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

○词曲类存目

△《寿域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杜安世撰。安世字寿域,京兆人。黄昇《花庵词选》又谓名寿域,字安世。未知孰是。《书录解题》载《寿域词》一卷。其事迹本末陈振孙已谓未详。集内各调皆不载原题,无可参考。观振孙列之张先词后,欧阳修词前,则北宋人也。振孙称其词不甚工,今核集中所载八十六阕,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即所载《折红梅》一词,毛晋跋指为吴感作者,通体皆剽窃柳永《望梅词》,未可谓之佳制。振孙之言非过。至《菩萨蛮》第二首,乃南唐李后主词。《凤衔杯》第二首,乃晏殊词,惟结句增一“空”字为小异。晋皆未注。晋所称《诉衷情》一首见於《花庵词选》者,仅附载跋中,亦未补入集内。字句讹脱,尤不一而足。首尾仅二十馀纸,舛谬不可胜乙。晋殆亦忽视其词,漫不一校耶。

△《后山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陈师道撰。师道有《后山丛谈》,已著录。其《诗馀》一卷,已附载集中。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后山词》一卷,《宋史·艺文志》则称为《语业》一卷。而魏衍作《师道集记》,但及丛谈理究,不及其词。知宋时本集外别行也。胡仔《渔隐丛话》述师道自矜语,谓於词不减秦七、黄九。今观其《渔家傲》词有云:“拟作新词酬帝力,轻落笔,黄秦去后无强敌”云云。自负良为不浅。然师道诗冥心孤诣,自是北宋巨擘。至强回笔端,倚声度曲,则非所擅长。如《赠晁补之舞鬟》之类,殊不多见。其诗话谓曾子开、秦少游诗如词,而不自知词如诗。盖人各有能有不能,固不必事事第一也。

△《哄堂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卢炳撰。炳字叔阳,其履贯未详,时代亦无可考。陈振孙《书录解题》列词集九十二家,而总注其后曰:“自南唐二主词以下,皆长沙书坊所刻,号百家词。其最末一家为郭应祥,振孙称嘉定间人。则诸人皆在宁宗以前,炳词次序尚在侯寘词后。”寘,绍兴中知建康,则炳亦南渡后人。集中有“庚戌正月”字。庚戌为建炎四年,故集中诸词,多用周邦彦韵,其时代適相接也。其集《书录解题》本作《哄堂词》。毛晋刊本则作烘堂。案唐赵璘《因话录》,御史院合座俱笑,谓之哄堂。炳盖谦言博笑,故以为名。若作烘堂,於义无取。知晋所刊为误。炳盖尝仕州县,故多同官倡和之词。然其同官无一知名士,其颂祝诸作,亦俱庸下。至於《武陵春》之以老叶头,《水龙吟》之以斗、奏叶表,《清平乐》之以皱叶好、笑,虽古韵本通,而词家无用古韵之例,亦为破格。他若《贺新郎》之“问天公底事教幽独,待拉向锦屏曲。玉团儿之把不定红生脸肉,蓦山溪之鞭宝马,闹竿随,簇著花藤轿。”皆鄙俚不文,有乖雅调。惟咏物诸作,尚细腻熨贴,间有可观耳。

△《近体乐府》·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杂记》,已著录。此编凡词十二阕,已编入《文忠集》中。此卷乃毛晋摘录之本,刻於六十家词中者也。题下所注甲子,其可数者自丁亥至庚寅,大约不出四岁中所作。疑当周纶编次全集时,已掇拾散佚之馀,非其完本矣。

△《金谷遗音》·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石孝友撰。孝友字次仲,南昌人,乾道中进士。其著作世不多见。《钓台集》载其七言绝句一首,亦无可采录。其词则至今犹传。《书录解题》载孝友《金谷遗音》一卷,与此本合。其词长调以端庄为主,小令以轻倩为工。而长调类多献谀之作,小令亦间近於俚俗。毛晋跋黄机词,《恨草堂诗馀》不载机及孝友一篇。跋孝友词又独称其《茶瓶儿》、《惜奴娇》诸篇为轻倩纤艳。今考《茶瓶儿》结句云:“而今若没些儿事,却枉了做人一世。”《惜奴娇》前一阕云:“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后一阕云:“冤家你教我如何割捨,冠家休直待教人咒骂。”直是市井俚谈。而晋乃特激赏之。反置其佳者於不论。其为颠倒,更在《草堂诗馀》下矣。又杨慎《词品》极称孝友多丽一阕,此集不载。详考其词,乃张翥所作。慎偶误记,今附辨於此,不复据以补入焉。

△《白石词集》·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是集为康熙甲午陈撰所刻,附於诗集之后。凡五十八阕,较毛晋《汲古阁》本多二十四阕。然其中多意为删窜,非其旧文。如毛本《暗香》、《疏影》二调,并注《仙吕》宫字。且《暗香》题下有小序四十九字,述制调之由。此本佚去,仅《疏影》题下注《仙吕宫》三字。又《鹧鸪天》第三阕题下毛本有“十六夜出”四字,《忆王孙》题下毛本有“鄱阳彭氏小楼”六字,《齐天乐》结句有原注十一字。此本并佚,殊为疏漏。又《齐天乐》题下毛本注“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八字。此本则注俗名“正宫黄锺宫”五字,又注“促织”二字。《鬲溪梅令》毛本注曰《仙吕调》。此本乃讹作《高溪梅》,又讹注为《仙宫调》。《湘月》一阕毛本题下注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文义甚明。此本乃以《鬲指》二字为调名,注曰“一名《湘月》”。皆谬戾无理。其中咏草《点绛唇》一阕,撰跋称复见於逋翁集中,援据无徵,难以臆定。不知《草堂诗馀》载此词,实作林逋。宋人所题,必非无据。且《草堂诗馀》不及夔词,尤足徵不出於夔。撰亦考之未审。至於《长亭怨慢》题下自注桓大司马云云,乃误以庾信《枯树赋》末六句为桓温本语。则夔之记忆偶讹,又非校刊者之过矣。

△《别本白石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姜夔撰。此本为毛晋六十名家词中所刻。凡三十四阕,较康熙甲午陈撰刊本少二十四阕。盖第据《花庵词选》所录,仅增《湘月》一阕,《点绛唇》一阕而已。

△《文溪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李昴英撰。昴英有《文溪集》,已著录。此本为毛晋所刊,卷首题宋李公昴撰。卷后跋语称《花庵词选》作名昴英,字俊明。杨慎《词品》作名公昴,字昴英。资州盘石人。晋有家藏本作名公昴,字俊明云云。考昴英附见《宋史·黄雍传》,其《文溪集》载始末甚详,不云别名公昴。且今本《黄昇词选》亦实作昴英。不知晋所据词选当属何本。至杨慎资州盘石人之说,观词内所述,惟有岭南,无一字及於巴蜀。慎引为乡人,尤为杜撰。原集具在,何可强诬,其词集本分为二卷。此本合为一卷。字句舛谬非一,亦不及集本之完善。盖慎与晋均未见《文溪全集》,故有此辗转讹异也。

△《空同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洪瑹撰。瑹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此集仅词十六首。据毛晋跋语,乃全自黄昇《绝妙词选》中摘出别行,非完帙也。卷末咏渔父《清平乐》一阕,据《花菴词选》本连久道词,且载其本事甚明。因二人之词相连,遂误入之瑹词中,实止十五首耳。

△《洺水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程珌撰。珌有《洺水集》,已著录。诗馀二十一阕,已载集中。此毛晋摘出别行之本也。珌文宗欧、苏,其所作词,亦出入於苏、辛二家之间。中多寿人及自寿之作,颇嫌寡味。至《满庭芳》第二阕之萧、歌通叶,《减字木兰花》后阕之好、坐同韵,皆系乡音,尤不可为训也。

△《风雅遗音》·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林正大撰。正大字敬之,号随菴。据卷首易嘉猷序,盖开禧中为严州学官,其里籍则不可考。是编皆取前人诗文,隐括其意,制为杂曲。每首之前,仍全载本文,盖仿苏轼《隐括归去来词》之例。然语意蹇拙,殊无可采。卷末有徐釚跋云:《风雅遗音》上下卷,南宋刊本,泰兴季沧苇家藏书。灵寿傅使君於都门珠市口购得,遂付小史钞录。林序阙前七行,卷末清平调逸其半。皆旧时脱落,今亦仍之。此本字画讹阙,盖又从釚本传写云。

△《后村别调》·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刘克庄撰。克庄有《后村集》,已著录。其诗馀已附载集中。毛晋复摘出别刻。克庄在宋末,以诗名。其所作词,张炎《乐府指迷》讥其直致近俗,效稼轩而不及。今观是集,虽纵横排宕,亦颇自豪。然於此事究非当家。如赠陈参议家舞姬《清平乐》词:“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者,集中不数见也。

△《芸窗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张榘撰。榘字方叔,南徐人。其始末不可考。观集中被檄出郊《青玉案》词,有“六朝旧事,一江流水”句。又和上元王仇香猷、含山邵梅仙有涣叙别《浪淘沙》词,有“锺阜石城何处是”句。知尝官於建康。又次虚斋先生雨花宴《水龙吟词》,有“何时脱了尘埃墨绶”句。则官乃县令也。其词诸家选本罕见采录。此本为毛晋所刻,亦不详其所自。词仅五十首,而应酬之作凡四十三首。四十三首之中,寿贾似道者五,寿似道之母者二。其馀亦大抵谀颂上官之作。尘容俗状,开卷可憎。惟小令时有佳语。毛晋跋称其《摸鱼儿》之“正挑灯共听檐雨”,《浪淘沙》之“小楼燕子话春寒”,《青玉案》之“秋在黄花羞涩处”,《水龙吟》之“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栏红露”诸句,固自稍稍可观。然不能掩其全集之陋也。

△《蕉窗蒠隐词》·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元吴琯撰。前后无序跋,不知琯为何许人。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诸选本亦绝不及之。详考其词,皆明刘基之作。盖奸巧书贾抄基词以售伪,嫁名於明代编辑《古今逸史》之吴琯。既而觉集中舒穆尔元帅之类,不似明人,又增题一元字,并其人而伪之耳。

△《烟波渔隐词》·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宋伯仁撰。伯仁有《西塍集》,已著录。其书盖作於淳祐元年。取太公、范蠡、陶潜诸人,各系以词一首。又有潇湘八景,春夏四时景,亦系以词。谓皆《水调歌头》也。后附《烟波渔具图》,凡舟、笛、蓑、笠之属,各系以七绝一首。绝句小有意致,词殊浅俗。

△《乐府遗音》·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瞿佑撰。佑有《四时宜忌》,已著录。是集自卷一至卷二皆古乐府,自卷三至卷五皆词曲。其古乐府绮靡软熟,近於温、李,不出元末习气。词欲兼学南、北宋,反致夹杂不纯,殊不称其名也。

△《玉霄仙明珠集》·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吴子孝撰。子孝字纯叔,长洲人。吏部尚书一鹏子。嘉靖己丑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江南通志》称其议论英发,为文章宏肆浩博。此乃所作词集凡一百八十馀阕。颇具凄惋之致,而造诣未深,不能入宋人阃奥也。

△《花影集》·五卷(内府藏本)

明施绍莘撰。绍莘字子野,华亭人,自号峰泖浪仙。是集前三卷为乐府,后二卷为诗馀,多作於崇祯中。大抵皆红愁绿惨之词,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蓼花词》·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余光耿撰。光耿有《一溉堂诗集》,已著录。其父懋衡,於明末遭党祸。光耿少而孤苦,中多感慨,往往托填词以自遣。《满江红》诸作,思亲忆弟,寄兴颇深。其以蓼花名者,殆亦取多难集蓼之意欤?

△《玉山词》·(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次云撰。次云有《八纮绎史》,已著录。是集凡小令五十九,长调十八,中调九。尤侗、秦松龄为之选评。次《云北墅绪言》有《属友人改正诗馀姓氏书》,盖因《西泠词选》借名刻其词三首,故力辨之。高士奇称其自处甚高。今观所作,乃往往多似元曲,不能如书中所称周、秦、苏、辛体也。

△《炊闻词》·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王士禄撰。士禄有《读史蒙拾》,已著录。是集本名《炊闻卮语》。前有士禄自序,称兀兀南冠,不殊邯郸一枕,故取《杜陵诗语》断章而命之。其文无谓,其绪无端,故系之以卮。此本改题《炊闻词》,而目录末有附记,称初名《炊闻卮语》。殆士禄晚所自改,而序则未改耶?是集皆其以科场磨勘事系狱时作。初本一百二十首,后删二首,增五十五首,为一百七十三首。其中如《渔歌子》之“逐鹭徵凫下远洲”,《生查子》之“堦怜好月痴”,《点绛唇》之“雨嬲空庭”,《卜算子》之“暗烛影疑冰”,皆未免失之琱琢,为过於求奇之病,非词家本色也。然大抵才思新颖,不肯蹈袭故常。如《南柯子》之《窗午》一阕,《昭君怨》之《楼外》一阕,《两同心》之《咏鸳鸯》后半阕,皆足与作者颉颃。其《满江红》叠韵九阕,亦见才思之富。已载入孙默《十五家词》中,故仅附存其目焉。

△《南耕词》·六卷、《岁寒词》·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曹亮武撰。亮武有《南耕草堂》,诗已著录。《南耕词》先刻五卷。其第六卷乃丧偶后所作,续刻於后,而以《悼亡词》十阕附之。《岁寒词》则康熙癸亥、甲子两年所作。其同里陈枋遍和之,名《荆溪岁寒词》,亦附刻集内。亮武以倚声擅名,与陈维崧为中表兄弟,当时名几相埒。其缠绵婉约之处,亦不减於维崧。而才气稍逊,故纵横跌宕,究不能与之匹敌也。

△《情田词》·三卷(给事中邵庾曾家藏本)

国朝邵瑸撰。瑸初名宏魁,字柯亭,大兴人。康熙己卯举人。官新河县教谕,迁昌邑知县。其填词之学出於朱彝尊。此集乃乾隆癸酉其子履嘉所刊也。

△《澹秋容轩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范青撰。青有《筠轩诗集》,已著录。是集为青所自编。凡小令十一阕,中调二十七阕,长调十七阕。又附入太仓许旭和词一首。

△《四香楼词钞》·(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范缵撰。缵有《四香楼诗钞》,已著录。是集小令、中调、长调各自为编,而不分卷数。大抵宗法周、柳,犹得词家正声。而天然超妙不及前人,未免有雕镌之迹。至如《南歌子》第二首之类,虽脂粉绮罗,诗馀本色,要亦稍近於亵也。

──右“词曲类”词集之属,二十五部,四十三卷,内二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方壶词》·三卷、《水云词》·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方壶词》,宋汪莘撰。《水云词》,宋汪元量撰。莘词本载所著《方壶存稿》中,元量词亦载所著《湖山类稿》中。此本乃休宁汪森从二集摘出合刊者。《方壶词》前有自序,则宋嘉定元年尝刊版别行故也。

△《鸣鹤馀音》·八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仙游山道士彭致中编。不详时代。采辑唐以来羽流所著诗馀,至元而止。朱存理《野航存稿》有此书跋,疑为明初人也。所录多方外之言,不以文字工拙论。而寄托幽旷,亦时有可观。

△《词林万选》·四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明杨慎编。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此本为嘉靖癸卯楚雄府知府任良榦所刊。盖慎戍云南时,良榦得其本也。前有良榦序,称“慎藏有唐、宋五百家词,暇日取其尤绮练者四卷,皆《草堂诗馀》之所未收”云云。考《书录解题》所载唐至五代自赵崇祚“花间集”外。惟南唐二主词一卷,冯延巳《阳春录》一卷。此外别无词集。南北宋则自家宴集以下,总集、别集不过一百七家。明末毛晋穷蒐宋本,只得六十家耳。慎所藏者何至有五百馀家,此已先不可信。且所录金、元、明人皆在其中,何以止云唐、宋。序与书亦不相符。又其中时有评注,俱极疏陋。如晏几道《生查子》云:“看遍颍州花,不似师师好。”注曰:“此李师师也。”虽与颍州不合,然几道死靖康之难,得见李师师,犹可言也。又秦观《一丛花》题下注曰:“师师,子野、小山、淮海词中皆见,岂即李师师乎?”考师师得幸徽宗,虽不能确详其年月,然刘翚《汴京书事》诗曰:“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擅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则南渡以后师师流落楚南,尚追随歌席。计其盛时,必在宣、政之间。张先登天圣八年进士,为仁宗时人。苏轼为作“莺莺燕燕”之句,时已八十馀矣。秦观则於哲宗绍圣初业已南窜,后即卒於藤州,未尝北返。何由得见师师?慎之博洽,岂并此不知耶?其所选录,欲搜求隐僻,亦不免雅俗兼陈。毛晋跋称尝慕此集,不得一见,后乃得於金沙于季鸾。疑慎原本已佚?此特后来所依托耳。

△《唐词纪》·十六卷(通行本)

明董逢元撰。逢元字善长,常州人。是编成於万历甲午。虽以唐词为名,而五季十国之作居十之七。盖时代既近,末派相沿,往往皆唐之旧人,不能截分畛域。犹之录唐诗者载及王周、徐铉,犹有说可通。至於隋炀帝《望江南》词,无论证以段安节《乐府杂录》,知海山记确为依托。即绳以断限之义,亦名实相乖,漫无体例矣。且不以人序,不以调分,而区为景色、吊古、感慨、宫掖、行乐、别离、征旅、边戍、佳丽、悲愁、忆念、怨思、女冠、渔父、仙逸、登第十六门,已为割裂无绪。又或以词语而分?或以词名而分,忽此忽彼,茫无定律,尤为治丝而棼。卷首列词名徵一卷,略作解题,罕所考证。至以郭茂倩为元人,则他可概见矣。

△《宋名家词》·(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毛晋编。晋有《毛诗陆疏广要》,已著录。词萌於唐,而盛於宋。当时伎乐,惟以是为歌曲。而士大夫亦多知音律,如今日之用南北曲也。金、元以后,院本杂剧盛,而歌词之法失传。然音节婉转,较诗易於言情,故好之者终不绝也。於是音律之事变为吟咏之事,词遂为文章之一种。其宗宋也,亦犹诗之宗唐。明常熟吴讷,曾汇宋、元百家词,而卷帙颇重,抄传绝少。惟晋此刻,蒐罗颇广,倚声家咸资采掇。其所录分为六集。自晏殊《珠玉词》至卢炳《哄堂词》,共六十一家。每家之后各附以跋语。其次序先后,以得词付雕为准,未尝差以时代。且随得随雕,亦未尝有所去取。故此外如王安石《半山老人》词。张先《子野词》,贺铸《东山寓声》。以暨范成大《石湖词》,杨万里《诚斋乐府》,王沂孙《碧山乐府》,张炎《玉田词》之类,虽尚有传本,而均未载入。盖以次开雕,適先成此六集,遂以六十家词传,非谓宋词止於此也。其中名姓之错互,篇章字句之讹异,虽不能免,而於诸本之误甲为乙,考证釐订者亦复不少。故诸家词集虽各分著於录,仍附存其目,以不没晋蒐辑校刊之功焉。

△《秦张诗馀合璧》·二卷(内府藏本)

明王象晋编。象晋有《群芳谱》,已著录。是书乃以宋秦观《淮海词》、明张綖《南湖词》合为一编,以二人皆产於高邮也。然一古人,一时人,越三四百年而称为合璧,已自不伦。况綖词何足以匹观,是不亦老子、韩非同传乎?

△《群贤梅苑》·十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旧本题松陵朱鹤龄编。鹤龄有《尚书埤传》,已著录。此乃所辑宋人咏梅之词。然详勘其书,乃取宋黄大舆《梅苑》而颠倒割裂之。一卷、二卷即黄书之六卷、七卷,而三卷则如其旧。四卷后八调移为第五卷之首,而五卷中删除九调。六卷、七卷即黄书之一卷、二卷,至八卷则又如其旧。九卷后五调移冠十卷之首,而十卷删去十调。颠倒错乱,殆书贾售伪者为之。鹤龄不至於斯也。

△《选声集》·三卷、附《词韵简》·一卷(内府藏本)

国朝吴绮撰。绮有《岭南风物记》,已著录。是编小令、中调、长调各一卷,皆五代、宋人之词。标举平仄以为式。其字旁加方匡者皆可平可仄之字,馀则平仄不可易者也。其法仍自填词图谱而来。其第一体、第二体之类,亦从其旧。后附《词韵简》一卷,皆祖沈谦、毛先舒之说。盖取便携阅而已,无大创作也。

△《蕉雨轩诗馀汇选》·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陈澍编。澍字雨夏,嘉兴人,岁贡生。是集汇选唐、宋、元人之词,凡二千六百首有奇。其书犹澍所手抄,盖旧未刊印之本也。

△《粤风续·九》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吴淇编。淇为浔州推官时,杂采其土人歌谣,又附猺、狼、獞歌数种,汇为一编。其云续九者,屈原有《九章》、《九歌》,拟以此续之也。前有淇自序。卷首有孙芳桂撰《刘三妹传》,云是始造歌者。其说荒怪,不足信也。

△《东白堂词选初集》·十五卷(内府藏本)

国朝佟世南编。世南字梅岑,辽阳人。以唐、宋诗馀有《花间》、《草堂》诸集,而明词选本向无善者。本朝词家虽有《倚声》、《今词》二选,而蒐罗未富。因与陆进、张星耀商榷去取,合前明、昭代词人所著,汇为一编。其曰初集者,以所见未广,尚当续成二集也。卷首冠以张星耀词论十三则。又总列作者爵里凡三百七十一人,采摭颇为繁富。而甄录未精,不免良楛杂陈之病。

△《名家词抄》·(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国朝聂先编。先字晋人,庐陵人。所选自吴伟业、龚鼎孳以下凡三十家。考卷首曾王孙序,称百家名词。与集中所载之数不符。又云:“词体之变迁,选者之诠次,例言自能详之。”而卷端亦无例言,似乎未完之本矣。

△《林下词选》·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周铭撰。铭字勒山,松江人。是集题曰《林下》,盖取世说所载谢道韫事也。其书采取女子之作,自宋、元、明以及国朝,编次颇为无绪。末卷以《减字木兰花词》,题为南齐苏小小。亦沿田艺蘅之误,而不能正也。

△《浙西六家词》·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所选为国朝朱彝尊、李良年、沈皞日、李符、沈岸登、龚翔麟之词。翔麟,仁和人。其五人皆嘉兴人。故称浙西六家。凡彝尊《江湖载酒集》三卷,良年《秋锦山房词》一卷,皞日《柘西精舍词》一卷,符耒《边词》二卷,岸登《黑蝶斋词》一卷,翔麟《红藕庄词》三卷。前有宜兴陈维崧序。

──右“词曲类”词选之属,一十四部,九十九卷,内二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乐府指迷》·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宋张炎撰。炎有《山中白云词》,已著录。陈继儒《续秘笈》载此书,题曰西秦张玉田。玉田者,炎之别号。西秦者,炎祖张俊之祖贯。实一人也。其书分词源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离情、令曲、杂论十四篇。而附以杨万里《作词五要》五则。杂论中称周草窗所选《绝妙好词》。惜版不存,墨本亦有好事者藏之。又称元遗山极称辛稼轩词。殆成於北游大都之后欤?《续秘笈》所刻以此书为上卷,而以陆辅之所续为下卷。陆书末有原跋曰:“此本还在沈伯时《乐府指迷》之后。古雅精妙,较是输他一著”云云。考宋沈义父字伯时。有《乐府指迷》一卷,今载陈耀文《花草稡编》中。跋但称沈书,而无一字及此书。则此书晚出,跋者未见龚翔麟刻《山中白云词》附载此书。殆后人所增入,非其旧也。曹溶《学海类编》收此书,较此本多一北轩居士跋。其跋误以胡震亨《唐音癸签》与胡应麟《诗薮》合为一书,已极疏舛。又收金粟头陀《制曲十六观》一卷,后有睡庵居士跋。金粟头陀,元顾何瑛。睡庵居士,明汤宾尹也。而其文全抄此书,惟每条之末增“制曲者当作此观”一句。语语雷同,竟不一检,尤可怪矣。

△《词旨》·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元陆辅之撰。辅之有《吴中旧事》,已著录。是编陈继儒《续秘笈》中,以为《乐府指迷》之下卷。此本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则题曰词旨。莫详孰为本名,孰为改名。明自万历以后,诈伪繁兴。所纂丛书,往往改头换面,不可究诘。曹溶生於明末,故尚沿积习,以侈储藏之富也。其目一曰词说;二曰属对;三曰乐笑翁奇对;四曰警句;五曰乐笑翁警句;六曰词眼;七曰单字集虚;词不可解,似有残阙;八曰两字;则有录无书矣。其言皆无甚高论,佚不足惜。

△《古今词话》·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雄纂。雄字偶僧,吴江人。是编所述,上起於唐,下迄康熙中年。杂引旧文,参以近人之论,亦间附己说。分词评、词辨、词品三门,徵引颇为寒俭。又多不著出典。所引近人之说,尤多标榜,不为定论。

△《古今词论》·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王又华撰。又华字静斋,钱塘人。是编杂录论词之语。虽以古今词论为名,而古人仅十之一。近人乃十之九。

△《填词名解》·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毛先舒撰。先舒有《声韵丛说》,已著录。掇拾古语,以牵合词调名义,始於杨慎《丹铅录》。先舒又从而衍之,附会支离,多不足据。末附先舒自度十五曲,尤为杜撰。古乐府在声不在词。唐人不得其声,故所拟古乐府,且借题抒意,不能自制调也。所作新乐府,但为五七言古诗,亦不能自制调也。其时采诗入乐者,仅五七言绝句,或律诗割取其四句,倚声制词者,初体如竹枝、柳枝之类,犹为绝句。继而《望江南》、《菩萨蛮》等曲作焉。解其声,故能制其调也。至宋而传其歌词之法,不传其歌诗之法,故《阳关曲》借《小秦王》之声歌之,《渔父词》借《鹧鸪天》之声歌之。苏轼、黄庭坚二集可覆案也。惟词为当时所盛行,故作者每自度曲。亦解其声,故能制其调耳。金元以来,南北曲行,而词律亡。作是体者,不过考证旧词,知其句法平仄。参证同调之词,知某句可长可短,某字可平可仄而已。当时宫调,已茫然不省。而乃虚凭臆见,自制新腔。无论其分析精微,断不能识。即人人习见之《白石词》,其所云《念奴娇》鬲指声者,今能解为何语乎?英雄欺人,此之谓也。

──右“词曲类”词话之属,五部,十三卷,皆附《存目》。

△《诗馀图谱》·三卷、《附录》·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张綖撰。綖有《杜诗通》,已著录。是编取宋人歌词,择声调合节者一百十首,汇而谱之。各图其平仄於前,而缀词於后。有当平当仄,可平可仄二例。而往往不据古词,意为填注。於古人故为拗句,以取抗坠之节者,多改谐诗句之律。又校雠不精。所谓黑圈为仄,白圈为平,半黑半白为平仄通者,亦多混淆。殊非善本。宜为《万树词律》所讥,末附秦观词及綖所作词各一卷,尤为不伦。

△《啸馀谱》·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程明善撰。明善字若水,歙县人,天启中监生。其书总载词曲之式。以歌之源出於啸,故名曰《啸馀》。首列啸旨、声音度数、律吕、乐府原题一卷。次《诗馀谱》三卷,致语附焉。次《北曲谱》一卷,《中原音韵》及务头一卷。次《南曲谱》三卷。《中州音韵》及切韵一卷。考古诗皆可以入乐。唐代教坊伶人所歌,即当时文士之词。五代以后,诗流为词。金、元以后,词又流为曲。故曲者词之变,词者诗之馀。源流虽远,本末相生。诗不本於啸,词曲安得本於啸。命名已为不确。首列啸旨,殊为附会。其皇极经世、律吕、乐府原题之类,与词曲亦复阔绝。所列词谱第一体、第二体之类,以及平仄字数,皆出臆定,久为词家所驳。曲谱所载,亦不及南北《九宫谱》之详备。徒以通俗便用,至今传之,其实非善本也。

△《填词图谱》·六卷、《续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赖以邠撰。以邠字损庵,仁和人。是编踵张綖之书而作,亦取古词为谱。而以黑白圈记其平仄为图。颠倒错乱,罅漏百出。为《万树词律》所驳者,不能缕数。

△《词韵》·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仲恒撰。恒字道久,号雪亭,钱塘人。词韵旧无成书,明沈谦始创其轮廓。恒作是书,又因谦书,而订之。考填词莫盛於宋,而二百馀载作者云兴,但有制调之文,绝无撰韵之事。核其所作,或竟用诗韵,或各杂方言,亦绝无一定之律。不应一代名流,都忘此事,留待数百年后,始补阙拾遗。盖当日所讲在於声律,抑扬抗坠,剖析微芒。至其词则雅俗通歌,惟求谐耳。所谓“有井水吃处都唱柳词”是也。又安能以礼部韵略颁行诸酒垆、茶肆哉?作者不拘,盖由於此,非其智有所遗也。自是以还,周德清作《中原音韵》,摊派入声,立为定法。而《词韵》则终无续定者。良以北曲必用北韵,犹之梵呗必用梵音。既已自为一家,遂可自成一格。至於词体,在诗与曲之间,韵不限於方隅,词亦不分今古。将全用俗音,则去诗未远。将全从诗韵,则与俗多乖。既虞针真、因阴之无分,又虞元魂、灰咍之不叶,所以虽有沈约陆词,终不能勒为一书也。沈谦既不明此理,强作解事。恒又沿讹踵谬,轇轕弥增。即以所分者言之,平、上、去分十四韵,割魂入真、轸,割咍入佳、蟹,此谐俗矣。而麻、遮仍为一部,则又从古。三声既真、轸一部,侵、寝一部,庚、梗一部,元、阮一部,覃、咸一部矣。入声则质、陌、锡、职、缉为一部,是真、庚、青、蒸、侵又合为一也。物、月、曷、默、屑、叶合一部,是文、元、寒、删、先、覃、盐又合为一也。不俗不雅,不古不今,欲以范围天下之作者,不亦难耶?大抵作词之韵,愈考愈岐。万不得已,则於古韵相通之中,择其读之顺吻者用之。如东冬、江阳之类。(江阳古亦不通,此据六朝以下言之。)其割属也亦择古韵相通者割之。如割魂入文,魂本通文。割咍入佳,咍本通佳之类。即入声亦以此为消息。庶斟酌於今古之间,或不大谬。必欲强立章程,不至於非马非驴不止。故今於诸韵书外,惟录曲韵。而词韵则概存目焉。

△《词学全书》·十四卷(内府藏本)

国朝查继超编。继超字随庵,海宁人。是编辑於康熙己未,以毛先舒《填词名解》四卷,王又华《古今词论》一卷,赖以邠《填词图谱》六卷,《续集》一卷,《仲恒词韵》二卷,汇为一编。无所发明考正。

──右“词曲类”词谱词韵之属,五部,三十九卷,皆附《存目》。

△《张小山小令》·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张可久撰。可久字仲远,号小山,庆元人。尝仕为路吏,转首领。李开先谓如今税课局大使之职。盖终於下僚者也,当时以词曲擅场,其集久而失传。明初宋濂得其词半册於礼贤馆,后方孝孺又购得抄本一帙以示濂。乃参互校正,分为上下卷,镂版行世。盖仅就二人所见,编次成书。其实可久所作不止於是也。自五代至宋,诗降而为词。自宋至元,词降而为曲。文人学士,往往以是擅长。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德辉、宫大用之类,皆藉以知名於世。可谓敝精神於无用。然其抒情写景,亦时能得乐府之遗。小道可观,遂亦不能尽废。可久之词。太和正音称其如瑶天笙鹤,既清且新,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气。又谓其如披太华之天风,招蓬莱之海月。今观所作,遣词命意,实能脱其尘蹊。故虽非文章之正轨,附存其目,以见一代风尚之所在焉。

△《碧山乐府》·五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九思撰。九思有《渼陂集》,已著录。此其所作杂曲小令也。自宋赵彦肃以句字配协律吕,遂有曲谱。至元代如骤雨打新荷之类,则愈出愈新。不拘字数,填以工尺。俗传仅知有正宫、越调为南北曲之分,而相带、相犯之妙,填词家又不知度曲四声别有去作平,上作平之例。故论其体格,於文章为最下,而入格乃复至难。九思酷好音律,尝倾赀购乐工,学琵琶,得其神解。是编所录,大半依弦索越调而带犯之,合拍颇善。又明人小令多以艳丽擅长,九思独叙事抒情。宛转妥协,不失元人遗意。其於填曲之四声,杂以带字,不失尺寸。有谓声音文字兼擅其胜。然以士大夫而殚力於此,与伶官歌妓较短长,虽穷极窈眇,是亦不可以已乎。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杨朝英撰。朝英自称青城人。始末未详。是集前五卷为小令,后三卷为套数。凡当时士大夫所撰及院本之佳者皆选录之,亦技艺之一种。中多残阙,盖传写所脱也。

△《词品》·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元涵虚子撰,不详名氏。评论有元一代北曲,人各拟以品目,略如敖陶孙之《诗评》。臧懋循《元人百种曲》尝列之卷首。此本载曹溶《学海类编》中。殆即从《百种曲》中钞出,借其名以备数者也。

△《雍熙乐府》·十三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旧本题海西广氏编。不著姓名。其凡例谓声音各应宫律,原分一十七调。今所传者一十有二,盖阙其五。今考十二调,一曰黄钟,二曰正宫,三曰大石,四曰小石,五曰仙吕,六曰中吕,七曰南宫,八曰双调,九曰越调,十曰商调,十一曰商角,十二曰般涉。其商角及般涉二调,则有其目而无其词,盖阙佚也。明李元玉《北调广正谱》,订正诸调,颇为综核。虽所摭较此书多道宫、高平、揭指、宫调、角调五类。而揭指及宫、角二调,则亦有其目而无其词。其全具者,才十四调。核其体例,实皆原本是书。其间每调词曲,有名同而实异者,有句字不拘可以增损者,亦皆因是书而推广之耳。

△《度曲须知》·二卷、《弦索辨讹》·三卷(内府藏本)

明沈宠绥撰。宠绥字君徵,吴江人。以度曲家沿流忘初,往往声乖於字,调乖於义。因作此书以釐正音调。凡分二十六目,剖晰颇详。其《弦索辨讹》,则载《西厢》二卷,《杂曲》一卷。各加标记,以明北曲字音之殊。盖亦《九宫谱》之流亚也。

△《琼林雅韵》·(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宁王权编。权有《汉唐秘史》,已著录。是书凡分十九韵,大抵袭周德清《中原音韵》体例。一穹、窿,二邦、昌,三诗、词,四丕、基,五车、书,六泰、阶,七仁、恩,八安、闲,九、鸾,十乾、元,十一萧、韶,十二珂、和,十三嘉、华,十四砗、,十五清、宁,十六周、流,十七金、琛,十八潭、严,十九慊、谦。与《中原音韵》十九韵大略相似,特异其名耳。惟《中原音韵》第十韵标曰先、天,而此书第十韵则标曰乾、元,遂取元韵之半入於一先。又是书每韵皆取平声二字以括三声,而第六韵泰阶泰字则兼用去声。是自乱其例。至云北方无入声,以入声附平、上、去三声之后,与《中原音韵》体例全合,而亦微有不同。如第四韵曰丕、基,其后附“悔”字,谓去声作上声,而《中原音韵》第四韵后不载此条。考“悔”字作上声,其在纸韵,则有“诗不我以,其后也悔”可证。其在庆韵,则有陆机《凌霄赋》“悔”与“旅”为韵可证。周德清於此条似乎失收。然曲韵自用方音,不能据古韵为增减。权之所补,亦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南曲入声客问》·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先舒撰。先舒有《声韵丛说》,已著录。初,先舒撰《南曲正韵》一书,凡入声俱单押,不杂平、上、去三声。复著此卷,谓南曲入声俱可作平、上、去押。设为客问,以达其说。

──右“词曲类”南北曲之属八部,三十五卷,内一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资源编号:ZY1541249;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communicate with sb 和某人交流

上 一 条: 书目答问补正 范希曾 正经正注第一

下 一 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一百九十九 集部五十二

其它收录: 最高楼·知君久
我的东西是我的
爱情是一种承诺,不离不弃
不可避免的造句
长长的距离手中的线,我对你的思念不会断
一斤多的龙虾有吗
职场箴言,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
蝴蝶的嘴巴也很别致,样子像钟表的发条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63.112.155.*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哈...
115.85.120.*甘肃省 联通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收到...
132.232.109.*英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come up with 提...
come over to 过...
come in 进
chat with sb 和...
catch up with ...
care 关心 eg : D...
call sb sth eg...
by the end of ...
bother 打扰 both...
学习是情感的提升和智慧的碰撞...
学习是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寻找答案的过程,是思维...
学习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
学习需要自我激励,自我推动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