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注经 郦道元 卷一

○河水一

△昆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

《昆仑记》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禹本纪》与此同。高诱称: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按《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一千七百四十里,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又按《穆天子传》,天子自昆仑山入于宗周,乃里西土之数。

自宗周瀍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河首,四千里,合七千四百里。《外国图》又云: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诸仙居之。数说不同。道阻且长,经记绵褫,水陆路殊,径复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究,不能不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也。

△其高万一千里。

《山海经》称,方八百里,高万仞。郭景纯以为自上二千五百余里。《淮南子》称,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河水《春秋说题辞》曰: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曰: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考异邮》曰:河者,水之气,四渎之精也,所以流化。《元命苞》曰:五行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腠液也。《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具财也。而水最为大。水有大小,有远近,水出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经水。引佗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出于地沟流于大水及于海者,又命曰川水也。《庄子》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经流之大。《孝经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新论》曰:四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徐干《齐都赋》曰:川渎则河洋洋,发源昆仑,九流分逝。北朝沧洲,惊波沛厉,浮沫扬奔。《风俗通》曰:江、河、淮、济为四渎。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白虎通》曰:其德著大,故称渎。《释名》曰: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

△出其东北陬,《山海经》曰: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尔雅》曰: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物理论》曰:河色黄者,众川之流,盖浊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

禁民勿复引河。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述征记》曰:盟津河津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声乃过。人见狐行方渡。余案《风俗通》云:里语称狐欲渡河,无如尾何,且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说,亦未必一如缘生之言也。

△屈从其东南流,入于渤海。

《山海经》曰:南即从极之渊也,一曰中极之渊,深三百仞,惟冯夷都焉。

《括地图》曰: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河水又出于阳纡。凌门之山,而注于冯逸之山。《穆天子传》一曰:天子西征,至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沈珪璧礼焉。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玉果、璿珠、烛银、金膏等物。皆《河图》所载,河伯以礼穆王。视图,方乃导以西迈矣。粤在伏羲,受龙马图于河,八卦是也。故《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尧坛于河,受《龙图》,作《握河记》。逮虞舜、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于海。径自中州,《龙图》所在。《淮南子》曰:昔禹治洪水,身祷阳纡。盖于此也。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非也。释氏《西域志》曰:阿耨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山即昆仑山也。《穆天子传》二曰: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雷公也。雷电龙即阿耨达宫也。其山出六大水。山西有大水,名新头河。郭义恭《广志》曰:甘水也。在西域之东,名曰新陶水。山在天竺国西,水甘,故曰甘水。有石盐,白如水精,大段则破而用之。康泰曰:安息、月支、天竺、至伽那调洲,皆仰此盐。释法显曰:度葱岭已,入北天竺境。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下有水,名新头河。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倚梯者,凡度七百梯。度已,蹑悬絙过河,河两岸相去咸八十步。九译所绝,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也。余诊诸史传,即所谓罽宾之境,有磐石之隥,道狭尺余,行者骑步相持,縆桥相引,二十许里,方到县度。阻险危害,不可胜言。郭义恭曰:乌秅之西,有悬度之国,山溪不通,引绳而度,故国得其名也。其人山居,佃于石壁间,累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援饮也。有白草、小步马。有驴无牛。是其悬度乎?释法显又言:度河便到乌长国乌长国即是北天竺,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迹于此,其迹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及晒衣石尚在。新头河又西南流,屈而东南流,迳中天竺国。两岸平地,有国名毗荼,佛法兴盛。又迳蒲那般河,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此水流迳摩头罗国,而下合新头河。自河以西,天竺诸国,自是以南,皆为中国,人民殷富。中国者,服食与中国同,故名之为中国也。泥洹已来,圣众所行威仪法则,相承不绝。自新头河至南天竺国,迄于南海,四万里也《释氏西域记》曰:新头河,经罽宾,犍越、摩诃剌诸国,而入南海,是也。阿耨达山西南,有水名遥奴。山西南小东,有水名萨罕,小东,有水名恒伽。此三水同出一山,俱入恒水。康泰《扶南传》曰:恒水之源,乃极西北,出昆仑山中,有五大源。诸水分流,皆由此五大源。枝扈黎大江出山,西北流,东南注大海。枝扈黎即恒水也。故释氏《西域志》有恒曲之目。恒北有四国,最西头恒曲中者是也。

有拘夷那褐国。《法显传》曰:恒水东南流,迳拘夷那竭国南,城北双树间,有希连禅河,河边,世尊于此北首般泥洹,分舍利处。支僧载《外国事》曰:佛泥洹后,天人以新白緤裹佛,以香花供养,满七日,盛以金棺,送出王宫,度一小水,水名醯兰那,去王宫可三里许,在宫北,以栴檀木为薪,天人各以火烧薪,薪了不然。大迦叶从流沙还,不胜悲号,感动天地。从是之后,他薪不烧而自然也。王敛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诸国王、天、龙,神王,各得少许,斋还本国,以造佛寺。阿育王起浮屠于佛泥洹处,双树及塔,今无复有也。此树名娑罗树,其树华名娑罗佉也。此花色白如霜雪,香无比也。竺芝《扶南记》曰:林杨国,去金陈国步道二千里,车马行,无水道,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乃更著石室中,从来六十余年,尸如故不朽,竺芝目见之。夫金刚常住,是明永存。舍利刹见,毕天不朽,所谓智空罔穷,大觉难测者矣。其水乱流注于恒。恒水又东迳毗舍利城北。释氏《西域志》曰:毗舍利,维邪离国也。支僧载《外国事》曰:维邪离国,去王舍城五十由旬。城周圆三由旬。维摩诘家在大城里,宫之南,去宫七里许,屋宇坏尽,惟见处所尔。

释法显云:城北有大林重阁,佛住于此,本菴婆罗女家施佛起塔也。城之西北三里,塔名放弓仗,恒水上流,有一国,国王小夫人生一肉胎。大夫人妒之,言汝之生,不祥之征。即盛以木函,掷恒水中。下流有国王游观,见水上木函,开看,见千小儿,端正殊好。王取养之,遂长大,甚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服。次欲伐父王本国,王大愁忧。小夫人问何故愁忧?王曰:彼国王有千子,勇健无比,欲来伐吾国,是以愁尔。小夫人言勿愁,但于城西作高楼,贼来时,置我楼上,则我能却之。王如是言。贼到,小夫人于楼上语贼云:汝是我子,何故反作逆事?贼曰:汝是何人,云是我母?小夫人曰:汝等若不信者,尽张口仰向。小夫人即以两手捋乳,乳作五百道,俱坠千子口中。贼知是母,即放弓仗。二父王作是思惟皆得辟支佛。今二塔犹在。后世尊成道,告诸弟子,是吾昔时放弓仗处,后人得知,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儿者,即贤劫千佛也。释氏《西域志》曰:恒曲中次东,有申迦扇柰揭城,即佛下三道宝阶国也。《法显传》曰:恒水东南流,迳僧迦施国南。佛自忉利天东下三道宝阶,为母说法处。宝阶既没,阿育王于宝阶处作塔,后作石柱,柱上作师子像,外道少信,师子为吼,怖效心诚。恒水又东迳罽绕夷城,城南接恒水。城之西北六七里,恒水北岸,佛为诸弟子说法处。恒水又东南迳沙祗国北。出沙祗城南门道东,佛嚼杨枝刺土中,生长七尺,不增不减,今犹尚在。恒水又东南,迳迦维罗卫城北,故白净王宫也。城东五十里有王园,园有池水,夫人入池洗浴,出北岸二十步,东向举手扳树,生太子。

太子堕地,行七步,二龙吐水浴太子,遂成井池,众僧所汲养也。太子与难陀等扑象角力,射箭入地。今有泉水,行旅所资饮也。释氏《西域志》曰:城北三里,恒水上父王迎佛处,作浮图,作父抱佛像。《外国事》曰:迦维罗越国,今无复王也。城池荒秽,惟有空处。有优婆塞,姓释,可二十余家,是白净王之苗裔,故为四姓,住在故城中为优婆塞。故尚精进,犹有古风。彼曰浮图坏尽,条王弥更修治。一浮图,私诃条王送物助成。今有十二道人住其中。太子始生时,妙后所扳树,树名须诃。阿育王以青石作后扳生太子像。昔树无复有,后诸沙门取昔树栽种之,展转相承,到今树枝如昔,尚荫石像。又太子见行七步足迹,今日文理见存。阿育王以青石挟足迹两边,复以一长青石覆上。国人今日恒以香花供养,尚见足七形,文理分明,今虽有石覆无异。或人复以数重吉贝,重覆贴著石上,逾更明也。太子生时,以龙王夹太子左右,吐水浴太子,见一龙吐水暖,一龙吐水冷,遂成二池,今尚一冷一暖矣。太子未出家前十日,出往田阎浮树下坐。树神以七宝奉太子,太子不受。于是思维,欲出家也。王田去宫一据。据者,晋言十里也。太子以三月十五日夜出家,四天王来迎,各捧马足。尔时诸神天人,侧塞空中,散天香花。此时以至河南摩强水,即于此水边作沙门。河南摩强水在迦维罗越北,相去十由旬。此水在罗阅祗瓶沙国,相去三十由旬。菩萨于是暂过瓶沙,王出见菩萨。菩萨于瓶沙随楼那果园中住一日。日暮便去半达钵愁宿。半达,晋言白也,钵愁,晋言山也。白山北去瓶沙国十里,明旦便去。暮宿云兰山,去白山六由旬。于是径诣贝多树。贝多树在阅祗北,去云兰山二十里。太子年二十九出家,三十五得道,此言与经异,故记所不同。竺法维曰:迦维国,佛所生天竺国也。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康泰《扶南传》曰:昔范旃时,有嘾杨国人家翔梨,尝从其本国到天竺,展转流贾。至扶南,为旃说天竺土俗,道法流通,金宝委积,山川饶沃,恣其所欲,左右大国,世尊重之。旃问云:今去何时可到,几年可回?梨言:天竺去此可三万余里,往还可三年逾,及行,四年方返,以为天地之中也。恒水又东迳蓝莫塔。塔边有池,池中龙守护之。阿育王欲破塔作八万四千塔,悟龙王所供,知非世有,遂止。此中空荒无人,群象以鼻取水洒地,若苍梧、会稽象耕鸟耘矣。恒水又东至五河口,盖五水所会,非所详矣。

阿难从摩竭国向毗舍离欲般泥洹,诸天告阿阇世王,王追至河上,毗舍离诸梨车闻阿难来,亦复来迎,俱到河上。阿难思维,前则阿阇世王致恨,却则梨车复怨,即于中河入火光三昧,烧具两般泥洹。身二分,分各在一岸。二王各持半舍利还,起二塔。渡河南下一由巡,到摩竭提国巴连弗邑,邑即是阿育王所治之城。城中宫殿,皆起墙阙,雕文刻镂,累大石作山。山下作石室,长三丈,广二丈,高丈余。有大乘婆罗门子,名罗汰私婆,亦名文殊师利,住此城里,爽悟多智,事无不达,以清净自居。国王宗敬师之事,赖此一人,宏宣佛法,外不能陵。凡诸中国,惟此城为大。民人富盛,竞行仁义。阿育王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作大塔,在城南二里余。此塔前有佛迹,起精舍,北户向塔。塔南有石柱,大四五围,高三丈余。上有铭题云:阿育王以阎浮提布施四方僧,还以金赎塔。塔北三百步,阿育王于此作泥犁城。城中有石柱,亦高三丈余。上有师子,柱有铭,记作泥犁城因缘及年数日月。恒水又东南,迳小孤石山。山头有石室,石室南向,佛昔坐其中,天帝释以四十二事问佛,佛一一以指画石,画迹故在。恒水又西迳王舍新城,是阿阇世王所造。出城南四里入谷,至五山里。五山周围,状若城郭,即是蓱沙王旧城也。东西五六里,南北七八里。阿阇世王始欲害佛处。其城空荒,又无人径。入谷传山,东南上十五里,到耆阇崛山。未至顶三里有石窟,南向,佛坐禅处。西北三十步,复有一石窟,阿难坐禅处。天魔波旬化作雕鹫,恐阿难。

佛以神力,隔石舒手,摩阿难肩,怖即得止。鸟迹、手孔悉存,故曰雕鹫窟也。

其山峰秀端严,是五山之最高也。释氏《西域记》云:耆阇崛山在阿耨达王舍城东北。西望其山。有两峰双立,相去二三里,中道,鹫鸟常居其岭,土人号曰耆阇崛山,山名耆阇,鹫也。又竺法维云:王舍城,胡语云罗阅祇国,有灵鹫山,胡语云耆阇崛山,山是青石,头似鹫鸟。阿育王使人凿石,假安两翼两脚,凿治其身,今见存。远望似鹫鸟形,故曰灵鹫山也。数说不同,远迩亦异。今以法显亲宿其山,诵《首楞严》,香华供养,闻见之宗也。又西迳伽耶城南二十里,到佛苦行六年坐树处,有林木。西行三里,到佛入水洗浴,天王按树枝得扳出池处。

又北行二里,得弥家女奉佛乳糜处。从此北行二里,佛于一大树下石上东向坐、食糜处。树石悉在,广长六尺,高减二尺。国中寒暑均调,树木或数千岁,乃至万岁。从此东北行二十里,到一石窟,菩萨入中,西向结跏趺坐。心念若我成道。

当有神验,石壁上即有佛影见,长三尺许,今犹明亮。时天地大动,诸天在空言:此非过去当来诸佛成道处,去此西南行减半由旬,贝多树下,是过去当来诸佛成道处。诸天导引,菩萨起行。离树三十步,天授吉祥草,菩萨受之。复行十五步,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币西去。菩萨前到贝多树下,敷吉祥草,东向而坐。时魔王遣三玉女从北来试,菩萨魔王自从南来试。菩萨以足指按地,魔兵却散,三女变为老姥,不自服。佛于尼拘律树下方石上,东向坐。梵天来诣佛处,四天王捧钵处皆立塔。《外国事》曰:毗婆梨,佛在此一树下六年。长者女以金钵盛乳糜上佛。佛得乳糜,往尼连禅河浴,浴竟于河边啖糜竟,掷钵水中,逆流百步,钵没河中,迦梨郊龙王接取,在宫供养,先三佛钵亦见。佛于河傍,坐摩诃菩提树摩诃菩提树去贝多树二里,于此树下,七日思惟道成。魔兵试佛。释氏《西域记》曰:尼连水南注恒水,水西有佛树,佛于此苦行,日食麻米六年。西去城五里许,树东河上,即佛入水浴处。东上岸尼衢立树下坐修,舍女上糜于此。于是西度水,于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降魔得佛也。佛图调曰:佛树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竺法维曰,六年树去佛树五里,书其异也。法显从此东南行,还巴连弗邑,顺恒水西下,得一精舍,名旷野,佛所住处。复顺恒水西下,到迦尸国波罗柰城。竺法维曰:波罗柰国,在迦维罗卫国南千二百里,中间有恒水,东南流。

佛转法轮处,在国北二十里。树名春浮,维摩所处也。法显曰:城之东北十里许,即鹿野苑,本辟支佛住此,常有野鹿栖宿,故以名焉。法显从此还居巴连弗邑。

又顺恒水东行,其南岸有瞻婆大国。释氏《西域记》曰:恒曲次东,有瞻婆国,城南有卜佉兰池,恒水在北,佛下说戒处也。恒水又迳波丽国,即是佛外祖国也。法显曰:恒水又东到多摩梨帝国,即是海口也。释氏《西域记》曰:大秦一名梨靬,康泰《扶南传》曰:从迦那调洲西南入大湾,可七八里,乃到枝扈黎大江口,度江迳西行,极大秦也。又云:发拘利口入大湾中,正西北入,可一年余,得天竺江口,名恒水。江口有国,号担袟,属天竺,遣黄门字兴为担袂王。

释氏《西域记》曰:恒水东流入东海,盖二水所注,两海所纳,自为东西也。

释氏论:佛图调列《山海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又曰:钟山西六百里有昆仑山,所出五水。祖以佛图调《传》也。又近推得康泰《扶南传》,传昆仑山,正与调合。如《传》,自交州至天竺最近,泰《传》亦知阿耨达山是昆仑山。释云:赖得调《传》,豁然为解,乃宣为《西域图》,以语法汰。法汰以常见怪,谓汉来诸名人,不应河在敦煌南数千里,而不知昆仑所在也。释复书曰:按《穆天子传》三:穆王于昆仑侧瑶池上,觞西王母。云,去宗周瀍涧万有一千一百里。何得不如调言?子今见泰《传》,非为前人不知也。而今以后,乃知昆仑山为无热丘,何云乃胡国外乎?余考释氏之言,未为佳证。《穆天子》、《竹书》及《山海经》,皆埋缊岁久,编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至欲访地脉川,不与经符,验程准途,故自无会。释氏不复根本众归之鸿致,陈其细趣,以辨其非,非所安也。今按《山海经》曰:昆仑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郭璞曰:此自别有小昆仑也。又按淮南之书,昆仑之上,有木禾、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其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凡此四水,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昆仑之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玄圃之山,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禹乃以息土填鸿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为下地。高诱曰:地或作池则以仿佛近浮图调之说。阿耨达六水,葱岭,于阗二水之限,与经史诸书,全相乖异,又按《十洲记》:昆仑山在西海之戍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有弱水,周币绕山。

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阔之井,西南近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昔西王母告周穆王云:去咸阳三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面方广万里,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曰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处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其北户出,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渊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烛日晖,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旋机,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其北海外,又有钟山,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含,天帝居治处也。考东方朔之言及《经》五万里之文,难言浮图调、康泰之是矣。六合之内,水泽之藏,大非为巨,小非为细,存非为有,隐非为无,其所苞者广矣。于中同名异域,称谓相乱,亦不为寡。至如东海方丈,亦有昆仑之称,西洲铜柱,又有九府之治。东方朔《十洲记》曰:方丈在东海中央。东西南北岸相去正等。方丈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处。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来也。张华叙东方朔《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圆周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治。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也。故其柱铭曰:昆仑铜柱,其高入天,圆周如削,肤体美焉。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惟会益工。《遁甲开山图》曰:五龙见教,天皇被迹,望在无外柱州昆仑山上。荣氏《注》云:五龙治在五方,为五行神。五龙降,天皇兄弟十二人,分五方为十二部,法五龙之迹,行无为之化,天下仙圣,治在柱州昆仑山上。无外之山,在昆仑东南一万二千里,五龙天皇,皆出此中,为十二时神也。《山海经》曰:昆仑之邱,实惟帝之下都,其神陆吾,是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然六合之内其苞远矣。幽致冲妙,难本以情,万像遐渊,思绝根寻。自不登两龙于云辙,骋八骏于黾途,等轩辕之访百灵,方大禹之集会计,儒墨之说,孰使辨哉?△又出海外,南至积石山,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

《山海经》曰:河水入渤海,又出海外,西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山在陇西郡河关县西南羌中。余考群书,咸言河出昆仑,重源潜发,沦于蒲昌,出于海水,故《洛书》曰:河自昆仑,出于重野,谓此矣。迳积石而为中国河。故成公子安《大河赋》曰:览百川之宏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出积石之嵯峨。

释氏《西域传》曰:河自蒲昌,潜行地下,南出积石。而经文在此,似如不比。

积石宜在蒲昌海下矣。
资源编号:ZY1541902;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

上 一 条: 水注经 郦道元 卷二

下 一 条: 山海经 卷十八 海内经

其它收录: 山鹊
石径赏花正残,缤纷飞凌乱
天冷心不冷,一丝真情放心上
除了我爱你比你爱我多以外,我没有任何条件优越你
我希望找到一个担心失去我的人
情不弃,时光温暖
我多希望,能在火
平安夜,送苹果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212.65.9.*德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见识...
172.95.64.*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静思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目标...
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只...
梦想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
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有准备,有毅...
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追求和奋斗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真...
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永远是自...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必...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