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卷六十 史部十六

○传记类存目二

△《草庐年谱》·二卷、《附录》·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危素撰。素字太朴,金谿人,元至正中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后退居房山。淮王监国,起为承旨如故。明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后因御史王著等论素不宜列侍从,谪居和州以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初,吴澄孙当尝编次其祖生平事迹为年谱。素为澄之门人,因重加订正,刻於至正乙巳。至明嘉靖甲寅,澄裔孙朝祯复增入《行状神道碑列传祭文》一卷及《历代褒典奏议文移》一卷,邹守益为之序,即此本也。

△《褒贤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题撰人名氏。取宋元人著作有关范仲淹者及朝廷所降文牒等类,合为一书。一卷为传、碑、铭、祭文,二卷为优崇典礼,三、四卷为碑记,五卷为诸贤赞颂、论疏。中间载至元顺帝至正间,则明初人所编也。

△《滁阳王庙岁祀册》·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立庙滁州,令有司岁时奉祀。此本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具载祀典规条及守庙人户。次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盖即从庙中碑刻抄出别行者也。

△《钟鼎逸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文秀撰。文秀,昆明人,黔宁王沐英之阉竖也。是编皆纪英行事。前列《祠堂碑记》三篇,后为《言行拾遗录》十一条,各为之论。末附唐愚士赠文秀诗一篇,而冠以张紞、刘有年、王汝玉、王骥《序》四篇。《骥序》题洪武壬午,《汝玉序》则书元年十二月,而劖去年号二字。盖汝玉作於革除以前,而刻於革除以后,故削建文年号。《骥序》作於燕王篡立以后,故奉仍称洪武三十五年之诏耳。阍寺之作,本不足录。而英本名臣,文秀所录尚与史传相出入,无诡词夸饰、变乱是非之事。故姑存其目焉。

△《直道编》·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怡编。怡,吴县人,仕履未详。其祖祚,字永锡,永乐辛卯进士,授河南布政司参议,坐事落职,洪熙初,起为监察御史,终於福建按察司佥事。历官俱有直声。怡因辑其年谱、行状、墓表、挽诗之类,以成此书。吴宽为题此名。与《明史》祚本传亦大致互相出入。案《千顷堂书目》,载有孙堪《直道编》,纪御史陈祚事。堪,嘉靖中人。今未见传本。其与此书为一为二,莫之详矣。

△《翊运录》·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刘廌编。廌诚意伯基之孙也。是书成於永乐中。集其祖父所得御书、诏诰及行状、事实,以为此录。取诰文中“开国翊运”之语为名。同郡王景为之序。成化中,巡按浙江御史戴用以版久漶漫,因增辑重梓,杨守陈为之序。嘉靖初,从处州府知府潘润之请,以基九世孙瑜袭爵。瑜因复增入袭封诰敕,及部议、题本、谢恩表之类,自为《后序》。二卷之首。杂入基表颂五篇,颇为不伦。以序文考之,即瑜所增入。盖徒欲侈陈祖德,为阀阅之光,而未知著述体例者也。

△《崔清献全录》·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崔子璲编。其书成於永乐中,皆其五世祖与之之遗事、遗文也。与之字正子,广州增城人,绍熙四年进士,理宗时累官广东安抚使,拜参知政事右丞相,致仕卒,谥清献,事迹具《宋史》本传。与之所著有《菊坡文集》,佚於兵火。又有《岭海便民榜》、《海上澄清录》二书,皆记其当时政事,后亦不传。仅存其《言行录》三卷、《奏札诗文》五卷,子璲因裒为一编。又以理宗御札及诸家诗文为《附录》二卷。其《言行录》三卷,《林钺跋》称宋太社司令李公裒辑,而不载其名。《宋端仪序》称略为更定。《甘镛跋》又称旁考史传,补其脱略。然则已非原本矣。又蒋曾荣家别有写本,分为二集。《内集》二卷,前卷为《言行录》,后卷为《奏札诗文》。《外集》三卷,上卷为所赐诏札,中卷为《宋史》本传及《续通鉴纲目》诸书所记与之事,下卷为题赠诗文。题其十世孙爌所重编,成於嘉靖庚申。前有《测引》一篇,称重编先录既成,有谓不当以行先言者,有谓不当以臣先君者。后见旧版篇次记号,乃知新本为后人剷改。爌所重编,实还其旧。今观其书,虽并十卷为五卷,而序次略与子璲本合。则所谓还其旧者,确不诬也。

△《陆右丞蹈海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丁元吉编。元吉,镇江人。是书成於成化中,记宋陆秀夫海上死难事迹。采《宋史》本传及龚开所作《传》、黄溍所作《年谱》,益以诸家题咏,汇为一编。并载秀夫遗文二首。末附《桑海遗录序》、《大忠祠碑》及祭文一首。

△《张乖崖事文录》·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颜端、徐浣同编。端,应山人,官成都县教谕。浣,杭州人,官华阳县教谕。前有文安《邢表序》,盖弘治三年表为四川左布政使,以张咏为蜀名宦,故属二人辑录此编。一卷为《本传》及事实,二卷为遗文十二篇,三卷、四卷为同时赠答及后人祠记祭文之类。《咏全集》尚有传本,端等未见,故所辑颇挂漏焉。

△《李卫公通纂》·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王承裕撰。承裕字天宇,三原人,吏部尚书恕之子,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谥康僖,事迹附见《明史》恕传。承裕与唐李靖为同里,故既为建祠,又纂其遗事为此书。《明史·艺文志》著录,作四卷。此本凡《史牒纂》一卷、《遗作纂》一卷、《文集纂》一卷、《存迹纂》一卷,与《明志》合。所载皆习见之文。至《李卫公问对》一书,出自阮逸伪托,而一概列入,绝无辨证,可知其考订之疏矣。

△《阳明先生浮海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陆相撰。相字良弼,馀姚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书专纪王守仁正德初谪龙场驿丞,道经杭州,为奸人谋害,投水中。因飘至龙宫,得生还之事。说颇诡诞不经。论者谓守仁多智数,虑刘瑾追害,故弃衣冠,伪托投江,而实阴赴龙场。故王世贞《史乘考误》尝力辨此事为不实。而同时杨仪《高坡异纂》亦载此事,与相所纪略同。盖文人之好异久矣。

△《朱子实纪》·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戴铣编。铣字宝之,婺源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给事中,以疏弹太监高凤,下诏狱,廷杖创甚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详述朱子始末。首曰《道统源流》、《世系源流》,次《年谱》,次《行状》、《本传》,次《庙宅》,次《门人》,次《褒典》,次《赞述》,次《纪题》。其书本因《年谱》而作,其标曰《实纪》者,铣《自序》称,谓之《年谱》则绍乎前、彰乎后者不足谈。必曰《实纪》,然后并包而无遗。盖《年谱》主於明朱子学问之序,出处之道。而铣是书则主於以推崇褒赠,夸耀世俗为荣。其立意本各有取也。

△《韩祠录》·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叶性、谈伦同编。性,里籍未详,官潮州府同知。伦,上海人,天顺丁丑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然是编前有翰林院检讨盛端明《序》,称性编录未成,以述职北上。伦时为潮州知府,因续成之。考书成於正德甲戌,上距天顺丁丑,已五十八年。且作《序》之盛端明为弘治壬戌进士,上距天顺丁丑,亦四十六年。与伦似不相及。即伦老而尚存,亦不应七八十岁尚为知府,后乃忽至九卿。疑为别一谈伦,名姓偶同也。其书首载《韩愈遗像》及《韩山书院》、《鳄鱼》、《韩木》诸图,次《唐书》本传及愈谪潮州时所作诗文,次记祠制、祭仪及后人碑记、诗赞,末附载赵鼎《得全书院记》、陆秀夫《马发祠记》。以皆在潮地,故并录之。其《南珠亭记》一篇,则又以潮之人物代兴,归美於愈云。

△《奕世增光录》·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王道行编。道行字明南,阳曲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左布政使,是为续五子之一,《明史·文苑传》附见《王世贞传》中。是书乃其官常镇兵备副使时为魏校所刊也。第一卷至五卷载敕命、祭文以及同时诸人赠答书启,第六卷载校行状、诔词及遗事,七卷、八卷则文稿备遗也。因校诰敕中有“永增奕世之光”语,遂以名其书焉。

△《薛文清行实录》·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鸿撰。鸿,河津人,官石灰山关税大使,薛瑄之曾孙婿也。是编第一卷为瑄像赞、行状、神道碑、事实。二卷为《请从祀疏》七篇。三卷为祠堂、书院诸记六篇,祭文三篇。四卷为《读书录》、《文集》诸序四篇,诗五首。第五卷则杂录柱联之类,而附以《薛氏历世科贡传芳图》。前有《乔宇序》,作於正德辛未。而奏疏有隆庆五年,祭文有万历二十六年,所记科贡有崇祯壬午、癸未。则瑄后人以次续入,非鸿之旧也。

△《商文毅公行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商汝颐编。汝颐,商辂孙也。以辂遗集两毁於火,恐先德不传,乃裒为是书。凡王献所作《行实》一篇,尹直所作《墓志铭》一篇,杨子器所作《神道碑》一篇。末有正德十年汝颐《自跋》。正德十六年刊版,王子言又为之跋。

△《商文毅年谱》·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商振伦撰。振伦,辂之玄孙也。书前有小像八幅,自乡试第一迨官至谨身殿大学士皆图画之,殊未能免俗。其《言行录》一卷,则辂孙汝泰所作,振伦并刊之也。

△《传信辨误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陈虞岳撰。虞岳,泰和人。正统间辅臣陈循五世孙也。土木之变,循在内阁为首揆。及景帝欲废英宗太子,循依违不能匡正,以此为当世所讥。陈建通纪载其事。虞岳以为诬蔑其祖,乃作此书以辨之。首为诸名公叙略节略。次为传信六条,一曰《首定储宫之策》,一曰《力沮南迁之议》,一曰《计退德胜之围》、一曰《密运回銮之略》,一曰《保护南宫苦忠》,一曰《请复南迁谠疏》。所引诸书,惟《力沮南迁》一条,《弇山堂别集》及《丛记》载有循名,其五事则皆无确证。次辨诬五条。一曰《辨不诤易储之误》,一曰《辨徐有贞馈玉带之误》,一曰《辨请治龚遂荣狱之误》,一曰《辨翰林用杂流之误》,一曰《辨申明制科之误》。其意与《孤儿吁天录》同,亦孝子慈孙不得已之苦心也。

△《夏忠靖遗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夏崇文撰。崇文字廷章,湘阴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盖夏原吉之孙也。是编追述原吉历官始末甚详。於世所传慈感蚌珠事,删之不载,体便颇为严谨。然原吉治水,功在东南,其方略亦不备载。殆以事具国史耶。惟燕王篡立,原吉称臣,此所谓范质生平惟欠周世宗一死者也。而此云“或执之以献燕王”,是则子孙之词矣。

△《云林遗事》·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元庆撰。元庆字大有,号大石山人,长洲人。都穆之门人也。此书皆纪倪瓒事迹,分《高逸》、《诗画》、《洁癖》、《游寓》、《饮食》五门。崇祯间,常熟毛晋别有刻本,云从天竺僧寮见之,不著作者名氏,较此本所载稍繁。而此本后附赠诗及志铭二首,则毛本无之。江宁李蘅尝刻其本於所辑《璅探》中,题云顾元庆撰。虽未知所据,然考元庆所著,尚有《瘗鹤铭考》、《夷白斋诗话》,盖亦雅士。《苏州府志》载其兄弟皆纤啬治产,惟元庆以图书自娱。王穉登往访之,年七十五,犹酬对不倦。是其志趣与瓒相近。或辑此编以明所尚,亦事理所有矣。

△《旌孝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载成化十一年旌表朱灏孝行事。考朱观潜跋朱存理遗文后曰:野航先生著述甚富。自铁网珊瑚世有刊本、珊瑚木难好事传抄外,只购《楼居杂志》一卷、《旌孝录》一卷,并诗文数十篇云云。则此编存理所辑也。灏字景南,长洲人,即存理之父。亲殁负土成坟,庐於其侧,有驯乌之异,诏旌其门。存理字性甫,博雅工文,终於布衣。

△《岳庙集》·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明徐阶编,张庭校,焦煜刊。而首载《阶序》,称从黄山焦子请所辑武穆祠诗文读之。又云:“因不自量,谋於五山张子而去取之。”则煜之初稿,而阶与庭为之删定。《庭序》则云:黄山子谓少湖子与庭曰:“盍校之,我将刊焉。”因取汪氏所辑抄本往复参校,则初稿又非煜作矣。大抵杂出众手,不可名以一人也。原本凡《传》一卷、《制》一卷、《议序记》一卷、《辞乐府诗》一卷,而附以《岳武穆遗文》一卷。今以《武穆遗文》析出,别入《集部》,故此本以四卷著录焉。阶字子升,华亭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贞,事迹具《明史》本传。庭自署曰眉山。煜自署曰宛陵。考太学进士题名碑,嘉靖癸未科有张庭,四川夹江人;焦煜,南直隶太平人,皆阶之同年,当即此二人。至所谓汪氏者,则不可考矣。

△《吴疏山集》·十七卷(江南巡抚采进本)

明吴悌撰。悌字思诚,疏山其别号也。金谿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谥文庄,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其学出於王守仁,然清苦刚介,卓然不愧於儒者,非姚江末流,提唱心学,恣为横议者比。集止三卷。然据原《跋》,则尚有赝作《聂氏墓志》、《胡氏表》二篇窜入。第四卷为《言行录》,乃悌门人李约所编。第五卷以下皆诰敕及表章颂美之文,其后人屡屡重刊,辗转附益者。盖原本名《纪实录》,乃传记之流,体例不妨如是。此本改题曰《集》,遂使附录之文至十四卷。末大於本,失其初编之旨矣。今从《崔与之集》之便,仍入之《传记类》焉。

△《胡梅林行实》·(无卷数,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胡桂奇编。桂奇,绩溪人,兵部尚书宗宪之子。此书即纪宗宪行实。梅林者,宗宪别号也。宗宪平倭之功,载在史册,不容湮没。至其比附严嵩、赵文华,公论亦不可掩。此书出其后人之手,固未可据为徵信矣。

△《忠烈编》·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孙堪、孙墀、孙升同编。三人皆巡抚江西副都御史馀姚孙燧之子也。燧遇宸濠之变,抗节被戕。堪等汇其制诰、卷牍、碑状、志传以及诔祭之文,编为此集。曰忠烈者,嘉靖初所赠谥也。《序》为嘉靖辛亥严嵩撰。其言不足为燧荣。盖其后人印行,偶失刊削耳。

△《郑端简年谱》·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郑履淳撰。履淳字叔初,海盐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履淳为郑晓之子,故追述晓事,以成此谱。凡晓所作奏疏、诗文皆一一附载其中。如《盐政坏於折色》及《海盐官军宜掣回卫所操练》诸疏,颇足补史志所未备,然冗漫亦由于此。末附祭文、诰谕、恤典、墓志、行略之类,於谱例已为复出。又以履淳所作思亲诗文附镌於末,多至三卷,於体裁尤不协矣。

△《董子故里志》·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李廷宝撰。廷宝字国用,号浍溪,曲沃人,嘉靖中官景州知州。考《汉书》称董仲舒广川人。而广川地大,今山东德州、直隶景州、枣强县皆其故地。故三邑皆祀董子,皆有董子故迹。其作志书,皆自以董子为乡人。德州斥景州之牵引,景州斥德州之附会,枣强又出而斥二州之影占。数百年来,喧如聚讼,迄今未有所归。廷宝官於景州,故据广川里名,定仲舒为景州人。而所载马伟《董子辨》一篇,又以董学村割隶故城,欲引之以为故城重。夫惠、跖兄弟,不以惠而宽跖;向、歆父子,不以向而荣歆。况夫前代乡贤,何关后人之事。郡邑志乘,锢习相仍,纷纷为无益之争,皆其所见之小也。

△《濂溪志》·九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李桢撰。桢字维卿,安化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虽以濂溪为名,似乎地志,实则述周子之事实。首载《太极图说》、《通书》,次墓志及诸儒议论、历代褒崇之典,次古今纪述,次古今题咏并祭告之文。

△《濂溪志》·十三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李嵊慈撰。嵊慈字元颖,龙城人,官道州知州。是编因李桢《旧志》稍为辑补,无所考证阐明。

△《东方类语》·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维陛撰。维陛,海盐人。是书皆类聚汉东方朔事迹。自《列传》、《别传》、《外传》以及《琐语》、《神异经》、《十洲记》诸书,无不采撮。创立十目,分为内外二篇。《内篇》记其常事,《外篇》则涉神仙家言。其条例内辨史记东郭先生为临淄人,与东方朔之为厌次人,地各不同。自来引用多误,亦稍有考核。然其徵引猥杂,究不能出小说之门径,不足据也。

△《二程年谱》·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唐伯元撰,国朝黄中订补。伯元字仁卿,澄海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中字平子,号云瀑,舒城人。考二程遗书,有《伊川年谱》而无《明道年谱》。《宋文鉴》所载《明道墓志》,朱子又偶未见,故别为之行状。此书取《明道行状》改为《年谱》,又取《伊川年谱》小变其体例,均无所考正,仅因袭旧文而已。

△《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司马晰编。晰字宗晦,夏县人,万历癸卯举人,宋司马光十七世孙也。卷首《自序》云:自先文正公居於河洛,竁於鸣条,而曾孙开国公扈迁东粤,家於会稽。南北相距殆四千里,代次相承凡十馀世。於是北人以涑水氏为无后,南人以山阴氏为失祖。是编所辑,先之以行事系籍之实,继之以制诰图跋之传,终之以纪述标题之富。其意盖将搜采以备家乘。而第八卷中有积德之什,乃载晰由山阴复归於夏县,万历癸卯乡试第一,里人赠贺之作。是又蔓延附载,不出谱牒之窠臼矣。

△《武侯全书》·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士骐撰。士骐有《驭倭录》,已著录。是编述诸葛亮始末。首《三国志》本传。次张栻《补传》。次《鼎立》、《继统》、《连吴》、《南征》、《北伐》、《遗命》、《调御》、《法简》八篇,以补张《传》。次《心书》。次《新书》。次《阵图》。次《篇翰》。次《世系》。次《朱子纲目》。又附录后人评论、诗赋、杂文三卷终焉。按陈寿《进诸葛氏集表》云:删除重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具列其目於传后。今其书久不可见。是书搜罗完备,而《心书》、《新书》之类,真伪芜杂,未能删汰。诸篇分隶,亦或未当。后杨士伟因士骐此本,别改定为《诸葛书》,较为精核。以创始者为士骐,故仍存其目焉。

△《米襄阳外纪》·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范明泰撰。明泰字长康,嘉兴人,万历庚子举人。是编纪米芾遗事,分《恩遇》、《颠绝》、《洁癖》、《嗜好》、《麈谈》、《书学》、《画学》、《誉羡》、《书评》、《杂记》、《考据》十二门,多不著出典,未足依据。亦时有舛讹,如《恩遇》第一条云:皇祐二年诏米芾以黄庭小楷作《千字文》。考芾生於皇祐三年辛卯,则所称写《千字文》在生前一年矣,有是理乎?

△《米芾志林》·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亦题明范明泰撰。与《襄阳外纪》并同,惟后附刻《襄阳遗集》一卷,为明泰所辑。盖未见《宝晋英光集》,故有是刻。又《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研史》各一卷,则皆芾之遗书。然《书史》、《画史》竟不编入,亦殊疏漏矣。

△《精忠类编》·八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徐缙芳撰。缙芳字奕开,晋江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事迹附见《明史·刘策传》。是编辑录宋岳飞事实艺文。首为《表类》,纪姓氏世系之属。次为《传类》,记生平始末。次为《遗翰类》,皆飞诗文。次为《宸纶类》,皆高宗所赐,载於《金陀稡编》者。次为《褒赠类》,皆历代制诰案牍。次为《家集》类,皆岳珂之文有关於飞者。次《异感类》,纪诸灵应。次《诗类》、《文类》,则皆后人题述之作也。编次颇无条理。而《异感类》中如疯魔行者骂秦桧、胡迪入冥之类,尤类传奇、演义。飞之忠烈,自与日月争光,不假此委巷之谈,侈神怪以相耀也。

△《薛文清年谱》·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杨鹤撰。鹤字修龄,武陵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事迹具《明史》本传。考是书后有鹤《自跋》,称本薛瑄门人张鼎所编。岁久版佚,瑄八代孙士宏偶以旧本示满朝荐及鹤。朝荐属鹤订定,鹤因命其子嗣昌重以《瑄集》考正年月,并采《集》中诗文佚事补之。然则此本虽题鹤名,实出嗣昌手耳。嗣昌字文弱,万历庚戌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

△《苏米谭史》·一卷、《苏米谭史广》·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郭化撰。化字肩吾,宣城人,始末未详。《谭史序》题辛亥,盖万历三十九年也。是编杂采苏轼、米芾轶事可资谈柄者,各为一卷。又广苏轼事为四卷,米芾事为二卷,皆摭拾小说,无他异闻,又皆不著所出,弥难依据。

△《海珠小志》·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李韡撰。韡,番禺人,万历中官至武定府知府,宋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李昴英之裔也。广州城外珠江有海珠石,屹立水中。昴英常读书其地,捐资创寺曰慈度,后人即寺祠焉。明万历中,韡因考寻古迹,辑为此志,凡四卷。国朝康熙丁丑,其后人文炤重加校刻,增以近人诸作,共为五卷。前一卷载图像、诸记、行实、祭文,后四卷则游览谒祠诗词也。

△《襄阳外编》·(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道洪编。道洪字嗣图,无锡人。是编作於万历中。首绘孟浩然像,并录采史书《本传》暨诸家赠答题咏之作,复以古今诗话附列於后。所采上起於唐,下迄乎明。然王士元《浩然集序》,近在耳目之前,乃反佚之,何也?

△《程朱阙里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赵滂编。滂,歙县人。是书前有《高攀龙序》,则成於万历中也。大旨谓朱子系出新安,二程祖墓亦在焉,故合志之。分为七门,案阙里乃孔子里名,非推尊之号。宋咸淳五年诏婺源祠所称文公阙里,已为失实。今程子亦称阙里,则尤承讹踵谬,习焉而不察者也。

△《考亭朱氏文献全谱》·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钟文撰。钟文字吾沧,朱子十二世孙,官大足县知县。新安朱氏,支派非一。其北洛墩头之朱,本不出於考亭。时方醵金购谱建祠,钟文恐其乱宗,乃溯唐茶院公以来世次,纂纪本末。搜讨颇详,分类凡十三门,曰《广睦》,曰《明宗》,曰《溯本》,曰《尊祖》,曰《著居》,曰《庭训》,曰《褒典》,曰《汇文》,曰《列传》,曰《宦达》,曰《女德》,曰《外戚》,曰《杂纪》。冠以朱子所作《世谱原序》。

△《温公年谱》·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马峦撰。峦字子端,夏县人,与司马光为同里。以光旧无年谱,因撰此编,以补史传所不及。其大旨以光行状为主,参以史传及《名臣言行录》,润以光所著《传家集》。其馀诗话、小说皆详为考订,分年编载。其不可专属一年者,则总为附录於末焉。

△《梅墟先生别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日华、郑琬同撰。日华字君实,号竹懒,嘉兴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明史·文苑传》附载《王维俭传》中。琬字翰卿,自称闽人,其始末未详。是编为嘉兴周履靖而作。履靖字逸之,能诗好事,与其妻桑贞白自相唱和,多刊书籍以行。《夷门广牍》即其所编。盖亦赵宧光、陈继儒之流,明季所谓山人者也。上卷为日华所撰,载其生平甚悉。下卷为琬所撰,亦略具事实,而录其诗中摘句尤多。

△《苏米志林》·三卷(内府藏本)

明毛晋撰。晋有《毛诗陆疏广要》,已著录,是书掇苏轼琐言、碎事集中所遗者,编为二卷。又以米芾轶闻编为一卷。大概与《苏米谭史》互相出入。

△《顾端文年谱》·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与沐编。入国朝后,其孙泾、曾孙贞观相续成之。与沐,无锡人,顾宪成之子,由举人官至夔州府知府。泾亦举人。贞观官中书舍人。其书前冠以崇祯二年《谕祭文》及志铭、行状,复附宪成没后奏请赠谥诸疏。於原文皆删节存略,视他家较简核有体。

△《张抱初年谱》·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冯奋庸撰。奋庸字则中,寿安人。师事渑池张信民,因纪其生平事迹为《年谱》。信民字孚若,号抱初,渑池人,由乡贡官怀仁县知县。

△《关帝纪定本》·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戴光启、邵潜同编。光启字方廷,潜字潜夫,皆江都人。初,元至大间,胡琦曾辑关帝事迹成书,明弘治、嘉靖、天启间,吴濬、吕楠、薛三省诸人皆有纂录。光启、潜因诸家之本,删补以成此编。首《世系》,次《年谱》,次《封号》,次《诰命》,次《实录》,次《遗迹》,次《论辨颂赞》,次《奏疏碑记》,次《诗》,次《祭文》,次《灵异》。刻於崇祯戊辰,姚希孟为之序。

△《心斋类编》·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元鼎编。元鼎,泰州人,王艮之后。书中《纶音首简》、《庙谟首录》二跋,自称艮之玄孙。《汇选标题跋》又自称艮之曾孙。刊版必有一讹也。是书纪崇祯四年艮从祀孔庙始末。上卷为《奏疏类篇》,录嘉靖间巡抚刘节、御史吴悌荐艮二疏,并诸廷臣请从祀三疏,请谥一疏。下卷为《别传类编》,录万历辛丑翰林馆课以王艮传命题,诸词臣所拟传十六篇。上卷之前,冠以崇祯三年谕旨一道,题曰《纶音首简》。又载崇祯辛未会试策题一道,问明从祀文庙诸人数及艮名者,题曰《庙谟首录》。而以乡绅揭帖尺牍附卷末。又列诸家著述之有涉於艮者曰《汇选标题》。列公私祠祀及艮者曰《禋祀类》,纪元鼎《闻邸报志喜诗》四首,亦编其中,体例颇为繁碎。考《明史·儒林传》,以艮附《王畿传》中,纪其终始甚详,然不载有从祀孔庙事。今两庑俎豆,亦无艮位。不知元鼎何以有此书也。

△《邵康节外纪》·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继儒编。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人,事迹具《明史·隐逸传》。是编取邵伯温《闻见录》所载邵子事迹,略为诠次始末。并其自称“伯温”及称“康节先公”诸字,亦未刊削,殆不免葛龚作奏之诮。又附载伯温《易学辨惑》与查颜散《先天方圆图说》、余孟宣《经世要旨》及家传《心易数序》三篇,而终以邵子及伯温《本传》。继儒号为隐君,其作此书,殆以自寓。然伯温之录具在,何必复述其文也。

△《逊志斋外纪》·二卷、《续集》·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姚履旋撰。履旋,上元人。是编采诸书所纪方孝孺殉难后事及文移案牍之属,汇为一编。共分十类。曰《表扬》,曰《像赞》,曰《传铭》,曰《记状》,曰《赐言》,曰《赠遗》,曰《碑记》,曰《祭吊》,曰《复姓》,曰《祠典》。其《复姓》一类,载孝孺幼子德宗,冒姓余氏,及归宗建祠事,颇具始末。其书成於崇祯中。后有《续集》二卷,则国朝康熙中娄县训导徽州项亮臣所补辑也。

△《周元公集》·十卷(编修朱筠家藏本)

明周沈珂编。沈珂,吴县人,周子裔也。是集卷一为图像,卷二为世系年谱,卷三为遗书,卷四为杂著,卷五为诸儒议论,卷六为事状,卷七为褒崇优恤,卷八为祠墓诸记,卷九、卷十皆附录后人诗文。虽以集为名,实则周子手著仅五之一。今入之《传记类》中,从其实也。

△《周氏遗芳集》·五卷(编修朱筠家藏本)

明周沈珂及其子之翰编。先是,周子十七世孙与爵辑其先世著述事迹,自周子四世孙兴裔以下,为《遗芳集》。凡历代褒崇诏谕及传志、记序诸作,以次附焉。沈珂父子重为编次,而与爵以下则仍无所增益。

△《灵卫庙志》·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夏宾撰。宾始末未详。宋建炎三年,金兵攻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令朱跸,偕县尉金胜、祝威率民兵力战死之。杭人赖其捍御,得乘隙以逃,为立祠於死所。是书以建庙封侯本末,并祀典碑记汇为一编。见有功必报之礼,亦风起忠烈之志也。

△《雍略》·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念先撰。念先,慈谿人。其八世祖敬宗,字光世,永乐甲申进士,宣德间由司业升祭酒,官南雍者二十年,严重有师法,与北雍祭酒李时勉齐名,世称“南陈北李”。念先於崇祯末至南雍,搜辑《雍志》所载,参以年谱、文集、编年纪录,以成是书。盖惟备敬宗一人居官之始末,非纪南雍事也。

△《宋四家外纪》·四十九卷(内府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四家者,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也。《蔡纪》成於徐,《苏纪》成於王世贞,《黄纪》成於陈之伸,《米纪》成於范明泰,本各自为书。此本盖明季坊贾所合刻也。

△《罗江东外纪》·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闵元衢撰。元衢字康侯,乌程人,自号欧馀生。自以终身不第,有似罗隐,故作此书。盖一时寓意之作也。

△《贺监纪略》·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闻性善暨其弟性道同编。性善字与同,性道字天迺,宁波人。其书备摭贺知章遗文轶事及唱酬题咏之词,汇为一编,采撷颇富。然如唐明皇帝《送知章诗》有二本,方回《瀛奎律髓》具载朱子之说。又韦縠《才调集》所载《杨柳枝词》,标题误增“枝”字,遂以天宝以前之绝句为长庆以后之乐府。皆未考定,则亦多疏舛矣。徵引古书,每事必造一标题,尤类小说体例也。

△《姑山事录》·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肃公、杜名齐同撰。肃公有《诗问》,已著录。名齐始末未详。是编述明末沈寿民事实。寿民字眉生,宣城人。崇祯中,巡抚张国维以贤良方正荐,徵赴阙下。抗疏劾杨嗣昌夺情误国,熊文灿不能制敌之罪。疏奏,留中不报,遂归隐姑山。肃公、名齐皆其门人,因作此书以记其出处。卷一即劾杨嗣昌、熊文灿疏,及答荐辟书数篇。卷二以下皆抚按荐疏公揭,及同时友人来往书启,而终以投赠篇什。福王时,寿民又为马、阮所恶,几遭毒手。别有书记其事,曰《甲乙存略》,见肃公所作《凡例》中。今未见传本,其存佚不可知矣。

△《谢皋羽年谱》·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徐沁撰。沁字野公,会稽人。尝刊谢翱《晞发集》,因复搜采遗事为作是《谱》。中间如紥木杨喇勒智(原作杨辇真加,今改正)发宋陵事,以《元世祖本纪》参核,当在至元戊寅,不当在乙酉。沁则据周密《癸辛杂识》,定为乙酉。黄宗羲为作《序》,颇疑其非。又姜夔《乞正雅乐》在宁宗庆元间,而《谱》以为理宗时,亦沁之误也。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保越平闽实绩》·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纪乃惠献贝子富喇塔奉命讨逆藩耿精忠,统兵在温州击贼及暂回处州之事。起康熙十五年二月十四日,迄六月初九日,按日纪载。盖即取宁海将军行营塘报,凑集成帙,故词句多不雅驯。且所录仅四月之事,首尾亦未完具。

△《保台实绩录》·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纪台州兵巡道杨应魁政绩。应魁字斗垣,射洪人,以兵部郎出巡台州。适闽逆耿精忠遣兵犯关,囤台州,应魁从贝子富喇塔驻台,拊循兵民,条画守御,颇著惠爱。故郡人作此以志其功。自固根本,至修庶政,共分二十目,目各为一篇云。

△《杨公政绩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黄家遴撰。家遴,奉天人,官至嘉兴府知府。是编述明杨继宗遗事。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由刑部主事历官云南巡抚佥都御史。家遴以继宗曾任嘉兴府知府,号为循吏,因裒其事迹以成此书。末附《继宗本传》一篇,较《明史列传》为详,然不及载其追谥,亦不知《传》出谁手也,岂即家遴所作欤。

△《杨文靖年谱》·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国朝张夏编。夏有《雒闽源流录》,已著录。是编以《杨时年谱》旧本,详略失宜,乃参稽史册语录文集,订为上下二卷。考《宋史》时本传,称时安於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隆。有为蔡京谋者,以为事势必败,宜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犹可几及。蔡京然之,乃荐为秘书郎。此编於七十一岁书宣和五年癸亥四月,有旨召赴都堂审察,以疾辞。其下分注虽略及张觷语,而归其事於高丽王问时安在,副使傅墨卿以闻,故有是召。於七十二岁书六年甲辰十月,召为秘书郎,仍令上殿。十二月至京师入对。其下分注又以高丽使臣将至,傅墨卿再荐於朝为辞。并注曰:“是时蔡京已斥。”若欲泯蔡氏荐辟之迹者。然时赴蔡氏之荐,《朱子语录》亦深言其失。自非圣人,孰无过举,原不以是没其生平也。夏以东林托始之故,曲为文饰,仍不免门户之见矣。

△《忠武志》·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鹏翮撰。鹏翮字运青,遂宁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是编载汉诸葛亮始末。首《本传》,次《年表》,次《世系》,次《心书》,次《新书》,次《遗文》,次《遗制》,次《遗事》,次《用人》,次《胜迹》,次为后人诗文。其《遗文》不收《黄陵庙记》之类,颇有甄别。而《心书》、《新书》确为伪托,乃并载之,则仍芜杂也。既收《心书》、《新书》,姑存其旧,而《十六策》仍不载,则又疏漏也。《梁甫吟》词意虽浅,然见於欧阳询《艺文类聚》,其来已久。又增一《白鸠篇》,则不知其何来矣。

△《周忠介公遗事》·(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彭定求撰。定求字访濂,长洲人,康熙丙辰进士第一,官至翰林院侍讲。是书述周顺昌忤珰被逮本末。首载顺昌历官敕诰,次载顺昌子茂兰鸣冤请祠谥二疏,末载书传碑记并《茂兰传》,兼附朱祖文及颜佩韦等五人《传》於后,定求皆为之跋。

△《别本朱子年谱》·二卷、《附录》·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中撰。是编刻於康熙戊午。冠以《画像》、《世系》、《题名录》、《别录》,附以《庆元党籍》、吕祖泰书及历代褒典。其《别录》惟载朱子言行七条,不知其去取之意与编次之例安在。又以朱子名字号谥夹注於末,益不可解。《年谱》中多附以议论,大旨主於颂美,无所考证。其附录之《序》,谓程朱之显晦,关宗社之存亡。中以《李德裕论邪正》一条,列於真德秀之后、张浚之前,似不知德裕为唐人也。

△《王文成集传本》·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王守仁之辟宋儒与奇龄合。又馀姚、萧山为同郡,有乡党谊,故奇龄特为守仁作传,上诸史馆。后佚其半,奇龄子远宗又摭拾足之。《传》中凡低一格者,皆附录杂事。其标附字者,则辨论考证之词也。末附门人名籍与袭爵始末。夫史传非讲学之书,守仁一代伟人,亦不必以讲学始重。奇龄提唱良知,哓哓不已,不免门户之见。其辨诸附会标榜之事,以为文成无妄,起於门人及诸记述,则至言也。

△《梅里志》·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存礼撰。存礼,奉天人,官至江南巡抚。考《史记·吴世家张守节正义》,称泰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存礼以吴氏出自泰伯,因为是书,以述其祖德。

△《朱子年谱》·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朱世润编。世润,朱子十八世孙,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朱子年谱》旧本,明戴铣增之为《实纪》。李默修之,复称《年谱》。国朝又有洪去芜本,王懋竑本。诸家之中惟懋竑本最精核,他家皆不免疏舛。是编意主铺张,不求考核,故未免踵讹袭谬。至於李公晦叙述朱子生平数万言,见《性理大全》,洪本有之。新闽本、王本所载则更多於《大全》,盖即其所作《言行录》也。今乃载《魏序》而不载李书。又朱子五十六岁辨陆学之非,辨陈学之非,旧谱有之,惟李默本删去,以默传金谿之学故也。此从李本,亦似非朱子之意。且以年谱为名,而《年谱》仅居第三卷。自第四卷为行状外,其馀褒崇题咏之类,乃占前后四卷。末大於本,於体例亦未协也。

△《陆象山年谱》·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绂撰。绂字巨来,号穆堂,临川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陆九渊年谱》为其门人袁燮、傅子云同编。宝祐四年,李子愿又重辑之,刘林为刊版於衡阳。绂病陆氏家祠所刻,凡文与本集重见者,多所刊削,又病其不载陆九龄、陆九韶事迹。乃重加补辑,定为此本。大旨申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之说。

△《考订朱子世家》·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永家婺源,与朱子同里,故取《年谱》旧本重加删订,各附考证,而终以婺源子孙承袭博士支派。后附《天宁寺会讲辨》一篇,专论《学会录》所载庆元丙辰朱子至新安会讲天宁寺事,为明季良知之徒凿空撰出,以厚诬朱子云。

△《左忠毅年谱》·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左宰编。宰,桐城人,左光斗之曾孙也。光斗事迹具载《明史》本传。乾隆己未,宰复网罗散失,参以祖父传闻,旁及文集所载,与同难诸人所述以补成此《谱》。於当日情事始末,较为详备。

△《胡忠烈遗事》·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史珥编。珥,鄱阳人,乾隆甲戌进士,官吏部主事。是编纪建文末大理寺少卿胡闰遗事,与后人题咏诗文,而闰女郡姐及连坐亲属并载焉。珥十一世祖秉方为闰之壻。闰既死节,壻家亦连坐。故珥述其殉节始末,成此书。先是,纪闰事者有《英风纪异》,史桂芳所刊,而杨际会名之者也。又有《风忠录》,瞿凤翥所刊,而文德翼序之者也。又有《忠义类编》,史乘古所名,其例言则屠叔方所纂者也。珥汇合诸书,考证颇详。如闰妻汪氏非方氏。《贞姑传》中所云王安人者,乃史氏之妇,非闰妻。颇有纠讹订舛之功。惟旧《录》载万历十二年十月八日诏雪革除诸臣,张榜於县门,忽风掣其榜入云中,飞舞空中,自午至申,乃堕。故有风烈、英风诸名,纪其实也。而史桂芳所作《诗序》,乃谓闰之风异,放而往,周流六虚;卷而还,收摄完聚。明明有圣学景象,区区以忠臣目之,恐不足以慰在天之灵云。其说似高而实谬。文天祥不云乎:“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其言至为明白,奈何以忠臣为区区,而曰别有圣贤乎?

△《朱子文公传道经世言行录》·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舒敬亭撰。敬亭字孝徵,铜山人。是书取朱子言行汇为一编。前有朱子小像及父师题辞。又有自题赞及诸人先后题赞。卷一、卷二为年谱、行状。卷三为道学渊源。其中《濂溪事实记》,盖取之《文公文集》,《明道行实》则取之《二程文集》。卷四为伊川行状及道体。卷五为学存养克己。卷六教人儆戒。卷七观圣贤,辨异端。卷八治道。皆取之《文集》、《近思录》,而以《读书志不自弃》文终焉。皆抄撮习见之文,於朱子之学不能有所发明也。

△《曹江孝女庙志》·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沈志礼撰。志礼字范先,会稽人,官至广东按察使。是编纪孝女曹娥事实。其《自序》谓有同里印文学君素初编,张明经噩续纂,俱未成。志礼乃因旧志重辑。孝女事在汉顺帝汉安二年,见於邯郸淳所撰碑。今法帖所传本,与此志互有同异,可以相证。后二卷附志宋英宗时孝女朱娥与明初孝女诸娥事。二女亦皆以身救其亲,又皆与曹娥同里,故以配食於庙,并录其传志、歌咏之文於后焉。

──右“传记类”名人之属,一百五部、五百卷,内三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资源编号:ZY1543576;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元史 宋濂 本纪第三十一 明宗

下 一 条: 元史 宋濂 本纪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其它收录: 满江红·忆惜西来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再赠乐天
乌程
佟素言,倒不如让它们海阔天空
天那么蓝,连一丝浮絮都没有
妹妹,我要你相信温暖
有一天我要领导世界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70.15.99.*美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学习了...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