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 何晏、邢邴 卷四 里仁第四

[疏]○正义曰:此篇明仁。仁者,善行之大名也。君子体仁,必能行礼乐,故以次前也。

子曰:“里仁为美。(郑曰:“里者,民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郑曰:“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知。”)

[疏]“子曰”至“得知”。

○正义曰:此章言居必择仁也。“里仁为美”者,里,居也。仁者之所居处,谓之里仁。凡人之择居,居於仁者之里,是为美也。“择不处仁,焉得知”者,焉。犹安也。择求居处,而不处仁者之里,安得为有知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孔曰:“久困则为非。”)不可以长处乐。(孔曰:“必骄佚。”)仁者安仁,(包曰:“惟性仁者自然体之,故谓安仁。”)知者利仁。”(王曰:“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

[疏]“子曰”至“利仁”。

○正义曰:此章明仁性也。“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者,言不仁之人不可令久长处贫约,若久困则为非也。“不可以长处乐”者,言亦不可令久长处於富贵逸乐,若久长处乐,则必骄佚。“仁者安仁”者,谓天性仁者,自然安而行之也。“知者利仁”者,知能照识前事,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也。

○注“包曰”至“安仁”。

○正义曰:此《经》“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与《表记》正同,理亦不异。云“唯性仁者自然体之”者,言天性仁者,非关利害,自然泛爱施生,体包仁道。《易 ·文言》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是也。

○注“王曰”至“行之”。

○正义曰:云“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者,言有知谋者,贪利而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非本情也。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曰:“唯仁者能审人之所好恶。”)

[疏]“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正义曰:章,言唯有仁德者无私於物,故能审人之好恶也。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孔曰:“苟,诚也。言诚能志於仁,则其馀终无恶。”)

[疏]“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正义曰:苟,诚也。此章言诚能志在於仁,则其馀行终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曰:“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得之,虽是人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之。)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曰:“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马曰:“造次,急遽。颠沛,偃仆。虽急遽、偃仆不违仁。”)

[疏]“子曰”至“於是”。

○正义曰:此章广明仁行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者,富者财多,贵者位高,此二者是人之所贪欲也,若不以其道而得之,虽是人之所欲,而仁者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者,乏财曰贫,无位曰贱,此二者是人之所嫌恶也,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而得之,虽是人之所恶,而仁者不违而去之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者,恶乎,犹於何也。言人欲为君子,唯行仁道乃得君子之名。若违去仁道,则於何得成名为君子乎?言去仁则不得成名为君子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者,言仁不可斯须去身,故君子无食顷违去仁道也。“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者,造次,急遽也;颠沛,偃仆也。言君子之人,虽身有急遽、偃仆之时,而必守於是仁道而不违去也。

○注“马曰”至“违仁”。

○正义曰:云“造次,急遽”者,造次犹言草次。郑玄云:“仓卒也。”皆迫促暇之意,故云急遽。云“颠沛,偃仆”者,《说文》云:“偃,僵也。仆,顿也。”则偃是仰倒也,仆是踣倒也。虽遇此颠踬之时,亦不违仁也。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孔曰:“难复加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孔曰:“言恶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义於已,不如好仁者无以尚之为优。”)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孔曰:“言人无能一日用其力修仁者耳。我未见欲为仁而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孔曰:“谦不欲尽诬时人言不能为仁,故云为能有尔,我未之见也。”)

[疏]“子曰”至“见也”。

○正义曰:此章疾时无仁也。“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孔子言,我未见性好仁者,亦未见能疾恶不仁者也。“好仁者,无以尚之”者,此覆说上好仁者也。尚,上也,言性好仁者,为德之最上,他行无以更上之,言难复加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此覆说上恶不仁者也。言能疾恶不仁者,亦得为仁。但其行少劣,故曰其所为仁矣也,唯能不使不仁者加乎非义於已身也,不如好仁者无以尚之为优也。“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言世不修仁也,故曰有人能一日之间用其力於仁道矣乎,言人诚能一日用其力修仁者耳。“我未见力不足”者,言德輶如毛,行仁甚易,我欲仁,斯仁至矣,何须用力,故曰我未见欲为仁而力不足者也。“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者,此孔子谦,不欲尽诬时人言不能为仁,故曰盖有能为之者矣,但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曰:“党,党类。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

[疏]“子曰”至“仁矣”。

○正义曰:此章言仁恕也。“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者,党,党类也。言人之为过也,君子小人各於其类也。“观过,斯知仁矣”者,言观人之过,使贤愚各当其所。若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斯知仁者之用心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

[疏]“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正义曰:此章疾世无道也。设若早朝闻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恨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疏]“子曰”至“议也”。

○正义曰:此章言人当乐道固穷也。士者,人之有士行者也。言士虽志在善道,而衣服饮食好其华美,耻其粗恶者,则是志道不笃,故未足与言议於道也。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疏]“子曰”至“与比”。

○正义曰:此章贵义也。适,厚也。莫,薄也。比,亲也。言君子於天下之人,无择於富厚与穷薄者,但有义者则与相亲也。

子曰:“君子怀德,(孔曰:“怀,安也。”)小人怀土,(孔曰:“重迁。”)君子怀刑,(孔曰:“安於法。”)小人怀惠。”(包曰:“惠,恩惠。”)

[疏]“子曰”至“怀惠”。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所安不同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者,怀,安也。君子执德不移,是安於德也。小人安安而不能迁者,难於迁徙,是安於土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者,刑,法制;惠,恩惠也。君子乐於法制齐民,是怀刑也。小人唯利是亲,安於恩惠,是怀惠也。

子曰:“放於利而行,(孔曰:“放,依也。每事依利而行。”)多怨。”(孔曰:“取怨之道。”)

[疏]“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正义曰:此章恶利也。放,依也。言人每事依於财利而行,则是取怨之道也,故多为人所怨恨也。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有者,言不难。)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包曰:“如礼何者,言不能用礼。”)

[疏]“子曰”至“礼何”。

○正义曰:此章言治国者必须礼让也。“能以礼让为国乎”者,为,犹治也。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言人君能以礼让为教治其国乎?云“何有”者,谓以礼让治国,何有其难。言不难也。“不能以礼让为国”者,言人君不能明礼让以治民也。“如礼何”者,言有礼而不能用,如此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包曰:“求善道而学行之,则人知已。”)

[疏]“子曰”至“知也”。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不患无位”者,言不忧爵位也。“患所以立”者,言但忧其无立身之才学耳。“不患莫己知”者,言不忧无人见知於己也。“求为可知也”者,言求善道而学行之,使已才学有可知重,则人知已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孔曰:“直晓不问,故答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疏]“子曰”至“已矣”。

○正义曰:此章明忠恕也。“子曰:参乎”者,呼曾子名,欲语之也。“吾道一以贯之”者,贯,统也。孔子语曾子言,我所行之道,唯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曾子曰:唯”者,曾子直晓其理,更不须问,故答曰唯。“子出”者,孔子出去也。“门人问曰:何谓也”者,门人,曾子弟子也。不晓夫子之言,故问於曾子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者,答门人也。忠,谓尽中心也。恕,谓忖已度物也。言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更无他法,故云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孔曰:“喻,犹晓也。”)

[疏]“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正义曰:此章明君子小人所晓不同也。喻,晓也。君子则晓於仁义,小人则晓於财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包曰:“思与贤者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疏]“子曰”至“省也”。

○正义曰:此章勉人为高行也。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见彼不贤则内自省察得无如彼人乎。

子曰:“事父母几谏,(包曰:“几者,微也。当微谏,纳善言於父母。”)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包曰:“见志,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

[疏]“子曰”至“不怨”。

○正义曰:此并下四章,皆明孝事父母。“几谏”者,几,微也。父母有过,当微纳善言以谏於父母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者,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劳而不怨”者,父母使已以劳辱之事,已当尽力服其勤,不得怨父母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郑曰:“方,犹常也。”)

[疏]“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正义曰:方,犹常也。父母既存,或时思欲见已,故不远游,游必有常所,欲使父母呼己得即知其处也。设若告云诣甲,则不得更诣乙,恐父母呼已於甲处不见,则使父母忧也。

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郑曰:“孝子在丧,哀戚思慕,无所改於父之道,非心所忍为。”)

[疏]“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正义曰:言孝子在父母丧三年之中,哀戚思慕,无所改于父之道,非心所忍为故也。此章与《学而篇》同,当是重出。《学而篇》是孔注,此是郑注,本或二处皆有。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曰:“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

[疏]“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正义曰:言孝子当知父母之年也。其意有二:一则以父母年多,见其寿考则喜也;一则以父母年老,形必衰弱,见其衰老则忧惧也。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包曰:“古人之言不妄出口,为身行之将不及。”)

[疏]“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正义曰:此章明慎言躬身也。逮,及也。言古人之言不妄出口,为身行之将不及故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曰:“俱不得中,奢则骄,佚招祸,俭约无忧患。”)

[疏]“子曰”至“鲜矣”。

○正义曰:此章贵俭。鲜,少也。得中合礼,为事乃善。设若奢俭俱不得中,奢则骄佚招祸,俭约无忧患,是以约致失者少也。

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包曰:“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

[疏]“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正义曰:此章慎言贵行也。讷,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於言,敏疾於行,恶时人行不副言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

[疏]“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正义曰:此章勉人修德也。有德则人所慕仰,居不孤特,必有同志相求与之为邻也。

○注“方以”至“不孤”。

○正义曰:云“方以类聚”者,《周易·上系辞》文也。方,谓法术。性行各以类相聚也。云“同志相求”者,《周易·乾卦·文言》也。言志同者相求为朋友也。“故必有邻,是以不孤”者,案《坤卦·文言》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言身有敬义以接於人,则人亦敬义以应之,是亦德不孤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谓速数之数。)

[疏]“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正义曰:此章明为臣结交,当以礼渐进也。数,谓速数。数则渎而不敬,故事君数,斯致罪辱矣;朋友数,斯见疏薄矣。

○注“数,谓速数之数”。

○正义曰:嫌读为上声去声,故辨之。
资源编号:ZY1547288;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上 一 条: 论语注疏 何晏、邢邴 卷五 公冶长第五

下 一 条: 论语注疏 何晏、邢邴 卷三 八佾第三

其它收录: 月岩
一切商品都是暂时的货币
流星,因为短暂而美丽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一个人无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他为之感动的东西都是相似的
没有电视剧可以看广告,没有广告可以看新闻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你笑
我自己都如此凉薄,拿什么去温暖别人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18.234.116.*美国 马萨诸塞州米德尔塞克斯县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好...
239.50.108.*IANA保留地址 用于多点传送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路过
154.14.39.*英国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好...
125.215.81.*日本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good!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志在千里,始于足下
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学习的机...
路虽远,行则将至
唯有行动,才能改变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梦想不会逃跑,只是看你是否去...
自律带来自由
永不言败,直至成功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