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义枢 孟安排 位業義第四

義曰:位業者,登仙學道,階業不同,證果成真,高卑有別,三乘七號,從此可明,十轉九宮,因玆用辯,此其致也。《本際經》云:神官位序,真聖階梯。《靈寶經》云:位登仙王。又云:功業無巨細也。

釋曰:位是階序之名,業是德行之目,大論品次,釋者不同。徐法師舉《洞神經》云: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合共為道。《太真科》云:鬼中立功,進登鬼仙者,皆號靈人。神者,神妙無方。真者,堅純非假。仙者,遷昇改化。道者,虛通不壅。聖者,正名制作。此義多在果入因。人言聖者正行居心也,賢者辯能才智,靈者識鑒通微。前六,世人得道之名;後一,鬼神得道之稱。又云:名乃有七,位乃有三。一者仙位,二者真位,三者聖位。神道賢靈,更無別位,名號雖異,猶附三階。今謂眾經顯名,豈唯有七,猶如至人、智人、上人、大人也。陸先生云:起自凡夫,積行成道,始化曰仙,仙化成真,真化成聖。此即通舉界內九宮,界外太清,俱是仙品,就於真聖,合為三階也。諸家解釋既殊,難可依據,今依《玄門論》中搖亮、玄靖二法師義旨。凡有兩義,一論禀生之位,二論證仙之品。禀生位者,界內有欲觀感生,凡三十二品,有欲善業,為三界四民之位。界外是無欲觀感生,凡二十七品,為三清一乘之位。證位品者,始自發心,終乎極道,大有五位,一者發心,二者伏道,三者知真,四者出離,五者無上道。均此五心,總有四位:前之二心是十轉位,第三一心是九宮位,第四一心是三清位,第五一心是極果位。前四是因,後一是果。初之二心有十轉者,發心一位即為一轉。伏道之中,凡有九轉,以一就九,合成十轉。其初發心亦名遊散位,為一轉者,是破裂生死,迴向道場,從迷返悟,轉俗入道。《大戒經》云:善男子、善女人,能發自然道意,來入法門,受我十戒,則為大道清信弟子,皆與勇猛飛天齊功。飛天,未得道者也。是道十轉,弟子此入十轉之初也。又云:若在一轉而行精進心不懈退,即得飛天,於此而進,超凌三界,以此發心,即為一轉。又云:清信弟子,見在世上,度於眾苦,身有光明,形神澄正,制伏魔精,故是翻邪來入正道。但尋此飛天,總是伏位,既未得真知之道,故云未得道也。言為諸天策駕,即是九宮真位,諸天策駕也。伏道之中,有九轉者,凡三種解,解各三轉,合成九轉。三種解者:一曰武解,二曰文解,三曰尸解。《四極明科》及《真跡》並云:武解者,地下鬼帥;文解者,記形改化。仙經云:先死後蛻,謂之尸解。其武解三轉者,《四極明科》及《真跡》云:武解,鬼帥二百年一轉,凡三等。並云:世行功德,度名東華,不預三官之府。又云:至忠至孝、至廉至真者,改化更生,得為鬼官也。其文解三轉者,《明科》云:文解,主者亦有三等,其一等散在外舍,閑停無事,俱在洞天,百四十年一進,給仙人驅使。其二等便徑得遊行仙階,給仙人所使,百四十年進補管禁,如世散吏。其三等便得入仙人之堂,遊行神州之鄉,入宴東束華也。其尸解三等者,其下者或因刀兵,或因滅度,暫遊太陰,或太一守尸,三魂營骨也,魄衛肉胎,靈結氣,不久更生。其次者蟬蛻,或假物代形,雖受殯埋,隱景而去,後開棺中,惟見杖舄。其上者以劍杖代尸,俄爾昇化,儵然失所在,乃遊虛空。尋此十轉,伏結所招,位存似空,未登真解,始在初門,並非乘位。宋法師云:報有十轉,其一轉九轉,但在世間八方,中央有士得富貴,名書東華,其十轉上生三界,為飛天之人。若行六情六度生戒,一轉便與飛天齊功,故《明真經》云:功齊十轉,報位得及飛天也。今明度生之戒,亦未可明,但未真成即居,似位其間。或有超悟而上,或有歷位而昇,隨根利鈍,逐悟深淺,似解若成,進登其位。故因玆十轉,入彼九宮。《度人經》云:得為九宮真人。故知真解若成,即登此位也。又《海空經》中所明十轉,所謂無憂轉,淨心轉,釋滯轉,通儒轉,達解轉二,善見轉,權物轉,了機轉,大明轉,具足轉。此之時,轉義又不同,從轉悟為論,非就位而辯,即是一經別致耳。其九宮位者,下三宮地仙,小乘三品;中三宮中乘,天仙三品;上三宮大乘,飛仙三品。乘各三品,利鈍平等,人故成九宮。金籙簡文云:地仙、天仙、飛仙是也。地仙遊諸名山,天仙、飛仙昇出三界之表。《八素真經》云:太清之下,次得九宮之飛仙是也。此並是界內無欲,真空始入,觀妙未能圓虛,雖無感生之力,而解品可尊,故受玆位。其下之六宮,二乘之業,近齊三界二十八天,大劫交周,不免生死。上三宮大乘之業,與四民天同,雖未登舉,已超三界,大劫交周,灾所不及。故《太真科》云:已出三界,雖未登舉,預種民者,皆無退轉。若運開須化,應感下生,和光同塵,不累其德,接引後生,申明道教。是知劫壞則飛昇上境,故有飛仙之名,劫成則應為民種,故有種民之號。但三乘之業,根性不同,或有超昇,或有歷位,今舉大綱,其義如此。次界外三清位者,太清仙九品,上清真九品,玉清聖九品,三九二十七品,同脩平等,俱入一乘。觀有淺深,義開差等,何者?《太真科》云:小乘仙有九品,一者上仙,二者高仙,三者大仙,四者神仙,五者玄仙,六者真仙,七者天仙,八者靈仙,九者至仙。中乘真有九品,一者上真,二者高真,三者太真,四者神真,五者玄真,六者仙真,七者天真,八者靈真,九者至真。大乘聖有九品,一者上聖,二者高聖,三者大聖,四者神聖,五者玄聖,六者真聖,七者仙聖,八者靈聖,九者至聖。通尋三品,同用九名,而第六一名,三位差互,仙品用真明#1,真位用仙名,聖位用真名。此當名真,信居中義,通上下耳。又聖第七,沒其天名用仙名,此示大能含小。餘名盡同者,欲示諸名並可互通,何者?三九不同,而俱是無欲,觀體不無優劣,故有仙真聖殊。但知上聖、高聖、大聖,是聖之上品;神聖、玄聖、真聖,是聖之中品;仙聖、靈聖、至聖,是聖之下品。聖品既爾,仙真例然。此三九若望界內入一大乘,其間自論,義開三品,經亦差等。曲辯三乘,上云兼而該之,一乘道也。今釋別名者,上者勝上,各居一品之上,就用為名。高者高道,其德尊高,就德為稱,大論其體,廣大神明,或累已除,天語自然。玄者不滯。至者各至其初品也。仙靈二義,已如前釋。又位序義者,凡有二門,一證仙位,二感生位。證仙位者,從九聖以來,乃有三位,一三清位,二九宮位,三十轉位,具如前釋。感生位者,略有四位,一者界外三清位,即三九二十七品,仙真聖人同用平等,無欲善感生。二者三界中間四民天位,用斷習氣,有欲善感生。三者界內二十八天位,浄三業,有欲善感生。四者人中位,五戒,有欲善感生。不論三惡道者,真聖是善業,不生惡道。若語應化,此自別門,今以品位望感生處者,界外三清,不明自等。其四民天,即屬九宮之上三宮;其無色四天,即齊次三宮;其色界上六天,即齊下三宮。故宋法師釋此六天是不緣不入。此則色界十三天。已上準真成位,降此已下色界十二天,準似解位。欲界六天及中實業,並為散善所感,但真聖多寄人者,脩學故通入遊散位也。遊散有三義:一者未入伏道,二者未得真成,三者未能職任,俱名遊散。然感生仙品,兩義自殊,今大都準則非為定也。所以然者,自有遠生界頂而無真成,自有近在人中而得,自有與品相當而有此觀,故此二門,不得定準。所以知仙品位次而然者,《飛行羽經》云:玉清則上清之高神,太清則飛仙之高靈。《八素真經》云:玉清宮之下真乃上清宮之上真,太極宮之上真乃上清宮之下真,太清官之上真乃太極宮之下真,從此以下得九宮之飛仙。尋此二經,並飛仙次太清之下。《抱朴子》引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脫,謂之尸解。此即直取昇天曰天仙,遊地曰地仙,蛻形曰尸解也。《自然經訣》云:上仙白日昇天,中仙棲於崑崙、蓬萊等名山,空中結宮室,下仙常棲諸名山洞室,綜理從上生死也。又《太真科》云:大甲申之後,則為一天之初,初中至後,學者不異。眾生善惡,人物皆同。一天之中,唯一人成太上,一人成帝君,一人成老君,一人成天師。學如牛毛,得如麟角,其間為聖真仙民,或停散待迎後聖,如是無數。又復論出化在他天上,或他世間也。今謂此等所明,實亦無在,隨人所宜耳。青君云:以九天之精氣凝成九宮之位,故九宮論位,按此為明。又《八素經》云:太極者,此是太清境中之宮。《生神章經》云: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此其證也。又業行義者,向道有二條,一願,二行。故《請問上經》曰:悉從願來,非願不成。《本際經》云:一切行皆是方便教門也。願有二義,上求道果,下化眾生,四等為心是大乘願,若近求三界,自度為心是小乘願。行有四義,一術,二戒,三定,四慧。術者,茹鍊方法,丹藥祝請,小乘局此一條,大乘用為助行。《昇玄經》云:鍊石茹芝,雖壽千年萬歲,死輒更苦。《本際經》云:服藥茹芝英,延壽保命根也。戒者,防非止惡,為生智慧之根。《靈寶經》云: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為主。定者,觀三守一,思神念真。《本際經》云:調習靜定。《靈寶經》云:思微定志。慧者,空有兩解,欲無欲二觀。《本際經》云:慧識明了,照悟空有也。談講演說,並入慧門。故徐法師云:心有定散,即存三守一,散即學慧講說。引《玉京山經》云:講道靜真。《請問經》云:敷顯妙義也。用此四義,以調身心。通論身心,復有外內兩行。脩慧持戒,是為內行;放生布施,造治殿堂,名為外行,亦名散善。今雖開此四條,若按經文,所論唯二。洞神第十一云:眾聖所宗,唯道與術,術即經戒方法是也,道即無欲洞虛是也。又云:習學以無欲為主,脩術以經戒為先。又云:無欲洞虛,不卒可登,故少思寡欲,守玄思空,積久不怠,與道合真。今觀此文,秖是空有兩慧,分門攝事皆盡,道是空慧,術是有慧。若爾者,直就慧門攝前行願,兩事皆盡,講說還屬有慧。故《洞神經》云:講說教化,密行要術。又云:術在口內。宋法師云:行上品十戒,口業淨,生欲界,身業淨,登色界,心業淨,登無色界。今謂並有欲,善業伏結,云浄未是,真斷其間。得真觀者,方斷通欲。玄靖法師云:至死欲觀心,乃除通欲耳。且無欲空觀,有欲有觀。有觀資空,空觀導有,導有無有,有觀無觀,故曰真觀。真觀亦同無,方名道耳。
资源编号:ZY1539591;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道教义枢 孟安排 三洞義第五

下 一 条: 道教义枢 孟安排 法身義第二

其它收录: 早起二首
评书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弱不禁风的小花,表演形式单一
欲速而不达
7 ,别去打扰那些连回你话都带着敷衍的人
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应该以开怀的心态来看待无常
片片枫叶红,簇簇野花艳
半折造句
以廉正身,以洁自好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38.170.201.*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收到...
138.52.142.*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很好的
132.181.82.*新西兰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路过
219.84.10.*台湾省 硕网网路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沉思...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