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译杂阿含经 未知 卷八

(一三二)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时此天光。甚为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住阿练若处,寂灭修梵行。日常食一食,颜色极和悦。尔时世尊复说偈言:不愁念过去,亦不求未来。

现在正智食,才欲为存身。欲於未来世,追念过去事。六情皆怡悦,是以颜色和。如新生茅苇,剪之置日中。

凡夫自燋乾,其事亦如是,天复说偈赞言: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久舍於嫌畏,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三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时此天光。甚为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诸有憍慢人,终不可调习。诈现修禅定,放逸在空林。由是放逸故,不能度死岸。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舍慢常入定,别想尽知法。一切处解脱,不放逸空林。由不放逸故,能度彼死岸。天赞偈言:

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怖畏久弃舍,能度世间爱。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三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时此天光。甚为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於昼夜,福业常增长。如法而持戒,何人趣天道。尔时世尊复说偈言:种植园苑林,洪流置桥船。

旷野造好井,要路造客舍。是人於日夜,福业常增长。正法净持戒,如是趣天道。天赞偈曰:

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三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时此天光。甚为炽盛。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得大力,并获於妙色。施何得安乐,何缘得净眼。云何一切施,愿为我说之。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施饮食得力,施衣得盛色。施乘得安乐,灯明得净目。屋宅一切施,如法教弟子。能作如是施,是名施甘露。

天赞偈言: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三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炽盛。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礼佛足已,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世间天及人,饮食生欢喜。世间都无有,饮食不生喜。尔时世尊复说偈言:若有能信施,使心极清净。

今世若後世,饮食福随逐。

尔时此天。闻佛所说,白佛言:世尊,实为希有。善说斯偈。复白佛言:世尊,我忆过去。有一人王。名曰迟缓。然彼国王。於四城门。施於饮食。城中及市。亦施饮食。时王夫人。白於王言:王今作福。愿听我等助王为福。王闻其言:以城东门所施之食。回与夫人。王之太子。亦白父言:父母修福。我亦乐修王闻其言:以城南门所施之食。回与太子辅相後来。启白王言:王今修善。夫人太子。皆修福业。唯愿听我助修福业。王闻其言:以城西门所施之食。回与辅相。时有诸臣。复白王言:夫人太子及以辅相。咸修福德。我等今者,亦乐助修。王闻其言:即以北门所施之食。回与诸臣。时国中人。复白王言:夫人太子辅相。咸修福德。愿听我等助修福业。王闻其言:复以布施。回与人民。时典施人。白於王言:王之所有。於四城门及以布施。悉皆回与夫人太子辅相大臣国中人民。断於王施。兼竭库藏。王即答言:先所与者,已尔与尽。自今已後。他方小国所可贡献。半入库藏。半用修福。世尊我於尔时,长夜修福。我於长夜。获得胜报。常怀喜乐。所受福报。无有穷尽。不见边际。如我所受。得大果报。乃知世尊善说斯偈。时迟缓天子。闻佛所说,欢喜踊跃。顶礼佛足。还于天宫。

(一三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甚为炽盛。遍照祇洹。卻在一面。而说偈言:如远至他国,谁为可亲者,

於其居家中,复以谁为亲。於其资财中,复以谁为友。若至後世时,复以谁为亲。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於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於生财利所,眷属乃为友。能修功福者,是名後世亲。

天赞偈言: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三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赫。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人生寿不定,日日趣死径。无常所侵夺,寿命甚短促。老来侵壮色,无有救护者,恐怖畏向死,作福得趣乐。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人生寿不定,日日趣死径。无常所侵夺,寿命甚短促。老来侵壮色,无有救护者,

恐怖畏向死,欲得寂灭乐。应舍世五欲,不宜深生著。天赞偈言: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弃,能度世间爱。时此天子。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三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赫。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四时不暂停,命亦日夜尽。壮年不久住,恐怖死来至。为於涅槃故,应当勤修福。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四时不暂停,命亦日夜尽。壮年不久住,恐怖死来至。见於死生苦,而生大怖畏。舍世五欲乐,当求於寂灭。

天赞偈言: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嫌怖久舍弃,能度世间爱。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夜中有一天子。光色倍常。来诣佛所。威光显赫。遍于祇洹。悉皆大明。卻在一面。而说偈言:

当思於何法,应弃舍何法。修行何胜事,成就何等事。能渡驶流水,得名为比丘。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能断於五盖,弃舍於五欲。增上修五根,成就五分法。能渡驶流水,得名为比丘。天赞偈言:

往昔已曾苦,婆罗门涅槃。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四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谁於睡名寤,谁於寤名睡。云何染尘垢,云何得清净。佛以偈答言:若持五戒者,虽睡名为寤。

若造五恶者,虽寤名为睡。若为五盖覆,名为染尘垢。无学五分身,清净离尘垢。天复说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阿练若、憍慢,修福日夜增。

云何得大力,何物生欢喜。远至、强亲逼,日夜有损减。思惟及眠寤。

(一四二)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赫。照于祇洹。赫然大明。卻坐一面。而说偈言:

若人有子孙,则便生欢喜。财宝及六畜,有则皆欢喜。若人受身时,亦复生欢喜。若见无身者,则无欢悦心。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若人有子孙,则能生忧恼。财宝及六畜,斯是苦恼本。若复受身者,则为忧恼患。

若不受身者,则名寂灭乐。天复说偈赞言: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有三种不调之马。一切世人。现悉知之。或有马行步骏疾。然无好色。是则名为乘不具足。或复有马。行步骏疾。虽有好色。是亦名为乘不具足。或有良马。行步骏疾。然有好色。是则名为乘得具足。人亦三种。如彼三种不调之马。此三种人。於佛教法。现所知见。何等为三。有人骏疾具足。色及可乘。然不具足。或复有人。骏疾具足。颜色具足。乘不具足。或复有人。骏疾颜色。及以可乘。悉皆具足。何者是骏疾具足。色不具足。乘不具足。如法中人。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向尽苦道。如是知见已,断於三结。所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於道决定。乃至人天七生。尽于苦际。是名骏疾具足。云何色不具足。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不能善通。於深问难。不能了达。句味相顺。不能称说。不能如理而为具说。是名色不具足。云何可乘不具足。少於福德。所生之处。无有福德。不得利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名乘不具足。是名骏疾具足。色不具足。乘不具足。云何骏疾具足。颜色具足。乘不具足。何者骏疾具足。如法中人。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知见是已,断於三结。所谓身见戒取疑。断三结已,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於道决定。乃至七生人天。尽於苦际。是名骏疾具足。云何名色具足。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能善解脱句味相应。称理显说。是名色得具足。云何名为乘不具足。少於福德。不能生便有大福德。不得利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名骏疾及色得于具足。乘不具足。云何名为骏疾色乘悉皆具足。何等骏疾。如此法中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既知见已,断於三结。得须陀洹。七生人天。不堕恶趣。是名骏疾具足。云何色得具足。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能为通释句味相顺。称理显说。是名色得具足。云何名为乘得具足。若多福德。生便有福。能得利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名乘得具足。是名第三骏疾色乘。悉皆具足。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世有三马良善调顺。或有马骏疾具足。色乘不具。或复有马。骏疾及色二俱具足。乘不具足。或复有马。三事具足。人亦三差。如彼三马。是三种人。佛教法中。现所知见。或有骏疾具足。色乘不具足。有人具足。於二不具足。一有人三事具足。何者具足於一。不具於二。如佛法中。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断五下分结。得阿那舍是人不还。不堕恶趣。云何色不具足。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不能解释句味顺理。不能称说。是名色不具足。云何名为乘不具足。少於福德。不能生便有大福德。不得利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名乘不具足。云何第二。二事具足。一不具足。是人於佛法中。见四真谛乃至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能为解演说。馀如上说。一不具足。亦如上说。是名第二。具足於二。不具足一。云何第三。三事具足。是人於佛法中。如实知已,见四真谛已得阿那含。乃至多有福德获於利养。是名第三三事具足。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譬如世间善乘之马。凡有三种人亦如是,有三种人。其第一者,骏疾色乘。悉皆具足。若有人於佛法中。如实知见四真谛已断於三漏。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解脱知见具足。尽诸有结。心得自在。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得阿罗汉。是名骏疾具足。馀如上说。云何第二。二事具足。一不具足。於佛法中。如实知见四真谛已,乃至得阿罗汉。若通问难。馀如上说。云何第三。三事具足。是人於佛法中。如实知见四真谛已,乃至有福德。能得利养。是名三事具足。佛说是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是三种善调乘马。应为王者及王子乘。何等三种。所谓骏疾具足。色具足。乘具足。三种比丘。如彼三马。若比丘具足三事。宜应礼拜供养合掌赞叹。是名三事具足。云何色具足。具持禁戒。於波罗提木叉。善能护持。往返出入。具诸威仪。於小罪中。心生大怖。坚持禁戒。无有毁损。是名色具足。云何力具足。恶法未生。能令不生恶法。已生方便。令灭善法。未生方便。令生善法。已生方便令增广。是名力具足。云何骏疾具足。若佛法中。如实知见四真谛已,是名骏疾具足。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有四良马。王者应乘。何等为四。善调骏疾。能忍善住不斗。比丘。如是我就四种。当应归依供养礼拜合掌恭敬。於世间中。无上福田。何等为四。所谓善调骏疾。能令善住不斗。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马。贤人应乘。是世间所有。何等为四。其第一者,见举鞭影。即便惊悚。随御者意。其第二者,鞭触身毛。即便惊悚。称御者意。其第三者,鞭触身肉。然後乃惊。随御者意。其第四者,鞭彻肉骨。然後乃惊。称御者意。丈夫之乘。亦有四种。何等为四。其第一者,闻他聚落。若男若女。为病所恼。极为困笃。展转欲死。闻是语已,於世俗法。深知厌恶。以厌恶故至心修善。是名丈夫调顺之乘。如见鞭影称御者意。其第二者,见於己身聚落之中。若男若女。有得重病。遂至困笃。即便命终。睹斯事已,深生厌患。以厌患故。至心修善。是名丈夫调顺之乘。如触身毛称御者意。其第三者,虽复见於己聚落中有病死者,不生厌恶。见於己身。所有亲族辅弼己者,遇病困笃。遂至命终。然後乃能於世间法。生厌恶心。以厌恶故。勤修善行。是名丈夫调顺之乘。如触毛肉称御者意。其第四者虽复见之所有亲族辅弼己者遇病丧亡。而犹不生厌恶之心。若身自病。极为困笃。受大苦恼。情甚不乐。然後乃生厌恶之心。以厌恶故。修诸善行。是名丈夫善调之乘。如见鞭触肉骨随御者意。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马有八种。过世间所知现在可见。何等为八。一者乘马之人。控辔秉策将即远路。而彼恶马。啮衔跳踯。顿绝羁勒。破碎乘具。伤毁形体。是名马过。其第二者,御者乘之。不肯前进而此恶马。腾跃叵制。破碎乘具。其第三者,御者乘之。不肯著路但逾坑堑其第四者若乘之时,不肯前进。返更卻行。其第五者,都不畏於御乘之人鞭策之痛。其第六者,御马之人。以鞭策之方便。距地二足双立。其第七者,御马之人。意欲驰骤。返更卧地。不肯进路。其第八者,御马之人。意欲令行。而返停住。於佛法中。修学丈夫。亦有如是八种过患。何等为八。若比丘同梵行者,有见闻疑事觉触己身。即语彼言:汝於今者,稚小无智。不善不了。汝今应当觉触馀人。云何乃欲觉触於我。汝自有过。反举他事。如是之人。一犹第马。其第二者见他比丘有见闻疑罪同梵行者,即便语彼。有罪人言:汝於今者,犯如是罪时有罪人。复语彼言:汝今自犯如是之罪。若忏悔者,然後乃可纠举我罪。如是之人。犹第二马。所有过失。其第三者,若有比丘。作见闻疑罪。为他所举。便作异语。随於爱瞋及以怖。痴心生忿怒。如是之人。犹第三马。所有过失。其第四者,若有比丘。亦复作於见闻疑罪。为他所举。即便语彼举事人言:我都不忆。犯如是罪。当知此人同第四马所有过失。其第五者,若有比丘。亦复犯於见闻疑罪同梵行者,而来举之。时犯罪人。即摄衣钵。随意而去。其心都无畏忌。众僧及举事者,当知斯人。同第五马所有过失。其第六者,若有比丘。亦复犯於见闻疑罪同梵行者,而举其事。时犯罪人。即便於彼高处而坐。与诸长老比丘。诤论道理。举手大唤。作如是言:汝等诸人。悉皆自犯见闻疑罪。而更说我犯。如是罪。当知斯人。同第六马所有过患。其第七者,若有比丘。亦复犯於见闻疑罪。清净比丘。纠举其事。彼有罪人。嘿然而住。亦复不言:有罪无罪。恼乱众僧。当知斯人。同第七马所作过失。其第八者,若有比丘。亦复犯於见闻疑罪。清净比丘。发举其事。彼犯罪人。即便舍戒。退失善根。罢道还俗。既休道已,在寺门边。住立一面。语诸比丘,我今还俗。为满汝等所愿以不。汝今欢喜极快乐不。当知是人。同第八马所有过患。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八种马。为贤所乘。所言贤者,转轮圣王。何等为八。贤乘所生。是名第一贤马之相。其第二者,极为调善。终不恼触其馀凡马。是名第二贤马之相。其第三马。所食之草。不择好恶。悉尽无遗。是亦名为贤马乘相。其第四者,有秽恶物。生不净相。大小便处。终不於中。止住眠卧。是名第四具贤马相。其第五者,能示御者恶马之过。能教御者治於恶马。所有疹态。是亦名为贤马之相。其第六者,能忍重担。而不求轻。恒作是念。我常见於馀马担时。当为伐之。是名第六贤乘马相。其第七者,常在道中。初不越逸。道虽微浅。明了知之。是名第七贤马之相。其第八者,病虽困笃。乃至临终。力用不异。是名第八贤乘马相。丈夫贤乘。亦有八事。何等为八。其第一者,若有比丘。善持禁戒。具足威仪。往返人间。无所毁犯。设误犯於微小罪者,心生大畏。持所受戒,犹如瞎者,护馀一目。当知是人。同彼初马生贤乘处。其第二者,若有比丘。具足善法。终不恼触同梵行者,共住安乐。如水乳合。当知是人。同第二马。生於贤处。其第三者,复有比丘。受饮食时。不择好恶。悉食无馀。当知斯人同第三马。生於贤处。其第四者,若有比丘。见诸恶法不清净者,心生厌患。悉皆远离三业不善。呵责恶法鄙陋下贱。当知是人。同第四马生於贤处。其第五者,若有比丘。既犯罪已,亲於佛前。陈己过罪。亦复於梵行所说,自发瑕疵。当知是人。同第五马。生於贤处。其第六者,若有比丘。具足学戒。见同梵行。诸比丘等。於戒有犯。心每念言:我当修学令无所毁。当知斯人。同第六马。生於贤处。其第七者,若有比丘。行八正道。不行邪径。当知此人。同第七马。不行非道。生於贤处。其第八者,若有比丘。病虽困笃。乃至欲死。精勤无懈。志性坚固。不可轻动。恒欲进求。诸胜妙法。心无疲倦。当知是人。同第八马。至死尽力。生於贤处。佛教法中。能得真实。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提迦国盆寔迦精舍尔时世尊告大迦旃延。定意莫乱。当如善乘。调摄诸根。勿同恶马诸根驰散,犹如恶马系之槽上。唯念水草。馀无所知。若不得食。断绝羁靽。亦如有人多与欲结相应。以贪欲故多有嫌恨之心。多起欲觉。以有欲觉生诸恼害。种种恶觉由斯而生。以是事故。不知出要。终不能识欲之体相。若复有人。躭好睡眠。以常眠故。多起乱想。种种烦恼。从之生长。以是义故。不知出要对治之法。若复有人。多生掉悔。以其常生掉悔心故。於诸法相。不能分明。当知掉悔为散乱因。以是因缘。不知出要对治之法。若复有人。多生疑心。以疑心故。於诸法中。犹豫不了。以斯义故。不知出要对治之法。如善乘马系之枥上。其心都不思於水草。不绝羁靽。譬如有人心无欲结。但有净想。以不染著是欲想故。亦复不生掉悔疑等睡眠之盖。以其不生五盖之心因缘力故。便知出要对治之法。比丘。如是不依於彼地水火风。亦复不依四无色定。而生禅法。不依此世。不依他世。亦复不依日月星辰。不依见闻。不依识识。不依智知。不依推求心识境界。亦不依止觉知。获得无所依止禅。若有比丘。不依如是诸地禅法。得深定故。释提桓因。三十三天。及诸梵众。皆悉合掌恭敬尊重。归依是人。我等今者,不知当依何法则。而得禅定。尔时尊者薄迦梨。在佛後立。以扇扇佛。即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修诸禅定。不依四大及四无色。乃至不依觉观之想。若如是者,诸比丘等。云何而得如是禅定。释提桓因及诸大众。合掌恭敬尊重赞叹。得斯定者,而作是言:此善男子。丈夫中上。依止何事。而修诸禅。佛告薄迦梨。若有比丘。深修禅定。观彼大地悉皆虚伪。都不见有真实地想。水火风种。及四无色。此世他世。日月星辰。识知见闻。推求觉观。心意境界。及以於彼智不及处。亦复如是,皆悉虚伪。无有实法。但以假号。因缘和合。有种种名。观斯空寂。不见有法及以非法。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汝今薄迦梨,应当如是知。习於坐禅法,观察无所有。天主憍尸迦,及三十三天。世界根本主,大梵天王等。

合掌恭敬礼,稽首人中尊。咸皆称斯言,南无善丈夫。我等不知汝,依凭何法则。而得是深定,诸人所不了。

说斯法时。大迦旃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薄迦梨比丘。烦恼永灭。不受後生。尽诸有结。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恶马、调顺马,贤乘、三及四。

鞭影并调乘,有过、八种恶。迦旃延离垢,十事悉皆竟。

(一五二)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优婆塞义。唯愿如来。为我敷演。佛告释摩男。在家白衣。归依三宝。以是义故名优婆塞汝即其人。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信。佛告释摩男。於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云何优婆塞戒。佛告释摩男。不杀不盗。不淫不欺。及不饮酒等。是名优婆塞戒。又问。云何施具足。佛告释摩男。优婆塞法。应舍慳贪。一切众生。皆悉为彼贪嫉所覆。以是义故。应离慳贪及嫉妒意。生放舍心。躬自施与。无有疲厌。是名施具足。又问。云何智慧具足。佛告释摩男。优婆塞。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知此四谛。决定明了。是名慧具足。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与五百优婆塞。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优婆塞义。在家白衣。具丈夫志。归命三宝。自言我是优婆塞者,云何而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耶。佛告释摩男。断除三结。身见戒取及疑网等。断三结已,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於无上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尽诸苦际入於涅槃。是名优婆塞得须陀洹。又问。云何而得斯陀含果。佛告摩诃男。断三结已,薄淫怒痴。名斯陀含。又问。云何而得阿那含果。佛告摩诃男。若能断三结及五下分。成阿那含。时摩诃男及五百优婆塞。闻此法已,心生欢喜。而白佛言:世尊,甚为希有。诸在家者,获此胜利。一切咸应作优婆塞。时摩诃男及诸优婆塞。作是语已,礼佛而退。诸比丘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往诣佛所。修敬已毕。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具丈夫志广说如上。复当云何满足诸行。佛告摩诃男。优婆塞。虽具足信。未具禁戒。是名有信。不具於戒。欲求具足信戒之者,当勤方便求使具足。是名信戒满足优婆塞。佛复告摩诃男。优婆塞虽具信戒。舍不具足为具足故。勤修方便。令得具足。时摩诃男。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具信戒舍。具足三支。佛告摩诃男。虽具三事。然不数往僧坊精舍。以是因缘。名不具足应勤方便数往塔寺。时摩诃男。言诸优婆塞。我今应当具足信戒。及以舍心。诣於塔寺。佛告摩诃男。若能具足信戒舍心数诣塔寺。亲近众僧。是名具足。佛告摩诃男。虽复具足如上四事。若不听法。名不具足。摩诃男言:我能听法。佛复告摩诃男。虽能听经。若不受持。亦名不具。虽能受持。不解其义。亦名不具。虽解义趣。而未能得如说修行。亦名不具。若能具足信戒舍心。数往塔寺听法。受持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则名为满足之行。摩诃男。虽复具足信戒舍心。数诣塔寺。亲近众僧。然犹未能专心听法。是亦名为行不具足。以斯义故。应当方便专心听法。虽能听法。若不受持。亦名不具。是故应当受持正法。虽能受持。若不解义。亦名不具。是故应当解其言趣。虽解义味。若复不能如说修行。亦名不具。是故应当如说修行。若能具足信心持戒及舍心等。数往僧坊。专心听法。受持莫忘。解其义趣信戒舍心。往诣塔寺。听受经法受持不忘。解其义趣。若复不能如说修行。是亦名为不具足也。摩诃男。优婆塞。以信心故。则能持戒。以持戒故。能具舍心。具舍心故。能往诣僧坊。往诣僧坊故。能专心听法。专心听法故。则能受持。能受持故。解其义趣。解其义趣。能如说修行。能如说修行故。勤作方便。能令满足。时摩诃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优婆塞。具足几支。自利未利於他。佛告摩诃男具足八支。能自利益未利於他。何等为八。优婆塞。自己有信。不能教他。自持净戒。不能教人。令持禁戒。自修於舍。不能教人令行布施。自往诣塔寺。亲近比丘。不能教人往诣塔寺亲近比丘。自能听法。不能教人令听正法。自能受持。不能教人受持。自能解义。不能教人令解其义。自能如说修行。不教他人如说修行。是名具足八支。唯能自利不能利他。时摩诃男复白佛言:具足几法。能自利益。亦利於他。佛告之曰:若能具足十六支者,如是之人。能自他利。自生信心。教人令得。自行受持。教人受持。自行舍心。亦复教人令行舍心。身自往诣僧坊塔寺。亦复教人往诣僧坊亲近比丘。自能听法。亦复教人令听正法。自能受持。亦复教人令受持法。自解义趣。亦复教人解其义味。自如说行。亦复教人如说修行。若能具足十六支。此则名为自利利他。如斯之人。若在刹利众。若婆罗门众。若居士众。若沙门众。随所至处。能为此众。作大照明,犹如日光除诸闇冥。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佛说是已,释摩男礼佛而退。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尔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卻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此迦毗罗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我常在中。每自思惟。若有狂象奔车逸马狂走之人。来触於我。我於尔时,或当忘失念佛之心。或复忘失念法僧心。复自念言:若当忘失三宝心者,命终之时,当生何处。入何趣中。受何果报。佛告之曰:汝当尔时,勿生怖畏。命终之後。生於善处。不堕恶趣。不受恶报。譬如大树初生长时。恒常东靡。若有斫伐。当向何方。然後坠落。当知此树必东向倒。汝亦如是长夜修善。若堕恶趣。受恶报者,无有是处。时释摩男。闻佛所说,顶礼佛足。还其所止。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尔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在於学地。所作未办。常欲进求阿罗汉果。入於涅槃。云何比丘。修习几法。尽诸有漏。心得无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於现在世。获其果证。得无漏戒。决定自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佛告摩诃男。若有比丘。在於学地。未得无学。意恒进求。欲得涅槃。常修六念。譬如有人。身体羸瘦。欲食美膳。为自乐故。诸比丘等。亦复如是,为涅槃故。修於六念。何等为六。一者念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于尔时,无有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以直心故。得法得义。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猗乐。以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怨家及己亲族。於此二人。无怨憎想。心常平等。住法流水。入於定心。修念佛心。趣向涅槃。是名念佛。二者念法。所谓法者,即是如来所有功德。十力无畏。必趣涅槃应当至心观察是法。智者自知。圣弟子者,应修念法。尔时离於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以直心故。得义得法。以亲近法。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猗乐。得猗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於怨憎所。其心平等。无有爱瞋。住法流水。入於定心。修念法观。趣向涅槃。是名念法。三者念僧。所谓僧者,如来弟子。得无漏法。能为世间。作良福田。何等名为良福田耶。有向须陀洹。有得须陀洹已,有向斯陀含有得斯陀含。有向阿那含。有得阿那含。有向阿罗汉。有得阿罗汉。是则名为良祐福田。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应当合掌恭敬其人以念僧故。得法得义。得亲近僧。心生欢喜。生欢喜故。乃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於怨憎所。其心平等。无有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住法流水。入於定心。修念僧观。趣向涅槃。是名念僧。云何念戒。所谓不坏戒不缺戒不杂戒无垢戒离恐惧戒非戒盗戒清净戒具善戒。念如是等诸禁戒时。即得离於贪欲瞋恚愚痴邪见。离诸恶故。得法得义。得亲近戒。心生欢喜。以心喜故。乃得快乐。心得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於怨憎所。其心平等。清净质直住法流水。入於定心。修念戒想。是名念戒。云何念施。念己所施护得善利。一切世间。为慳嫉所覆。我於今者,得离如是慳贪之垢。住舍心中於一切物。心无吝惜。持用布施。既布施已,我心应喜,犹如大祠。分己财物。舍与他人。若能如是修施心者,於现世中。得法得义。得亲近施。无有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应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身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心定故。於怨憎所。心无高下。住法流水。入於定心。修念施想。是名念施。云何念天。所谓四天王。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等。若当信心因缘力故。生彼天者,我亦有信戒施闻慧。亦复如是,以此功德。生天上者,我亦具有如是功德当生彼天。念如斯天。以念天故。离於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於现世中。得法得义。得亲近天。心生欢喜。心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心得定故。於怨憎所。心无高下。住法流水。入於定心。修念天想。是名念天。摩诃男。若有比丘。住於学地。所作未办。常欲进求阿罗汉果入於涅槃。应当至心修是六念。以能修习斯六念故。尽诸有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於现在世。获其证果。即得证已,作是唱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时摩诃男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七)尔时世尊,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夏坐安居。尔时众多比丘。於夏欲末。在讲堂中。为佛缝衣。诸比丘等。缝衣已讫。作是思惟。我等於今。缝衣已竟。当逐佛游行。时释摩男。闻诸比丘,缝衣已讫。欲随佛游行。闻斯语已,即往佛所。稽首礼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身心甚为重钝。迷於诸方。虽复听法。心不甘乐。所以者何。我闻诸比丘等。缝衣已竟。当随佛游行。即生念言:何时当复还见世尊及以修心。诸比丘等。佛告之曰:我及比丘。虽去馀处。汝若恒欲见於如来及比丘者,应以法眼至心观察。常修五事。何等为五。所谓以具信故。能随顺教。非是无信。能随顺教。持净戒故。能随顺教。非是毁禁能顺教也。以多闻故。能随顺教。非以少闻能随顺教。非以慳吝能行布施。以舍心故能行布施。非以愚痴能修智慧。以慧心故能识法相。是故摩诃男。若欲见佛及比丘者,恒应修习如是五事并六念法。若如是者,我及比丘。便常在前。所谓僧者,名为和合。时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礼足而去。

(一五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园林中。尔时摩诃男释。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之义。获定心故。而得解脱。若如是者,为先得定後解脱耶。为先解脱後得定耶。定与解脱。为俱时耶。所未曾得所未曾行。过去未来。所未曾生。现在亦无。尔时世尊嘿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如是问。如来嘿然。悉皆不答。时尊者阿难侍如来侧。以扇扇佛。于时阿难。作是念。今释摩诃男。以此甚深之义。谘问世尊,世尊,今者,所患始除。气力尚微。未堪说法。我当为彼。略说少法。令其还去。时尊者阿难。作是念已,即语释摩男。如来所说,说於学戒。亦说於彼无学之戒。说於学定。亦说於彼无学之定。说於学慧。亦说於彼无学之慧。说学解脱。亦说於彼无学解脱。时摩诃男白阿难言:云何如来说於学戒及无学戒学定无学定学慧无学慧学解脱无学解脱。阿难言如来圣众住戒持波罗提木叉。具足威仪。行所行处。於小罪中。心生大怖。具持禁戒。是则名为持戒具足。厌於欲恶及诸不善。离生喜乐。入於初禅。乃至入第四禅。是名为禅。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如是知见。断五下分结。身见戒取疑欲爱瞋恚。彼断五下分结。便得化生。即於彼处。而得涅槃。名阿那含。更不还来至此欲界。是则名为学戒学定学慧解脱。复次更於异时。尽诸有漏。得於无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现法取证。逮得无生自知。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当于尔时,得无学戒无学定无学慧无学解脱。摩诃男。以是缘故。佛说於学及以无学。时摩诃男。闻其所说,欢喜顶礼而去。时摩诃男。既去不远。佛告阿难。此迦毗罗卫国。诸比丘等。颇共诸释讲论如是深远义不。阿难白佛。此迦毗罗卫。诸比丘等。每与诸释共论如是甚深之义。佛告阿难。迦毗罗卫比丘。与诸释等。获大善利。能解如是圣贤慧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俱陀园林中。时粗手释。往诣摩诃男所。语摩诃男言:如来说须陀洹。有几不坏信。摩诃男释答言:如来所说须陀洹。人有四支不坏信。所谓於佛不坏信。於法不坏信。於僧不坏信。圣所授戒得不坏信。粗手释言:汝今不应说言如来说四不坏信。所以者何。如来唯说三不坏信。所谓於三宝所得不坏信,第二第三。亦作是说。摩诃男。亦作是答。汝莫说言三不坏信。如是如来实说四不坏信。二人纷纭。各竞所见。不能得定。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请决所疑。时摩诃男白佛言:世尊,彼粗手释。来至我所。作是言:如来为说几不坏信。我即答言:如来说於四不坏信。所谓三宝圣所授戒。粗手释言:如来唯说三不坏信。云何言四。所谓三宝,第二第三。亦作是说,第二第三。我亦答言:如来说四。实不说三。彼之所说,我不能解。我之所说,彼亦不解。时粗手释。即从坐起。白佛言:世尊,假设佛不教我。僧不教我。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天。若魔。若梵。此诸人等。都不教我。向於佛者,我亦一心回向於佛。法僧亦然。佛告摩诃男言:粗手释作如是语。汝云何答。摩诃男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我更无答。异於佛法。更无善处。离於佛法。更无真处。无异处善。无异处真。佛复告摩诃男。汝从今日。应如是解具足四事。名不坏信。所谓於佛法僧。圣所念戒。粗手释。以不解故。作如是语。即闻佛说。即得解了。时摩诃男。及粗手释。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六○)尔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俱陀园林中。当尔之时,彼国诸释。集讲论处。既集坐已,於其中间。各共谈论。语摩诃男言:无有前後。汝意谓谁以为後耶。粗手释者,如来记彼得须陀洹。於人天中。七生七死。得尽苦际。彼粗手释。毁犯禁戒。饮彼酒浆。佛尚记言:得须陀洹。若如是者,有何前後。复语摩诃男言:汝可往诣於世尊所问如斯义。时摩诃男释。寻如其言:即往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迦毗罗释。集讲论处。於其中间。作如是论。语我言:谁为前後。时粗手释。其命已终。如来记彼得须陀洹。於人天中。七生七死。得尽苦际。彼粗手释。毁犯禁戒。饮放逸浆。若记彼得须陀洹。当知是即无有前後。佛告之曰:皆称我为善逝世尊,作是语者,亦名善逝。称善逝故。生善逝心。贤圣弟子。生正直见。称言善逝。复次摩诃男。如来弟子。一向归佛。亦复归依法僧三宝。得疾智。利智。厌离智。道智。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及馀恶趣。得八解脱。获於身证具八解脱。住於具戒。以智慧见。尽於诸漏。是则名为得俱解脱阿罗汉也。复次摩诃男。贤圣弟子。亦如上说。慧解脱阿罗汉。不得八解脱。复次摩诃男。一向归佛。馀如上说。身证阿那含。成就八解脱。未尽诸漏。复次摩诃男。一向归佛。馀如上说。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不堕恶趣。如来教法。彼随顺不逆。是名见到。复次摩诃男。贤圣弟子。一向归依佛。馀如上说。佛所教法。彼随顺解脱。是名信解脱。复次摩诃男。若信佛语。欣尚玩习。忍乐五法。所谓信精进念定慧。是名贤圣弟子。不堕三涂。是名坚法。复次贤圣弟子。信受佛语。然有限量。忍乐五法。如上所说,是名贤圣弟子。不堕三涂。是名坚信。摩诃男。我今若说娑罗树林。能解义味。无有是处。假使解义。我亦记彼得须陀洹。以是义故。粗手释。我当不记彼释得须陀洹。所以者何。彼粗手释。不犯性重。犯於遮戒。临命终时。悔责所作。以悔责故。戒得完具。得须陀洹。人少有所犯。悔责完具。何故不记彼粗手释得须陀洹。摩诃男释。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云何优婆塞,得果、一切行。自轻及住处,十一与十二。

解脱并舍罗,粗手为第十。
资源编号:ZY1537299;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遇到宽阔的地段会形成浅滩,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好地方

上 一 条: 别译杂阿含经 未知 卷九

下 一 条: 别译杂阿含经 未知 卷七

其它收录: 过东山吝曰
程文简公挽词三首
游龙虎山赠天师
小时侯我常躲在人群背后,深怕被人瞧见自己拿拐杖走路的样子
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
子系统造句
哀感顽艳造句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73.93.101.*北美地区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路过
2.72.237.*哈萨克斯坦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哈...
31.139.4.*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玛瑞娜戴尔瑞市IANA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路过
232.97.51.*IANA保留地址 用于多点传送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good!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小溪中的水草随着水流摇曳着身...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不断冲刷着自...
小溪边的石头被溪水冲刷得十分...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滋润着两岸的...
小溪两岸的植被茂密,为溪流提...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小溪中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不断净化着自...
小溪边的绿草如茵,为游客提供...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遇到弯曲的地...
小溪中的石头在溪水的冲刷下变...
溪水在冬天的寒冷中会结上一层...
小溪边的树木在秋天换上了金黄...
溪水在流淌过程中遇到陡峭的地...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