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二 经部二

○易类二

△《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刘牧撰。牧字长民,其《墓志》作“字先之”,未详孰是,或有两字也。彭城人。官至太常博士。《宋志》载牧《新注周易》十一卷,图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则作“图三卷”。其注今不传,惟图尚在,卷数与晁氏本同。汉儒言《易》多主象数,至宋而象数之中复岐出图书一派。牧在邵子之前,其首倡者也。牧之学出於种放,放出於陈抟,其源流与邵子之出於穆李者同。而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则与邵异。其学盛行於仁宗时。黄黎献作《略例隐诀》,吴秘作《通神》、程大昌作《易原》,皆发明牧说。而叶昌龄则作《图义》以驳之,宋咸则作《王刘易辨》以攻之,李覯复有《删定易图论》。至蔡元定则以为与孔安国、刘歆所传不合,而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朱子从之,著《易学启蒙》。自是以后,若胡一桂、董楷、吴澄之书皆宗朱蔡,牧之图几於不传。此本为通志堂所刊,何焯以为自《道藏》录出。今考《道藏目录》,实在《洞真部·灵图类·云字号》中。是即图书之学出於道家之一证。录而存之,亦足广异闻也。南宋时刘敏士尝刻於浙右漕司,前有欧阳修《序》。吴澄曰:“修不信《河图》而有此《序》,殆后人所伪为,而牧之后人误信之者。”俞琰亦曰:“《序》文浅俚,非修作。”其言有见,故今据而削之。其《遗论九事》:一为《太皞授龙马负图》,二为《六十四卦推荡诀》,三为《大衍之数五十》,四为《八卦变六十四卦》,五为《辨阴阳卦》,六为《复见天地之心》,七为《卦终未济》,八为《蓍数揲法》,九为《阴阳律吕图》。以先儒之所未及,故曰“遗论”。本别为一卷,徐氏刻《九经解》,附之《钩隐图》末,今亦仍之焉。

△《周易口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用范仲淹荐,由布衣拜校书郎。历太常博士,致仕归。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天隐始末未详。叶祖洽作《陈襄行状》,称“襄有二妹,一适进士倪天隐”,殆即其人。董{芬廾}《严陵集》载其《桐庐县令题名碑记》一篇,意其尝官睦州也。其说《易》以义理为宗。邵伯温《闻见前录》记程子《与谢湜书》,言读《易》当先观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三原刘绍攽《周易详说》曰:“朱子谓程子之学源於周子,然考之《易传》,无一语及太极。於《观》卦辞云:‘予闻之胡翼之先生,居上为天下之表仪。’於《大畜》上九云:‘予闻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误加何字。’於《夬》九三云:‘安定胡公移其文曰“壮于頄,有凶。独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於《渐》上九云:‘安定胡公以陆为逵。’考《伊川年谱》:‘皇祐中游太学,海陵胡翼之先生方主教道,得先生文试,大惊,即延见,处以学职。’意其时必从而受业焉。世知其从事濂溪,不知其讲《易》多本於翼之也。”其说为前人所未及。今核以程《传》,良然。《朱子语类》亦称“胡安定《易》分晓正当”。则是书在宋时,固以义理说《易》之宗已。王得臣《麈史》曰:“安定胡翼之,皇祐、至和间国子直讲,朝廷命主太学。时千馀士日讲《易》,是书殆即是时所说。”《宋志》载瑗《易解》十卷,《周易口义》十卷。朱彝尊《经义考》引李振裕之说云:“瑗讲授之馀,欲著述而未逮,其门人倪天隐述之。以非其师手著,故名曰《口义》。后世或称《口义》,或称《易解》,实无二书也。”其说虽古无明文,然考晁公武《读书志》有云:“胡安定《易传》盖门人倪天隐所纂,非其自著。故《序》首称先生曰。”其说与《口义》合。又列於《易传》条下,亦不另出《口义》一条。然则《易解》、《口义》为一书明矣,《宋志》盖误分为二也。

△《温公易说》·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司马光撰。考苏轼撰光《行状》,载所作《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一卷,又三卷,又《系辞说》二卷。晁公武《读书志》云:“《易说》杂解《易》义,无诠次,未成书。”《朱子语类》又云:“尝得温公《易说》於洛人范仲彪,尽《随卦》六二,其后阙焉。后数年,好事者於北方互市得版本,喜其复全。”是其书在宋时所传本,已往往多寡互异,其后乃并失其传。故朱彝尊《经义考》亦注为“已佚”。今独《永乐大典》中有之,而所列实不止於《随卦》,似即朱子所称后得之本。其释每卦或三四爻,或一二爻,且有全无说者。惟《系辞》差完备,而《说卦》以下仅得二条。亦与晁公武之言相合。又以陈友文《集传精义》、冯椅《易学》、胡一桂《会通》诸书所引光说核之,一一具在。知为宋代原本无疑。其解义多阙者,盖光本撰次未成,亦如所著《潜虚》,转以不完者为真本,并非有所残佚也。光传家集中有《答韩秉国书》,谓王辅嗣以老庄解《易》,非《易》之本旨,不足为据。盖其意在深辟虚无玄渺之说。故於古今事物之情状,无不贯彻疏通,推阐深至。如解《同人》之《彖》曰:“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坎》之《大象》曰:“水之流也,习而不止,以成大川。人之学也,习而不止,以成大贤。”《咸》之九四曰:“心苟倾焉,则物以其类应之。故喜则不见其所可怒,怒则不见其所可喜,爱则不见其所可恶,恶则不见其所可爱。”大都不袭先儒旧说,而有德之言,要如布帛菽粟之切於日用。惜其沈湮既久,说《易》家竟不获睹其书。今幸际圣朝,表章典籍,复得搜罗故简,裒次成编。亦可知名贤著述,其精义所在,有不终泯没於来世者矣。谨校勘釐订,略仿《宋史》原目,定为六卷,著於录。

△《横渠易说》·三卷(内府藏本)

宋张子撰。《宋志》著录作十卷。今本惟《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传》以下至《杂卦》为一卷,末有《总论》十一则,与《宋志》不合。然《书录解题》已称《横渠易说》三卷,则《宋志》误也。杨时乔《周易古今文》称今本只六十四卦,无《系辞》,实未全之书。则又时乔所见之本偶残阙耳。是书较程《传》为简,往往经文数十句中一无所说。末卷更不复全载经文,载其有说者而已。董真卿谓《横渠易说》发明二程所未到处。然考《宋史》,张子卒於神宗时。程子《易传序》则作於哲宗元符二年,其编次成书则在徽宗崇宁后,张子不及见矣。真卿谓发明所未到,非确论也。其说《乾·彖》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说《文言》用“谷神”字,说“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语,皆借《老子》之言,而实异其义。非如魏晋人合《老》、《易》为一者也。惟其解《复卦》“后不省方”,以后为继体守成之主,以“不省方”为富庶优暇,不甚省事,则於义颇属未安。此又不必以张子故而曲为之辞矣。

△《东坡易传》·九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宋苏轼撰。是书一名《毗陵易传》。陆游《老学庵笔记》谓其书初遭元祐党禁,不敢显题轼名,故称“毗陵先生”,以轼终於常州故也。苏籀《栾城遗言》,记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於轼。今《蒙卦》犹是辙解。则此书实苏氏父子兄弟合力为之,题曰轼撰,要其成耳。籀又称洵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因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故朱子谓其惟发明爱恶相攻、情伪相感之义,而议其粗疏。胡一桂记晁说之之言,谓轼作《易传》,自恨不知数学,而其学又杂以禅,故朱子作《杂学辨》,以轼是书为首。然朱子所驳不过一十九条,其中辨文义者四条,又一条谓苏说无病,然有未尽其说者。则朱子所不取者仅十四条,未足以为是书病。况《朱子语类》又尝谓其於物理上亦有看得著处,则亦未尝竟废之矣。今观其书,如解《乾卦·彖传》性命之理诸条,诚不免杳冥恍惚,沦於异学。至其他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得曲譬之旨。盖大体近於王弼,而弼之说惟畅玄风,轼之说多切人事。其文辞博辨,足资启发,又乌可一概屏斥耶?李衡作《周易义海撮要》,丁易东作《周易象义》,董真卿作《周易会通》,皆采录其说,非徒然也。明焦竑初得旧本刻之。乌程闵齐伋以朱墨板重刻,颇为工緻,而无所校正。毛晋又刻入《津逮秘书》中。三本之中,毛本最舛。如《渐卦》上九并《经》文皆改为“鸿渐于逵”,则他可知矣。今以焦本为主,犹不甚失其真焉。

△《易传》·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宋伊川程子撰。卷首有元符二年《自序》。考程子以绍圣四年编管涪州,元符三年迁峡州,则当成於编管涪州之后。王偁《东都事略》载是书作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全书》通作四卷。考杨时《跋语》,称“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谢显道得其书於京师,以示余。错乱重复,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正,去其重复,逾年而始完”云云,则当时本无定本,故所传各异耳。其书但解《上、下经》及《彖》、《象》、《文言》,用王弼注本。以《序卦》分置诸卦之首,用李鼎祚《周易集解》例。惟《系辞传》、《说卦传》、《杂卦传》无注,董真卿谓亦从王弼。今考程子《与金堂谢湜书》,谓“《易》当先读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谓程子有取於弼,不为无据。谓不注《系辞》、《说卦》、《杂卦》以拟王弼,则似未尽然。当以杨时草具未成之说为是也。程子不信邵子之数,故邵子以数言《易》,而程子此《传》则言理,一阐天道,一切人事。盖古人著书,务抒所见而止,不妨各明一义。守门户之见者必坚护师说,尺寸不容逾越,亦异乎先儒之本旨矣。

△《易学辨惑》·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邵伯温撰。伯温字子文,邵子之子也。南渡后官至利路转运副使。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案沈括《梦溪笔谈》,载“江南郑夬字扬庭,曾为一书谈《易》。后见兵部员外郎秦玠,论夬所谈,玠骇然曰:‘何处得此法?’玠尝遇一异人,授此历数,推往古兴衰运历无不皆验。西都邵雍亦知大略”云云,盖当时以邵子能前知,故引之以重其术。伯温谓邵子《易》受之李之才,之才受之穆修,修受之陈抟,平时未尝妄以语人。惟大名王天悦、荥阳张子望尝从学,又皆蚤死。秦玠、郑夬尝欲从学,皆不之许。天悦感疾且卒,夬赂其仆於卧内窃得之,遂以为学,著《易传》、《易测》、《明范》、《五经时用》数书,皆破碎妄作,穿凿不根。因撰此书以辨之。《宋史》邵子本传颇采其说。考《书录解题》有郑夬《易传》十三卷,《宋史·艺文志》有郑夬《时用书》二十卷,《明用书》九卷,《易传辞》三卷,《易传辞后语》一卷,今并佚。《司马光集》有《进郑夬易测劄子》,称其“不泥阴阳,不涉怪妄,专用人事,指明六爻,求之等伦,诚难多得。”与伯温所辨,褒贬迥殊。光亦知《易》之人,不应背驰如是。以理推之,夬窃邵子之书而变化其说,以阴求驾乎其上。所撰《易测》,必尚随爻演义,不涉术数,故光有“不泥阴阳,不涉怪妄”之荐。至其《时用书》之类,则纯言占卜之法,故伯温辞而辟之。其兼《易测》言之者,不过憎及储胥之意耳。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注曰“未见”。此本自《永乐大典》录出,盖明初犹存。《宋史·艺文志》但题《辨惑》一卷,无“易学”字,《永乐大典》则有之,与《书录解题》相合,故今仍以《易学辨惑》著录焉。

△《了翁易说》·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陈瓘撰。瓘字莹中,了翁其自号也。延平人。元丰二年进士甲科。建中靖国初为右司谏,尝移书责曾布及言蔡京、蔡卞之奸,章数十上,除名编隶合浦以死。事迹具《宋史》本传。此本为绍兴中其孙正同所刊。冯椅谓尝从其孙大应见了翁有《易全解》,不止一卷,多本卦变,与朱子发之说相类。胡一桂则谓尚见其初刊本,题云《了翁易说》,并未分卷。此本盖即一桂所见也。邵伯温《闻见录》,称瓘说得康节之学。沈作喆《寓简》则曰“陈莹中尝以邵康节说《易》,讲解象数,一切屏绝,质之刘器之,器之曰:《易》固经世之用,若讲解象数,一切屏绝,则圣人设卦立爻,复将何用?惟知其在象数者皆寓也,然后可以论《易》。故曰: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方其未得之际而遽绝之,则吉凶与民同患之理将何以兆?恐非筌蹄之意”云云。然则瓘之《易》学,又尝质之刘安世,不全出邵子矣。其造语颇诘屈,故陈振孙《书录解题》病其辞旨深晦。然晁公武《读书志》谓其以《易》数言天下治忽多验,则瓘於《易》实有所得,非徒以艰深文浅易者,正未可以难读废矣。

△《吴园易解》·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宋张根撰。根字知常,德兴人。年二十一登进士第。大观中官至淮南转运使,以朝散大夫终於家。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末有其孙垓《跋》,称为先祖太师者,其子焘孝宗时为参知政事追赠官也。根所撰述甚多,垓《跋》称有宋朝编年数百卷,五经诸子皆为之传注。晁公武《读书志》载有《春秋指南》十卷,今皆未见。惟此《易解》仅存,明祁承家有其本。此为徐氏传是楼所钞,自《说卦传》“乾健也”节以下,蠹蚀残阙。末有康熙壬申李良年《跋》,亦称此本不易得。然《通志堂经解》之中遗而不刻,岂得本於刻成后耶?书中次第,悉用王弼之本。诠义理而不及象数,不袭河洛之谈。注文简略,亦无支蔓之弊。末有《序语》五篇,《杂说》一篇,皆论《系辞》,於《经》义颇有发明。又《泰卦论》一篇,於人事天道倚伏消长之机尤三致意焉。盖作於徽宗全盛时也。亦可云识微之士矣。

△《周易新讲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耿南仲撰。南仲字希道,开封人。靖康间以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与吴幵沮战守之说,力主割地。南渡后迁谪以终。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旧本或题《进周易解义》,疑为侍钦宗於东宫时经进之本。前有南仲《自序》曰:“易之道有要,在无咎而已。要在无咎者何,善补过之谓也。”又曰:“拂乎人情,是为小过,拂乎天道,是为大过。”南仲是说,盖推衍尼山“无大过”之旨。然孔子作《文言传》,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作《象传》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行止断以天理,所以教占者之守道;艰险济以人事,所以教占者以尽道。其曰“无大过”者,盖论是非,非论祸福也。如仅以“无咎”为主,则圣贤何异於黄老?仅曰“无拂天道”,则唐六臣辈亦将谓之知运数哉?南仲畏战主和,依违迁就,即此苟求“无咎”与“无拂天道”之说有以中之。是则经术之偏,祸延国事者也。然大致因象诠理,随事示戒,亦往往切实有裨,究胜於高语玄虚,推演奇偶,晦蚀作《易》之本者。节取所长可矣。

△《紫岩易传》·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张浚撰。紫岩者,浚自号也。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於《易》,尝为之传,前后两著稿。亲题其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始为定本矣。’献之尝缮录之,附以《读易杂说》,通为十卷,藏之於家。”据此,则《杂说》一卷,似献之所续附。然考献之是《跋》在嘉定庚辰,而朱子作浚《行状》已称有《易解》及《杂说》共十卷,则献之特缮录而已,未尝编次也。其书立言醇粹,凡说阴阳动静皆适於义理之正。末一卷即所谓《杂说》。胡一桂议其专主刘牧,今观所论《河图》,信然。朱子不取牧说,而作浚行状但称尤深於《易》、《春秋》、《论》、《孟》,不言其《易》出於牧,殆讳之欤?

△《读易详说》·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光撰。光字泰发,上虞人。崇宁五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庄简。事迹具《宋史》本传。光为刘安世门人,学有师法。绍兴庚申以论和议忤秦桧,谪岭南。自号读《易》老人,因摅其所得,以作是书。故於当世之治乱,一身之进退,观象玩辞,恒三致意。如解《坤》之六四云:“大臣以道事君,苟君有失德而不能谏,朝有阙政而不能言,则是冒宠窃位,岂圣人垂训之义哉!故《文言》以括囊为贤人隐之时,而大臣不可引此以自解。”又解《否》之初六云:“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解《蛊》之初六云:“天下蛊坏,非得善继之子堪任大事,曷足以振起之?宣王承厉王后,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於东都,卒成中兴之功,可谓有子矣,故考可以无咎。然则中兴之业,难以尽付之大臣,《蛊卦》特称父子者以此。”其因事抒忠,依经立义,大旨往往类此。史载其绍兴中奏疏云:“淮甸咫尺,了不经营。长江千里,不为限制。晋元帝区区草创,犹能立宗社,修宫阙,保江浙,未闻专主避敌如今日也。”其退而著书,盖犹此志矣。光尝作胡铨《易解序》曰:“《易》之为书,凡以明人事。学者泥於象数,《易》几为无用之书。邦衡说《易》,真可与论天人之际。”又曰:“自昔迁贬之士,率多怨怼感愤。邦衡流落瘴乡,而玩意三画,可谓困而不失其所亨,非闻道者能之乎?”其《序》虽为铨作,实则自明其著述之旨也。书中於卦爻之辞,皆即君臣立言,证以史事,或不免间有牵合。然圣人作《易》以垂训,将使天下万世无不知所从违,非徒使上智数人矜谈妙悟,如佛家之传心印,道家之授丹诀。自好异者推阐性命,钩稽奇偶,其言愈精愈妙,而於圣人立教牖民之旨愈南辕而北辙,转不若光作是书,切实近理,为有益於学者矣。自明以来,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兹从《永乐大典》薈萃成编。原阙《豫》、《随》、《无妄》、《睽》、《蹇》、《中孚》六卦及《晋卦》六三以下,其《复》与《大畜》二卦《永乐大典》本不阙而所载光解《复卦》阙《大象》及后四爻,《大畜》则一字不存,《系辞传》以下亦无解。其为原本如是,或传写佚脱,均不可知,姑仍其旧。其书《宋史》作《易传》,诸家书目或作《读易老人解说》,或作《读易详说》,殊不画一,而十卷之数则并同,殆一书而异名也。今从《永乐大典》题为《读易详说》,仍析为十卷,存其旧焉。

△《易小传》·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宋沈该撰。该字守约,一作元约,未详孰是。吴兴人。登嘉王榜进士。绍兴中官至左仆射,兼修国史,故宋人称是书为《沈丞相易传》。尝劄进於朝,高宗降敕褒谕,尤称其每卦后之论。其书以正体发明爻象之旨,以变体拟议变动之意,以求合於观象玩辞,观变玩占之义。其占则全用《春秋左传》所载筮例,如蔡墨所谓“《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者。林至作《易裨传》,颇以该说为拘挛。盖南渡以后,言《易》者不主程氏之理,即主邵氏之数,而该独考究遗经,谈三代以来之占法,违时异尚,其见排於至固宜。然左氏去古未远,所记卜筮,多在孔子之前。孔子赞《易》,未闻一斥其谬,毋乃太卜所掌周公以来之旧法,或在此不在彼乎?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该又有《系辞补注》十馀则,附於卷末。今本无之,盖已久佚矣。

△《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中登进士第。南渡后赵鼎荐为祠部员外郎,官翰林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题曰“汉上”,盖因所居以为名。前有震《进书表》,称“起政和丙申,终绍兴甲寅,凡十八年而成。”其说以象数为宗,推本源流,包括异同,以救庄老虚无之失。陈善《扪虱新话》诋其妄引《说卦》,分伏羲、文王之《易》,将必有据《杂卦》反对造孔子《易图》者。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多采先儒之说,然颇舛谬。冯椅《厚斋易学》述毛伯玉之言,亦讥其卦变、互体、伏卦、反卦之失。然朱子曰:“王弼破互体,朱子发用互体。互体自左氏已言,亦有道理,只是今推不合处多。”魏了翁曰:“《汉上易》太烦,却不可废。”胡一桂亦曰:“变、互、伏、反、纳甲之属,皆不可废,岂可尽以为失而诋之。观其取象,亦甚有好处。但牵合处多,且文辞繁杂,使读者茫然。看来只是不善作文尔。”是得失互陈,先儒已有公论矣。惟所叙图书授受,谓“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更三传而至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更三传而至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再传至程颢、程颐。厥后雍得之以著《皇极经世》,牧得之以著《易数钩隐图》,敦颐得之以著《太极图说》、《通书》,颐得之以述《易传》。”其说颇为后人所疑。又宋世皆以九数为《洛书》,十数为《河图》。独刘牧以十数为《洛书》,九数为《河图》。震此书亦用牧说,与诸儒互异。然古有《河图》、《洛书》,不云十数、九数。大衍十数见於《系辞》,太乙九宫见於《乾凿度》,不云《河图》、《洛书》。黑白、奇偶、八卦、五行,自后来推演之学,楚失齐得,正亦不足深诘也。
资源编号:ZY1541445;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

上 一 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三 经部三

下 一 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一 经部一

其它收录: 春日野行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It is time when
除了心被掏空了一公升,原来这就是撕心裂肺的感觉
黄昏,清晨
人生苦短,用心生活
给生活来次快乐的运球,给成功来次漂亮的助攻
一段电波传递一段问候,一条短信送上一份温暖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218.238.192.*韩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思考中
95.160.202.*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喜欢。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目标...
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只...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
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有毅...
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追求和奋斗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真...
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永远是自...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必...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