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经 玄奘 第三

△二法品第二之一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刍。成就二分。於现法中。多诸忧苦。无喜乐祝有灾有患。有恼有烧。有罪有责。为诸有情同梵行者之所诃毁。身坏命终。生诸恶趣。云何为二。一於根门。不能守护。二於饮食。不善知量。诸有刍。成就此二。於现法中。多诸忧苦。无喜乐祝有灾有患。有恼有烧。有罪有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诃毁。身坏命终生诸恶趣。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不能守护,眼等六根门。饮食不知量,成不信懈担彼於现法中,身心多受苦。及有灾有患,有恼有烧然。

行住与坐卧,若觉若梦中。由彼二因缘,恒有罪有责。居聚落空闲,众中及静处。有智常诃责,当生恶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刍。成就二分。於现法中。多诸喜乐。无忧苦祝无灾无患。无恼无烧。无罪无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称赞。身坏命终。生诸善趣。云何为二。一於根门。能自守护。二於饮食。能善知量。诸有刍。成就此二。於现法中。多诸喜乐。无忧苦祝无灾无患。无恼无烧。无罪无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称赞。身坏命终。生诸善趣。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自能守护,眼等六根门。饮食善知量,成就信精进。彼於现法中,身心多受乐。及无灾无患,无恼无烧然。

行住与坐卧,若觉若梦中。由彼二因缘,恒无罪无责。居聚落空闲,众中及静处。有智常称赞,当生善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二种法。能生焦恼。云何为二。谓有一类补特伽罗。唯造众恶。唯作凶狂。唯起杂秽。不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彼於後时。身婴重疾遍体发生增上猛利。严切苦受。楚毒垂终。不可医疗。受此苦时。呻吟怨叹。作是念言:我从昔来。唯造众恶。唯作凶狂。唯起杂秽。本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若诸有情。唯造众恶。唯作凶狂。唯起杂秽。不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彼之所趣。我定当往。彼由唯造众恶等故。心生焦恼。及以不修众善等故。心生焦恼。如是名为有二种法。能生焦恼。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法能生,愚者心焦恼。谓唯作罪业,及不修福因。後遭病苦时,呻吟而怨叹。恨有罪无福,心悔恼焦然。

有罪无福人,所生诸恶趣。我亦当随往,决定无有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二种法。心不焦恼。云何为二。谓有一类补特伽罗。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恶。不作凶狂。不起杂秽。彼於後时。身婴重疾。遍体发生增上猛利。严切苦受。楚毒垂终。不可医疗。受此苦时。虽有呻吟。而无怨叹。作是念言我从昔来。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恶。不作凶狂。不起杂秽。若诸有情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恶。不作凶狂。不起杂秽。彼之所趣。我定当往。彼由唯修众善等故。心不焦恼。及以不造众恶等故。心不焦恼。如是名为有二种法。心不焦恼。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法能生,智者心欢喜。谓唯修福业,及不作罪因。後遭病苦时,呻吟无怨叹。庆有福无罪,不悔恼焦然。

有福无罪人,所生诸善趣。我亦当随往,决定无有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为汝略说二速通行。云何为二。一者乐行。二者苦行。谓由乐行。证彼速通。及由苦行。证彼速通。所修加行。无涩难故。所得诸根。皆猛利故。是则名为乐速通行。所修加行。有涩难故。所得诸根。皆猛利故。是则名为苦速通行。是名略说二速通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今为汝略说,二种速通行。谓乐行苦行,因斯证速通。无涩难加行,有猛利诸根。由是大仙尊,名乐速通行。

有涩难加行,有猛利诸根。由是大仙尊,名苦速通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为汝略说二迟通行。云何为二。一者乐行。二者苦行。谓由乐行。证彼迟通。及由苦行。证彼迟通。所修加行。无涩难故。所得诸根。皆羸钝故。是则名为乐迟通行。所修加行。有涩难故。所得诸根。皆羸钝故。是则名为苦迟通行。是名略说。二迟通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今为汝略说,二种迟通行。谓乐行苦行,因此证迟通。无涩难加行,有羸钝诸根。由是大仙尊,名乐迟通行。

有涩难加行,有羸钝诸根。由是大仙尊,名苦迟通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不能发生白净善法。设已发生。不能决定。设已决定。不能圆满。彼於如是白净善法。能为障碍。能作衰损。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如弃重担。堕於地狱。受诸剧苦。云何为二。一者恶戒。二者恶见。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定不能生白净善法。设复已生。不能决定。广说乃至。身坏命终。如弃重担。堕於地狱。受诸剧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成就二法,谓恶戒恶见。彼人终不能,生白净善法。虽生而不定,设定不圆满。於白净善法,能衰损障碍。

彼临命终时,有忧悔悲恼。如弃舍重担,定生地狱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定能发生白净善法。若先已生。能令决定。若先已定。能令圆满。彼於如是白净善法。不为障碍。不作衰损。不生忧悔。身坏命终。如弃重担。生天趣中。受诸快乐。云何为二。一者善戒。二者善见。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决定能生白净善法。若先已生。能令决定。广说乃至。身坏命终。如弃重担。生天趣中。受诸快乐。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成就二法,谓善戒善见。彼人终定能,生白净善法。若生而决定,决定必圆满。於白净善法,不衰损障碍。

彼临命终时,无忧悔悲恼。如弃舍重担,定生天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临命终时。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云何为二。谓作不作。云何为作。谓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是名为作。云何不作。谓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是名不作。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临命终时。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有愚痴人,作三种恶行。不作三妙行,引馀过令生。彼临命终时,决定有忧悔。死堕诸恶趣,生於地狱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临命终时。不生忧悔。身坏命终。昇於善趣。生天界中。云何为二。谓作不作。云何为作。谓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是名为作。云何不作。谓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是名不作。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临命终时。不生忧悔。身坏命终。昇於善趣。生天界中。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有智慧人,作三种妙行。不作三恶行,引馀德令生。彼临命终时,决定无忧悔。死昇诸善趣,生於天界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二妙智。应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二。一者法智。二者类智。法智生时。便能无倒。遍知有为。於有为法。既遍知已,便能令彼感後有因不得生起增长广大。类智生时。便能如实断灭无明。灭无明故。便无戏论。无戏论故。便无寻伺。无寻伺故。便无乐欲。无乐欲故。便无爱憎。无爱憎故。便无慳嫉。无慳嫉故。便无种种执持刀杖。违害斗诤。互相骂辱。不真实语。相离间语。诸杂秽语。及馀无量恶不善法。无彼诸恶不善法故。感後有业。便不增长。感後有业。不增长故。诸业灭荆业灭尽故。众苦灭荆苦灭尽故。生死路绝。此路绝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如是名为有二妙智。应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种妙智,应修习令生。能得未得等,谓法智类智。若法智生时,遍知有为法。便能令後有,因不生不增。

若类智生时,无明便断灭。由此展转法,绝生死轮回。自知我生尽,及梵行已立。所作皆已办,更不受後有。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二妙智。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二。谓世间智。及出世智。世间智者,谓於色蕴。能正了知。此为色蕴。於受想行及识蕴中。亦复如是,於其地界。能正了知。此为地界。於水火风及空识界。亦复如是,於其眼界。能正了知。此为眼界。於其色界及眼识界。亦复如是,於其耳界。能正了知此为耳界。於其声界及耳识界。亦复如是,於其鼻界。能正了知。此为鼻界。於其香界及鼻识界。亦复如是,於其舌界。能正了知。此为舌界。於其味界。及舌识界。亦复如是,於其身界。能正了知。此为身界。於其触界及身识界。亦复如是,於其意界。能正了知。此为意界。於其法界及意识界。亦复如是,於如此等世俗法中。如是如是,如实了知。智见通慧。现观等觉。周遍照了。名世间智。诸圣弟子。於此所说世间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此世间智。正修习时。为能令生生法有情永脱生不。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老不。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既审察已,能正了知。此世间智。正修习时。不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脱於生。不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於老。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所以者何。此世间智。非贤圣法。非能永出。非趣涅槃。非能永厌。非能永离。非能永灭。非能永寂。非真通慧。非正等觉。不证涅槃。是感生法。是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彼於如是,寻思称量。审观察时。於世间法。住怖畏想。於出世法。住安静想。以於世间生怖畏故。都无执受。无执受故。不生渴爱。不渴爱故。便自内证究竟涅槃。证涅槃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是名於此世间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出世智者,谓於一切蕴界处中。能正了知。如是诸法。是无常性。苦性病性。痈性箭性。恼性害性。怖性热性。坏性灭性。灾性横性。有疫疠性。虚性伪性。空性妄性。无实我性。难保信性。於如是等诸法性中。如实了知。智见通慧。现观等觉。周遍照了名出世智。诸圣弟子。於此所说出世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此出世智。正修习时。为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脱生不。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老不。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既审察已,能正了知。此出世智。正修习时。定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脱於生。定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於老。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所以者何。此出世智。是贤圣法。是能永出。是趣涅槃。是能永厌。是能永离。是能永灭。是能永寂。是真通慧。是正等觉。能证涅槃。非感生法。非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彼於如是寻思称量审观察时。於出世法。生珍宝想。於世间法。生下贱想。以於出世。生珍宝故。便生欢喜。生欢喜故。其心安適。心安適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悦乐。受悦乐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实知见。实知见故。能深厌背。深厌背故。能正离欲。正离欲故。能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是名於此出世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如是名为有二妙智。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种妙智,知者应寻思。谓世出世间,能正尽众苦。应观世间智,发生怖畏想。都无有执受,展转证涅槃。

应观出世智,发生珍宝想。由此生欢喜,便得身轻安。轻安故悦乐,悦乐故心定。由心得定故,便能生觉支。

觉支观圣谛,永断诸疑网。无疑无所取,永脱众苦边。重摄前经嗢柁南曰:二根二焦恼,二行二戒见。

二作及不作,二智有二种。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刍。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刍。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通所通达。知所遍知。既能如实。通所通达。知所遍知。便能如实。断所应断。修所应修。证所应证。既能如实断修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如是若有为通达故。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利养及恭敬。非真修梵行,是虚妄出家。为通达遍知,速证最上义。是真修梵行,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刍。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刍。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守护六根。不亏禁戒及能速证最上正断。既能如实。守护六根。不亏禁戒及能速证最上正断。便能如实。断所应断。修所应修。证所应证。既能如实断修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如是若有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利养及恭敬。非真修梵行,是虚妄出家。为正断律仪,速证最上义。是真修梵行,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刍。为求厌背。为求离欲。而出家者,是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刍。为厌背故。为离欲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厌背离欲。既离欲已,便得解脱。既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如是若有。为厌背故。为离欲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於如来所。修行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矫诳名誉,利养及恭敬。非真修梵行,是虚妄出家。为厌背离欲,速证最上义。是真修梵行,非虚妄出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法门。略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於恶应正了知。二者於恶应深厌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略说如是二种法门。所以者何。诸修行者,於诸恶法应正了知。既於恶法。正了知已,便能厌背。既厌背已,便能离欲。既离欲已,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如是行者,永断诸爱及众结缚。无倒现观。正尽苦边。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当知诸如来,应正等觉者,哀愍众生故,说二种法门。於众恶正知,及厌背离欲。心解脱自在,正尽众苦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二种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云何二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谓不净观及慈悲观。能断贪欲及与瞋恚。所以者何。一切已贪现贪当贪。皆由作意思惟净相。一切已瞋现瞋当瞋。皆由作意思惟怨相。一切已断现断当断所有贪欲。皆由作意修不净观。一切已断现断当断所有瞋恚。皆由作意修慈悲观。於不净观。若修若习。若多修习。决定能断一切贪欲。於慈悲观。若修若习。若多修习。决定能断一切瞋恚。若欲决定断贪欲者,当勤精进修不净观若欲决定断瞋恚者,当勤精进修慈悲观。修不净观。无有贪欲。而不能断修慈悲观。无有瞋恚。而不能断。如是名为有二种法。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能断二法。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修习多修习,二法断二法。谓不净慈悲,断贪欲瞋恚。是故有智者,当观自饶益。修不净慈悲,断贪欲瞋恚。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其涅槃界。略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有馀依涅槃界。二者无馀依涅槃界。云何名为有馀依涅槃界。谓诸刍。得阿罗汉。诸漏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心善解脱。已得遍知。宿行为缘。所感诸根。犹相续祝虽成诸根。现触种种好鬼境界。而能厌舍。无所执著。不为爱恚缠绕其心。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於诸色。求欲见时。虽复以眼观於诸色。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眼及好鬼色。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於诸声。求欲闻时。虽复以耳听於诸声。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耳及好鬼声。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於诸香。求欲嗅时。虽复以鼻嗅於诸香。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鼻及好鬼香。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於诸味。求欲尝时。虽复以舌尝於诸味。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舌。及好鬼味。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於诸触。求欲觉时。虽复以身觉於诸触。而不发起贪瞋痴等。虽复有身及好鬼触。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彼於诸法。求欲知时。虽复以意知於诸法。而不发起贪瞋痴等。离诸贪欲证得究竟寂灭涅槃。作是思惟。世尊,为彼怖畏诸有阿赖耶者,恒为断见所系缚者,令知业果无失坏故。所说正法。现见应时。易见饶益。智者内证一切世间真实对治。谓能除灭憍慢渴爱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真空性。离诸贪欲。证得究竟寂灭涅槃。如是名为有慧眼者,能正观察。如是名为由二缠故。令诸天人。一类怯劣。一类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观察。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由二缠所缠,令诸天人众。一类有怯劣,一类有勇猛。有慧眼声闻,能如实观察。能除慢厌离,究竟证涅槃。

复如实了知,佛所说正法。能灭断常见,及二爱无馀。有慧眼龙王,能普雨法雨。灭诸烦恼焰,令证大清凉。

此一卷经宋乡则同。同有四十三段。丹本唯有十八段耳。多少如是不同文义。始终迥异如何去龋今捡宋乡本经有四大错。丹有二事以知其正。何则此卷品名既是二法,则应始终唯说二法。而宋乡本经四十三段皆是一法,则名义不相当。是一错也。又宋乡本卷初二段及第三段前六行文,则是诸本初卷三幅。心义经一段十二行耳。宋乡於此三重重写。是二错也。第三段中一类有情已下。即是诸本初卷七幅。破僧经一段十七行耳。宋乡於此重重写之。其乃至於四十一重。是三错也。其卷末颂云:贪欲瞋恚痴。覆藏及恼忿。不恨嫉与慳。耽嗜慢将害者,即是诸本第二卷九幅结经颂。正云贪恚及愚痴。覆藏恼忿恨。嫉慳与贪嗜。慢害将一切。之小讹变耳。宋乡於此闲重写之。是四错也。故知大错耳。今此丹本十八段经始从成就二分。终至二果二缠。皆是二法即与品目名义相当。是一正也。又按诸本第四卷中七幅有结颂云:为通达律仪。厌知不净果。缠觉悟宴坐。愧所作寻求者,则结十二经为一颂。其觉悟已下五经。即是诸本万四卷卷初五经。其缠经果经已上七经。即是丹本此卷卷末七经耳,则列结相应。是二正也。馀本则非。故今取此丹本为正云虽复有意及好鬼法。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乃至其身。相续住世。未般涅槃。常为天人。瞻仰礼拜。恭敬供养。是名有馀依涅槃界。云何名为无馀依涅槃界。谓诸刍。得阿罗汉。诸漏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已善解脱。已得遍知。彼於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惟由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惟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是名无馀依涅槃界。刍当知。如是名为略有二种涅槃之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漏尽心解脱,任持最後身。名有馀涅槃,诸行犹相续。诸所受皆灭,寂静永清凉。名无馀涅槃,众戏论皆息。

此二涅槃界,最上无等伦。谓现法当来,寂静常安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由二缠故。令诸天人。一类怯劣。一类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观察。云何二缠。谓有见缠。无有见缠。云何天人一类怯劣谓有天人。爱有乐有。欣有喜有。为灭有故。说正法时。不能恭敬。摄耳听受。亦复不能住奉教心。不能随顺。修如实见。惟生怯劣。退转惊怖。我等尔时当何所有。我等尔时当如何有。如是天人一类怯劣。云何天人一类勇猛。谓有天人。怖有厌有。欣求无有。彼彼苦法。所逼切故。摄受执著。如是如是,诸恶见趣。作是念言:我若断坏隐没不现。尔时乃名寂静微妙。如是天人一类猛盛。云何名为有慧眼者,能正观察。谓圣声闻。如实观察既观察已,不於如实而生憍慢。不依如实而生憍慢。不因如实而生憍慢。不恃如实而生憍慢。如实见已,便生厌背。既厌背已,便能离欲。既离欲已,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作是思惟。世尊为彼喜乐诸有阿赖耶者,恒为常见所系缚者,令灭有故。所说正法。微细甚深。难见难悟。寂静胜妙。非诸寻思所行境界。是诸审谛慧者,所证一切世间。真实对治。谓能除灭憍慢渴爱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真空性。
资源编号:ZY1537317;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彭公案 贪梦道人 第八十七回 采花蜂夜入胜家寨 苏永禄设计捉淫贼

下 一 条: 本事经 玄奘 卷二

其它收录: 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
这漫漫平生,要做的很多的事
人如潮涌车如龙,携手并肩赏花灯
暖气片造句
孤独的时候想上网,上网的时候想恋爱
真正的爱,可以超越生命的长度
真正的爱情不是因为你知道他有多好才在一起,而是明知道他有太多不好还是不愿离开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224.213.119.*IANA保留地址 用于多点传送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
100.36.115.*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玛瑞娜戴尔瑞市IANA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思考中
46.49.108.*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见识...
206.95.55.*美国/加拿大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静思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