悔心故。为教五住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为令正见部之众於彼邪见四部徒众不生怖畏故。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频申而出。为欲令彼诸众生等憍慢故欠呿。为令诸众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顾望。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四足踞地。为令众具足安住尸波罗蜜故。故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易。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如来世尊无量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师子吼。十住菩若能修行是三行处。当知。是则能师子吼。诸善男子,是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今欲如是大子吼。是故汝等应当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世尊告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若欲问今可随意。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言:世尊,云何为佛性。以何义故。名为佛性。何故复名常乐我净。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见一切众生所有佛性。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见。十住菩以何等眼不了了见。佛以何眼而了了见。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为法谘启,则为具足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诸佛世尊以何眼见。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智慧庄严。云何名为福德庄严。善男子,慧庄严者,从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庄严。福德庄严者,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罗蜜。复次善子,慧庄严者,所谓诸佛菩萨。福德庄严者,谓声闻缘觉九住菩萨。

复次善男子,福德庄严者,有为有漏有有有果报有碍非常是凡夫法。慧庄严者无为无无无无果报无碍常住。善男子,汝今具足是二庄严。是故能问甚深妙义。我亦具足是二庄能答是义。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不应问一种二种。云何尊,说言能答一种二种。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一二种。一种二种者是凡夫相。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无二种庄严,则不能知一种二种。若有菩萨具二庄严,则能知一种二种。若言诸法无一二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无一二云何得说一切诸法无一无善男子,若言一二是凡夫相。是乃名为十住菩萨。非凡夫也。何以故?一者名为涅槃。二名为生死。何故一者名为涅槃。以其常故。何故二者名为生死。爱无明故。常涅槃者,非夫相生死。二者亦非凡夫相。以是义故。具二庄严者能问能答。

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我不见於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男子,不见中道者凡有三种。一者定乐行。二者定苦行。三者苦乐行。定乐行者,所谓菩摩诃萨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虽复处在阿鼻地狱如三禅乐。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谓声闻缘觉。声闻缘觉行於苦乐作中道想。以是义故。虽有佛性而不能见。如汝所问以何故。名佛性者,善男子,佛性者,即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道种子。复次善男道有三种。谓下上中。下者梵天无常谬见是常。上者生死无常谬见是常。三宝是常横计无何故名上。能得最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中者名第一义空。无常见无常常见於常。第义空不名为下。何以故?一切凡夫所不得故。不名为上。何以故?即是下故。诸佛菩萨所之道不上不下。以是义故。名为中道复次善男子,生死本际凡有二种。一者无明。二者有是二中间则有生老病死之苦。是名中道。如是中道能破生死故名为中。以是义故。中道之名为佛性。是故佛性常乐我净。以诸众生不能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佛性实非无常无无我无净。善男子,譬如贫人家有宝藏是人不见。以不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有善知识语之言:汝舍宅中有金宝藏。何故如是贫穷困苦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即以方便令彼得见以见故是人即得常乐我净。佛性亦尔。众生不见。以不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有善知识诸菩萨。以方便力种种教告令彼得见。以得见故众生即得常乐我净。

复次善男子,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常见。二者断见。如是二见不名中道。无常无乃名中道。无常无断即是观照十二因缘智。如是观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虽观因缘。犹亦得名为佛性。佛性虽常以诸众生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又未能渡十二因缘河犹如兔马。何以不见佛性故。善男子,是观十二因缘智慧。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子。以是义故。十因缘名为佛性。善男子,譬如胡瓜名为热病。何以故?能为热病作因缘故。十二因缘亦复是,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因识果。以是义故。彼无明体亦因亦因因。识亦果亦果。果佛性亦尔。善男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缘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无变。是义故。我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甚深。无知无见不可思惟。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觉所及。以何义故甚深甚深。众生业行不常不断而得果报。虽念念灭而无所失。虽无作者有作业。虽无受者而有果报。受者虽灭果不败亡。无有虑知和合而。有一切众生虽与十二缘共行而不见知。不见知故无有终始。十住菩萨惟见其终不见其始。诸佛世尊见始见终。是义故。诸佛了了得见佛性。善男子,一切众生不能见於十二因缘。是故轮转。善男子,蚕作茧自生自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犹如拍球。善男子,故我於诸经中说。若有人见十二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善男子,观十二缘智凡有四种。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声闻道。中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缘觉道。上智观见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观者见了了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以是义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槃。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佛与佛性无差别者,一切众生何用修道。佛善男子,如汝所问是义不然。佛与佛性虽无差别。然诸众生悉未具足。善男子,譬如有人心害母。害已生悔三业虽善。是人故名地狱人也。何以故?是人定当堕地狱故。是人虽无狱阴界诸入。犹故得名为地狱人。善男子,是故我於诸经中说。若见有人修行善者名见天修行恶者名见地狱。何以故?定受报故。善男子,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真实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是义故。我於此经而是偈。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种。一未来有。二现在有。三过去有。一切众生未来之世。当有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众生现在悉有烦恼诸结。是故现在无有三十二相八十种一切众生过去之世有断烦恼。是故现在得见佛性。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一阐提等无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来有故。一阐提等悉有佛性。以故?一阐提等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善男子,譬如有人家有乳酪。有人问言汝有苏耶。答言:我有酪实非苏。以巧方便定当得故。故言有苏。众生亦尔。悉皆有心。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毕竟有二种。一者庄严毕竟。二者究竟毕竟。一者世间毕竟。二者出世毕竟庄严毕竟者,六波罗蜜。究竟毕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一乘。以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善男子,如郁单越三十天。果报覆故此间众生不能得见。佛性亦尔。诸结覆故众生不见。复次善男子,佛性者即楞严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而令诸佛常乐我净。一切众悉有首楞严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见。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首楞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切众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数定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下定。一切众生悉有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性而不明了。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毕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

善男子,我於一时住尼连禅河告阿难言:我今欲洗汝可取衣及以澡豆。我既入水一切鸟水陆之属悉来观我。尔时复有五百梵志来在河边。因到我所各相谓言:云何而得金刚之若使瞿昙不说断见。我当从其启受齐法。善男子,我於尔时以他心智。知是梵志心之所念告梵志言:云何谓我说於断见。彼梵志言:瞿昙。先於处处经中说诸众生悉无有我。既言我。云何而言非断见耶。若无我者持戒者谁。破戒者谁。佛言:我亦不说一切众生悉无有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性者岂非我耶。以是义故。我不说断见。一切众生不见佛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则名说断见也。时诸梵志闻说佛性即是我故。即发阿耨多罗三三菩提心。寻时出家修菩提道。一切飞鸟水陆之属亦发无上菩提之心。既发心已寻得舍身善男子,是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故说名为我。

善男子,如来有因缘故说无我为我。真实无我虽作是说无有虚妄。善男子,有因缘故我为无我。而实有我为世界故。虽说无我而无虚妄。佛性无我如来说我以其常故。如来是而说无我得自在故。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金刚力士者,以何义一切众生不能得见。佛言:善男子,譬如色法虽有青黄赤白之异长短质像盲者不见。虽复见。亦不得言无青黄赤白长短质像。何以故?盲虽不见有目见故。佛性亦尔。一切众生虽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十住菩萨所见佛性如夜见色。如来所见如昼见色。男子,譬如瞎者见色不了。有善良医而为治目。以药力故得了了见。十住菩萨亦复如是,见佛性不能明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善男子,若有人见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无乐净。见非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之人不见佛性。一切者名为生死。非一切者名为宝。声闻缘觉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亦见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是义故。见佛性。十住菩萨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分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十分中得见一分。诸佛世尊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见佛性如观掌中阿摩勒果。以是义故。首楞严定名为毕竟。善男子,譬如初月虽不可见不得无。佛性亦尔。一切凡夫虽不得见。亦不得言无佛性也。

善男子,佛性者,所谓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一切众生悉有三种破烦恼故。然後见一阐提等。破一阐提然後能得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有佛性。

善男子,十二因缘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亦内亦外。何等十二。过去烦恼名为无明。过去者则名为行。现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为识。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为名色。具足四根未名触是名六入。未别苦乐是名为触。染习一爱是名为受。习近五欲是名为爱。内外贪求是名为为内外事起身口意业是名为有。现在世识名未来生。现在名色六入触受名未来世老病死也是名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众生虽有如是十二因缘。或有未具。如歌罗逻时死则无十二从生乃至老死得具十二。色界众生无三种受三种触三种爱。无有老病亦得名为具足十二。色众生无色乃至无有老病。亦得名为具足十二。以定得故故名众生平等具有十二因缘。善子,佛性亦尔。一切众生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男子,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更有异草。牛若食者则无醍醐。虽无醍醐可说言雪山之中无忍辱草。佛性亦尔。雪山者名为如来。忍辱草者名大涅槃。异草者十二经。众生若能听受谘启大般涅槃则见佛性。十二部中虽不闻有。不可说言无佛性也。善男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断非常非非断。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亦尽非尽非尽非非尽。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义非义非义非义。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云何为色。金刚身故。云何非色。十八不共非色法故。云何色非非色。色非色无定相故云何为相三十二相故。云何非相。一切众生相不现故。云何非非非相。相非相不决定故。云何为一。一切众生悉一乘故。云何非一。说三乘故。云何非非非一。无数法故。云何非常。从缘见故。云何非断。离断见故。云何非非常非非断。无始故。云何为有。一切众生悉皆有故。云何为无。从善方便而得见故。云何非有非无。虚性故。云何名尽。得首楞严三昧故。云何非尽。以其常故。云何非尽非非尽。一切尽相断云何为因。以了因故云何为果。果决定故。云何非因非果。以其常故。云何为义。悉能摄义无碍故。云何非义。不可说故。云何非义非非义。毕竟空故。云何为字。有名称故。云非字。名无名故。云何非字非非字。断一切字故。云何非苦非乐。断一切受故。云何非我未能具得八自在故。云何非非我。以其常故。云何非我非非我。不作不受故。云何为空。一义空故。云何非空。以其常故。云何非空非非空。能为善法作种子故。善男子,若有人思惟解了大涅槃经如是之义。当知。是人则见佛性。佛性者不可思议。乃是诸佛如来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善男子,佛性者非阴界入。非本无今有。非已有还无。从善因缘众生见。譬如黑铁入火则赤出冷还黑。而是黑色非内非外因缘故有。佛性亦尔。一切众生烦恼灭则得闻见。善男子,如种灭已芽则得生。而是芽性非内非外。乃至花果亦复如是,从缘有。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成就具足无量功德。佛性亦尔。悉是无量无边功德之所就。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菩萨具足成就几法。得见佛性而不明了。诸佛世尊就几法。得了了见。善男子,菩萨具足成就十法虽见佛性而不明了。云何为十。一者少欲二者知足。三者寂静。四者精进。五者正念。六者正定。七者正慧。八者解脱。九者赞叹脱。十者以大涅槃教化众生。师子吼菩萨言:世尊,少欲知足有何差别。善男子,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之时心不悔恨。少欲者,少有所欲。知足者,但为法事心不愁恼善男子,欲者有三。一者恶欲。二者大欲。三者欲欲。恶欲者,若有比丘心生贪欲。欲为切大众上首。令一切僧随逐我後。令诸四部悉皆供养恭敬赞叹尊重於我。令我先为四众说皆令一切信受我语。亦令国王大臣长者皆恭敬我。令我大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上妙屋宅。生死欲。是名恶欲。云何大欲。若有比丘生於欲心。云何当令四部之众。悉皆知我得初住乃至十住。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罗汉果乃至须陀洹果。我得四禅乃至四无阂智。於利养。是名大欲。欲欲者,若有比丘。欲生梵天魔天自在天转轮圣王若刹利居士若婆罗皆得自在。为利养故。是名欲欲。若不为是三种恶欲之所害者,是名少欲。欲者名为二十爱。无有如是二十五爱。是名少欲。不求未来所欲之事。是名少欲。得而不著是名知足。求恭敬。是名少欲。得不积聚。是名知足。善男子,亦有少欲不名知足。有知足不名少欲有亦少欲亦知足。有不知足不少欲。少欲者,谓须陀洹。知足者,谓辟支佛。少欲知足者谓阿罗汉。不少欲不知足者,所谓菩萨。善男子,少欲知足复有二种。一者善。二者不善不善者,所谓凡夫善者,圣人菩萨。一切圣人虽得道果不自称说。不称说故心不恼恨。是知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习大乘大涅槃经欲见佛性。是故修习少欲知足。云何寂静。静有二。一者心静。二者身静。身寂静者,终不造作身三种恶。心寂静者,亦不造作意三恶。是则名为身心寂静。身寂静者,终不亲近四众。不预四众所有事业。心寂静者,终不习贪欲瞋恚愚痴。是则名为身心寂静。或有比丘身虽寂静心不寂静。有心寂静身不寂静。身心寂静。又有身心俱不寂静。身寂静心不寂静者,或有比丘坐禅静处远离四众。心常积贪欲瞋痴。是名身寂静心不寂静。心寂静身不寂静者,或有比丘亲近四众国王大臣断贪恚是名心寂静身不寂静。身心寂静者,谓佛菩萨。身心不寂静者,谓诸凡夫。何以故?凡夫人。身心虽静。不能深观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以是义故。凡夫之人不能寂静身口意业。一提辈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如是之人亦不得名身心寂静。

云何精进。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业清净。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习一切诸善业者,是精进。是勤精进者系念六处。所谓佛法僧戒施天是名正念。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是名正具正定者,观见诸法犹如虚空。是名正慧。具正慧者,远离一切烦恼诸结。是名解脱。得脱者,为诸众生称美解脱。言是解脱常恒不变。是名赞叹解脱。解脱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槃者即是烦恼诸结火灭。又涅槃者,名为室宅。何以故?能遮烦恼恶风雨故。又涅槃者,为归依。何以故?能过一切诸怖畏故。又涅槃者,名为洲渚。何以故?四大暴河不能漂故何等为四。一者欲暴。二者有暴。三者见暴。四者无明暴。是故涅槃名为洲渚。又涅槃者名毕竟归。何以故?能得一切毕竟乐故。若有菩萨摩诃萨成就具足如是十法。虽见佛性而明了。

复次善男子,出家之人有四种病。是故不得四沙门果。何等四病。谓四恶欲。一为衣二为食欲。三为卧具欲。四为有欲。是名四恶欲。是出家病有四良药能疗是病。谓粪扫衣能治比丘为衣恶欲。乞食能破为食恶欲。树下能破卧具恶欲。身心寂静能破比丘为有恶欲以是四药除是四病。是名圣行。如是圣行则得名为少欲知足。寂静者有四种乐。何等为四一者出家乐。二寂静乐。三永灭乐。四毕竟乐。得是四乐名为寂静。具四精进故名精进。四念处故名正念。具四禅故故名正定。见四圣实故故名正慧。永断一切烦恼结故故名解脱呵说一切烦恼过故。故名赞叹解脱。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具足如是十法。虽见佛性而明了。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闻是经已亲近修习。远离一切世间之事。是名少欲。既出家不生悔心。是名知足。既知足已近空闲处远离愦闹。是名寂静。不知足者不乐空闲。夫知者常乐空寂。於空寂处常作是念。一切世间悉谓我得沙门道果。然我今者实未能得。我今何诳惑於人。作是念已精勤修习沙门道果。是名精进。亲近修习大涅槃者,是名正念。随天行是名正定。安住是定正见正知。是名正慧。正见知者能得远离烦恼结缚。是名解脱。住菩萨为众生故称美涅槃。是则名为赞叹解脱。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具足如是十法。见佛性而不明了。

复次善男子,夫少欲者,若有比丘住空寂处端坐不卧。或住树下。或在冢间。或在露随有草地而坐其上。乞食而食。随得为足。或一坐食不过一食。惟畜三衣粪衣毳衣。是名欲。既行是事心不生悔。是名知足。修空三昧是名寂静。得四果已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休息。是名精进。系心思惟如来常恒无有变易。是名正念。修八解脱。是名正定。得四碍。是名正慧。远离七漏。是名解脱。称美涅槃无有十相。名赞叹解脱。十相者,谓生老死色声香味触无常。远离十相者名大涅槃。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具足如是十法。见佛性而不明了。

复次善男子,为多欲故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自称我得须陀洹果乃阿罗汉果。为利养故行住坐卧乃至大小便利。若见檀越犹行恭敬接引语言:破恶欲者名为欲。虽未能坏诸结烦恼。而能同於如来行处。是名知足。善男子,如是二法乃是念定近因也。常为师宗同学所赞。我亦常於处处经中称美赞叹如是二法。若能具足是二法者,则得於大涅槃门及五种乐。是名寂静。坚持戒者,名为精进。有惭愧者,名为正念。不见心相名为正定。不求诸法性相因缘。是名正慧。无有相故烦恼则断。是名解脱。称美如是大涅经名赞叹解脱。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十法。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善男子,如汝所十住菩萨以何眼故。虽见佛性而不了了。诸佛世尊以何眼故。见於佛性而得了了。善男子慧眼见故不得明了。佛眼见故故得明了。为菩提行故则不了了。若无行故则得了了。住十故虽见不了。住不住故则得了了。菩萨摩诃萨智慧因故见不了了。诸佛世尊断因果故见则了。一切觉者名为佛性。十住菩萨不得名为一切觉故。是故虽见而不明了。善男子,见有种。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如於掌中观阿摩勒果。十住菩萨闻见佛性不了了。十住菩萨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复有闻见。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来应当修习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一切众生不能得如来心相。当云何观而得知耶。善男子,一切众生实不能知如来心相。若欲观察而得知者有二因缘。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若见如来所有身业。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眼见。若如来所有口业。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闻见。若见色貌一切众生无与等者当知是则为如也。是名眼见。若闻音声微妙最胜不同众生所有音声。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闻见。若如来所作神通为为众生为为利养。若为众生不为利养。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眼见。若如来以他心智观众生时。为利养说为众生说。若为众生不为利养。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闻见。云何如来而受是身。何故受身。为谁受身。是名眼见。若观如来云何说法何故说法谁说法。是名闻见以身恶业加之不瞋。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眼见。以口恶业加之不恚当知是则为如来也。是名闻见。若见菩萨初生之时,於十方面各行七步。摩尼跋陀富那跋鬼神大将。执持幡盖。震动无量无边世界。金光晃曜弥满虚空。难陀龙王及跋难陀以神通浴菩萨身。诸天形像承迎礼拜。阿私陀仙合掌恭敬。盛年舍欲如弃涕唾。不为世乐之所迷出家修道乐於闲寂。为破邪见六年苦行。於诸众生平等无二。心常在定初无散乱。相好严庄饰其身。所游之处丘墟皆平。衣服离身四寸不堕。行时直视不顾左右。所食之物物无完坐起之处草不动乱。为调众生故往说法。心无憍慢。是名眼见。若闻菩萨行七步已唱如是我今此身最是後边。阿私陀仙合掌而言:大王当知。悉达太子。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提。终不在家作转轮王。何以故?相明了故。转轮圣王相不明了。悉达太子身相炳著。是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老病死复作是言:一切众生甚可怜愍。常与如是生老病死共随逐。而不能观常行於苦。我当断之。从阿罗逻五通仙人受无想定。既成就已後说其非。郁陀伽仙受非有想非无想定。既成就已说非涅槃是生死法。六年苦行无所克获。即作是言修是苦行空无所得。若是实者我应得之。以虚妄故我无所得。是名邪术非正道也。既成道梵天劝请。惟愿如来当为众生广开甘露说无上法。佛言:梵王。一切众生常为烦恼之所障不能受我正法之言:梵王复言:世尊,一切众生凡有三种。所谓利根中根钝根。利根能受惟愿为说。佛言:梵王。谛听谛听。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开甘露门。即於波罗奈国转正法轮说中道。一切众生不破诸结非不能破。非破非不破。故名中道。不度众生非不能度。是名道。非一切成亦非不成。是名中道。凡有所说不自言师不言弟子。是名中道。说不为利非得果。是名中道。正语实语时语真语。言不虚发微妙第一。如是等法。是名闻见。善男子如来心相实不可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应当依是二种因缘。
资源编号:ZY1537077;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

上 一 条: 大般涅槃经 昙无谶 卷二十八

下 一 条: 大般涅槃经 昙无谶 卷二十六

其它收录: 是骡子是马
送胡景明归
岁月难留,人心易变
金在元,说这世上没有一个幸福的人
男人四怕,怕小姐有病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累,累到不想动不想说话
中国人大抵是惯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
迩是太平洋**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19.154.239.*欧洲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哈...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目标...
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只...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
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有毅...
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追求和奋斗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真...
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永远是自...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必...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