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钞类

帝魁以后书,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删取百篇。此史钞之祖也。《宋志》始自立门。然《隋志·杂史类》中有《史要》十卷,注“汉桂阳太守卫飒撰,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又有《三史略》二十卷,吴太子太傅张温撰。嗣后专钞一史者,有葛洪《汉书钞》三十卷、张缅《晋书钞》三十卷。合钞众史者,有阮孝绪《正史削繁》九十四卷。则其来已古矣。沿及宋代,又增四例。《通鉴总类》之类,则离析而编纂之。《十七史详节》之类,则简汰而刊削之。《史汉精语》之类,则采摭文句而存之。《两汉博闻》之类,则割裂词藻而次之。迨乎明季,弥衍馀风。趋简易,利剽窃,史学荒矣。要其含咀英华,删除冗赘,即韩愈所称记事提要之义,不以末流芜滥责及本始也。博取约存,亦资循览。若倪思《班马异同》惟品文字,娄机《班马字类》惟明音训,及《三国志文类》总汇文章者,则各从本类,不列此门。

△《两汉博闻》·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嘉靖中黄鲁曾刊本。不著撰人名氏。案晁公武《读书志》,乃宋杨侃所编也。侃,钱塘人,端拱中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晚为知制诰,避真宗旧讳,更名大雅。是编摘录前后《汉书》,不依篇第,不分门类。惟简择其字句故事列为标目,而节取颜师古及章怀太子《注》列於其下。凡《前汉书》七卷、《后汉书》五卷。虽於史学无关,然较他类书采摭杂说者,究为雅驯。《后汉书》中间有引及《前汉书》者,必标颜师古字。而所引梁刘昭《续汉志注》,乃与《章怀注》无别,体例未免少疏。至所列纪传篇目,亦往往多有讹舛。然如《四皓》条下引《颜师古注》曰:“四皓称号,本起於此,更无姓名可称。盖隐居之人,匿迹远害,不自标显,秘其氏族,故史传无得而详。至於皇甫谧、圈称之徒及诸地理书说,竟为四人安姓字。自相错互,语又不经。班氏不载於书,诸家皆臆说。今并弃略,一无取焉”云云。明监本《汉书注》竟佚此条,惟赖此书幸存,则亦非无资考证者矣。

△《通鉴总类》·二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沈枢撰。枢字持要,德清人,绍兴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谥宪敏。是书乃其致仕时所编。取司马光《资治通鉴》事迹,仿《册府元龟》之例,分为二百七十一门。每门各以事标题,略依时代前后为次,亦间采光《议论》附之。所分门目,颇有繁碎。如《赏罚》门外又立《贬责》、《功赏》二门,《外戚》门外又立《贵戚》一门,《近习》门外又立《宠倖》一门,《隐逸》门外又立《高尚》一门,《积善》门外又立《阴德》一门者,不一而足。又如安重荣奏请逾分不过骄蹇,乃以此一条别立《僣窃》一门,则配隶不确。东周下迄五代,兴废不一,乃独取申彻论燕必亡、黄泓论燕必复二条,立为《兴废》一门,则疏漏太甚。然《通鉴》浩博,猝难尽览。司马光尝言惟王胜之曾读一过,馀人不能数卷即已倦睡。则采摭精华,区分事类,使考古者易於检录。其书虽陋,亦不妨过而存之也。嘉定中鋟版潮阳,楼钥尝为之序。元至正中浙江行省重刊,周伯琦又序之。二人皆博物君子,而肯以文章弁其首,殆以操觚数典,尚有一壶千金之用欤。

△《南史识小录》·八卷、《北史识小录》·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名荪、朱昆田同编。名荪字涧芳,钱塘人。昆田字文盎,秀水人,彝尊之子也。是书仿《两汉博闻》之例,取《南北二史》,摘其字句之鲜华,事迹之新异者,摘录成编。不分门目,惟以原书次第胪列,而各著其篇名。亦不加训释,惟摘取数字标目,以原文载於其下,著是语之缘起而已。《文献通考》载陈正敏之言曰:李延寿作《南北史》,粗得作史之体。故《唐书》本传亦谓其删略秽词,过本书远甚。然好述妖异兆祥谣谶,特为繁猥。又引司马光之言,亦谓李延寿《书》於禨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盖自沈约《宋书》以下,大抵竞标藻采,务摭异闻,词每涉乎俪裁,事或取诸小说。延寿因仍旧习,未尽湔除,宜为论者之所惜。然揆以史体,固曰稍乖,至於赋手取材,诗人隶事,则樵苏渔猎,捃拾靡穷。此譬如柟瘤为病,而制枕者反贵其文理也。名荪等撷其精华,以备选用,使遗文琐事,披卷灿然。其书虽作自近人,其所采录则皆唐以前事,与《艺文类聚》诸书约略相似。存以备考,愈於冗杂之类书多矣。

──右“史钞类”三部、四十八卷,皆文渊阁著录。

○史钞类存目

△《史记法语》·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洪迈编。迈字景卢,鄱阳人,绍兴乙丑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端明殿学士,谥文敏,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於《史记》百三十篇内,自二字以上,句法古隽者,依次标出,亦间录旧注。盖与《经子法语》等编同以备修词之用。《书录解题》载之《类书类》,称十八卷。此本乃止八卷,似非完书。然卷末有题识一行云:“淳熙十二年二月刊於婺州。”是当时刊本实止八卷,《书录题解》所载,衍一“十”字明矣。

△《南朝史精语》·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洪迈撰。迈於诸书多有节本。其所纂辑,自《经子》至《前汉》皆曰《法语》,自《后汉》至《唐书》皆曰《精语》。此所摘宋、齐、梁、陈四朝史中之语也。凡《宋书》四卷、《齐书》三卷、《梁书》二卷、《陈书》一卷。其去取多不可解。即以卷首《宋本纪》考之,如《桓玄与刘迈书》有云:“北府人情云何,近见刘云何所道”,乃独摘“北府人情云何”句。《宋顺帝反正诏》曰:“故顺声一唱,二溟卷波,英风振路,宸居清翳”,乃独摘“二溟卷波”句。高祖北讨,加领征将军,司、豫二州刺史,以世子为徐、兖二州刺史,下书有云:“今当奉辞西旆,有事关中,弱嗣叨蒙,复忝今授”,乃独摘“复忝今授”四字。又如《加高祖九锡》策文,骈词丽句,叠出不穷,乃独摘“出藩入辅,锋无前对”二句。盖南宋最重词科,士大夫多节录古书,以备遣用。其排比成编者,则有王应麟《玉海》、章俊卿《山堂考索》之流。巾箱秘本,本非著书,不幸而为人所传者,则有如此类。后人以其名重存之,实非其志也。以流传已久,姑存其目,实则无可采录。惟其中所录《宋书》,《本纪》第一,《列传》第二、第三,《志》第四,《志》反在《列传》之后。考刘知几《史通》曰:“旧史以《表》、《志》之帙,分於《纪》、《传》之间。降及蔚宗,肇加厘革。沈、魏继作,相与因循。今北监版《魏书》,《志》在《列传》后,是其显证,与《史通》合。而《宋书》则移其次第,列於《纪》、《传》之间。观迈所序,犹从古本。知几之言不妄,是则可资考证之一端。十卷之中,惟此一节足取耳。

△《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吕祖谦编。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此盖其读史时删节备检之本,而建阳书坊为刻而传之者。凡《史记》二十卷、《西汉书》三十卷、《东汉书》三十卷、《三国志》二十卷、《晋书》三十卷,《南史》二十五卷、《北史》二十八卷、《隋书》二十卷、《唐书》六十卷、《五代史》十卷。前冠以《疆理》、《世系》、《纪年》之图。所录大抵随时节抄,不必尽出精要。如《东汉》、《晋》二史内,四言赞语,於本书已属赘拇骈枝,乃一概摘存,殊为冗杂。又如《北史》纪传为隋代而作者,业已并入《隋书》,乃独《四夷》一传仍及隋事,而《隋书》内遂删去之,为例亦间有不纯。然南宋诸儒,大抵研究性命,而轻视史学。故朱子作《贡举私议》,欲分年试士,以《史记》、《两汉》为一科,《三国》、《晋书》、《南北史》为一科,《新旧唐书》、《五代史》为一科。盖虚谈无实之弊,朱子亦深虑之矣。祖谦虽亦从事于讲学,而淹通典籍,不肯借程子玩物丧志之说,以文饰空疏。故朱子称其史学分外仔细。附存其目,俾儒者知前人读书,必贯彻首尾。即所删节之本,而用功之深至,可以概见。则此二百七十三卷者,虽不能尽诸史之全,而足以为宋儒不废史学之明证也。

△《东汉精华》·十四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宋吕祖谦撰。是编乃其《两汉精华》之一。即范氏之书摘其要语而论之,或比类以明之。於光武、明、章、和四帝《纪》尤为详悉。所略者惟《表》、《志》耳。然不具事之始末,所论每条仅一二语,略抒大意,亦不申其所以然。盖是书乃阅史之时摘录於册,以备文章议论之用。后人重祖谦之名,因而刊之。与洪迈《经史法语》均非有意著书者也。

△《诸史提要》·十五卷(内府藏本)

宋钱端礼撰。端礼字处和,临安人,吴越王俶六世孙,荣国公忱之子。少以恩荫入仕,累官至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以庄文太子妃父罢为资政殿太学士。再知宁国,移绍兴,复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谥忠肃。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乃取诸史之文可资词藻者,按部采摘,汇辑成编。各以一二语标题,而分注其首尾於下。凡《史记》一卷、《前汉书》二卷、《后汉书》二卷、《三国志》一卷、《晋书》三卷、《南史》一卷、《北史》一卷、《新唐书》三卷、《五代史》一卷。其著录於《宋史·艺文志》者,与此本卷目相同。前有其门人刘孝韪《序》,不著年月。详其词意,盖端礼为参政时所刊行也。其体例颇与洪迈《史汉法语》、《诸史精语》相近。陈振孙《书录解题》尝讥其泛然录钞,毫无义例。盖南宋最尚词科,以妃青俪白相高,故当时有此抄书之学也。

△《汉隽》·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林越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卷数与今相符,而注称“括苍林钺”。《处州府志》亦载林钺。此本则皆作林越,未详孰是也。其书取《汉书》中古雅之字,分类排纂为五十篇。每篇即以篇首二字为名,亦间附原注。前有绍兴壬午越《自序》,称大可以详其事,次可以玩其词。然割裂字句,漫无端绪,而曰可详其事,其说殊夸。后有延祐庚申袁桷重刻《跋》,称《汉隽》之作,盖为习宏博便利,斯为定论矣。

△《元史节要》·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张九韶撰。九韶字美和,清江人。洪武十年,以荐为国子助教,升翰林院编修。是编因当时所修《元史》版藏内府,人间多不得见。於是仿曾先之《十八史略》例,节其要为一书。其编年系事,则仍用《通鉴》之体。前有洪武甲子《自序》一篇。然纪载多不具首尾,未为该备。且此书成於洪武间,而《顺帝纪》内多有称“明太祖高皇帝”者,疑其经后人所改窜,非九韶原本也。

△《两晋南北奇谈》·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涣撰。涣为仁宗庆历末睢阳五老之一。王辟之《渑水燕谈》,称其官为太子宾客,祝穆《事文类聚》载钱明逸《五老会诗序》,称为太原人,其事迹则未详。然世仅传涣《五老会诗》一首,不闻其著此书。郑樵以下诸家书目,亦不著录。考太学进士题名碑,弘治丙辰科有王涣,象山人。《明史·艺文志》有涣所著《墨池手录》三卷。此本自称墨池王涣,与墨池之号相合,知此书为明王涣撰。其称太原,盖举郡望耳。其书摘录《晋书》以下八史琐语杂事。王士祯《居易录》称,尝见书贾携《两晋奇谈》,不云谁作,疑即此书也。

△《分类通鉴》·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明弘治中河间知府施槃刊於郡斋,亦不云谁作。其书分类猥杂,标题弇陋,盖即《通鉴总类》之节本,又沈枢之重佁矣。

△《读书漫笔》·十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方澜撰。澜,莆田人,正德丁丑进士,官礼部郎中。是书上自《汉书》,下迄《唐书》,随笔采摘其字句,兼及训诂,亦时论断其是非,发明殊鲜。

△《诸史品节》·三十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深编。深有《周礼训隽》,已著录。是书所采,自《国语》以及《后汉书》,皆随意杂钞,漫无体例。

△《史纂左编》·一百二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唐顺之撰。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书以历代正史所载君臣事迹,纂集成编。别立义例,分《君》、《相》、《名臣》、《谋臣》、《后》、《公主》、《戚》、《储》、《宗》、《宦》、《幸》、《奸》、《篡》、《乱》、《莽》、《镇》、《夷》、《儒》、《隐逸》、《独行》、《烈妇》、《方技》、《释》、《道》凡二十四门。其意欲取千古兴衰治乱之大者,切著其所以然,故其体与他史稍异。然其间详略去取,实有不可解者。如《君纪》只列汉、唐、宋三朝,偏安者皆不得与,而隗嚣、公孙述、李筠、李重进诸人乃反附入。於列代宦官酷吏叙之极详,固将以垂鉴戒,而唐之杨复恭、来俊臣、周兴等尤为元恶巨憝,乃反见遗。又以房琯为中兴之相、高骈为平乱之将,褒贬既已失平。以纥石烈为人名,姓氏几於莫辨。其他妄为升降,颠倒乖错之处,不可胜言。殆与李贽之《藏书》狂诞相等。乃贽《书》世犹多相诟病,而是编独未有纠其失者,殆震於顺之之名,不敢议欤。

△《史记钞》·六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茅坤编。坤有《徐海本末》,已著录。是编删削《史记》之文,亦略施评点。然坤虽好讲古文,恐未必能刊正司马迁也。

△《史要编》·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梁梦龙编。梦龙字乾吉,真定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贞敏,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杂采诸史之文为《正史》三卷、《编年》三卷、《杂史》三卷、《史评》一卷。《自序》谓学者罕睹全史,是编上下数千载,盛衰得失之迹,大凡具在,盖为乡塾无书者设也。

△《左国腴词》·八卷(内府藏本)

明凌迪知撰。迪知字穉哲,乌程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是编采《左传》、《国语》字句,分类编辑。凡《左传》五卷,为类四十;《国语》三卷,为类四十有三。所摘皆仅存一二语,既不具其始末,又不标为何人之言。且注与正文,混淆不辨。非惟不足以资考证,并不可以供挦撦。与所撰《太史华句》、《两汉隽言》、《文选锦字》诸书,体例皆仿林越《汉隽》。而冗杂破碎,又出《汉隽》之下。如“以从欲鲜济”一语,列之《涧溪类》中,盖误以为“济川”之“济”也。是尚足与论乎?

△《太史华句》·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凌迪知编。是编成於万历丁丑。《明史·艺文志》著录,卷数与此本相同。皆摘《史记》字句,以类编次。司马迁史家巨擘,其文岂可以句摘,句又岂可以华目。盖王、李割剥秦、汉之风,至明季而未殄,故书肆尚镌此等书,以投时好耳。

△《两汉隽言》·十卷(内府藏本)

明凌迪知编。宋林越作《汉隽》,所采止於《西汉》。迪知因仿越体例,辑《后汉》故实,与越书合为一编,改题今名。自第一卷至十卷,皆林氏之旧,题曰《前集》。十一卷至十六卷,迪知所续者,题曰《后集》。采摭亦备。然不自为一书,而补葺旧本,创立新名,是则明人之结习矣。

△《四史鸿裁》·四十卷(通行本)

明穆文熙编。文熙有《七雄策纂》,已著录。是编选录《左传》十二卷、《国语》八卷、《战国策》八卷、《史记》十二卷,皆略注字义,无所发明,批点尤为弇陋。其括此四书曰“四史”,亦杜撰无稽也。

△《全史论赞》·八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项笃寿编。笃寿有《小司马奏草》,已著录。是书以诸史浩繁,难於寻究,特撮其《论赞》,以备观览。凡《史记》七卷,《汉书》六卷,《后汉书》五卷,《三国志》三卷,《晋书》四卷,《宋书》、《南齐书》各三卷,《梁书》二卷,《陈书》、《魏书》各三卷,《北齐书》、《后周书》、《南史》各二卷,《北史》三卷,《隋书》二卷,《唐书》七卷,《五代史》五卷,《宋史》六卷,《辽史》、《金史》、《元史》各四卷。然读史必先知其事之始末,而后可断其人之是非。今笃寿惟存其《论》,使称善者不知其所以善,称恶者不知其所以恶,仍於读史者无益也。

(案此书皆取《论赞》,宜入《史评》,然皆摘录於诸史,非所自评也。故仍入之《史钞类》焉。)

△《宋史纂要》·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思义撰。思义字允明,松江人。《宋史》极为烦冗,是书仅删存二十卷,可谓约矣。然班、范皆号谨严,而两《汉书》卷帙犹富。宋之历年,几於匹汉,而缩为寥寥数卷,谓事增文省,殆必不然。至以《辽金史》附宋之后,等诸《晋书》之载刘、石,尤南北史臣互相诟厉之见,非公论也。

△《古今彝语》·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汪应蛟撰。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谥清简,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杂录史文,上起唐、虞,下迄於元,去取漫无义例,特兴之所至而已。

△《史书纂略》·二百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马维铭撰。维铭字新甫,平湖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是书取“二十一史”《本纪》、《列传》,各撮取大略,汇成一编。盖亦通史之例。然去取失宜,疏略太甚,非博非约,殆两无所居也。

△《史裁》·二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吴士奇撰。士奇字无奇,歙县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是书节录史文,始自春秋,迄於宋元,杂采旧论,亦间以己意断之。既非编年,又非纪传,惟随意抄撮而已。

△《史觿》·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谢肇淛撰。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明史·文苑传》附见《郑善夫传》中。是书摘“十七史”中隐僻字句。标列成编。凡一史为一卷。谓之“觿”者,《自序》以为解结之义。人之有疑甚於结,故求其解而笔之也。然於《史》、《汉》、《三国》诸书,原有旧注者,所载尚为明晰。於《晋书》以下原本无注者,亦仅录旧文,绝无考证,仍不足以释学者之疑。则所云求其解者,亦徒虚语矣。

△《读史快编》·四十四卷(内府藏本)

明赵维寰撰。维寰字无声,平湖人,万历庚子举人。是书於诸史之中摘录其新异之事,始於《史记》,迄《新唐书》,割裂翦裁,漫无义例。

△《史脔》·二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余文龙编。文龙字起潜,古田人,万历辛丑进士,官南京工部主事。其书杂录旧史,饾飣殊甚,与《读史快编》正同。但《快编》止於《唐》,此则抄至《金》、《元》耳。

△《南北史钞》·(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周诗雅撰。诗雅字廷吹,武进人,万历己未进士。是编摘录《南北史》新奇纤佻之事,以为谈助,然不及后来沈名荪、朱昆田书之有条理。

△《二十一史论赞辑要》·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彭以明编。以明,庐陵人,万历中诸生。是编采录诸史《论赞》,以课其子。抄撮之学,非读史之正法也。

△《史品赤函》·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仁锡编。仁锡有《系词十篇书》,已著录。是编所录,上起古初,下迄於《晋书》,或采其文,或节录一二事,茫无义例。尤时时参以伪撰。如《云长遇害不屈》一篇,不知其从何来,而《刘聪辱怀愍》一篇,称聪为汉昭烈玄孙,云出《续三国志》,亦未见有是书也。

△《读史集》·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杨以任撰。以任字维节,瑞金人,崇祯辛未进士,官国子监博士。是编摘诸史中事迹之可快可恨及有胆有识者,分为《快》、《恨》、《胆》、《识》四集,每条下略缀评语,词多佻纤。

△《宋史存》·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文德翼撰。德翼字用昭,德化人,崇祯甲戌进士,官嘉兴府推官。是编采掇《宋史列传》,而删润其文。始於宗泽,终於文天祥。盖福王时所作,故独寓意於绍兴以后云。

△《读史汉翘》·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施端教编。端教字匪莪,泗州人。是书取《史》、《汉》中字句新异者,编录成帙。盖仿林越《汉隽》、洪迈《史记法语》、《西汉法语》例,然卷帙无多,分类繁琐,殊无益於考证。

△《二十一史论赞》·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沈国元编。国元字飞仲,吴县人。是书摘录“二十一史”《论赞》,加以圈点评识,全如批选时文之式。以为评史,则《纪传》所载,非《论赞》所能该,事无始末,何由信其是非;以为论文,则《晋书》以下八史以及《宋》、《辽》、《金》、《元》四史岂可以为文式哉,真两无取也。

△《三国史瑜》·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毓睿撰。毓睿字圣初,钱塘人。是书成於崇祯癸未。于陈寿《三国志》中择其事迹较著者,条分件系,缀以评语。自汉献帝初平元年迄建安二十五年,分国未定,仍称季汉。自魏黄初元年迄咸熙元年,三国并建,则称三国。凡《晋书》中事属魏朝者,亦采入以补其阙。既非纪传,又非编年,了无伦绪。又於曹操既改称名,而编年又以为魏主,体例亦自相矛盾。评语多取锺惺之说,其所宗尚可知也。

△《史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姚允明撰。允明字汝服,休宁人。是书自三皇以讫元代,摭采史文,节缩成编。前有张溥、吴应箕二《序》,盖亦依附复社者。故书止十卷,而卷首列参阅姓氏至二百八十三人。其声气标榜,可以概见。《应箕序》至谓其撰言简奥近《尚书》,是何言欤?

△《廿一史识馀》·三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张墉撰。墉字石宗,钱塘人。是编一名《竹香斋类书》。摘录“二十一史”佳事隽语,分类排纂,共五十七门。末又附《补遗》一门。略仿《世说》之体,而每条下皆注原史之名。其发凡讥何氏《语林》滥及稗官。然《世说新语》古来本列小说家,实稗官之流。而责其滥及稗官,是犹责弓人不当为弓,矢人不当为矢也。且所重乎正史者,在於叙兴亡,明劝戒,核典章耳。去其大端而责其琐事,其去稗官亦仅矣。

△《史异编》·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俞文龙撰。文龙,晋江人。其书以诸史所载灾祥神怪汇为一编。既非占验之书,又无与学问之事,徒见其好怪而已。

△《读史蒙拾》·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王士禄编。士禄字子底,号西樵,新城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是书取诸史新颖之语,标数字为题,而录其本文於后,亦洪迈《经史法语》之类。然书止一卷,聊以寓意而已,实未竟其事。曰《蒙拾》者,取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童蒙者拾其香草”句也。

△《史纬》·三百三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陈允锡撰。允锡字亹斋,晋江人,顺治己未,以荐举授平湖县知县。是书盖仿吕祖谦《十七史详节》之意。然祖谦但撷取菁华,以便省览。允锡则多所改窜於其间。有合并重复者。如周秦以前入《史记》,而汉高祖以至武帝则割入《汉书》。《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史则与《南北二史》参考归一。其馀表志纪传互见者,亦悉从汰除之类是也。有删削繁冗者。如《宋史》宗室世系但系族谱,《元史·刑法志》全抄律文,及但叙官阀无褒贬之《列传》是也。有更易旧第者。如退魏於蜀后,削二牧於昭烈之前,移吕布、二袁、刘表於东汉之类是也。有窜改旧名者。如项羽、吕后、武后不称《本纪》,宋留从效、陈洪进不称《世家》之类是也。其他如《新唐书》则点正其文句,《元史·食货志》则连属其篇次者,为数尤多。卷帙浩繁,用力可谓勤至。然其中繁简失度,分合无义者,亦尚不少。盖网罗百代,其事本难。梁武帝作《通史》六百卷,刘知几深以为讥。司马光《进通鉴表》,亦称其中牴牾,不能自保。允锡此书,积毕生之力为之,而卒之不协於体要,固其所矣。

△《两晋南北集珍》·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宜兴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维崧以四六擅名。此书采南北朝故实,各加标目,盖即以备骈体采掇之用。前有《自序》,作於康熙丙辰,乃未举制科之前四年也。

──右“史钞类”四十部、一千六百十九卷,内一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资源编号:ZY1541382;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communicate with sb 和某人交流

上 一 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下 一 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其它收录: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献韶阳相国崔公
春节是节,祝你芝麻开花节节高
怀念不一定就要相见,喜欢不一定就要在一起
对于感情不够积极的男女来说,「缘分」往往是最好的借口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7.34.193.*美国 Apple公司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思考中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come up with 提...
come over to 过...
come in 进
chat with sb 和...
catch up with ...
care 关心 eg : D...
call sb sth eg...
by the end of ...
bother 打扰 both...
学习是情感的提升和智慧的碰撞...
学习是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寻找答案的过程,是思维...
学习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
学习需要自我激励,自我推动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