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 卷七

○传记类

△《古列女传》九卷

汉护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子政撰。成帝时,赵氏姊弟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嬖孽乱亡者,序次为八篇,以戒天子。其七篇,篇十五人,为一百五人。第八篇为颂义。《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十五卷,盖以七篇分为上下,并颂为十五卷,而自陈婴母以下十六人附入其中,或与向同时,或在向后者,皆好事者所益也。王回、曾巩二序辨订详矣。巩之言曰:“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室家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恣,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愚尝三复其言而志之。向书传于世鲜矣,惟此书独全。其称《诗·芣苡》《柏舟》《大车》之类,与今说《诗》者乖异,盖齐、鲁、韩之学,固不尽与毛氏同也。

△《东观汉纪》十卷

汉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撰。初,班固在显宗朝尝撰《世祖本纪》、《功臣列传》、《载记》二十八篇。至永初中,珍、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纪》。其后,卢植、蔡邕、马日磾等皆尝补续。《唐艺文志》一百二十七卷。今所存惟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冯异、祭遵及景丹、盖延九人列传而已。其卷第凡十二,而阙第七、八二卷,未知果当时之遗否也?

△《高士传》十卷

晋征士安定皇甫谧士安撰。序称自尧至魏咸熙,二千四百余载,得九十余人。今自被衣至管宁惟八十七人。

△《黄帝内传》一卷

序云篯铿游衡山得之石室,刘向校中秘书传于世,诞妄不经,方士辈所托也。

△《飞燕外传》一卷

称汉河东都尉伶玄子于撰。自言与扬雄同时,而史无所见。或云伪书也。然通德拥髻等事,文士多用之;而祸水灭火一语,司马公载之《通鉴》矣。

△《西京杂记》六卷

晋句漏令丹阳葛洪稚川撰。其卷末言洪家有刘子骏书百卷,先父传之。歆欲撰汉书,杂录汉事,未及而亡。试以此记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书,少有异同耳。固所不取不过二万余言,今钞出为二卷,以裨《汉书》之阙。所谓先父者,歆之于向也。而《馆阁书目》以为洪父传之,非是。《唐艺文志》亦只二卷,今六卷者,后人分之也。按洪博闻深学,江左绝伦,所著书几五百卷,本传具载其目,不闻有此书。而向、歆父子亦不闻其尝作史传于世,使班固有所因述,亦不应全没不著也。殆有可疑者,岂惟非向、歆所传,亦未必洪之作也。

△《襄阳耆旧传》五卷

晋荣阳太守襄阳习凿齿彦威撰。

△《谈薮》二卷

北齐秘书省正字北平阳玠松撰。事综南北,时更八代。隋开皇中所述也。

△《梁四公记》一卷

唐张说撰。案《馆阁书目》称梁载言纂。《唐志》作卢诜,注云一作梁载言。《邯郸书目》云载言得之临淄田通,又云别本题张说,或为卢诜。今按此书卷末所云田通事迹,信然,而首题张说,不可晓也。其所记多诞妄,而四公名姓尤怪异无稽,不足深辨。载言,上元二年进士也。

△《景龙文馆记》八卷

唐修文馆学士武甄平一撰。中宗初置学士以后馆中杂事,及诸学士应制、倡和篇什杂文之属。亦颇记中宗君臣宴亵无度,以及暴崩。其后三卷,为诸学士传。今阙二卷。平一,以字行。

△《狄梁公家传》三卷

唐海州刺史江都李邕泰和撰。

△《高力士外传》一卷

唐大理司直郭湜撰。

△《北征杂记》一卷

唐宰相赵憬撰。贞元四年,咸安公主下降回纥,憬副关播为册礼使,作此书纪行。

△《唐年小录》八卷

唐户部尚书扶风马总会元撰。记唐以来杂事,分为七门,末卷为杂录。旧有一本略甚,复得程文简本传之,始为全书。

△《陵园记》一卷

唐宗正丞李(缺)撰。光化元年序。

△《凤池历》二卷

不著名氏。记长孙无忌历官本末及家世子孙。按《唐志》冯宇《凤池录》五十卷,李淑《书目》惟存五卷。记宰相名次事迹,非此书。

△《邺侯家传》十卷

唐亳州刺史京兆李繁撰。繁,宰相泌之子。坐事下狱,知且死,恐先人功业泯灭,从吏求废纸拙笔为传。按《中兴书目》有柳玭后序,今无之。繁尝为通州,韩退之《送诸葛觉》诗所谓“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者也,其曰“行年余五十,出守数已六;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则韩公于繁亦拳拳矣。《新旧史》本传称繁无行,漏言裴延龄以误阳城,师事梁肃而烝其室,殆非人类。然则韩公无乃溢美,而所述其父事,庸可尽信乎!

△《牛羊日历》一卷

唐刘轲撰。牛,指僧孺;羊,谓虞卿汉公也,是不逊甚矣。

△《西南备边录》一卷

唐宰相李德裕文饶撰。太和中镇蜀所作。内州县、城镇、兵食之数,大略具矣。

△《异域归忠传》二卷

李德裕撰。会昌二年,嗢没斯内附。德裕奉诏采秦、汉以来由绝域归中国,以名节自著、功业始终者,凡三十人,为之传。

△《蛮书》十卷

唐安南宣慰使樊绰撰。记南诏事。咸通五年奏之。

△《闽川名士传》一卷

唐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所记人物,自薛令之而下,凡五十四人。

△《崔氏日录》一卷

不著名氏。残缺无始末。未有跋尾,不知何人,言此书出宋敏求家。考订年月及所载人名姓甚详。盖广明元年崔沆为相,非其子弟即其门人为之。字画清丽,而其所记不过蒱饮、交通、评议,有以见唐末风俗之弊云。

△《开元天宝遗事》二卷

五代太子少保天水王仁裕德辇撰。所记一百五十九条。

△《入洛记》一卷

王仁裕撰。仁裕仕前蜀。国亡入洛记行。

△《中朝故事》二卷

伪唐给事中尉迟偓撰。载唐末杂事。

△《燉煌新录》一卷

有序称天成四年沙州传舍集,而不著名氏,盖当时奉使者。叙张义潮本末及彼土风物甚详。凉武昭王时有刘昞者,著《炖煌实录》二十卷,故此号《新录》。

△《唐末泛闻录》一卷

题常山阎自若撰。记五代及诸僭伪事。其序自言乾德中得於先人及舅氏闻见。且曰:“传者难验,见者易凭,考之史策,不若询之耆旧也。”然所记亦时有不同者,如李涛纳命事,本谓张彦泽,今乃云谒周高祖。未详孰是。

△《杨妃外传》一卷

直史馆临川乐史子正撰。

△《渚宫故事》五卷

后周太子校书郎余知古撰。载荆楚事,自鬻熊至唐末。本十卷,今止晋代,阙后五卷。

△《锦里耆旧传》八卷、《续传》十卷

前应灵县令平阳句延庆昌裔撰。开宝三年,秘书丞刘蔚知荣州得此传。其词芜秽,请延庆修之,改曰《成都理乱记》。天成之后,别加编次,起咸通九载,迄乾德四年,百余年蜀事,大略具矣。《续传》蜀人张绪所撰,起乾德乙丑,迄祥符己酉。自平蜀之后,朝廷命令、官僚姓名及政事因革,以至李顺、王均、刘旴作乱之迹,皆略载之。知新繁县太常博士张约为之序。

△《平蜀实录》一卷

左藏库副使康延泽撰。平蜀之役,延泽以内染院使为凤州路马军都监。王全斌等既得罪,延泽亦贬唐州团练使。按本传载蜀军二万七千人,诸将虑其为全师雄内应,欲尽杀之。延泽请简老弱疾病七千人释之,余以兵卫浮江而下,诸将不能用。此书叙述甚详。《邯郸书目》云不知作者。《馆阁书目》亦然。考王元之所撰延泽墓志,知其所为也。

△《秦王贡奉录》二卷

枢密使吴越钱惟演希圣撰。记其父俶贡献及锡赉之物。

△《家王故事》一卷

钱惟演撰。记其父遗事二十二事上之,以送史院。

△《戊申英政录》一卷

婺州刺史钱俨撰。记其兄俶事迹。俶以戊申正月嗣位。

△《玉堂逢辰录》二卷

钱惟演撰。其载祥符八年四月荣王宫火,一日二夜所焚屋宇二千余间。左藏、内藏、香药诸库及秘阁、史馆,香闻数十里。三馆图籍一时俱尽,大风或飘至汴水之南。惟演献礼贤宅以处诸王。以此观之,唐末、五代书籍之仅存者,又厄于此火,可为太息也!

△《南部新书》十卷

翰林学士钱易希白撰。倧之子也。所记多唐遗事。

△《唐登科记》十五卷

丞相鄱阳洪适景伯编集。按《唐艺文志》有崔氏《显庆登科记》五卷,姚康《科第录》十六卷,李奕《登科记》二卷。崔氏书有赵儋序,而失崔名。所载至周显德,固非崔氏本书。而李奕书亦不存。洪忠宣得姚康书五卷于北方,而丞相又得别本起武德终太和于毗陵钱氏,乃以三本辑为一书,而用姚氏为正。三书皆有序。姚字汝谐,南仲孙也,元和十五年进士。本书录武德至长庆为十一卷。其曰十六卷者,亦后人所续。

△《五代登科记》一卷

不著名氏。前所谓崔氏书至周显德止者,殆即此耶?馆中有此书。洪丞相以国初卿相多在其中,故并传之。

△《大宋登科记》三十二卷

洪适编,始,吴兴郡学有锓板,不分卷第,止述进士一科。适始放姚康录制举词科,自建隆庚申迄绍兴庚辰,二万三千六百人有奇,为二十一卷。自后皆续书之。

△《中兴登科小录》三卷、《姓类》一卷

通判徽州江都李椿撰。新安旧有《登料记》,但逐榜全录姓名而已。椿家藏《小录》,自建炎戊申至嘉熙戊戌,节取名字乡贯及三代讳刊之后,以韵类其姓,凡一万五千八百人有奇。太守吴兴倪祖常子武刻之,以备前记之阙文。

△《乘轺录》一卷

知制诰祁阳路振子发撰。祥符中使契丹,归进此录。

△《奉使别录》一卷

丞相河南富弼彦国撰。庆历使契丹,归为语录以进,机宜事节则具于此录。又一本有两朝往来书附于末。

△《刘氏西行录》一卷

直昭文馆保塞刘涣仲章撰。按康定二年,朝廷议遣使通河西唃氏。涣以屯田郎知晋州,请行。以十月十九日出界,庆历元年三月十日回秦州。此其行纪也。唃氏自此与中国通,而元昊始病于牵制矣。涣后擢刺史,历典数州至留后,以工部尚书致仕。

△《契丹讲和记》一卷

不著名氏。载契丹初讲和本末。末有庆历增币后北国誓书。

△《庆历正旦国信语录》一卷

余靖庆历三年使辽所记。

△《熙宁正旦国信录》一卷

天章阁待制窦卞熙宁八年使辽所记。

△《接伴送语录》一卷

集贤校理沈季长熙宁九年接伴送辽使耶律运所记。

△《使辽见闻录》二卷

尚书膳部郎中李罕撰。

△《奉使鸡林志》三十卷

宣德郎王云撰。崇宁元年,云以书状从刘逵、吴栻使高丽,归而为此书以进。自元丰创通高丽以后事实,皆详载之。

△《宣和使金录》一卷

太常少卿安陆连南夫鹏举吊祭阿骨打奉使所记。时宣和六年。

△《奉使杂录》一卷

绍兴十二年,何铸使金所录礼物、名衔、表章之属。

△《馆伴日录》一卷

无名氏。绍兴二十四年。

△《隆兴奉使审议录》一卷

左奉议郎雍希稷尧佐撰。隆兴二年,编修官胡昉、閤门祇侯杨由义使金人军前,审议海、泗、唐、邓等事,不屈而归。希稷,其礼物官也。所记抗辩应对之语,多出由义。

△《揽辔录》一卷

参政吴郡范成大至能乾道六年使金所记闻见。

△《北行日录》一卷

参政四明楼钥大防,乾道己丑,待次温州教授,以书状官从其舅汪大猷仲嘉使金纪行。

△《乾道奉使录》一卷

参政诸暨姚宪令则乾道壬辰使金日记。

△《奉使执礼录》一卷

进士郑俨撰。淳熙己酉中书舍人莆田郑侨惠叔使金贺正,会其主雍病笃,欲令于閤门进国书,侨不可。已而雍殂,遂回。

△《使燕录》一卷

尚书户部郎龙游余嵘景瞻撰。嘉定辛未,嵘使金贺生辰,会有鞑寇,行至涿州定兴县而回。

△《李公谈录》一卷

翰林学士饶阳李宗谔昌武撰。记其父昉之言,凡三十七事。

△《丁晋公谈录》一卷

不知何人作。

△《贾公谈录》一卷

序言庚午衔命宋都,闻于补阙贾黄中,凡二十六条,而不著其名。别本题清辉殿学士张洎。盖洎自江南奉使也。庚午实开宝三年。黄中,晋开运中以七岁为童子关头,十六岁进士及第第三人。

△《王沂公笔录》一卷

丞相沂公青社王曾孝先撰。记开国以来杂事,凡三十六条。

△《沂公言行录》一卷

天章阁待制王皡子融撰。沂公之弟也。前有叶清臣序文,后有晏殊、杜杞答书。

△《王文正家录》一卷

端明殿学士王素仲仪记其父旦言行遗事。

△《寇莱公遗事》一卷

不知何人作。

△《乖崖政行语录》三卷

虞部员外郎成都李畋撰。述张忠定公咏治蜀政事及言行。

△《安定先生言行录》二卷

杂录胡瑗翼之事及告祠、志、表、祭文等。其间有《贤惠录》、《孝行录》,盖其父讷所为也。《孝行录》别见,《贤惠录》记妇人之贤者。

△《曹武惠别传》一卷

知石州曹偃撰。武惠曾孙也。

△《韩魏公家传》十卷

不著名氏。当是其家所传也。

△《韩忠献遗事》一卷

群牧判官钱塘强至几圣撰。至,魏公之客也。

△《魏公语录》一卷

与《别录》小异而實同。《别录》分四卷,此总为一编。先后次第亦不同,而末一则《别录》所无,姑并存之。

△《魏公别录》四卷

枢密大名王岩叟彦霖撰。亦魏公客。

△《杜祁公语录》一卷

不知何人作。

△《文潞公私记》一卷

记至和请建储及元丰褒赏事。

△《唐质肃遗事》一卷

无名氏。所记唐介子方事也。

△《韩庄敏遗事》一卷

秘书丞韩宗武文若撰。记其父丞相缜玉汝事。末亦杂记他事。宗武,即少年遇洋客者也,年八十二乃卒。此编亦载其诗,云熙宁间得异疾,与神物遇。

△《范忠宣言行录》二十卷

不著姓名,其家所录也。

△《范太史遗事》一卷

翰林学士范冲元长记其父事。

△《傅献简佳话》一卷

不知何人作。记傅尧俞所谈。

△《杜公谈录》一卷

雷泽杜师益等录其父务滋之言。王广渊作序。

△《道乡语录》一卷

不知作者。记邹浩志完语。

△《丰清敏遗事》一卷

给事中章贡李朴先之撰。记丰稷相之事,朱熹为之后序。

△《宗忠简遗事》三卷

不著名氏。录留守开封宗泽汝霖事。亦其家子孙所为也。

△《吕忠穆家传》一卷、《逢辰记》一卷、《遗事》一卷

记建炎丞相吕颐浩元直事。孙昭问刻之广德军。

△《褒德集》二卷、《易学辨惑》一卷

邵伯温撰。录其父诰命、谥议、行状、墓志之属。《辨惑》述传授源流,辨郑夬之妄。

△《吕氏家塾记》一卷

侍讲吕希哲原明撰。

△《桐阴旧话》十卷

吏部尚书颍川韩元吉无咎撰。记其家世旧事,以京师第门有桐木故云。元吉,门下侍郎维之四世孙也。

△《熙宁日录》四十卷

丞相王安石撰。本朝祸乱萌于此书,陈瓘所谓尊私史而压宗庙者。其强愎坚辩,足以荧惑主听,钳制人言。当其垂死,欲秉畀炎火,岂非其心亦有所愧悔欤!既不克焚,流毒遗祸至今为梗,悲夫!书本有八十卷,今止有其半。

△《温公日记》一卷

司马光熙宁在朝所记。凡朝廷政事、臣僚差除及前后奏对、上所宣谕之语,以及闻见杂事皆记之。起熙宁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兴军而止。

△《赵康靖日记》一卷

参政睢阳赵?叔平所记治平乙巳、丙午间在政府事。

△《刘忠肃行年记》一卷

丞相东平刘挚莘老撰。

△《绍圣甲戌日录》一卷、《元符庚辰日录》一卷

丞相南丰曾布子宣撰。记在政府奏对施行及宫禁朝廷。

△《文昌杂录》六卷

主客郎中南京庞元英懋贤撰。官制初行,元英为郎,在省四年,记一时见闻及古今典故可观览。元英,丞相庄敏公籍之子。

△《闻见近录》一卷

宗正丞三槐王巩定国撰。

△《辨欺录》一卷

韩忠彦记其父嘉祐末命事与文、富诸公辨。

△《回天录》一卷

宣教郎秦湛处度撰。记吕好问围城中事。好问除右丞,诰词有“回天之力”语,故以名录。后有好问谢其祖公著复官表及遗表。

△《尽忠补过录》一卷

修职郎穆伯刍撰。记张孝纯在伪齐时所上本朝书。

△《吴丞相手录》一卷

吴敏元忠撰。记靖康初元事。

△《岳飞事实》六卷、《辨诬》五卷

飞之孙珂撰。

△《丁卯实编》一卷

成忠郎李珙撰。诛曦之功,杨巨源为多,安丙忌而杀之。珙为作传上之于朝,以昭其功,而伸其冤。

△《孔子编年》五卷

新安胡仔元任撰。其父待制舜陟命仔采摭经传为之。

△《诸葛武侯传》一卷

侍讲张栻撰。以陈寿作史私且陋,裒集他传及裴松之所注为此传,而削去管乐自许一则。朱晦翁以为不然,又为后论,以达其意。谓其体正大而学未至,使得游洙泗之门,所就不止此。

△《韩文公历官记》一卷

新安张敦颐撰。颇疏略。其最误者,序言擒吴元济、出牛元翼为一事,此大谬也。为裴度行军司马,在宪宗元和时;奉使镇州王庭凑,在穆宗长庆时。

△《欧公本末》四卷

吕祖谦编。盖因观《欧阳公集》,考其历仕岁月、同官同朝之人,略著其事迹。而集中诗文亦随时附见,非独欧公本末,而时事、时贤之本末,亦大略可观矣。故以入传记类。

△《皇祐平蛮记》二卷

殿中丞冯炳撰。记侬智高事。

△《孙威敏征南录》一卷

学士睢阳滕甫元发撰。言平南之功,皆本孙沔元规,狄青之至,莫能出其右者。余靖归美于青,非实也。甫时通判潮州。

△《唃厮啰传》一卷

不著作者。

△《陕西聚米图经》五卷

閤门通事舍人雄州赵珣撰。珣父振,博州防御使,久在西边。珣访得五路徼外山川道里,康定二年为此书。韩魏公经略言于朝,诏取其书,召见。执政吕许公、宋莒公言用兵以来,策士之言以千数,无如珣者。擢泾原都监,定川之败死焉。珣劲特好学,恂恂类儒者,人皆惜之。

△《元丰平蛮录》三卷

金部员外郎知凤翔府家安国撰。记乞弟、韩存宝事。

△《元祐分疆录》二卷

直龙图阁京兆游师雄景叔撰。元祐初,议弃西边四寨,执政召师雄问之,对曰:“先帝弃之可也,主上弃之则不可。且示弱夷狄,反益边患。”争之甚力,不听,卒弃之。四寨者:葭芦、米脂、浮屠、安疆也。夏人以事出望外,萌侵侮之心,连年犯顺,皆如师雄所料。此书前三卷记当时论辨本末,后一卷行实,不知何人作也。是岁,师雄被命行边,请以便宜行事。夏人与鬼章谋寇熙河。师雄说刘舜卿出师,种谊遂破洮州,擒鬼章以献,其功伟矣。元祐诸老固欲休兵息民,师雄言既不行,功复不赏,殆以专反熙、丰,失于偏滞,终成绍述之祸,亦有以也。师雄,治平二年进士。

△《青唐录》一卷

右班殿直李远撰。元符中取邈川、青唐,己而皆弃之。远,绍圣武举人,官镇洮,奉檄军前,记其经历见闻之实,灿然可观。

△《交趾事迹》十卷

知新州赵勰撰。

△《占城国录》一卷

不著名氏。

△《鸡林类事》三卷

不著名氏。

△《政和大理入贡录》一卷

右迪功郎钱塘周邦撰。其祖穜为集贤修撰知桂州时,归明人黄璘招来大理国入贡,诏穜考究其真伪。穜言伪妄不可凭,乞依熙宁故事支马价发还。璘至京师,力主其事,穜落职奉祠。久而觉其诈,乃改正。复职知广州。

△《安南表状》一卷

绍兴二十五年李天祚进贡,自靖康二年以后,至是始通也。

△《边和录》五卷

承议郎河东陈伯疆撰。载胡世将承公宣抚川陕事。

△《建炎德安守御录》三卷

郡丞东平刘荀子卿编次。建炎初,高密陈规元则守德安御群盗事迹功状。规,后守顺昌与刘锜共成却敌之功者也,以枢密直学士知庐州而卒。

△《淮西从军记》一卷

不著名氏。记绍兴十年金人败盟,淮西诸帅守御事。

△《顺昌破敌录》一卷

不著名氏。记刘锜信叔守御战胜本末。

△《滕公守台录》一卷

不著名氏。睢阳滕膺子勤为台州户曹,方腊之乱,仙层人吕师囊应之,攻城甚急。膺佐太守备御,卒全一城,郡人德之,至今庙食。行状事实,聚见此编。膺后至直秘阁京西漕而终。

△《二杨归朝录》一卷

杨尧弼、杨载绍兴八年所与达赉、乌珠书。时伪齐初废也。末有探报金事数十条。

△《逆臣刘豫传》一卷

杨尧弼等撰。二杨事迹当考。前录题衔称宣义郎、迪功郎,并为大总管府官属。此传尧弼为右从事郎,载为右迪功郎。

△《许右丞行状》一卷

吏部员外郎许忻撰。许公翰字崧老,襄邑人,为尚书右丞。忻其弟也。

△《李忠定行状》一卷

通判洪州李纶撰。其兄丞相纲伯纪事状。叶适正则所作谥议附于后。

△《翟忠惠家传》一卷

翟耆年伯寿述其父汝文公巽事实。忠惠者,私谥也。耆年实邢恕外孙。

△《艾轩家传》一卷

莆田林成季述其季父工部侍郎光朝谦之事实。

△《夹漈家传》一卷、所著书目附

莆田郑翁归述其父樵渔仲事迹。樵死时,翁归年八岁,安贫不竞,顷佐莆郡时犹识之。

△《叶丞相行状》一卷

阁学庐陵杨万里廷秀撰。丞相莆田叶颙子昂乾道丁亥冬雷罢相,至建宁而薨。

△《谢修撰行状墓志》一卷

昭武谢师稷务本奉使闽部,有惠爱,没而民祠之。《行状》,里人黄适景声撰,《墓志》,永嘉陈谦益之撰。其庙曰昭应。

△《朱侍讲行状》一卷

奉议郎三山黄干直卿撰。其高第弟子且子壻也。

△《紫阳年谱》三卷

朱侍讲门人通判辰州昭武李方子公晦撰。

△《笃行事实》一卷

丞相赵汝愚子直编其父善应彦远事状,而罗愿、朱熹所撰行状、墓铭及诸贤哀词,题跋之属,萃为一编。“笃行”者,陈福公题其墓云尔。吕太史跋语有云:“处者易持,出者难工。”朱侍讲取其意以为铭,所以勉其子之意深矣。

△《赵丞相行实》一卷、《附录》二卷

知静江府赵崇宪履常编集。忠定长子也。其一时诸贤祭文、挽歌与嘉定更化之后昭雪诬枉、改正史牒本末,皆见《附录》。

△《赵忠定行状》一卷、《谥议》一卷

知光州鄱阳柴中行与之撰。其《谥议》刘允济全之、杨方子直所为也。

△《倪文节言行录》三卷、《遗奏志状碑铭谥议》一卷

户部郎中倪祖常子武辑其父尚书遗事。《行状》,锡山蒋重珍良贵撰;《碑铭》,临邛魏了翁华甫撰。

△《赵华文行状》一卷

文林郎赵山李燔敬子撰。忠定之子,吏部崇宪履常也。

△《八朝名臣言行录》二十四卷

侍讲朱熹撰。以近代文集及传记所载本朝名臣言行,掇取其要,辑为此录。前五朝五十五人,后三朝四十二人。

△《中兴忠义录》三卷

龚颐正撰。自建炎至绍兴辛巳,上自李若水、刘韐贵臣、名士,下及一妇人、卒伍之微,皆录之。

△《孝史》五十卷

太学博士新喻谢谔昌国撰集。曰君纪五、后德一、宗表五、臣传三十五、文类二、夷附一。谔后至御史中丞,淳熙名臣,乐易君子也。

△《孝行录》三卷

京兆胡讷撰。始得此书,不知讷何人也。所记多国初人,已而知其为安定先生翼之之父,仕为宁海节度推官。

△《古今孝悌录》二十四卷

庐陵王绍珪唐卿撰。

△《廉吏传》十卷

成都费枢伯枢撰。自春秋至唐,凡百十有四人。宣和乙巳为序。

△《南阳先民传》二十卷

题南阳王襄元祐癸酉岁序。所记邓州人物自百里奚、直不疑而下至唐范传正、韩翃,凡一百六十人。

△《典刑录》十二卷

苕溪吴宏编。凡五十二门,大略於《言行录》中钞出。

△《近世厚德录》四卷

题百炼真隐李元纲国纪编。沈濬道原为作序。

△《救荒活民书》三卷

从政郎鄱阳董煟编进。煟,绍熙五年进士,尝知瑞安县。

△《仁和活民书》二卷

秀州司户会稽丁锐集。

△《折狱龟鉴》三卷

承直郎开封郑克武子撰。初,五代宰相和凝有《疑狱集》,其子水部郎和濛续为三卷,六十七条。克因和氏之书分为二十门推广之,凡二百七十六条,三百九十五事。起郑子产,迄于本朝。

△《明刑尽心录》二卷

丁锐为鄂州司理,又集此书。

△《好还集》一卷

秀水娄伯高元龙编报应之事,为十门。

△《先贤施仁济世录》一卷

奉化丞山阴诸葛兴编。凡十门,皆本朝诸贤事实也。

△《莆阳人物志》三卷

知兴化军永嘉林纮文伯撰。以图志不叙人物,故特为是编。莆壤地褊小,而人物特盛。

△《卧游录》一卷

吕祖谦撰。晚岁病废卧家,取史传所载古今人境胜处录之,而以宗少文卧游之语,寘诸卷首。

△《上庠录》十卷

光州助教吕荣义撰。杂记京师太学故事。

△《上庠后录》十二卷

三山周士贵撰。记中兴太学事,颇疏略。

△《昭明太子事实》二卷

知池州赵彦博富文编。昭明庙食于池,颇著灵响。元祐始赐额曰“文孝”。

△《祠山家世编年》一卷

詹仁泽、曾樵编辑广德横山神张王事迹。

△《海神灵应录》一卷

永嘉贡士陆维则撰。太守韩彦直子温为之序。初,元祐中太守直龙图阁范峋梦海神曰:“吾唐李德裕也。”郡城东北隅,海仙坛之上有庙,初不知其为何代人。峋明日往谒,其像即梦中所见。自是多响应。然封爵训词惟曰“海神”而已。

△《鄂国金陀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

岳珂撰。

○法令类

△《律文》十二卷、《音义》一卷

自魏李悝、汉萧何以来,更三国、六朝、隋、唐,因革损益备矣。本朝天圣中,孙奭等始撰《音义》,自名例至断狱,历代异名皆著之。

△《唐令》三十卷、《式》二十卷

唐开元中宋璟、苏颋、卢从愿等所删定。考《艺文志》卷数同,更同光、天福校定,至本朝淳化中右赞善大夫潘宪、著作郎王泗校勘其篇目、条例,颇与今见行令式有不同者。

△《刑统》三十卷

判大理寺燕山窦仪可象详定。初,范质既相周,建议律条繁广,轻重无据,特诏详定,号《大周刑统》,凡二十一卷。至是重加详定,建隆四年颁行。

△《绍兴刑统申明》一卷

开宝以来累朝订正与《刑统》并行者。

△《嘉祐驿令》三卷

三司使梁国张方平安道等修定。前一卷为条贯敕,后二卷为则例令。官吏、帮支、驿券、卫官、傔从之类,皆据此也。

△《庆元敕》十二卷、《令》五十卷、《格》三十卷、《式》三十卷、《目录》一百二十二卷、《随敕申明》十二卷,总二百五十六卷

丞相豫章京镗仲远等庆元四年表上。国朝自建隆以来,世有编敕,每更修定,号为“新书”。中兴至此,凡三修矣。其有续降指挥,谓之“后敕”,以待他时修入云。

△《绍兴贡举法》五十卷

丞相万俟?等绍兴二十六年表上。

△《绍兴监学法》二十六卷、《目录》二十五卷、《申明》七卷、《对修厘正条法》四卷,共六十二卷

宰相秦桧等绍兴十三年表上。

△《嘉泰条法事类》八十卷

宰相天台谢深甫子肃等嘉泰二年表上。初,吏部七司有《条法总类》,《淳熙新书》既成,孝宗诏仿七司体分门修纂,别为一书,以“事类”为名,至是以《庆元新书》修定颁降。此书便于检阅引用,惜乎不并及《刑统》也。

△《嘉定吏部条法总类》五十卷

嘉定中,以开禧重修《七司法》并《庆元海行法》、《在京通用法》、《大宗正司法》参定,凡改正四百六十余条。视淳熙《总类》增多十卷,七年二月颁行。

△《役法撮要》一百八十九卷

提举编修宰相京镗等庆元六年上。自绍兴十七年正月以后,至庆元五年七月以前,为五十五门,又八十二小门,门为一卷外,为参详目录等。卷虽多而文甚少。其书于州县差役,极便于引用。

△《刑名断例》十卷

不著名氏。以《刑统》、《敕令》总为一书,惜有未备也。

△《营造法式》三十四卷、《看详》一卷

将作少监李诫编修。初,熙宁中,始诏修定,至元祐六年成书。绍圣四年命诫重修,元符三年上,崇宁二年颁印。前二卷为《总释》,其后曰《制度》、曰《功限》、曰《料例》、曰《图样》,而壕寨石作,大小木雕镞锯作,泥瓦、彩画刷饰,又名分类,匠事备矣。

△《修城法式条约》二卷

判军器监沈括、知监丞吕和卿等所修敌楼马面团敌式样,并申明条约。熙宁八年上。

△《宣和军马司敕》十三卷、《令》一卷

宣和所修。

△《金科类要》二卷

不著名氏。

△《元丰刑部叙法通用》一卷

末载《申明》,至绍兴、淳熙以后。
资源编号:ZY1541466;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 卷八

下 一 条: 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 卷六

其它收录: 游吴门同乐园疥池光亭壁呈使君张都承
信美台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浓厚乌黑的披肩发,犹如黑色的瀑布悬垂于半空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并不会想尽办法来得到你
从胸怀看,鸟比人更有理想
有句话一直没敢对你说,可是新年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中秋佳节百花放,一条信息带六香
国际盲人节,送你一副太阳镜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53.143.223.*德国 奔驰汽车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收到...
90.45.40.*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哈...
158.178.53.*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行...
26.152.201.*美国 弗吉尼亚州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很好的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