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注经 郦道元 卷三十一

○滍水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

尧之未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都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和川太和城东北,滍水出焉。张衡《南都赋》曰:其川渎则滍、澧、氵药、浕,发源岩穴,布濩漫汗,漭沆洋溢,总括急趣,箭驰风疾者也。滍水又历太和川东,迳小和川,又东,温泉水注之。水出北山阜,七泉奇发,炎热特甚。阚骃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殊,而炎凉异致,虽隆火盛日,肃若冰谷矣,浑流同溪,南注滍水。又东迳胡木山,东流又会温泉口,水出北山阜,炎势奇毒。痾疾之徒,无能澡其冲漂。救养者咸去汤十许步别池,然后可入。汤侧有石铭云: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故杜彦达云:状如沸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多少自在。四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死。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即《南都赋》所谓汤谷涌其后者也。然宛县有紫山,山东有一水,东西十五里,南北二十步,湛然冲满,无所通会,冬夏常温,世亦谓之汤谷也。非鲁阳及南阳之县故也。张平子广言土地所苞,明非此矣。滍水又东,房阳川水注之。水出南阳雉县西房阳川,北流注于滍。

滍水之北有积石焉,世谓女灵山。其山平地介立,不连冈以成高,峻石孤峙,不托势以自远,四面壁绝,极能灵举,远望亭亭,状若单楹插霄矣。北面有如颓落,劣得通步,好事者时有扳陟耳。滍水又与波水合,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山,波水所出也。马融《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迳蛮城下,盖蛮别邑也,俗谓之麻城,非也。波水又南,分三川于白亭东,而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波水之通称也。是故阚骃有东北至定陵入汝之文。滍水又东迳鲁阳县故城南,城即刘累之故邑也,有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王莽之鲁山也。昔在于楚,文子守之,与韩构难,战有返景之诚。内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滍水右合鲁阳关水,水出鲁阳关外分头山横岭下夹谷,东北出入滍。

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发县出鲁阳关外分头山横岭下夹谷,东北出入滍。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发县北牛兰山,东南迳鲁阳城东,水侧有《汉阳侯焦立碑》。朱兰水又东南,与柏树溪水合。水出鲁山北峡谷中,东南流迳鲁山西,而南合牛兰水。又东南迳鲁山南。阚骃曰:鲁阳县,今其地鲁山是也。水南注于滍。滍水东迳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诗》所谓应侯顺德者也。彭水注之俗谓之小滍水。水出鲁阳县南彭山蚁坞东麓,北流迳彭山西,下有彭山庙,庙前有《彭山碑》,汉桓帝元嘉三年杜仲长立。彭水迳其西北,汉安邑长尹俭墓东。冢西有石庙,庙前有两石阙,阙东有碑,阙南有二狮子相对,南有石碣二枚,石柱西南有两石羊,中平四年立。彭水又东北流,直应城南而入滍。

滍水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恃山,东南迳应山北,又南迳应城西。

《地理志》曰:故父城县之应乡也。周武王封其弟为侯国。应劭曰:《韩诗外传》称:周成王与弟戏,以桐叶为圭,曰:吾以封汝。周公曰:天子无戏言。王乃应时而封,故曰应侯乡。亦曰应乡。按《吕氏春秋》云:成王以桐叶为圭,封叔虞,非应侯也。《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矣。战国范睢所封邑也,谓之应水,又东南流注于滍。滍水又东迳犨县故城北。《左传·昭公元年》冬,楚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是也,出于鱼齿山下。《春秋左传·襄公十八年》,楚伐郑,次于鱼陵,涉于鱼齿之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矣。所涉即滍水也。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冢。冢前有碑,基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墓毁,碑兽沦移。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去地减一丈许,作制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字。

门表堑上起石桥,历时不毁。其碑云:六帝四后,是咨是诹,盖仕自安帝,没于桓后。于时阍阉擅权,五侯暴世,割剥公私,以事生死。夫封者表有德,碑者颂有功,自非此徒,何用许为?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万古,祇彰诮辱,呜呼!愚亦甚矣。滍水又东,犨水注之,俗谓之秋水,非也。水有二源,东源出其县西南践犊山东崖下,水方五十许步,不测其深,东北流迳犨县南,又东北屈迳其县东,而北合西源水。西源出县西南颇山北阜下,东北迳犨城西,又屈迳其县北,东合右水,乱流北注于滍。汉高祖入关,破南阳太守吕齮于犨东,即于是地,滍水之阴也。滍水又东南迳昆阳县故城北。昔汉光武与王寻、王邑战于昆阳,败之。走者相腾践,奔殆百馀里闲。会大雨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皆乘尸而渡矣。

△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又东过郾县南,东入于汝。

滍水东迳东不羹亭南。亭北背汝水,于定陵城北,东入汝。郾县在南,不得过。

○淯水

△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

淯水导源,东流迳郦县故城北。郭仲产曰:郦县故城在攻离山东南,郦旧县也。《三仓》曰樊、邓、郦。郦有二城北郦也,汉祖入关,下淅郦,即此县也。

淯水又东南流历雉县之衡山,东迳百章郭北,又东,鲁阳关水注之。水出鲁阳县南分水岭,南水自岭南流,北水从岭北注,故世俗谓此岭为分头也。其水南流迳鲁阳关,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是以张景阳诗云:朝登鲁阳关,峡路峭且深。亦司马芝与母遇贼处也。关水历雉衡山西南迳皇后城西。建武元年,世祖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百馀人,宿卫皇后道路,归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石室,甚饰洁,相传名皇后浴室,又所幸也。关水又西南迳雉县故城南。昔秦文公之世有阳伯者,逢二童曰舀,曰被。

二童,二雉也。得雌者霸,雄者王。二童翻飞,化为双雉。光武获雉于此山,以为中兴之祥,故置县以名焉。关水又屈而东南流,注于淯。

淯水又东南流,迳博望县故城东。郭仲产曰:在郡东北一百二十里,汉武帝置。校尉张骞,随大将军卫青西征,为军前导,相望水草,得以不乏。元光六年,封骞为侯国。《地理志》南阳有博望县,王莽改之曰宜乐也。

淯水又东南迳西鄂县故城东。应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也。昔刘表之攻杜子绪于西鄂也。功曹柏孝长闻战鼓之音,惧而闭户,蒙被自覆,渐登城而观,言勇可习也。淯水又南,洱水注之。水出弘农郡卢氏县之熊耳山。东南迳郦县北,东南迳房阳城北。汉哀帝四年,封南阳太守孙宠为侯国。俗谓之房阳川。又迳西鄂县南,水北有张平子墓。墓之东,侧坟有《平子碑》,文字悉是古文篆额,是崔瑗之辞。盛弘之、郭仲产并云:夏侯孝若为郡,薄其文,复刊碑阴为铭。然碑阴二铭,乃是崔子玉及陈翕耳,而非孝若,悉是隶字,二首并存,尝无毁坏。

又方墓次有二碑,今惟见一碑,或是余夏景驿途,疲而莫究矣。水南道侧,有二石楼,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馀,石质言青绿,光可以鉴。其上栾栌承栱,雕檐四注,穷巧绮刻,妙绝人工。题言: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有三女无男,而家累千金。父没当葬,女自相谓曰:先君生我姊妹,无男兄弟,今当安神玄宅,翳灵后土,冥冥绝后,何以彰吾君之德?各出钱五百万,一女筑墓,二女建楼,以表孝思。《铭》云:墓楼东,平林下,近坟墓,而不能测其处所矣。洱水又东南流,注于淯水,世谓之肄水,肄、洱声相近,非也。《地理志》曰:熊耳之山,出三水,洱水其一焉,东南至鲁阳入沔是也。淯水又南迳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山南有魏车骑将军黄权夫妻二冢,地道潜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树者也。

淯水又西南迳《史定伯碑》南,又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

自宛道途,东出赭阳,西道方城。建武三年,世祖自赭阳西入,破虏将军邓奉怨汉掠新野,拒瓜里,上亲搏战,降之夕阳下,遂斩奉。《郡国志》所谓宛有瓜里津、夕阳聚者也。阻桥即桓温故垒处。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所营。

淯水又西南迳晋蜀郡太守邓义山墓南,又南迳宛城东,其地故申伯之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面阳。刘熙曰:在中国之面而居阳地,故以为名。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大城,其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周一百步,高五尺,盖更始所起也。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三丈馀,文帝黄初中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迳其县南,故《南都赋》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

王莽地皇二年,朱鲔等共于城南会诸将,设坛,燔燎,立圣公为天子于斯水上。

《世语》曰:张绣反,公与战败,子昂不能骑进马于公,而昂遇害。《魏书》曰:公南征至宛,临淯水,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哀恸。

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县北紫山,南迳百奚故宅。奚,宛人也,于秦为贤大夫,所谓迷虞智秦者也。梅溪又迳宛西吕城东。《史记》曰:吕尚先祖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故因氏为吕尚也。徐广《史记音义》曰:吕在宛县。高后四年,封昆弟子吕忿为吕城侯,疑即此也。又案新蔡县有大吕、小吕亭而未知所是也。梅溪又南迳杜衍县东,故城在西。汉高帝七年,封郎中王翳为侯国,王莽更之曰闰衍矣。土地垫下,湍溪是注,古人于安众堨之,令游水是潴,谓之安众港。世祖建武三年,上自宛遣颍阳侯祭遵西击邓奉弟终,破之于杜衍,进兵涅阳者也。梅溪又南,谓之石桥水,又谓之汝溪,南流而左注淯水。

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

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汶。聚在淯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阳,又为立庙焉。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有孔嵩旧居。嵩字仲山,宛人,与山阳范式有断金契。贫无养亲,赁为阿街卒,遣迎式。式下车把臂曰:子怀道卒伍,不亦痛乎!嵩曰:侯嬴贱役,晨门,卑下之位,古人所不耻,何痛之有?故其《赞》曰:仲山通达,卷舒无方,屈身厮役,挺秀含芳。

△又屈南过淯阳县东。

淯水又南入县,迳小长安。司马彪《郡国志》曰:县有小长安聚。谢沈《汉书》称:光武攻淯阳不下,引兵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于此。

淯水又西南迳其县故城南。桓帝延熹七年,封邓秉为侯国。县故南阳典农治,后以为淯阳郡,省郡复县,避晋简文讳,更名云阳焉。淯水又迳安乐乡北,汉桓帝建和元年,封司徒胡广为淯阳县安乐乡侯,今于其国立乐宅戍。郭仲产《襄阳记》曰: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广字彦辅,善清言,见重当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而易五男犹疑之,终以忧殒。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名。

△又南过新野县西,淯水又南入新野县,枝津分派,东南出,隰衍苞注,左积为陂,东西九里,南北一十五里。陂水所溉,咸为良沃。淯水又南与湍水会,又南迳新野县故城西。世祖之败小长安也,姊元遇害。上即位,感悼姊没,追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即此邑也。晋咸宁二年封大司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五属,棘阳、蔡阳、穰、邓、山都封焉。王文舒更立中隔,西即郡治,东则民居,城西傍淯水。

又东与朝水合。水出西北赤石山,而东南迳冠军县界,地名沙渠。又东南径穰县故城南,楚别邑也。秦拔鄢郢即以为县,秦昭王封相魏冉为侯邑,王莽更名曰丰穰也。魏荆州刺史治。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故谚曰:陂汪汪,下田良,樊子失业庾公昌。昔在晋世,杜预继信臣之业,复六门陂,遏六门之水,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事见《六门碑》,六门既陂,诸陂遂断。朝水又东迳朝阳县故城北,而东南注于淯水。

又东南与棘水合,水上承赭水。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迳小堵乡,谓之小赭水。世祖建武三年,成安侯臧宫从上击赭乡。东源方七八步,腾涌若沸,故世名之腾沸水。南流迳于赭乡,谓之赭水。建武三年,祭遵引兵南击董-于赭乡。以水氏县,故有赭阳之名也。《地理志》曰:县有堵水,王莽曰阳城也。汉哀帝改为顺阳。建武二年,更封安阳侯朱祜为堵阳侯。堵水于县,堨以为陂,东西夹岗,水相去五六里,古今断冈两舌,都水潭涨,南北一十馀里,水决南溃,下注为湾。湾分为二,西为赭水,东为荥源。堵水参差,流结两湖,故有东陂、西陂之名。二陂所导,其水枝分,东南至会口入比。是以《地理志》比水、堵水,皆言入蔡,互受通称故也。二湖流注,合为黄水,惟所受焉。又南迳棘阳县之黄淳聚,又谓之为黄淳水者也。谢沈《后汉书》甄阜等败光武于小长安东,乘胜南渡黄淳水前营,背阻两川,谓临比水,绝后桥,示无还心。汉兵击之,三军溃,溺死黄淳水者二万人。又南迳棘阳县故城西。应劭曰:县在棘水之阳,是知斯水为棘水也。汉高帝七年,封杜得臣为侯国。后汉兵起,击唐子乡,杀湖阳尉,进拔棘阳,邓晨将宾客会光武于此县也。棘水又南迳新野县,历黄邮聚,世祖建武三年,傅俊、岑彭进击秦丰,先拔黄邮者也,谓之黄邮水,大司马吴汉破秦丰于斯水之上。其聚落悉为蛮居,犹名之为黄邮蛮。棘水自新野县东,而南流入于淯水,谓之为力口也。棘、力声相近,当为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字从读变,若世以棘子木为力子木,是也。

淯水又东南,迳士林东,戍名也,戍有邸阁。水左有豫章大陂,下灌良畴三千许顷也。

△又西南过邓县东。

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淯水右合浊水,俗谓之弱沟。水上承白水于朝阳县,东南流迳邓县故城南。习凿齿《襄阳记》曰:楚王至邓之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浊水又东迳邓塞北,即邓城东南小山也,方俗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黄祖于其下。浊水东流注于淯。

淯水又南迳邓塞东,又迳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楚与邓为好,鄾人夺其币,即是邑也。司马彪以为邓之鄾聚矣。

△南入于沔。

○氵隐水

△氵隐水出氵隐强县南泽中,东入颍。

氵隐水出颍川阳城县少室山,东流注于颍水,而乱流东南迳临颍县西北,小氵隐水出焉。东迳临颍县故城北。氵隐水又东迳氵隐阳城北,又东迳氵隐强县故城南,建武元年,世祖封扬化将军坚镡为侯国。氵隐水东为陶枢陂,余按氵隐阳城在氵隐水南,然则此城正应为氵隐阴城而有氵隐阳之名者,明在南犹有氵隐水,故此城以阳为名矣。

颍水之南有二渎。其南渎东南流,历临颍亭西,东南入汝,今无水也,疑即氵隐水之故渎矣。汝水于奇頟城西,别东派,时人谓之大氵隐水,东北流,枝渎右出,世谓之死汝。别汝又东北,迳召陵城北,练沟出焉。别汝又东,汾沟出焉。

别汝又东,迳征羌城北。水南有汾陂,俗音粪。汾水自别汝东注,而为此陂。水积征羌城北四五里,方三十里许。渎左合小氵隐水,水上承狼陂南流,名曰巩水。

青陵陂水自陂东注之。东回又谓之小氵隐水,而南流注于大氵隐水。大氵隐水取称,盖藉氵隐沿注,而总受其目矣。又东迳西华县故城南,又东迳汝阳县故城北,东注于颍。

○灈水

△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

县西北有堂溪城,故房子国。《春秋·定公五年》,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封之于棠溪,故曰吴房也。汉高帝八年,封庄侯杨武为侯国。建武中,世祖封泗水王歙子燀为堂溪侯。山溪有白羊涧,涧水旧出山羊,汉武元封二年,白羊出此涧,畜牧者祷祀之。俗禁拍手,尝有羊出水,野母惊扑,自此绝焉。涧水下合灈水。

灈东迳灈阳县故城西,东流入瀙水,乱流迳其县南。世祖建武二十八年,封吴汉孙旦为侯国。其水又东入于汝水。

○瀙水

△瀙水出潕阴县东上界山。

《山海经》谓之视水也。郭景纯《注》:或曰,视宜为瀙,出葴山,许慎云:出中阳山,皆山之殊目也。而东与此水合,水出潕阴县旱山,东北流注瀙。

瀙水又东北,杀水出西南大熟之山,东北流入于瀙。瀙水又东,沦水注之,水出宣山,东北流注瀙水。

瀙水又东得奥水口,水西出奥山,东入于瀙水也。

△东过吴房县南,又东过灈阳县南。

应劭曰:灈水出吴房县,东入瀙,县之西北,即两川之交会也。

△又东过上蔡县南,东入汝。

○潕水

△潕水出潕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

《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经》书扶予者,其山之异名乎?荥水上承赭水,东流,左与西辽水注合,又东,东辽水注之,俱导北山,而南流注于荥。荥水又东北,于潕阴县北左会潕水,其道稍西,不出其县南。汉以为县,其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侯国。魏武与张绣战于宛,马名绝景,为流矢所中,分伤右臂,引还潕阴,即是地也。城之东有马仁陂。郭仲产曰;陂在比阳县西北五十里,盖地百顷,其所周溉田万顷,随年变种,境无俭岁。陂水三周其隍,故渎自隍西南而会于比,潕水不得复迳其南也。且邑号潕阴,故无出南之理,出南则为阳也。非直不究,又不思矣。

潕水又东北,河水注之。水出雉衡山,东南迳建城东,建当为卷,字读误耳。《郡国志》云:叶县有卷城。其水又东流入于潕。

潕水东北迳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有溪水出黄城山,东北迳方城。《地理志》曰:叶县有方城。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菜即黄城也,及于东,通为方志矣。世谓之方城山水,东流注潕水。故《圣贤冢墓记》曰:南阳叶邑方城西有黄城山,是长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

尸子曰: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盛弘之云:叶东界有故城,始犨县,东至瀙水,达比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郦县有故城一面,未详里数,号为长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北面虽无基筑,皆连山相接,而汉水流其南,故屈完答齐桓公云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郡国志》曰:叶县有长城,曰方城,指此城也。潕水又东北,历舞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樊哙为侯国也。

△又东过西平县北。

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

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于定国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新亭。晋《太康地理志》曰:县有龙泉水,可以砥砺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之剑为楚宝也。县出名金,古有铁官。

△又东过郾县南。

郾县故城去此远矣,不得过。

△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

汉安帝永初二年,分汝南郡之上蔡县,置定颍县。顺帝永建元年,以阳翟郭镇为尚书令,封定颍侯,即此邑也。

○涢水

△涢水出蔡阳县。

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槃基所跨,广圆一百馀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峻,岩高皆数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钟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极穷深,而穴内常有风势,火无能以经久故也。涢水出于其阴,初流浅狭,远乃宽广,可以浮舟栰巨川矣。时人以涢水所导,故亦谓之为涢山矣。涢水东北流合石水,石水出大洪山,东北流注于涢,谓之小涢水。而乱流东北,迳上唐县故城南,本蔡阳之上唐乡,旧唐侯国。《春秋·定公三年》,唐成公如楚,有两肃霜马,子常欲之,弗与,止之三年,唐人窃马而献之,子常归唐侯,是也。涢水又东,均水注之,水出洪山,东北流迳土山北,又东北流入于涢水。涢水又屈而东南流。

△东南过隋县西。

县故隋国矣。《春秋左传》所谓汉东之国,隋为大者也。楚灭之以为县。晋武帝太康中立为郡。有溠水出县西北黄山,南迳氵厥西县西,又东南,氵厥水入焉。氵厥水出桐柏山之阳。吕忱曰:水在义阳。氵厥水东南迳氵厥西县西,又东南流入于溠,溠水又东南迳隋县故城西。《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其水又南与义井水合,水出随城东南,井泉尝涌溢而津注,冬夏不异,相承谓之义井,下流合溠。溠水又南流注于涢。

涢水又会于支水,水源亦出大洪山,而东流注于涢。涢水又迳隋县南,隋城山北,而东南注。

△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

隋水出隋郡永阳县东石龙山,西北流,南回,迳永阳县西,历横尾山,即禹贡之陪尾山也。隋水又西南,入于涢。涢水又南,至安陆县故城西,故郧城也。

因冈为墉,峻不假筑。涢水又南迳石岩山北。昔张昌作乱,于其下笼彩凤以惑众。

晋太安二年,镇南将军刘弘遣牙门皮初与张昌战于清水,昌败,追斩于江涘。即《春秋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盖涢水兼清水之目矣。又东南流而右会富水,水出竟陵郡新市县东北大阳山。水有二源:大富水出山之阳,南流而左合小富水。水出山之东,而南迳三王城东。前汉末,王匡、王凤、王常所屯,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文字阙落,不可复识。其水屈而西南流,右合大富水,俗谓之大泌水也。又西南流迳杜城西,新市县治也,《郡国志》以为南新市也。中山有新市,故此加南,分安陆县立。又王匡中兴初,举兵于县,号曰新市兵者也。富水又东南流,于安陆界左合土山水,世谓之章水。

水出土山,南迳隋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中兴之始,兵有新市、平林之号。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入于涢。

涢水又迳新城南,永和五年,晋大司马桓温筑。涢水又会温水。温水出竟陵之新阳县东泽中。口径二丈五尺,垠岸重沙,端净可爱,靖以察之,则渊泉如镜,闻人声,则扬汤奋发,无所复见矣。其热可以燖鸡,洪浏百馀步,冷若寒泉。

东南流注于涢水。

又右得潼水,水出江夏郡之曲陵县西北潼山,东南流迳其县南,县治石潼故城,城圆而不方。东入安陆,注于涢水。

△又东南入于夏。

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谓之涢口也。
资源编号:ZY1541871;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

上 一 条: 水注经 郦道元 卷三十二

下 一 条: 水注经 郦道元 卷三十

其它收录: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登山
刘夫子,长亭外
人性一旦泯灭,真的只剩下令人发指的阴暗
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
成功是命,一半拼命一半宿命
一段情就这么的结束了,剩下的就只有那满满的回忆
对不起,您订的不是丽晶酒店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47.134.10.*美国 Creighton University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目标...
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只...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
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有毅...
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追求和奋斗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真...
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永远是自...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必...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