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心梵天所问经 法护 论寂品第八

尔时持心梵天。谓普行菩萨曰:族姓子。仁者以何行为行。答曰:其所行者一切有为悉无所有。而随众生所著行者,又问。一切众生所有为著行者,何谓为众生行。答曰:从诸如来之所行也。又问。计诸如来为何所行而以为行。答曰一切永空而以为行。又问。一切愚痴凡夫诸所行者,又诸如来之所行者亦如是乎。设如斯者何谓如来之境界耶。答曰:仁欲使空有别异乎。报曰不也。答曰:云何世尊不云诸法空乎。报曰如是,答曰:以是之故一切诸法无有差别。又此所行。而无有相。梵天当知。如来不处诸法为若干也。於是持心梵天问普首曰:所谓行者所行为何。答曰:行四梵行乃名为行。又问梵天。其四梵行而为行者不为游空。所在造行常修四梵。具足诸行乃为游空。假使梵天行在闲居。若处旷野而常具足於四梵行。此乃名曰行游于空。设令复处讲堂棚阁。紫金床座敷具重叠。而不遵修於四梵行。此则不曰游于空也。用不晓了行之所致。又问。以何等行为慧见行。答曰:假使行者空不见身也。又问。其不见我为睹慧乎。答曰:如是梵天。其不见我则睹慧矣,犹如梵天有聪明王。若圣达帝其臣吏者则有智慧。而为帝王之所敬重。如是如是,其不见我乃睹净慧。又问。谁不见我。答曰:无吾我法。斯等之畴则为具足所有身也。如是一类名曰见我。又问。如今所说吾观其谊。不见我者则为见佛。所以者何。吾我自然佛亦自然。溥首。如来所见何等。答曰:离吾我见。所以者何。其不见我则为见法。其见法者即为见佛。又问溥首。无我因缘若成就者则致平等。答曰:梵天假使成就诸有形事。宁可谓之致平等乎。又问。云何溥首。为何所获得致平等而成就耶。答曰:无所蠲除亦不造证。其奉此者获致平等。又问。其慧眼何所睹乎。答曰梵天。其慧眼者不有所见。其慧眼者不见有为及与无为。所以者何。想念有为其无想念则为慧眼。光曜达者则已超度所有眼迹。以是之故为无所见。又问溥首。因缘吾我成就平等。比丘由是不获果耶。答曰梵天。宁可使令无平等者得果证乎。不为等疗正使遵修不得果证。离於想念乃睹获矣。设处憍慢非平等疗。若有憍慢若不憍慢不得约时。又问溥首。以何等法而为约时而云约时。答曰:其法不生亦不今生亦无当生。是则诸法之约时也。吾说约时则谓此矣。又问溥首。如是生者为何约时。答曰:如是约时其不生者是谓为生。超度一切诸行所见。斯则名曰为平等也。又问。其平等者为何谓耶。答曰:平等吾我及与灭度而不为二。是则名曰为平等也。其平等者无所猗据。是谓平等。所演平均。是谓平等。无利与不利谊与不谊。是谓平等。蠲除一切所可思念。是谓平等。於时世尊赞溥首曰:善哉善哉!快说斯言实如所云:说是语时。七千比丘漏尽意解。二万二千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一万比丘离於爱欲。二百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五百菩萨得不起法忍。

於是持心梵天白世尊曰:溥首童真为作佛事。溥首寻时答梵天曰:佛无兴出何所为法。若不作法有所处乎。又问溥首。世尊不为化无量人至灭度耶。仁者不为不可称计众生之类造利谊乎。答曰梵天。无有人类反欲令有乎。报曰不也。答曰:梵天卿反欲令人物之品成就人乎。报曰不也。答曰:梵天卿复欲令如来无碍。若无所有令兴发乎。报曰不也。答曰:何所人类。如来所济令得灭度。报曰溥首。其法不生。向者所说如兹计之。无有生死亦无灭度亦无所获。答曰:如是梵天。如来至真不得生死亦不灭度。又复梵天。世尊所化解脱声闻。计於彼等亦无生死。亦无灭度则为灭度。所谓梵天。为灭度者方俗言耳。假讬名号。所谓生死亦习俗言:而无终始周旋者也。亦无灭度。报曰溥首。谁当肯信此言者乎。答曰:其於诸法无所著者也。又问溥首。其有所猗为何著乎。答曰梵天。其有所猗为著虚妄。假使梵天。彼诚谛者则无其慢於此亦不有所乐也。何况当复猗著空乎。是故见诚谛者则无所著。已无所著则无生死。已无生死不离生死。已不离生死。斯乃名曰为灭度矣。又问溥首。其灭度者为何志求於灭度乎。答曰梵天。其灭度者名转相因。为诸识行其慧之行。诸行澹泊不有所由则无所处。其无所处斯乃名曰为灭度矣。无处行者则曰永灭。斯为道约时也。无有生者,是乃名曰为四谛也。於是普行菩萨。问溥首曰:今所说者悉诚谛言也。答曰:族姓子。一切所言皆为诚谛。又问溥首。其所言者,虚妄响像亦诚谛乎。答曰:实为诚谛。所以者何。其所言者皆无处所而无所立。已得自在名曰诚谛。斯一切言悉为诚谛。其诸天人如来至真亦说言教。计斯诸言亦无若干亦无有异。所以者何。一切所说皆如来辞。一切如来亦无所行亦无进退。其有言辞若复演教。皆亦如是言教为教。以是之故一切所言:平等文字以等文字,则能一等於文字矣。已能等一切文字者,则得自在便能平等。一切言辞普行平等。又问溥首。如来至真岂不分别。贤圣言辞无贤圣辞。答曰:仁者欲令诸贤圣众为文字教乎。复又欲令无有文字贤圣教乎。报曰如是,溥首答曰:其贤圣文字。无贤圣文字。有想念乎。报曰不也。答曰:是故文字无有想念。假使弃舍一切想念。斯曰贤圣。无有言辞。其贤圣者不以文字有所说也。无有人想亦无法想,犹如伎乐及与大鼓节奏之鼓。因缘有声亦无想念。贤圣亦然。现有所说而有言辞亦无所著。又问溥首。如来言曰:设聚会者当兴二事。若讲论法若如贤圣而嘿寂然。於彼溥首。何谓论法。何谓圣寂。答曰:设不诤於佛。不反经法。不乱圣众。斯乃名曰为讲法矣。若思法者,其志佛者离於色欲。所谓法者无为无形。所谓圣众贤圣寂然也。复次族姓子。其四意止遵修精勤。分别解者斯为论法。心无所念於一切法。斯则名曰贤圣寂然。族姓子。其有精勤分别解说於四意断。斯谓论法。所论於法於平等者,不为平等亦不造取,则名圣寂。若有遵修讲四神足。斯为论法。设复无身无言无心,则名圣寂遵修解说。五根五力则为论法。又若无声不信於法,则无贤圣择取诸法。专精一意而自建立。等成本解脱。於诸法而悉信之。一切所说而悉决了行于智慧。是则名曰贤圣解脱。遵贤圣脱於七觉意,则谓论法等。察於色欲不举不下。得此行者则名圣寂。遵修精勤解八圣道。是则名曰为论法矣。已见种姓之所生处。譬如浮筏。不著於法。不著非法,则名圣寂。族姓子。知其有解了三十七品法之所归。斯则名曰为讲论法。假使於此以法证身则不离身。睹於法者则不离法。其有见者而无本见。若不见二则不睹二。如其所见现在智慧之所见者则不有见。其不见者乃名圣寂。又族姓子。其分别说不我同像。不他同像不法同像。斯则论法。设不得法离於一切文字之教音声言说。弃除憍慢兴发澹泊。其心寂然究竟於行。斯则名曰贤圣寂然。又族姓子。若他众生及馀异人。各各睹见斯诸人根为分别说。假使定意若心乱者,斯诸贤圣为寂然也。有所建立而无愦乱於是普行菩萨问溥首曰:如今仁者有所论说。吾观谊归一切声闻及与缘觉。无有法说无贤圣寂。所以者何。不能晓了众生根本不究平等。又复溥首。谁当说彼有平等意。谁为顺法住贤圣寂耶。当谓如来为平等也。诸佛世尊乃能晓了。众生根本而常专定。於时世尊告溥首曰:实如普行族姓子之所说也。诸佛世尊乃能了耳。於是贤者须菩提白世尊曰:我亲面从世尊启受。告诸比丘,若聚会坐当兴二事。一讲论经典。二遵贤圣寂。设声闻众不奉行者,何因如来为诸声闻说斯法言:当分别说讲论经典。若不尔者贤圣寂然。世尊告曰:於须菩提意云何。诸声闻众以无所问能有讲论。贤圣寂然而为行乎。答曰不也。天中之天。故须菩提当造斯观。一切声闻及与缘觉。无有法说贤圣寂然。於是溥首谓贤者须菩提。耆旧。岂知如来所见众生根本。於此所造八万四千行分别说者,宁讽诵乎。耆年於彼以何智慧而观解脱。答曰不及。报曰:卿便定意有三昧。名观众生心。住此定者便能观察见众生心。己心他心而不罣阂。答曰不及。溥首又曰:唯须菩提。如来有言八万四千行。因其所行而分别说。了於医药三昧正受而不动摇。普知一切众生之心。是故须菩提当造斯观。此非声闻缘觉地之所能及。唯须菩提。有淫行人缘以空事而得解脱。如来悉知。若不因空。或复有人而怀怒行睹见瑕疵。因其瞋恚而得解脱。不以慈心。如来悉知。或复有人而怀痴行。因以讲说而得解脱。不以说法。如来悉知。或复有人怀等分行不缘空行。亦不以观而得解脱。不以慈心。亦不瞋恨而得度世。不以劝赞不以说法而得解脱。又复如来。因随说法应其行根。缘厥形类而得解脱。如来悉知。是故须菩提当造斯观。如来禅定讲说尊法。名贤圣寂。於时须菩提谓溥首曰:缘觉以是不任讲法无贤圣寂。唯有菩萨具足斯法。乃能讲说及贤圣寂。答曰:如来明其所知靡不通达。世尊告须菩提。有三昧名入一切音。整其乱心。菩萨以此三昧正受定行。普具众德等备诸行。於是溥首菩萨问普行菩萨曰:族姓子。说八万四千行八万四千诸品藏者,是则名曰讲说经法。晓一切想至灭寂定。此乃名曰贤圣寂然。又族姓子。佛以一劫复过一劫。分别决此所说法义。斯乃名曰贤圣寂然。彼时世尊告普行曰:族姓子。乃去往昔过无数劫。不可计会无有限量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名曰普光如来至真。兴出于世。劫曰名闻。世界名爱见。普光如来爱见世界。丰熟安隐米穀平贱。无患快乐天人繁炽。其佛世界以一切宝合成为地。以众香树而熏香。柔软细好譬如妙衣。等以众宝莲华庄严。爱见世界。有四百亿四域天下。一一四域三百三十六万里。一一城郭纵广四十万里。皆以珍宝自然庄严。一一大城有二十郡。而为部党及诸县邑。一一大城所有国主。典领无量百千居民。又彼人民敢目所睹。但见好喜可意所敬。一切众民悉得念佛三昧之定。以故彼佛世界名爱见。设诸菩萨诣异佛国土,则不以乐於他世界。若普光如来说三乘教。为诸声闻讲说经法。广复加意而解释谊,则兴二行宣畅说法圣澹泊行。东方世界有二菩萨。止在医王如来佛土。一名欲尽。二名持意。诣普光如来所稽首于地。右绕三匝叉手而住。彼佛世界。名清净普说三昧。以一事故界名清净。假使菩萨逮得斯定,则舍一切众想尘劳。便得佛法光明。以故世界名曰清净。过去诸法皆悉清净。当来诸法亦悉清净。现在诸法亦皆清净。此名二清净。所以名清净者,谓真清净。真清净者亦无所生亦无清净。其清净者本源清净。故名本清净。其本清净则一切法。何所法者而本清净空则本净。便皆远离一切诸法。悉为虚妄无想本净。又一切法则以蠲除诸所思想。邪念之事悉为消灭。其无愿者则为本净。一切诸法为不应行。为无所愿堪任究竟。以离自然能为本净。斯则名曰本净明显本净光耀。如生死净泥洹本净亦复如是,如泥洹净一切诸法本净亦然。斯则名曰为本净也。心之显明犹族姓子。虚空无处无所志愿。设姓能一疗治尘劳。心之本净无有处所无所志求,则能蠲去尘劳之欲。斯族姓子。心本清净心为显明,犹如虚空雲雾烟尘不害虚空。亦无所坏亦无所照。虚空本净无能污者亦无尘劳。是究竟说永无所污故曰虚空。假使思惟顺如应者,凡夫愚戆言发尘劳。心之本净无能污处以无能污。是故名曰本末清净。设不染污故曰本净。是故解脱为解脱也。斯族姓子。清净世界而普等入。彼时世尊为诸菩萨。而分别说闻斯三昧。心则趣法光明之耀。於时尽意菩萨白普光如来。我身曾闻天中之天。又斯普入当何方便而修行乎。普光佛告尽意菩萨。诸贤至此为族姓子。当行二行。何谓为二。分别说法贤圣寂然澹泊之行。又族姓子。彼之菩萨因从世尊闻。稽首佛足右绕三匝即时而退。寻便至於别异游观。於化棚阁因而遵行。时有梵天名曰善光。与七万二千诸天梵俱。往诣菩萨稽首足下。適见此已即问菩萨。时族姓子辄有所说,普光如来而聚会耶。诸比丘坐亦说经言:当行二事。分别说法贤圣寂然而无所念。彼族姓子。何谓说法贤圣寂然。

彼时菩萨谓善光梵天。梵天且听粗答所问。如来目观分别说耳度於无极。是族姓子乎。彼菩萨众以此二句。而为众会广说其义。时七万二千梵天。咸发无上正真道意。得不起法忍。善光菩萨得普明三昧。是族姓子。诸菩萨不可制止。无阂辩才兴发难问。谁讲说法。贤圣寂然而开演说。於七万六千岁。宣布二句而发遣之。不得一句之边崖。况复二句。於时如来住在虚空而发斯言:止族姓子。勿得言说兴於诤讼。闻其譬喻诸所言说。如呼声响所因得脱。便而顺从因响便入。其辩才者有所分别。无尽之行不可究竟。吾发意顷於一劫中若复过劫。若是问谊叹彼贤辩。不可究竟不得边崖。卿贤者等不能穷尽辩才之慧。又而复次寂静。佛言:寂然澹泊无有文字谊宜之事。又不以利养如供养利。是为谊宜又所救济心念识之。从如来闻有所解说,则时默然。故族姓子。菩萨一念之顷能叹讼说。百千劫数所演辩才。行此然後当造斯念。而有菩萨。名曰巍巍救护尽意。在於人间而说此语。普行梵天及二菩萨所入之地。省察往昔岂异人乎。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尔时尽意菩萨者今溥首是。持意菩萨今普行是。善光梵天今持心梵天是也。
资源编号:ZY1537242;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

上 一 条: 持心梵天所问经 法护 力行品第九

下 一 条: 持心梵天所问经 法护 谈论品第七

其它收录: 病起十首
一个具体的生命在宏大的国家面前是微小的,即使在做父亲的人看来也是一样
超常教育将使您的孩子具有时代领袖气质,双语特色将使您的孩子具备国际竞素质
每多谈一次恋爱都会对自己多一次失望
我的天真葬送了我的青春
,母校是什么
紫霞离开了我,师傅又太唠叨
一年是恋情,五年是感情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45.59.7.*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呵呵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目标...
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只...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
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有毅...
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追求和奋斗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真...
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永远是自...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必...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