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清话 叶德辉 卷四

○金时平水刻书之盛

金源分割中原不久,乘以干戈,惟平水不当要冲,故书坊时萃于此。而他处私宅刊本,亦间有之。今可考者,如:

书轩陈氏。大定丙午(二十六年,当宋淳熙十三年。)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五卷,(序云:时大定丙午岁,平水闲邪?叟述。有“书轩陈氏印行”六字。)见《森志》。(贵池刘世珩已影刊。)

李子文。大定己酉(二十九年,当宋淳熙十六年。)刻《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十五卷,见《瞿目》。(钞本,目未详,吾见原书。)

张谦。明昌壬子(三年,当宋绍熙三年。)刻《新刊图解校正地理新书》十五卷。见《杨录》、(影金钞本。)《丁目》。(金刊本,日本岛田翰《宋楼藏书源流考》云:所谓金刊,实元刻。)

平水中和轩王宅。正大戊子(五年,当宋绍定元年。)刻《道德宝章》一卷,见《杨录》。大德丙午(十年。)刻《新刊韵略》五卷,见《张志》、《瞿目》、《莫录》、《陆续跋》、《缪记》。元统甲戌(二年。)刻《滏水文集》二十卷,见《杨续录》。(云:其源亦出金晦明轩本。德辉按:是时金已为元所灭,中和轩犹存。)

晦明轩张宅。泰和甲子(四年,当宋嘉泰四年。)刻《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彭跋》、《陆续跋》。泰和丙寅(六年,当宋开禧二年。)刻《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录》一卷,见《杨录》。外此则:

嵩州福昌孙夏氏书籍铺。贞?甲戌(二年,当宋嘉定七年。)刻《经史证类大全本草》三十一卷,《本草衍义》二十卷,见《瞿目》。

碣石赵衍。无元号丙辰刻《李贺歌诗编》四卷,见《黄记》、《瞿目》。(云序末题“丙辰秋日碣石赵衍刊”。按:金有两丙辰:一天会十四年,当宋绍兴六年;一明昌六年,当宋庆元二年。)则又平水以外之书坊,存其名,亦足为考古之谈助也。

○元监署各路儒学书院医院刻书

《元史·百官志》云:“至元二十四年,国子监置生员二百人。延?二年,增置百人。兴文署掌刊刻经史,皆属集贤院。”又云:“至元二十七年立兴文署,召工刻经史子板,以《资治通鉴》为起端。”元《秘书监志》云:“至元十年,太保大司农奏,兴文署雕印文书,属秘书监。本署设官三员,令一员,丞三员,校理四员,楷书一员,掌纪一员,镌字匠四十名,作头一,匠户十九,印匠十六。”又:“至元十四年十二月,中书省奏,奉旨省并,衙名兴文,并入翰林院。”故元时官刻首推:

国子监本。元?三年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见《杨志》。次则:

兴文署本。至元二十七年刻《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见《瞿目》、《陆跋》、《莫录》。刻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十三卷,见《陆跋》。又次则:

各路儒学本。至元己卯(十六年,当宋帝?祥兴二年。)中兴路儒学,刻沈?《春秋比事》二十卷,见《陆续志》、《陆续跋》。(影元刊本。)至元壬辰(二十九年。)赣州路儒学,刻张┉《南轩易说》三卷,见《四库书目提要》。(云曹溶传写本。)大德乙巳(九年。)太平路儒学,刻《汉书》百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五、《张志》、《瞿目》。宁国路儒学,刻《后汉书》一百二十卷,见《张志》、《瞿目》、《陆志》、《丁志》、《杨录》。瑞州路儒学,刻《隋书》八十五卷,见《瞿目》、《丁志》、《陆志》、《陆跋》。〈云:板心有路学(瑞州儒学)、浮学(浮梁县学)、尧学(“尧”,“饶”省文,饶州学)、番泮(“番”,“鄱”省文,鄱阳学)、馀干(馀干学)、乐平(乐平州学)、平州(即乐平)、忠定(赵汝愚书院)、锦江(书院)、长芗(书院)、初庵(书院)等字。当时各路刊书,牒书院之有余赀者与其役。〉建康路儒学,刻《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见《丁志》。大德丙午(十年。)池州路儒学,刻《三国志》六十五卷,见《张志》、《莫目》、《丁志》。绍兴路儒学,刻《越绝书》十五卷,《吴越春秋》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绍兴路儒学,刻徐天祜《吴越春秋音注》十卷,见《陆志》、《陆跋》。信州路儒学,刻《北史》一百卷,见《钱日记》、《瞿目》、《丁志》、《缪记》、《陆志》、《陆跋》。(板心有信州路儒学刊、信州象山刊、象山书院刊、道一书院刊、稼轩书院刊、蓝山书院刊、玉山县学刊、弋阳县学刊、贵溪县学刊、上饶学刊等字。)《南史》八十卷,见《丁志》、《陆跋》。大德丁未(十一年。)无锡儒学,刻《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见《四库书目提要》。至大辛亥(四年。)嘉兴路儒学,刻《陆宣公集》二十二卷,见《陆志》。皇庆二年武昌路儒学,刻王申子《大易缉说》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延?甲寅(元年。)临江路儒学,刻张洽《春秋集传》二十二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三、(元板类。)《张志》、(钞本。)《陆志》、《陆续跋》。(影元刊本。)至治壬戌(二年。)嘉兴路儒学,刻《王秋涧先生全集》一百卷,见《张志》、(旧钞本。)《陆志》、《陆续跋》。(明翻宋本。)泰定初元龙兴路儒学,刻《唐律疏议》三十卷,见《杨志》。(云重刻。雍正乙卯励廷仪仿元刻本。)泰定乙丑(二年。)庆元路儒学,刻《困学纪闻》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六、《孙记》、《张志》、《瞿目》、《陆志》、《陆续跋》。南京路转运使,刻《贞观政要》十卷,见《杨志》。宁国路儒学,刻洪适《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七卷,见《四库书目提要》、《瞿目》。(旧钞本。)泰定四年龙兴路儒学,刻《脉经》十卷,见《杨志》。(景钞元刊本。)至顺四年(即元统元年。)集庆路儒学,刻王构《修词鉴衡》二卷,见《陆志》。至元改元漳州路儒学,刻陈淳《北溪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见《瞿目》、《陆志》。后至元三年婺州路儒学,刻金履祥《论孟集注考证》十卷,见《陆志》。(旧钞本。)至元四年嘉兴路儒学,刻元沙克什《河防通议》二卷,见《瞿目》。(钞本。)至元五年扬州路儒学,刻《马石田文集》十五卷,见《张志》、《瞿目》、(元刊本。)《丁志》。(小山堂钞本。)至元己卯(五年。)中兴路儒学,刻宋沈文伯《春秋比事》二十卷,见《陆续志》。后至元庚辰(六年。)庆元路儒学,刻《玉海》二百卷,附《词学指南》四卷,见《孙记》、《瞿目》、《莫录》、《陆续跋》。至正三年杭州路儒学,奉旨刻《辽史》一百六十卷,见《丁志》;《金史》一百三十五卷,见《瞿目》。集庆路儒学,刻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张铉《金陵新志》十九卷,见《孙记》、《张志》、《朱志》、《瞿目》、《陆志》、《丁目》。饶州路儒学,刻《金石例》十卷,见《陆志》。至正五年抚州路儒学,刻《道园类稿》五十卷,见《张志》。至正丙戌(六年。)嘉兴路儒学,刻《吕氏春秋》二十六卷,见《孙记》、《吴记》、《瞿目》、《陆志》。杭州路儒学,刻《宋史》四百九十六卷,见《陆志》。江北淮东道本路儒学,刻萧?《勤斋集》八卷,见《丁志》、《陆志》。至正丁亥(七年。)福州路儒学,刻《礼书》一百五十卷,见《陆志》。至正八年江浙省本路儒学,刻宋?《燕石集》十五卷,见《张志》、《陆志》。(影元刊本。)至正九年嘉兴路儒学,刻刘因《静修先生文集》三十卷,见《张志》、《陆志》。(明弘治刊本。)至正十年集庆路儒学,刻丁复《桧亭集》九卷,见《陆志》;《乐书》二百卷,见《杨录》。至正甲午(十四年。)嘉兴路儒学,刻《大戴礼记》十三卷,见《丁志》。至正乙巳(二十五年。)平江路儒学,(即蓝山书院刻本。)刻吴师道校正《鲍彪注国策》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九、《森志》、《丁志》、《陆志》、《陆跋》。至正二十五年江浙儒学,刻宋叶时《礼经会元》四卷,见《陆志》。无元号甲申临川路刻张铉《金陵新志》十五卷,见《孙记》、《陆志》。无元号丁未刻《通典》二百卷,见《陆志》、《陆跋》。(即临汝书院本。)亦称:

郡学本。大德乙巳(九年。)无锡郡学,刻《白虎通德论》十卷,《风俗通义》十卷,见《瞿目》。延?庚申(七年。)婺郡学,刻戴侗《六书故》三十三卷。至正四年嘉兴郡学,刻宋林至《易裨传》二卷,见《瞿目》。(旧钞本。)

郡庠本。至治二祀福州路三山郡庠,刻《通志》二百卷,见《天禄琳琅》五、《吴记》、《孙记补遗》、《瞿目》、《丁志》、《陆续跋》。至正壬寅(二十二年。)吴郡庠,刻宋沈枢《通鉴总类》二十卷,见《瞿目》、《陆志》、《杨录》。无年号吉水郡庠,刻刘岳申《申斋刘先生文集》十五卷,见《张志》。(钞本。)

府学本。无年号赣州路府学,刻《南轩易说》三卷,见《浙录》。

儒司本。至大戊申(元年。)刻《唐诗鼓吹》十卷,见《丁志》。又有:

书院本。前至元癸未(二十年。)庐陵兴贤书院,刻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见《张志》。(文澜阁传钞本。)大德己亥(三年。)广信书院,刻《稼轩长短句》十二卷,见《杨录》。大德壬寅(六年。)宗文书院,刻《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见《四库书目提要》、《钱日记》、《孙记续编》、《森志补遗》、《丁志》、《陆志》。无年号刻《本草衍义》二十卷,见《陆志》。刻《五代史记》七十五卷,见《张志》、《瞿目》、《朱目》。大德丁未(十一年。)梅溪书院,刻《校正千金翼方》三十卷,《目录》一卷,见《森志》、《杨谱》、《缪续记》。(日本仿刻宋本。)龙集乙卯(当为延?二年。)圆沙书院,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杨录》。延?丁巳(四年。)刻《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瞿目》、《缪记》。刻林?《皇鉴笺要》六十卷,见《朱目》。延?庚申(七年。)刻《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见《瞿目》、《朱目》、《陆志》、《陆续跋》。泰定甲子(元年。)梅溪书院,刻马括《类编标注文公先生经济文衡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见《天禄琳琅》六。西湖书院,刻马端临《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见《瞿目》。又苍岩书院,刻《标题句解孔子家语》三卷,见《森志》。泰定乙丑(二年。)圆沙书院,刻《广韵》五卷,见《森志》、《杨谱》;刻《记纂渊海》一百九十五卷,见《浙录》。泰定丙寅(三年。)庐陵武溪书院,重刻宋淳?丙午(六年。)《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见《孙记》、《丁志》、《陆志》、《缪记》。泰定丁卯(四年。)梅溪书院,刻陈栎《书集传纂疏》六卷,见《张志》、《森志》、《陆志》、《陆续跋》。至顺四年(癸酉,是年改元元统元年。)龟山书院,刻李心传《道命录》十卷,见《天禄琳琅》六。元统甲戌(二年。)梅溪书院,刻《韵府群玉》二十卷,见□□。后至元丁丑(三年。)梅溪书院,刻《皇元风雅》三十卷,见《瞿目》。至元又五年西湖书院,重刻马端临《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见《陆志》、《陆续跋》、(云至元初余谦刊。)《瞿目》。(云初刻于泰定元年,?板西湖书院,后有缺失。至正五年,江浙儒学提举余谦访得原稿于其子志仁,重为订正补刊,印行于世。按:此本实后至元五年所刊,非至正五年也,瞿目有误。)至正壬午(二年。)刻《国朝文类》七十卷,《目录》三卷,见《瞿目》、《朱目》、《陆志》、《丁志》、《杨录》。(重修至元四年刊本。)至正己丑(九年。)建宁建安书院,刻赵居信《蜀汉本末》三卷,见《瞿目》。至正庚子(二十年。)屏山书院,刻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见《瞿目》;刻《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见《丁志》、《陆志》。(影元钞本。)至正癸卯(二十三年。)西湖书院,刻岳珂《金陀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见《吴记》、《张志》、《瞿目》、(按:本书朱元佑序云,书院即岳氏故第。)《陆志》。至正乙巳(二十五年。)沙阳豫章书院,刻《豫章罗先生文集》十七卷,见《瞿目》、《丁志》。至正丙午(二十六年。)南山书院,刻《广韵》五卷,见《森志》、《陆续跋》、《杨谱》。无元号丁未岁抚州路临汝书院,刻唐杜佑《通典》二百卷,见《陆跋》。(按:元有两丁未:一大德丁未;一至正丁未,元亡。此当是大德丁未也。)无年号茶陵桂山书院,刻《孔丛子》七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梅隐书院,刻《书集传》六卷,见《杨谱》。(序后有“梅隐书院鼎新绣梓”木牌记。)雪窗书院,刻《尔雅郭注》三卷,见《张志》、《朱目》。又有:

太医院本。大德四年刻《圣济总录》二百卷,《目录》一卷,见《森志补遗》。

官医提举本。至元五年江西官医提举司,刻《世医得效方》二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大德丙午(十年。)湖广官医提举,刻《风科集验名方》二十八卷,见《陆续志》、《森志》。至元五年建宁路官医提领,刻《世医得效方》二十卷,《目录》一卷,见《瞿目》、《森志》。(明翻宋本。)此元官刻书大概也。有名为书院而实则私刻者:

方回虚谷书院。大德己亥(三年。)刻《筠溪牧潜集》七类,不分卷,见《陆续跋》。

茶陵东山陈仁子古迂书院。大德己亥(三年。)刻《增补文选六臣注》六十卷,见《丁志》。(明翻元本。)大德乙巳(九年。)刻宋沈括《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见《丁志》。无年号刻《文选补遗》四十卷,见《天禄琳琅》十。(云目录后有“茶陵东山书院刊行”木记。)

詹氏建阳书院。大德中刻《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浙录》。

潘屏山圭山书院。至正戊子(八年。)刻《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集》二十五卷,见《森志》、《陆续跋》。(云亦题积庆堂。)

平江路天心桥南刘氏梅?书院。无年号刻《郑所南先生文集》十六篇一卷,《清隽集》一卷,《百二十图诗》一卷,《锦残馀笑》一卷,见临桂况周颐蕙风{?移}藏书。(传钞本。)

郑玉师山书院。无年号自刻《春秋经传阙疑》四十五卷,见《瞿目》。此皆私宅坊估之堂名牌记而托于书院之名,以元时讲学之风大昌,各路各学官私书院林立,故习俗移人,争相模仿。观其刻本流传,固可分别得其主名矣。

○元私宅家塾刻书

元时私宅刻书之风,亦不让于天水,如:

平阳府梁宅。元贞丙申(二年。)刻《论语注疏》二十卷,见《杨谱》。(云每卷有“平阳府梁宅刊”、“尧都梁宅刊”、“大元元贞丙申刊”木牌记。德辉按:此书光绪丁未刘世珩翻刻。)

平水许宅。大德丙午(十年。)刻《重修政和经史类证备用本草》三十卷,《目录》一卷,见《森志补遗》、《陆志》。(明仿元本。德辉按:此据元重刻金泰和本再翻。)

建安郑明德宅。天历戊辰(元年。)刻陈灏《礼记集说》十六卷,见《陈跋》、《森志》、《丁志》。(明正统经厂本。)

陈忠甫宅。天历庚午(三年。)刻《楚辞朱子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见况周颐蕙风{?移}藏书。(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小注双行,行二十四字。)

花?沈氏家塾。后至元己卯(五年。)刻赵孟ぽ《松雪斋集》十卷,《外集》一卷,《附录》一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一、《陆志》、《丁志》、《缪记》。(云目录有“至元后己卯,花?沈氏伯玉刻于家塾”等字。)

古迂陈氏家塾。刻《尹文子》二卷,见《张志》。(云宋刊本。按:此疑刻《六臣注文选》之陈氏古迂书院,《张志》列入宋本误。)

云坡家塾。无年号刻《类编层澜文选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天禄琳琅》六。

安成郡彭寅翁崇道精舍。无年号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见《张志》、《瞿目》、《森志》、《杨谱》。(年表后有墨图记云“安成郡彭寅翁鼎新刊行”。)

虞氏南?精舍明复斋。至正乙酉(五年。)刻《书集传邹季友音释》六卷;(序末有“南?精舍”及“至正乙酉”钟式、“明复斋”鼎式墨印,末刻“至正乙酉菊节,虞氏明复斋刊”一行。)至正辛卯(十一年。)刻《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后有“至正辛卯仲冬虞氏明复斋刊”及“南?精舍”两墨记。)见《天禄琳琅后编》八、《吴记》。无年号刻《新刊惠民御院药方》二十卷,见《陆续跋》。(云:末有“南溪精舍鼎新绣梓”八字,目录后有“南溪书院”香炉式及钟形印。德辉按:此与虞氏南?精舍之?字各不同,未知是一是二,姑属于此。)

平水曹氏进德斋。大德己亥(三年。)刻巾箱本《尔雅郭注》三卷,见《钱日记》、《瞿目》、《朱志》。至大庚戌(三年。)刻《翰苑英华中州集》十卷,《中州乐府》一卷,见《张志》、《瞿目》、(影元钞本。)《陆志》、《陆续跋》。(元刻本。)

存存斋。至正戊子(八年。)俞琰自刻《周易集说》十卷,见《陆续跋》。(云板心有“存存斋刊”四字。)

孙存吾如山家塾益友书堂。至元庚辰(六年。)刻《范德机诗集》七卷,见《瞿目》、《丁志》、《陆志》。(云目录后有“至元庚辰良月益友书堂新刊”木记,又有“儒学学正孙存吾如山校刊”墨图记。)刻虞集《新编翰林珠玉》六卷,见《瞿目》、《陆志》、《陆续跋》。刻《皇元风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见《森志》、《莫录》、《丁志》。(影元钞本。)

孝永堂。大德甲辰(八年。)刻《伤寒论注解》十卷,见《孙记补遗》。

平水高昂霄尊贤堂。皇庆癸丑(二年。)刻《河汾诸老诗集》八卷,见《缪续记》。(云后有皇庆癸丑六月吉日尊贤堂高昂霄告白一行。)

范氏岁寒堂。天历戊辰(元年。)刻《范文正集》二十卷,《别集》四卷,见《瞿目》、《杨录》。元统甲戌(二年。)刻《政府奏议》二卷,见《张志》、《丁志》、《陆续跋》。(云目录后有篆书图记云:“天历戊辰改元,褒贤世家重刻于家塾岁寒堂。”)

复古堂。后至元丁丑(三年。)二月朔日刻《李长吉歌诗》四卷,《外集》一卷,见《张续志》。(影元钞本。)

丛桂堂。至正壬寅(二十二年。)刻陈??《通鉴续编》二十四卷,见《图书馆书目》。

严氏存耕堂。无元号壬午仲春刻《和济局方图注本草药性歌括总论》四卷,见《森志补遗》。

平阳司家颐真堂。无元号癸巳新刊《御药院方》十一卷,见《森志补遗》、《杨志》。(朝鲜重刻本。)

唐氏齐芳堂。无年号刻金履祥《尚书表注》二卷,见《张志》。(云板心有“齐芳堂”、“存耕堂”、“章林书院”、“讷斋”等字。德辉按:《金仁山集》附录云晚年馆唐氏之齐芳书院,成《通鉴前编》、《濂洛风雅》等书。齐芳堂当即唐氏齐芳书院。)

汪氏诚意斋集书堂。无年号刻《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集》三十二卷,《纪年录》一卷,见《天禄琳琅》六。

余彦国励贤堂。无年号刻《新编类要图注本草》四十二卷,《序例》五卷,《目录》一卷,见《森志补遗》。

麻沙刘通判宅仰高堂。无年号刻《纂图分门类题注荀子》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六。(云卷后木记有“关中刘旦校正”一行。)

精一书舍。延?丁巳(四年。)陈实夫刻《孔子家语》三卷,见《森志》。

熊禾武夷书室。至元己丑(二十六年。)刻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二卷,见《四库书目提要》。

崇川书府。至正辛卯(十一年。)刻李廉《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见《张志》、《瞿目》、《陆志》、《陆续跋》。(云序后有“至正辛卯腊月崇川书府重刊”木记。)

商山书塾。至正甲辰(二十四年。)刻赵氵方《春秋属辞》十八卷,《春秋左传补注》十卷,《春秋师说》三卷,见《瞿目》、《陆续跋》、《丁志》。《春秋属辞》十五卷,见《丁志》。

溪山道人田紫芝英淑。至元癸巳(卅年。)刻《山海经》十卷,见《杨录》。至治改元刻《四书疑节》十二卷,见《浙录》。(云卷中有“至治改元溪山家塾”字。)

平阳道参幕段君子成。中统二年刻《史记集解附索隐》一百三十一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四、《钱日记》、《吴记》、《莫录》。(云:董浦序云平阳道参幕段君子成求到索隐善本,募工刊行。)

云衢张氏。至治癸亥(三年。)刻《宋季三朝政要》六卷,见《森志》。刻刘时举《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见《陆跋》。刻李焘《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见《莫录》、(元本。)《缪记》。(影元本。)

盱南孙氏。无元号丁未刻《详音句读明本大字毛诗》四卷,见《瞿目》。(云卷末有“盱南孙氏丁未孟夏刊行”一条。丁未非大德十一年,即至正二十七年。)

建安蔡氏。无年号刻《玉篇》三十卷,见《森志》、《杨谱》。(云总目末有“梅坡”鼎式印,“建安蔡氏鼎新绣梓”木记。)

建安刘承父。无元号癸未(按:至元二十年至正三年,皆癸未岁。)《新刊续添是斋百一选方》二十卷,见《森志》、《杨志》、《陆志》、《陆跋》。

建安詹?。至正己丑(九年。)刻赵居信《蜀汉本末》三卷,见《瞿目》。(云卷末有“建安詹?刊”一行。)

刘震卿。大德丙午(十年。)刻《汉书》一百二十卷,见《森志》。

龙山赵氏国宝。至大庚戌(三年。)刻《翰苑英华中州集》十卷,见《缪续记》。(德辉按:是年平水曹氏进德斋亦刻是书,附《中州乐府》一卷。不知一时两刻,抑以刻板转售,亦或同时翻刻,疑莫能明也。)以上各家多者刻数种,少者或一二种,皆极镂板之工,亚于宋椠一等。有阅两朝而犹存者,其一:

刘君佐翠岩精舍。始元延?至明成化。延?甲寅(元年。)刻《周易传义》十卷,见《森志》。泰定丁卯(四年。)刻胡一桂《朱子诗集传附录纂疏》二十卷,见《钱日记》、《张志》、《瞿目》、《陈目》、《莫录》、《陆志》、《陆集》。(前序末称“盱江揭?民从年父书于建东阳翠岩刘氏家塾”。)刻王应麟《三家诗考》六卷,见《杨录》。天历己巳(二年。)刻《新编古赋解题前集》十卷,《后集》八卷,见《天禄琳琅》六。至正甲午(十四年。)刻董鼎《尚书辑录纂注》六卷,见《陆志》、《陆续跋》。刻宋郎晔《注陆宣公奏议》十五卷,见《张志》、《阮外集》、《朱目》、《朱志》、《瞿目》、《丁志》、《陆志》。至正丙申(十六年。)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森志》。永乐戊戌(十六年。)刻宋陈元靓《纂图新增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新集》二卷,《外集》二卷,见《陆志》、《陆续跋》。成化己丑(五年。)刻《通真子补注王叔和脉诀》三卷,《脉要秘括》二卷,见《森志》。其一:

西园精舍。始元至正迄明永乐。至正甲辰(二十四年。)刻元仇舜臣《诗苑珠丛》三十卷,见《天禄琳琅》六。永乐丙申(十四年。)刻刘向《说苑》二十卷,见《森志》。其一:

梅轩蔡氏。始元至元迄明弘治。至元戊寅(前至元戊寅为十五年,当宋帝?祥兴元年;后至元戊寅则顺帝四年。未知是前是后。)刻《群书通要》七十三卷,见《阮外集》。(云不著撰人姓氏,有“至元戊寅菖节梅轩蔡氏刊行”图记。)至元庚辰(六年。)刻元严毅《增修诗学集成押韵渊海》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丁志》。弘治甲寅(七年。)刻《精选东莱先生左氏传博议句解》十六卷,见《丁志》。(云后有“弘治甲寅孟秋梅轩蔡氏新刊”十二字。)此其世业近者百年,久者百五六十年,子孙继守书香。比于宋之余氏勤有,元之叶氏广勤,(见下一则。)抑亦书林之耆献欤。

○元时书坊刻书之盛

元时书坊所刻之书,较之宋刻尤夥。盖世愈近则传本多,利愈厚则业者众,理固然也。今举其见有传本者列之,如:

刘锦文日新堂。后至元戊寅(四年。)刻俞皋《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十二卷,见《森志》、《杨谱》。后至元庚辰(六年。)刻《揭曼硕诗》三卷,见《张志》。刻《伯生诗续编》三卷,见《莫录》。至正丙戌(六年。)刻《汉唐事笺对策机要前集》十二卷,《后集》八卷,见《张志》、《瞿目》。(云目录后有正书墨图记云“至正丙戌日新堂刊”。)至正丁亥(七年。)刻朱倬《诗经疑问》七卷,《附录》一卷,见《瞿目》、(云目录后有墨记云“至正丁亥菖节刻”。)《莫录》。(云建安书林刘锦文叔简刻。)至正戊子(八年。)刻汪克宽《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见《陆续志》、《瞿目》、《莫录》。(云凡例后有墨图记云“建安刘叔简刊于日新堂”。)至正己丑(九年。)刻元赵麟《太平金镜策》八卷,见《浙录》。(云有刘锦文跋,署“至正己丑建安日新堂志”。)至正壬辰(十二年。)刻刘瑾《诗传通释》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五、(云书中诗传纲领叶于刘瑾署名次行,有“建安刘氏日新堂校刊”九字,卷一末又有“至正壬辰仲春日新堂刻梓”木记。)《张志》、《瞿目》、《丁志》、(日本翻刻。)《森志》、《陆志》、《陆续跋》、《缪续记》。至正丙申(十六年。)刻《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杨谱》。至正癸丑(已入明洪武六年,盖犹奉元正朔。)刻《春秋金钥匙》一卷,见《丁志》。(影元刊本,卷末有“至正癸丑日新堂刊”八字。)无年号刻宋王宗传《童溪先生易传》三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二。(云自序后有墨印记曰“建安刘日新宅梓于三桂堂”。)无年号刻《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见《杨谱》。

高氏日新堂。无元号丙午刻《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见《森志补遗》、《陆志》。(云目后有“建安丙午年高氏日新堂刊行”一行。)

平阳张存惠堂。至元初元刻《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卷,见《杨志》。

燕山窦氏活济堂。至大辛亥(四年。)《新刊黄帝明堂针灸经》一卷,《伤寒百证经络图》九卷,见《森志补遗》。《针灸四书》八卷:一、南唐何若愚《流注指微针赋》金阎明广注,合阎撰《子午流注针经》三卷;一、宋窦杰《针经指南》一卷;一、《黄帝明堂灸经》三卷;一、宋庄绰《灸膏肓腧穴法》一卷,见《张志》、《瞿目》。(云元窦桂芳编,序目后有墨图记二行曰:“至大辛亥春月燕山活济堂刊。”活济,窦氏药室名,游达斋亲书以赠,见桂芳《自序》。)

建安陈氏馀庆堂。皇庆壬子(元年。)刻《宋季三朝政要》五卷,《附录》一卷,见《森志》、《丁志》、《陆续跋》。无年号刻刘时举《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后集》十五卷,见《张志》、《瞿目》、《陆志》、《陆跋》、《陆续跋》、《丁志》、《学部馆目》。(云目录后有木记云“陈氏馀庆堂刊”一行。)刻李焘《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见《陆志》、《陆续跋》、(云《世系图表》后有木记云“建安陈氏馀庆堂刊”。)《森志》。(陈氏误作刘氏。)

建安朱氏与耕堂。无年号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吴记》、《陆志》。(云永乐初刻本,相传以为元刊者误。德辉按:此实元末刻本,非明永乐刻也。)刻李焘《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见《瞿目》、《丁志》、《陆续跋》。

建安同文堂。至正辛卯(十一年。)刻《四书经疑问对》八卷,见《吴记》。

建安万卷堂。无年号刻《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附《东坡纪年录》一卷,见《吴记》、《森志》。

麻沙万卷堂。延?甲寅(元年。)刻《孟子集注》十四卷,见《森志》。

董氏万卷堂。无年号刻《唐国史补》三卷,见《天禄琳琅》五。(云目录后有“董氏万卷堂本”篆书木记。)刻《隆平集》二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四、(误作宋本。)《瞿目》、《陆志》。

云衢会文堂。无元号戊申孟冬(按戊申当是至大元年。)刻《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附录》一卷,见《森志》。

积庆堂。至正戊子(八年。)刻《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集》二十五卷,见《张续志》、《陆志》。(德辉按:此即潘屏山圭山书院本。)

德星堂。至正辛卯(十一年。)刻《重刊明本书集传附音释》六卷,见《张志》、《瞿目》。(云明本,即宋之明州本,凡例后有墨图记曰“至正辛卯孟夏德星堂重刊”。)

万玉堂。至元五年刻《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廿五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一。无年号刻《太玄经》十卷,见《缪续记》。(明翻宋本。)

胡氏古林书堂。至元己卯(十六年。)刻《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见《孙记》、《张志》、《瞿目》、《森志》。刻《新刊黄帝灵枢经》十二卷,见《张志》、《瞿目》、《森志》。刻《增广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图经本草》一卷,见《森志》。(云首叶木格内题“庐陵古林书堂”六字。)

日新书堂。至元辛巳(十八年。)刻《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见《森志》。至正元年辛巳刻《朱子成书》十卷,见《瞿目》、《学部馆目》。(云有木牌子云“至正元年辛巳日新书堂刊行”。)至正乙未(十五年。)刻《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见《森志》、《杨志》。至正丁酉(十七年。)刻《明州本排字九经直音》二卷,见《森志》。

梅隐书堂。至元丁亥(二十四年。)刻《明州本排字九经直音》二卷,见《四库书目提要》、《莫录》。(孙奕《九经直音》十五卷下,误以梅隐书堂为书隐堂。)

妃仙陈氏书堂。无元号岁次癸丑刻刘河间《伤寒直格》三卷,《后集》一卷,《续集》一卷,《别集》一卷,见《瞿目》。(云癸丑,乃仁宗皇庆二年。)

叶曾南阜书堂。延?庚申(七年。)刻《东坡乐府》二卷,见《黄记》、《杨录》。(按:此本光绪戊子桂林王鹏运四印斋已重刻,前有括苍叶曾序,云“识于南阜书堂”。)

敏德书堂。泰定丙寅(三年。)刻元朱祖义《直音傍训周易句解》十卷,见《森志》。至顺庚午(元年。)刻《广韵》五卷,见《森志》、《杨志》、□□、《陆续跋》。无年号刻《直音傍训尚书句解》□卷,见《杨谱》。

李氏建安书堂。后至元丙子(二年。)刻《皇元风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前集》傅习撰,《后集》儒学学正孙存吾如山类编、奎章学士虞集校选,见《陆志》。(按此重刻益友书堂本。)

富沙碧湾吴氏德新书堂。后至元丁丑(三年。)刻《四书章图纂释》二十卷,见《森志》。(云亦称德新堂。)

桃?居敬书堂。至正壬午(二年。)刻董楷《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十七卷,见《吴记》、《张续志》、《陈目》。(作十四卷。)

庐陵泰宇书堂。至正癸未(三年。)刻《增修妙选群英草堂诗馀前集》卷上、《后集》卷下。见仁和吴印臣钤辖昌绶藏书。(后有墨图记云“至正癸未新刊庐陵泰宇书堂”十二字。德辉按:即洪武遵正书堂本之祖。)

积德书堂。至正九年刻《伊川易解》六卷,《系辞精义》二卷,见《杨志》。(德辉按:光绪乙酉黎庶昌刻《古逸丛书》本即翻此本。)

双桂书堂。至正辛卯(十一年。)刻《诗集传音释》二十卷,见《张志》、《瞿目》。(德辉按:建安余氏双桂书堂刻有《广韵》五卷,见《陆续跋》、《杨谱》,已载前闽中余氏条。兹以不称余氏,故分别列此。)

一山书堂。至正壬辰(十二年。)刻《文场备用排字礼部韵注》五卷,见《钱日记》。

妃仙兴庆书堂。至正辛丑(二十一年。)刻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见《张志》、《瞿目》。(德辉藏本末有“至正辛丑妃仙兴庆书堂新刊”墨图记。)

秀岩书堂。无元号太岁丙午(按:有两丙午,前丙午为大德十年,后丙午为至正二十六年。)刻《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见□□、《杨谱》,戊申刻《韵府群玉》二十篇,见《杨志》。

云庄书堂。无年号刻《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见《森志》。

麻沙刘氏南涧书堂。无年号刻《书集传》六卷,见《森志》、《杨谱》。(序后有木记云“麻沙刘氏南涧书堂新刊”,亦称“建安刘氏南涧书堂”云。)刻《论语集注》十卷,见《森志》。

三衢石林叶敦。至正癸未(三年。)刻《新刊冷斋夜话》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陆志》、《陆续跋》。(云后有“三衢石林叶敦印”一行。)

书市刘衡甫。至正己丑(九年。)刻刘桢《联新事备诗学大成》三十卷,见《丁志》。

闻德坊周家书肆。元初刻李心传《丙子学易编》一卷,见《四库书目提要》。(云元初俞琰所钞。)

建阳刘氏书肆。至正癸卯(二十三年。)刻《楚国文宪公雪楼程先生文集》三十卷,《附录》一卷,见《丁志》、《陆续跋》。

建阳书林刘克常。无元号疆圉协洽(丁未。)刻《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见《杨录》、(云目录后碑牌题“疆圉协洽之岁”,年号二字为书估挖去。予旧藏至正甲午建阳翠岩精舍所刊《陆宣公奏议》卷一末碑牌中,有“近因回禄之变重新绣梓”云云,与此本所称“先因回禄”一语正吻合,由是推之,当是至正之丁未也。)《丁志》。(云目录后有“大德丁未建阳书林刘克常识”。与《杨录》碑牌异,未可据。)以上刻本传世,足供十驾之求,其间历元明两朝而世其业者,莫如:

建安虞氏务本书堂。至元辛巳(十八年。)刻《赵子昂诗集》七卷,见《陆志》、《陆续跋》。泰定丁卯(四年。)刻元萧镒《新编四书待问》二十二卷,见《陆志》。(云目录后有“泰定丁卯仲春虞氏务本堂”一行。)至正丙戌(六年。)刻《周易程朱传义》十四卷,附吕祖谦《音训》,《毛诗朱氏集传》八卷,见北京厂肆韩氏翰文斋书肆。(序后有墨印记云“至正丙戌良月虞氏务本堂刊”。序十行,行二十一字;经文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五字。)无年号刻河间刘守贞《伤寒直格方》三卷,《后集》一卷。《续集》一卷。张子和《心镜》一卷,见《瞿目》、《陆志》、《陆续跋》。(云后有墨图记云“临川葛雍校正建宋虞氏刊行”。)又刻《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六、(误入宋版,云后有篆书条记“建安虞平斋务本书坊刊”。(案坊为堂之误))《杨录》。刻《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四卷,见《瞿目》。(目录后有“建安虞氏刊于家塾”一行。)洪武二十一年刻元董真卿《易传会通》十四卷,见《朱目》。(云建安务本堂刊。)此由元至元辛巳下至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凡百有余年矣。又有:

建安郑天泽宗文书堂。至顺庚午(元年。)刻元刘因《静修集》二十二卷,《补遗》二卷,见《张志》、《瞿目》、《陆志》。(宋宾王钞本。)刻《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见《瞿目》、《森志》、《缪续记》。(云目录后有“建安宗文书堂郑天泽新刊”一行。)□□(当是至正元号。)丙戌(六年。)刻《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见《森志》。(云末有识云“□□丙戌孟冬之吉书林宗文堂乐斋郑希善刊”。)无年号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杨志》、《杨谱》。(云目录后有鼎形木记篆书“宗文”二字,下有“建安郑氏鼎新绣梓”方木记。)刻《鼎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见《孙记》。(云题“书林宗文堂绣梓”。)正德丙寅(元年。)刻明宣宗《五伦书》六十二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六。(云“正德元年丙寅孟冬宗文书堂新刊”。)嘉靖甲申(三年。)刻《蔡中郎伯喈文集》十卷,《外集》一卷,《诗集》二卷,《独断》二卷,见《缪记》。(云后有木牌记云“嘉靖甲申孟冬月宗文堂郑氏新刻”。)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初学记》三十卷,见《森志》。(云后有木印记题“书林宗文堂刊行”,跋有书林郑逸叟姓名。)无年号刻《艺文类聚》一百卷,见《陆志》、《陆续跋》。(云后有无名氏跋,云:“今书坊宗文堂购得是书,即便命工刊行,溥传海宇,售播四方贤哲士夫,以广斯文,幸鉴。”德辉按:此必刻《初学记》同时所刻。明嘉靖七年有陆采刻本,行款字数与此同,每叶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八字,盖同出元刻本。宗文书堂虽为元时书林,而此书之刻,则后于陆采本。《陆续跋》以为元椠,非也。)此由元至顺庚午下至明嘉靖丁酉,凡二百余年,视虞氏世业倍之,亦书林所仅见者也。又有:

杨氏清江书堂。刻书虽少,亦始元末迄明初,所刻《通鉴纲目大全》五十卷,合尹起莘《发明》、刘友益《书法》、王幼学《集览》、汪克宽《考异》、徐昭文《考证》五书刻之。徐昭文《考证自序》题至正己亥,(十九年。)则在元末矣。(序文后有小榜,云“杨氏清江书堂新刊”。)见《钱日记》。宣德辛亥(六年。)刻《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见《杨谱》。(云后有木牌记,云“宣德辛亥孟冬清江书堂新刊”。)此由元至正己亥至明宣德辛亥,虽仅七十余年,然时经鼎革,屹然与虞、郑二氏鼎足而存,固亦书林硕果矣。大抵有元一代,坊行所刻,无经史大部及诸子善本,惟医书及帖括经义浅陋之书传刻最多。由其时朝廷以道学笼络南人,士子进身儒学与杂流并进。百年国祚,简陋成风,观于所刻之书,可以觇一代之治忽矣。

○元建安叶氏刻书

建安余氏书业,衰于元末明初。继之者有叶日增广勤堂,自元至明,刻书最夥,亦有得余板而改易其姓名堂记者,如元天历庚午(是年改元至顺。)仲夏刻《新刊王叔和脉经》十卷,见《张志》、《森志补遗》、(《针灸资生经》下,元刊本。)《瞿目》。(旧钞本。)明正统甲子(九年。)良月吉日三峰叶氏广勤堂刻《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图经本草》一卷,见《森志补遗》。正统十二年孟夏三峰叶景逵刻《针灸资生经》七卷,有墨图记,云“广勤书堂新刊”,见《瞿目》、《陆续志》、《丁志》。(误作元刻。)又有“三峰叶景逵谨咨”牌记,见《森志》、《陆志》、《陆续跋》。成化九年岁次癸巳刻《埤雅》二十卷,云“叶氏广勤书堂新刊”,见《森志》。元版《唐诗始音辑注》一卷,《正音辑注》六卷,《遗响辑注》七卷,目录后有“广勤堂”鼎式木印,“建安叶氏鼎新绣梓”木长印,见《孙记》。(按此明时所刻。)此其自刻板也,日增、景逵当是父子相继。《天禄琳琅》六元板集部《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集》,中有一部云:将皇庆壬子余氏木记?刂去,别刊广勤堂新刊木记,其钟式、炉式二木记尚存,而以“皇庆壬子”易刻“三峰书舍”;“勤有堂”易刻“广勤堂”。目录后“皇庆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十二字虽已?刂去,而卷二十五后犹未?刂补。(《后编》一部,误入宋板。)《瞿目》,元刊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附《文集》二卷,云此即皇庆元年余氏勤有堂刊本。后广勤书堂得其板,附以文集二卷,故所刊字迹迥异;而目录后及卷二十五末叶原有“皇庆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一条,亦已铲去不存。《杨录》,元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文集》二卷,云杨蟠《观子美画像》诗后,有“广勤书堂新刊”木记;卷二十五后,有“壬寅年孟春广勤堂新刊”一行,此壬寅当在至正二十二年,已在元末。《丁志》有一部,云后有“广勤书堂新刊”六字木记,门类后有“三峰书舍”四字钟式木印;“广勤堂”三字鼎式木印。盖是时余板《杜诗》久归广勤堂,后又转售金台汪谅。《天禄琳琅》六,别一部云:削去广勤堂木记,惟以“三峰书舍”四字易刊“汪谅重刊”四字。《丁志》二本皆有之,其一误为汪谅翻刻,丁云“行款字数与元刊无异,惟笔画稍肥”。不知笔画肥由于久印低损,非出翻刻。汪谅,金台书估,嘉靖四年为柯维熊刻《史记》者。殆由叶而得其板,削去旧名,换以己名。《天禄琳琅》十明板《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二十五卷,云:“前元版中有是书,目录末叶板心,标‘至大辛亥三月刊’,此本板式似之,而目录末叶板心则称‘正统己巳二月印’,当即由前板翻出者。”其所载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木记,系仍元刻之旧,此余板《李杜集》元明间售归广勤堂之确证。其后屡经转鬻,但改印记牌名。如前《天禄琳琅》六所载之一部,将广勤堂削去,易“三峰书舍”印记为“汪谅重刊”印记之例。盖同一刻板而数易主名,否则岂有翻板时只改元号年月不改堂名之理,是亦显而易见者也。

○广勤堂刻万宝诗山

世传钱谦益绛云楼所称宋板《万宝诗山》,后归湖州陆心源宋楼。前有□□□□□(此缺五字。)雍作噩重九日蒲阳余性初序云:“书林三峰叶景逵氏,掇拾类聚,绣梓以传于世,目之曰《万宝诗山》。”《陆续跋》以为宋麻沙本,谓序“著雍”在戊,“作噩”在酉,戊酉不相值,非戊戌即己酉之讹。盖理宗淳?末年刊本。是书亦载《莫录》,云宋巾箱本。又载王闻远《孝慈堂书目》,云宋袖珍本。日本岛田翰作《宋楼藏书源流考》驳之,谓序所缺为“宣德四年”四字,“著雍作噩”当是“屠维作噩”之偶然笔误,不免为书估所愚。岛田驳之诚是。不知“著雍屠维”四字,形近易误,当刻书检查时粗略致误,非笔误也。至所缺年号,即售于钱谦益时估人之所为,非陆始受其愚。使钱当日得见正统三年景逵所刻各书,则无此误谬矣。至《孙记》所载元本《唐诗始音辑注》等,目后有“广勤堂”鼎式印、“建安叶氏鼎新绣梓”长木印,此似在《万宝诗山》之前,然亦不出明代。何也?如《始音》、《正音》、《遗响》等类,与分初、盛、中、晚唐诗者知解相同。初、盛、中、晚之别,始于明高?秉编《唐诗品汇》、《拾遗》。据其序,书成于洪武甲子十七年,而《拾遗》则补于癸酉。其书子目有大家、名家、羽翼、余响诸类,区画唐诗门户,风气开自明初,元人无此例也。然则《诗山》及《始音》等集精刻本,埒于宋、元,故自来收藏家,不误以为宋,即误以为元,亦其鱼目可以混珠故也。《万宝诗山》亦载胡尔荣《破铁网》,云:“宋板《监省选编万宝诗山》三十八卷,季沧苇藏书。袖珍本,板心长约四寸,阔前后约六寸。首行大字所题即写此名目,次行即云‘书林叶氏广勤堂新刊’,有目无序。每叶共三十行,行十五字。诗俱分类,自‘太极’至‘虫鱼’类止,似今帖括之诗。每诗一首,连题三行,不著编次人姓名,并不详作诗者为谁氏。系吴门五柳居陶氏所藏,闻已归维扬鲍氏。”按此即绛云楼故物,展转归于日本岩崎氏,岛田翰所见即此。吾曾见景写本,诚如胡氏所云,盖当时坊估射利之所为,不足与于大雅之列。自来收藏家不知鉴别,以为真宋椠奇书,亦由其校刻甚精,可以??乱玉也。吾藏有广勤堂刻李焘《通鉴宋元续编》残卷,(不知卷数多少。)字体圆活,有南宋刻本遗风。首叙,大题云“通鉴宋元续编”,叙云:“宋元一书乃李氏焘之所编也。其间治乱兴亡之道,靡不备录,诚万世史学之要法也。惜此书刊刻既多,差讹亦甚,爰取古本誊作大字,梓行于世。俾后之读史者,不惟无?格之患,亦且无鲁鱼亥豕之疑矣。夫岂曰小补之哉。”末题“嘉靖丙午岁季夏月祥旦叶氏广勤堂谨识”,又末一行云“宋元叙毕”。此书宋以来官私志目均不著录。李焘,宋人,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固与此书无涉,且宋人安得编至元时。坊估无学,实形鄙陋,惟其板刻精美,为坊肆当行。故虽牧翁、沧苇诸人,在二百年前已不能分其真赝,又无论胡、陆两家之晚出矣。
资源编号:ZY1541209;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书林清话 叶德辉 卷五

下 一 条: 书林清话 叶德辉 卷三

其它收录: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
多做让自己自豪的事情,少做让自己自卑的事情
老师,我的作业还在家里睡觉
我们喜欢说,我喜欢你
生活就是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 不是日子重复导致了枯燥和无聊 而是你枯燥无聊把气撒在了日子的重复上
规则的造句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94.165.248.*瑞典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思考中
53.5.189.*德国 奔驰汽车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见识...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