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孔颖达 卷四十五(昭九年,尽十二年)

【经】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以事往,非行会礼。)

[疏]注“以事”“会礼”。○正义曰:此与宣十五年”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其事同也。楚子在彼,鲁敬大国,自往会之,非楚子召使会,自以小国事大国之礼往。

许迁于夷。(许畏郑,欲迁,故以自迁为文。)

[疏]注“许畏”至“为文”。正义曰:许自楚庄王以来,世属於楚,常与郑为仇敌。今畏郑,欲迁都近楚,楚从其意而迁之,故以许自迁为文。若许不欲迁,而楚强迁之,则当云“楚人迁许”,如“宋人迁宿”,“齐人迁阳”。

夏,四月,陈灾。(天火曰灾。陈既巳灭,降为楚县,而书“陈灾”者,犹晋之梁山沙鹿崩,不书晋,灾言系於所灾所害,故以所在为名。)

[疏]注“天火”至“为名”。○正义曰:“天火曰灾”,宣十六年传例也。《公羊》、《?梁》经皆作“陈火”。《公羊传》曰:“陈巳灭矣,其言陈火何,存陈也。”《?梁传》曰:“国曰灾,邑曰火。火不志,此何以志?闵陈而存之也。”贾、服取彼为说,言愍陈不与楚,故存陈而书之,言陈尚为国也。杜以《左氏》无此义,故辩而异之云:陈既巳灭,降为楚县,不言楚陈灾,而直书陈灾者,犹如晋之梁山沙鹿崩,不书晋也。以彼不系晋,知法自不当系楚,非是存陈如旧国也。凡灾害所及,系於所灾所害之处,故以所在为名,不复系其本国。大都以名,通例不系国。陈是楚之大都,无缘当系於楚。二传妄说,故杜不从。所灾所害者,所灾谓陈灾是也,所害谓梁山沙鹿崩是也。然灾害系於所灾所害,而宣十六年不直云宣榭火,而以宣榭系成周者,以宣榭其名不显,若不系成周,不知何处宣榭,与此别也。

秋,仲孙ㄑ如齐。(○ㄑ,俱缚反。)

冬,筑郎囿。(○囿音又,苑也。於郎地筑苑。)

【传】九年,春,叔弓、宋华亥、郑游吉、卫赵?会楚子于陈。(楚子在陈,故四国大夫注。非盟主所召,不行会礼,故不总书。○?,於减反。)

[疏]注“楚子”至“总书”。正义曰:往年楚公子弃疾帅师围陈,楚子不亲行也。既灭陈以为县,楚子自往巡行镇抚之。鲁、宋、郑、卫闻其在陈,畏威加敬,各遣大夫往彼会之,非是盟主所召,至亦不行会礼,故鲁史独书己使,不复总书诸国也。传因叔弓所见,故历序四国大夫,以见诸国皆行,非独鲁也。十年,叔孙?如晋,葬晋平公,传因历序诸国大夫,此意与彼同也。服虔以为此会宋、郑、卫之大夫不书,叔弓後也。服见文七年“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历序诸国,乃云“公後至,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後也。後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服意准彼为义,故云叔弓後耳。彼为盟主所召,故讳後期。此则楚非盟主,何以当讳?《春秋》之意,岂欲鲁弃晋而从楚,乃为之讳其会楚迟也?且彼不书所会,乃总书诸侯,此若是会,经何以不总书叔弓会诸侯之大夫,传何以不言叔弓会楚子、宋华亥、郑游吉、卫赵?于陈也?今传以四国大夫共会楚子,义非扈类,足以可明。且叔弓若後,传当言之。传不言後,而服以为後,是欲代丘明为传,非解之也。故杜显而异之,言“不行会礼,故不总书”,见此意。

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此时改城父为夷,故传实之。城父县属谯郡。)

[疏]注“此时”至“谯郡”。○正义曰:杜以地名经、传不同,而传言“实”者,则以为名有改易也。传不言“实”,则以为二名并存也。所言“实”者,皆举旧以“实”新,此地旧名城父,此时新改为夷,然言城父是旧名,故传以“实”明之。凡有二义,经书未改之名,传以所改实之。则昭十八年“许迁于白羽”,传云“许迁於析,实白羽”;定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传云“会于祝,其实夹谷”是也。若经书巳改之名,则传亦举其巳改,实其未改之号。即此“许迁于夷”,传云“迁许于夷,实城父”;定十三年“齐侯、卫侯次于垂葭”,传云“次于垂葭,实?阝氏”是也。此四者,或经书未改,或经书巳改,传皆上句举其巳改之名,下句实其未改之号。凡一地前後二名者,非谓经时为未改之名,传时为巳改之名,乃於经、传以前,上世之时,巳有所改前後之名。夫子集《史记》而为经,丘明采简牍而作传,《史记》或书其旧名者,即白羽、夹谷是也;或《史记》书其後名者,即夷与垂葭是也。丘明据简牍为传,以所改後名而实之,故僖二十五年“秦取析矣”,襄二十六年声子云“析公之乱”,皆举白羽改为析之後,但简牍称析,故杜云於传时白羽改为析,止谓简牍之时,非丘明作传时也。若其不然,孔子?经,丘明作传,事相连接,时日不远,岂可?经时为白羽,作传即改为析?故杜云此四者皆为所在之地旧名,绝於当时,《史记》有遗者也。刘炫不审思杜意,怪僖公、襄公之世巳有析名,而规杜氏,非也。

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益许田。)

[疏]“取州”至“益之”。正义曰:《释例》云:“州来,淮南下蔡县汝水之南也。淮北之田,淮水北田。”则州来邑在淮南,邑民在田在淮北也。许国尽迁于夷,夷田少,故取以益之。

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於陈,以夷濮西田益之。(以夷田在濮水西者与城父人。○濮音卜。)迁方城外人於许。(成十五年,许迁於叶,因谓之许。今许迁於夷,故以方城外人实其处。传言灵王使民不安。○叶,始涉反。处,昌虑反。)

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甘人,甘大夫襄也。阎嘉,晋阎县大夫。○阎,以廉反。)

[疏]注“甘人”至“大夫”。○正义曰:孔子父叔梁纥为邹邑之长,《论语》谓孔子为“邹人之子”,是典邑大夫,法当以邑名冠之而称人,知此甘人即是下文甘大夫襄也。甘人是甘县大夫,知阎嘉是晋之阎县大夫名嘉也。甘、阎接竟,田或相侵,故共争之。

晋梁丙、张?率阴戎伐颍。(阴戎,陆浑之戎。颍,周邑。○?,他历反。)王使詹桓伯辞於晋,(辞,责让之。桓伯,周大夫。○詹,之廉反。)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在夏世以后稷功,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骀在始平武功县所治?城,岐在扶风美阳县西北。○夏,户雅反,注同。骀,他来反,依字应作邰。芮,如锐反。岐,其宜反。长,丁丈反,下师长同。治,直吏反。?,本又作?,他来反,又音来,一音力之反。)

[疏]注“在夏”至“西北”。○正义曰:《周语》云:“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用失其官。”案《本纪》不?是后稷之子,继其父业,世为大国,故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也。《释例·土地名》云:“魏,河东河北县也。芮,冯翊临晋县芮乡是也。毕在京兆长安县西北。骀在武功。岐在美阳。今案其地,芮在魏之西南百馀里耳。岐在骀之西北,无百里也。《诗》称后稷封邰,与岐、毕相近,为之长可矣。计魏在邰东六百馀里,而令邰国与魏为长,道路太遥。公刘居豳,又在岐西北四百馀里。此传极言远竟,而辞不及豳,并不知其故。

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乐安博昌县北有蒲姑城。○蒲,如字,又音薄。奄,於捡反。乐音洛。)

[疏]“及武”至“东土”。正义曰: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外薄四海,皆为周地。上文既言“西土”,故以下唯说三方。其实西方所至,过於上文,自岐以西,犹是周竟,但不复重言之耳。服虔云:蒲姑、商奄,滨东海者也。蒲姑,齐也。商奄,鲁也。二十年传曰:“蒲姑氏因之。”定四年传曰:“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

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肃慎,北夷,在玄菟北三千馀里。○巴,必加反。燕,於贤反。亳,步各反。)

[疏]“巴濮”至“北土”。○正义曰:《土地名》云:巴,巴郡江州县也。楚南郡江陵县也。邓,义阳邓县也。建宁郡南有仆夷地。然则巴、楚、邓,中夏之国,唯濮为远夷耳。《土地名》又云:燕国,蓟县也。亳是小国,阙,不知所在,盖与燕相近,亦是中国也。唯肃慎为远夷。○注“肃慎”至“馀里”。○正义曰:《书·序》云:“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鲁语》云:“武王克商”,“肃慎氏贡?苦矢”,韦昭云:“肃慎,东北夷之国,去扶馀千里。”晋之玄菟,即在辽东北。杜言玄菟北三千里,是北夷之近东者。故杜言北夷,韦言东北夷。

吾何迩封之有?(迩,近也。)

[疏]“吾何迩封之有”。○正义曰:言我之封疆,何近之有。迩,近也。

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队是为,(为後世废队,兄弟之国当救济之。○蕃,方元反。屏,必井反。队,直类反,注同。为,于伪反,注同。)

[疏]“文武”至“是为”。○正义曰:传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是文王母弟也。管、蔡、成阝、霍、鲁、卫、毛、聃,《史记》以为武王之母弟也。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康王之母弟,则书传无文。文王,周之始王,故言文王。文王未得封诸侯也。弟以同母为亲,故言母弟耳,所封非同母者亦多矣。建为国君,所以为藩篱,屏蔽周室,使与天子蔽鄣患难,亦其虑後世子孙,或有废队。王命望诸侯共救济之,是为此也。

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童子垂髦始冠,必三加冠,成礼而弃其始冠,故言“弁髦因以敝之”。○弁,皮彦反,本又作卞。髦音毛。始冠,古乱反。)

[疏]“岂如”至“敝之”。○正义曰:“岂如弁髦,因以敝之”者,弁谓缁布冠,髦谓童子垂髦。凡加冠之礼,先用缁布之冠,敛括垂髦。三加之後,去缁布之冠,不复更用,故云“因以敝之”。今王自比,岂得将王室如缁布冠,加髦之後,不须复用,因以敝之?犹言以我王家封建晋国之後,因即弃而不事之也。○注“童子”至“冠也”。○正义曰:案礼,未髻之时必垂髦,故云童子垂髦也。《士冠礼》始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是“始冠必三加冠”也。其记冠义云:“始冠缁布之冠”,“冠而敝之可也”。《玉藻》亦云:“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可也”。郑玄云:“本大古耳,非时王之法服也”。是言本古而暂冠,既加而即弃。是礼成而弃其始冠,故云“弁髦而因以敝之”也。弁有爵弁、皮弁,嫌缁布之冠不得名弁,故云“弁亦冠也”。《周礼》“弁师掌冕”,是弁为大名也。刘炫以为弁、髦二物,以童子垂髦为{髟?}彼两髦,又云因以敝之者,谓亲没不髦。案礼,加冠以後,亲没以前,身即成人,犹自垂髦,何得云“童子垂髦?髦既亲没乃弃,杜注何以不言亲没也?若三加之後,弃弁不弃髦,杜注何得云“弃其始冠”?故言“弁、髦因以敝之”,既连髦而言,明非亲没之髦也。髦之形像,郑注《士丧礼》云“未闻”。

先王居?杌于四裔,以御螭魅,(言?杌,略举四凶之一。下言四裔,则三苗在其中。○?,徒刀反。杌,五忽反。裔,以制反。御,鱼吕反。螭,敕知反。魅,本又作鬼彡,武冀反。)

[疏]注“言?”至“其中”。正义曰:文十八年传称:舜臣尧“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先儒皆以为浑敦,?兜也;穷奇,共工也;?杌,鲧也;饕餮,三苗也。此传以晋率阴戎伐颍,止须言饕餮耳,而云?杌者,略举四凶之一耳。下言四裔,则三苗在其中可知也。若直说鲧,当言居?杌于羽山,不须言四裔也。

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者。瓜州,今敦煌。○奸,古颜反。瓜,古华反。敦,都门反。煌音皇。)

[疏]注“允姓”至“敦煌”。正义曰:此言主责阴戎。知允姓,阴戎之祖也。言“允姓之奸”者,谓其奸邪之人,恶言之也。《尚书》云:“窜三苗于三危。”此言允姓居于瓜州,时同而人别,知与三苗俱放於三危也。

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僖十十五年,晋惠公自秦归。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於伊川”。)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邑外为郊,郊外为甸。言戎取周郊甸之地。○逼,彼力反。甸,徒遍反。焉,於虔反,又如字。)

[疏]“则戎焉取之”。○正义曰:焉犹何也。若不由晋,则戎何得取周之地也?○注“邑外”至“之地”。○正义曰:《释地》云:“邑外谓之郊。”《周礼·载师》“掌任土之法”具叙王畿之内,远近之次,自国中以外,有近郊、远郊、次甸、次稍、次县、次都,是郊外为甸也。陆浑之戎居伊洛之间,是取周郊甸之地。

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咎在晋。○咎,其九反。)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难乎?(后稷修封疆,殖五?,今戎得之,唯以畜牧。○殖,时力反。疆,居良反。畜,许又反,一音许六反。牧音目,又音茂。)伯父图之。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民,人。谋主,宗族之师长。)

[疏]“我在”至“主也”。○正义曰:“言我周存在於伯父有益,如衣服云云。

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伯父犹然,则虽戎狄,无所可责。晋率阴戎伐周邑,故云然。)

[疏]“虽戎”至“一人”。○正义曰:言伯父我亲犹自如此,则虽戎狄,其何有思义於我一人?既无恩亲,侵我亦无可责。

叔向谓宣子曰:“文之伯也,岂能改物?(言文公虽霸,未能改正朔,易服色。○伯如字,又音霸。)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翼,佐也。)自文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宗周,(宗周,天子。)以宣示其侈,诸侯之贰,不亦宜乎?且王辞直,子其图之!”宣子说。王有姻丧,(外亲之丧。○说音悦。)

[疏]“王有姻丧”。○正义曰:隐元年传云:“士逾月,外姻至。”姻是外亲,故杜云“外亲之丧”也。服虔云:妇之父曰姻。王之后丧父,於王亦有服义,故往吊。案妻父为姻,虽有此称,王之纳后,必取诸侯之女。后之父母,不得身在京师。往吊可耳,何以得致衤遂也?以致衤遂言之,知是外亲之丧耳。不知外亲丧是谁死。

使赵成如周吊,且致阎田与衤遂,(衤遂,送死衣。○衤遂音遂,赠死衣服。)反颍俘。王亦使宾滑执甘大夫襄以说於晋。晋人礼而归之。(宾滑,周大夫。○俘,方夫反。滑,乎八反,又于八反。说如字,又音悦。)

夏,四月,陈灾。郑裨灶曰:“五年,陈将复封。封五十二年而遂亡。”子产问其故。对曰:“陈,水属也。(陈,颛顼之後,故为水属。○复,扶又反,下注复封皆同。)

[疏]“陈,水属”。○正义曰:陈,颛顼之後。颛顼以水德王天下,故为水属也。陈是舜後,舜为土德,不近言土属,而远系颛顼为水属者,盖裨灶知陈将欲复兴,须取水为占验,假此以为言耳,未必帝王子孙,永与所承同德。楚之先世,尝为火官,即以火为楚象。岂复五行之官,後世皆依其行乎?此皆贤哲有以知之,非吾徒所测。

火,水妃也,(火畏水,故为之妃。○妃,方非反,一音配,注同。)

[疏]注“火畏”至“之妃”。○正义曰:阴阳之书,有五行妃合之说:甲乙,木也。丙丁,火也。戊已,土也。庚辛,金也。壬癸,水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畏金,以乙为庚妃也。金畏火,以辛为丙妃也。火畏水,以丁为壬妃也。水畏土,以癸为戊妃也。土畏木,以已为甲妃也。杜用此说,故云“火畏水,故为之妃”也。服虔云:“火,离也。水,坎也。《易·卦》:《离》为中女,《坎》为中男,故火为水妃。”

而楚所相也。(相,治也。楚之先祝融,为高辛氏火正,主治火事。○相,息亮反,注同。)

[疏]注“相治”至“火事”。正义曰:相训助也。主火而助君为治,故以为治也。二十九年传曰:“火正口祝融。”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楚世家》云: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犁。犁为高辛氏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作乱,帝使黎诛之而不尽,帝诛黎,而以其弟吴回为後,复居火正,为祝融。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楚其後也。是楚之先为火正,治火事。

今火出而火陈,(火,心星也。火出,於周为五月,而以四月出者,以《长历》推,前年误置闰。)

[疏]注“火心”至“置闰”。○正义曰:襄九年传曰:“心为大火”,十七年传曰:“火出”,“於周为五月”。今经书“四月,陈灾”,传言“火出而火陈”。火得以四月出者,《长历》云:闰当在此年五月,後而在前年,故火以四月出也。《长历》以为前年闰八月,则此年四月五日得中气,二十日得五月节,故四月得火见。

逐楚而建陈也。(水得妃而兴,陈兴则楚衰,故曰逐楚而建陈。)

[疏]注“水得”至“建陈”。○正义曰:杜以陈为楚邑,楚人在陈,陈兴则楚衰,故曰逐楚而建陈。当谓逐去楚人之在陈者,若穿封戌为陈公者也,但殴逐楚国之人,於义甚通。刘炫乃改逐为遁,言火逃遁,去楚而建立陈国,而规杜,非也。

妃以五成,故曰五年。(妃,合也。五行各相妃合,得五而成,故五岁而陈复封,为十三年陈侯吴归于陈传。○妃音配,注妃并同。)

[疏]注“妃合”至“陈传”。○正义曰:“妃,合”,《释诂》文也。《易·系辞》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郑玄云:天地之气各有五,五行之次:一曰水,天数也。二曰火,地数也。三曰木,天数也。四曰金,地数也。五曰土,天数也。此五者,阴无匹,阳无耦。故又合之:地六为天,一匹也。天七为地,二耦也。地八为天,三匹也。天九为地,四耦也。地十为天,五匹也。二五阴阳各有合,然後气相得,施化行也。是言五行各相妃合生数,以上皆得五而成,故云“五岁而陈将复封”。

岁五及鹑火,而後陈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故曰:五十二年。”(是岁岁在星纪,五岁及大梁,而陈复封。自大梁四岁而及鹑火,後四周四十八岁,凡五及鹑火,五十二年。天数以五为纪,故五及鹑火,火盛水衰。)

[疏]注“是岁”至“水衰”。○正义曰:如杜所注,岁星每年而行一次,至昭三十二年,则岁星在寅,未至於丑。其传云:“越得岁而吴伐之”,故服氏以为“有事于武宫”之岁。龙度天门,谓十五年岁星从申越未而至午。历家以周天十二次,次别为百四十四分。岁星每年行一百四十五分,是岁星行一次外剩行一分,积一百四十四年乃剩行一次,故昭十五年得超一辰。今杜氏既无此义,而三十二年岁星得在丑者,但岁星之行,天之常数,超辰之义,不言自显,故杜不注。若然,楚卒灭陈,在哀十七年,则岁星当逾鹑火至鹑尾。而云“五及鹑火”者,以颛顼岁在鹑火而灭,故裨灶举大略而言云“五及鹑火”,不复细言残数。虽至鹑尾,亦经由鹑火。天有五星,又大微宫中有五帝坐,又四方中央亦有五,是天数以五为纪,故“丑及鹑火”也。岁星,天之贵神,所在之国必昌。岁在鹑火,火得岁星之助,火既盛而水则衰。

晋荀盈如齐逆女,(自为逆。○为,于伪反。)还,六月,卒于戏阳。(魏郡内黄县北有戏阳城。○戏,许宜反。)殡于绛,未葬。晋侯饮酒乐。膳宰屠蒯趋入,请佐公使尊。(公之使人执尊酌酒,请为之佐。○乐音洛。屠音徒。《礼记》作杜。蒯,苦怪反。使尊,如字亦所吏反。)许之。(公许之。)而遂酌以饮工,(工,乐师师旷也。○饮,於鸩反,下又饮同。)

[疏]注“工乐师师旷也”。○正义曰:《礼记·檀弓》说此事云:“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知工即师旷也,外嬖叔即李调也。

曰:“女为君耳,将司聪也。(乐所以聪耳。○女音汝,下皆同。)

[疏]注“乐所以聪耳”。○正义曰:乐以和心,声从耳入,故乐者所以聪耳。大师掌乐,务使君聪,故为君耳,将司聪也。

辰在子卯,谓之疾日。(疾,恶也。纣以甲子丧,桀以乙卯亡,故国君以为忌日。○丧,息浪反。)

[疏]注“疾恶”至“忌日”。○正义曰:训疾为恶,言王者恶此日。不以举吉事也。《尚书·武成》篇云:“时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是纣以甲子丧也。《诗》云:“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言昆吾与桀同时死也。十八年传,“二月乙卯,周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之。苌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昆吾之死与桀同日,知桀以乙卯亡也。以此二王之亡为天诛之日,故国君以为忌日,恶此日也。《檀弓》云:“君子有终身之忧”,“故忌日不乐”。郑玄云:“谓死日也。”彼谓亲亡之日,至此日而念亲,故忌此日,“不用举吉事”,非是恶此日也。此与忌日名同意异。

君彻宴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言痛疾过於忌日。○舍音舍。为,于伪反,下为是同。)女弗闻而乐,是不聪也。”(不闻是义而作乐。)又饮外嬖嬖叔,(外都大夫之嬖者。)

[疏]注“外都”至“嬖者”。○正义曰:此言外嬖嬖叔,即李调是也。《礼记》云:“调也,君之亵臣也。”既云亵臣,而谓之外嬖,知是外都大夫之嬖者,犹晋献公时有外嬖梁伍,东关嬖伍。

曰:“女为君目,将司明也。(职在外,故主视。)服以旌礼,(旌,表也。)礼以行事,(事,政令。)事有其物,(物,类也。)物有其容。(容,貌也。)今君之容,非其物也,(有卿佐之丧而作乐欢会,故曰非其物。)而女不见,是不明也。”亦自饮也,曰:“味以行气,气以实志,(气和则志充。)

[疏]“服以”至“不明”。○正义曰:吉有弁冕,凶有衰麻。礼有吉凶之异,作衣服以表之。如此之类,“是服以旌礼”也。《周礼·司服》:六冕以祭祀,皮弁以视朝,韦弁以即戎,冠弁以田猎。如此之类,是“礼以行事”也。传称“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如此之类,是“事有其物”,言行事各有其物类也。记称衰麻则有哀色,端冕则有敬色,介胃则有不可犯之色。《周礼·保氏》:教国子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少仪》曰:“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如此之类,是“物有其容”也。君有卿佐之丧,宜有悲哀之貌,而与群臣饮酒作乐,今君之容貌,非其类也,而女不见,是不明也。

志以定言,(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以出令。臣实司味,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工与嬖叔,侍御君者,失官,不聪明。)

[疏]“味以”至“罪也”。○正义曰:调和饮食之味以养人,所以行人气也。气得和顺,所以充人志也。志意充满,虑之於心,所以定言语也。详审言语,宣之於口,所以出号令也。臣实主掌食味,今工师不聪,叔也不明,二侍御者并失其官,而君不出令以罪之,必是食味失宜,是臣之罪也。

公说,彻酒。初,公欲废知氏而立其外嬖,为是悛而止。(○说音悦。知音智,下同。悛,七全反。)

[疏]“公说”至“而止”。○正义曰:公心欲废知氏,故轻悼子之丧,不废饮酒,得蒯以礼责之,乃知君臣义重,其礼不可辄废,为是悛而止。悛,改也,改革前意也。《礼记》记此事,饮酒事同,而其言尽别。记是传闻,故与此异。二者必有一谬,当传实而记虚也。

秋,八月使荀跞佐下军以说焉。(跞,荀盈之子知文子也。佐下军,代父也。说,自解说。○跞,本又作栎,力狄反,徐音洛。)

孟僖子如齐殷聘,礼也。(自叔老聘齐,至今二十年,礼意久旷,今?盛聘,以无忘旧好,故曰礼。○好,呼报反。)

[疏]注“自叔”至“曰礼”。○正义曰:襄二十年,叔老聘齐,至今二十年,更不遣聘,是邦交礼意久旷绝也。殷训盛也。今?盛聘,以无忘旧好,故礼之也。《聘礼》云:“小聘曰问,不享,有献不及夫人,主人不延几”,“不郊劳”。然则聘礼,经之所言,是大聘也。《王制》云:“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郑玄云:“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聘礼既是大聘,使卿矣。殷聘,又当盛於大聘。不知以何为盛,或当享礼之物多矣。

冬,筑郎囿,书时也。季平子欲其速成也,叔孙昭子曰:“《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诗·大雅》。言文王始经营灵台,非急疾之,众民自以子义来,劝乐为之。○亟,纪力反。乐,如字,又五教反,一音洛。)

[疏]“诗曰”至“子来”。○正义曰:《大雅·灵台》之篇也。言文王经始灵台之基趾,其意勿使急成之,但其众民自以子成父事而来劝乐,而早成之耳。子成父事,不待督帅,故云“子来”,以示民乐之意。

焉用速成?其以剿民也。(剿,劳也。○焉,於虔反。剿,初交反,又子小反。)无囿犹可,无民其可乎?”

【经】十年,春,王正月。

夏,齐栾施来奔。(耆酒好内,以取败亡,故书名。○耆,市志反,传同。好,呼报反。)

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ㄑ帅师伐莒。(三大夫皆卿,故书之。季孙为主,二子从之。)

[疏]注“三大”至“从之”。正义曰:成二年鞍之战,鲁四卿并书,此三卿皆书,重兵详内,故备书之。其他国行兵,唯书元帅而已,略外也。传云“平子伐莒取更阝”,平丘又独见执,明是季孙为伐莒之主,二子从之。

戊子,晋侯彪卒。(五同盟。○彪,彼虬反。)

九月,叔孙?如晋。

葬晋平公。(三月而葬,速。)

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十一同盟也。无冬,史阙文。○成音城,何休音恤。)

[疏]注“五同盟”。正义曰:彪以襄十六年即位,其年盟于氵?梁,十九年于祝柯,二十年于澶渊,二十五年于重丘,二十七年于宋,不数元年虢会,是五同盟。○注“十一同盟”。○正义曰:成以成十六年即位,十七年盟于柯陵,十八年于虚?丁,襄三年于鸡泽,五年于戚,九年于戏,十一年于亳城北,十五年及向戌盟于刘,十六年于溴梁,十九年于?柯,二十年于澶渊,二十五年于重丘,二十七年于宋,元年于虢,皆鲁、宋俱在,凡十三同盟。杜意盟数多者不数特盟,襄十五年向戌盟于刘,及虢盟不数,故十一。刘炫并数,以规杜过,非也。如此数盟不同者,或由转写误。

【传】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客星也,不书,非孛。○婺,武付反。孛,满对反。)郑裨灶言於子产曰:“七月戊子,晋君将死。今兹岁在颛顼之虚,(岁,岁星也。颛顼之虚谓玄枵。○裨,婢支反。虚,起鱼反,注同。枵,许骄反。)

[疏]注“岁岁”至“玄枵”。○正义曰:《释天》云:“玄枵,虚也。颛顼之虚,虚也。”郭璞曰:“虚在正北”,“颛顼水德,位在北方。”当以北方三次,以玄枵为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虚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颛顼居之,故谓玄枵虚星,为颛顼之虚也。

姜氏、任氏,实守其地。(姜,齐姓。任,薛姓。齐、薛二国守玄枵之地。○任音壬,注同。)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告邑姜也。(客星居玄枵之维首。邑姜,齐大公女,晋唐叔之母。星占,婺女为既嫁之女,织女为处女。邑姜,齐之既嫁女,妖星在婺女,齐得岁,故知祸归邑姜。○大音泰。)

[疏]“居其”至“姜也”。○正义曰:维者纲也,玄枵次有三宿,女为其初,女是次之纲维也。居其维首,谓星居之也。其玄枵维首,而有妖异之星焉,以将死之妖告邑姜也。邑姜,齐女。告邑姜,言其子孙当死也。

邑姜,晋之妣也。天以七纪,(二十八宿,面七。○妣,必履反。宿音秀。)

[疏]“邑姜,晋之妣也”。正义曰:《曲礼》云:“生曰母,死曰妣。”郑玄云:“妣之言媲,媲於考也。”邑姜,唐叔之母,故为“晋之妣也”。邑姜亦是成王之母,而於周无灾,任、姜共守其地,而不告薛女,此则裨灶自知,非吾徒所能测。

戊子,逢公以登,星斯於是乎出。(逢公,殷诸侯居齐地者。逢公将死,妖星出婺女,时非岁星所在,故齐自当祸,而以戊子日卒。)

[疏]“戊子”至“乎出”。○正义曰:昔戊子之日,逢公死,其神以此日登天。於时有星,是此星也,於是婺女乎出。尔时妖星出於婺女,而戊子逢公死。今此星亦出婺女,知戊子晋君当死也。逢公死日,星出婺女,当时犹有书记,故裨灶得而知之。○注“逢公”至“日卒”。○正义曰:二十年,晏子说齐地云“有逢伯陵因之”,则陵是逢君之始祖也。《周语》说玄枵之次云:“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後,逢公之所冯神也。”孔晁云: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也。女子谓昆弟之子曰侄。伯陵,大姜之祖。逢公,大姜之侄,伯陵之後。逢公,殷诸侯也。然则伯陵之後世为逢君,皆是逢公,未知戊子卒者何名号也。逢公死时,妖星亦出婺女,於时岁星不在齐分,故齐地之君自当其祸。此时岁在齐分,故外孙当之。

吾是以讥之。”(为晋侯彪卒传。)

齐惠栾、高氏皆耆酒,(栾、高二族,皆出惠公。)信内多怨,(说妇人言,故多怨。○说音悦。)︹於陈、鲍氏而恶之。(恶陈、鲍。○恶,乌路反,注同。)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骋,(欲及子良醉,故聘告鲍文子。○聘,敕领反。)遂见文子,(文子,鲍国。)则亦授甲矣。使视二子,(二子,子旗、子良。)则皆从饮酒。桓子曰:“彼虽不信,(彼传言者。○传,直专反。)闻我授甲,则必逐我。及其饮酒也,先伐诸。”陈、鲍方睦,遂伐栾、高氏。子良曰:“先得公,陈、鲍焉往?”(欲以公自辅助。○先伐诸,一本无伐字。焉,於虔反,下焉归同。)遂伐虎门。(欲入,公不听,故伐公门。)

[疏]“齐惠栾高氏”。○正义曰:齐惠公生子栾、公子高。高生子尾,尾生子良。栾生子雅,雅生子旗。旗生是栾孙,良是高孙。孙以王父字王父字为氏,皆出惠公,故曰惠栾高氏也。○“遂伐虎门”。○正义曰:《周礼·师氏》“掌以美诏王”,“居虎门之左,司王朝”。郑玄云:“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於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司犹察也,察王之视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则当前以诏王。”彼师氏察王得失,明其近王,故以虎门为路寝门。此亦当然。或以虎门非路寝门,当是宫之外门,不与《周礼》同。

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门之外,(端委,朝服。)

[疏]注“端委,朝服”。○正义曰:元年传刘定公谓赵文子云:“吾与子弁冕端委”,哀七年传曰:“大伯端委以治周礼”,则端委是在公之服,故云朝服。郑玄云:诸侯与其臣皮弁以视朔,朝服以视朝,其朝服玄冠缁布衣素积以为裳也。

四族召之,无所往。(四族,栾、高、陈、鲍。)其徒曰:“助陈,鲍乎?”曰:“何善焉?”(言无善义可助。)“助栾、高乎?”曰:“庸愈乎?”(罪恶不差於陈、鲍。○差,初卖反。)“然则归乎?”曰:“君伐焉归?”公召之而後入。公卜使王黑以灵姑钅ぶ率,吉。请断三尺焉而用之。(王黑,齐大夫。灵姑钅ぶ,公旗名。断三尺,不敢与君同。○钅ぶ,扶眉反,又音ぶ。率,所律反,徐所类反。断,丁管反,注同。)

[疏]“公卜”至“用之”。○正义曰:公卜,卜与栾、高战也。灵姑钅ぶ者,齐侯旌旗之名。卜使王黑以此灵姑钅ぶ之旗率人以战,得吉也。礼,诸侯当建交龙之?,此灵姑钅ぶ,盖是交龙之?,当时为之名,其义不可知也。知是旗者,以“请断三尺而用之”,故知是旗。

五月,庚辰,战于稷,(稷,祀后稷之处。○稷,地名,六国时齐有稷下馆。处,昌虑反。)栾、高败,又败诸庄。(庄,六轨之道。)

[疏]注“庄,六轨之道”。正义曰:《释宫》云:“六达谓之庄。”旧说皆云“六道旁出”。杜皆以一达为一轨。

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鹿门,齐城门。)栾施、高︹来奔。(高︹不书,非卿。)陈、鲍分其室。晏子谓桓子:“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不可强取。○争,争斗之争。强,其丈反,注同。)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畜也。孽,妖害也。○?,纡粉反。孽,鱼列反。畜,敕六反。)可以滋长。”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莒,齐邑。○长,丁丈反。)桓子召子山,(子山、子商、子周,襄三十一年子尾所逐群公子。)私具幄幕、器用、从者之衣屦,(私具,不告公。○幄,於角反。幕音莫。从,才用反。屦,九具反。)而反棘焉。(棘,子山故邑。齐国西安县东有戟里亭。)子商亦如之,而反其邑。子周亦如之,而与之夫于。(子周本无邑,故更与之。济南於陵县西北有于亭。)反子城、子公、公孙捷,(三子,八年子旗所逐。)而皆益其禄。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桓子以已邑分之。)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曰:“《诗》云‘陈锡载周’,能施也。(《诗·大雅》。言文王能布陈大利,以赐天下,行之周彳扁。○载,如字。《诗》作哉。毛云:哉,载也。郑云:始也。施,始豉反,下注同。彳扁音遍。)桓公是以霸。(齐桓公亦能施以致霸。)

[疏]“曰诗”至“以霸”。○正义曰:“曰”者,桓子辞也。既私施与,又言已施之意。《大雅·文王》之篇。锡,赐;载,行;周,遍也。言文王能布陈太利,以赐天下,行之周遍,此言文王之能施也。桓公亦用此能霸诸侯,焉得不务施乎?言巳多施为此也。

公与桓子莒之旁邑,辞。(让不受。)穆孟姬为之请高唐,陈氏始大。(穆孟姬,景公母。传言陈氏所以兴。○为,于伪反。)

秋,七月,平子伐莒,取更阝,(更阝,莒邑。取更阝不书,公见讨平丘,鲁讳之。○更阝,古杏反。)献俘,始用人於亳社。(以人祭殷社。○俘,芳夫反。亳,步洛反。)臧武仲在齐,闻之,曰:“周公其不飨鲁祭乎!周公飨义,鲁无义。《诗》曰:‘德音孔昭,视民不佻。’(《诗·小雅》。佻,偷也。言明德君子必爱民。○视如字,《诗》作示。佻,他?反。)佻之谓甚矣,而壹用之,将谁福哉!(壹,同也,同人於畜牲。○畜,许又反。)

[疏]“诗曰”至“福哉”。○正义曰:《小雅·鹿鸣》之篇也。孔,甚;昭,明;佻,偷也。言君子之人为宾客,德音甚明,其视下民不偷薄苟且也。偷之巳谓甚矣,而一同畜牲用之,将谁肯福?之哉!“佻,偷”,《释言》文。李巡曰:“佻,偷薄之偷也。”孙炎曰:“偷,苟且也。”

戊子,晋平公卒。(如裨灶之言。)郑伯如晋,及河,晋人辞之。游吉遂如晋。(礼,诸侯不相吊,故辞。)九月,叔孙?、齐国弱、宋华定、卫北宫喜、郑罕虎、许人、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晋,葬平公也。(经不书诸侯大夫者,非盟会。)郑子皮将以币行。(见新君之贽。○见,贤遍反,下不得见、下文因见同。贽音至。)子产曰:“丧焉用币?用币必百两,(载币用车百乘。○焉,於虔反。乘,绳证反。)

[疏]“百两”。○正义曰:《尚书》:“武王戎车三百两”,孔安国云:“兵车称两。”

“百两必千人,千人至,将不行。(行,用也。)不行,必尽用之。(不得见新君,将自费用尽。○费,芳味反,下同。)几千人而国不亡?”(言千人之费不可数。○几,居岂反。数,所角反。)子皮固请以行。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叔孙昭子曰:“非礼也。”弗听。叔向辞之,曰:“大夫之事毕矣。(送葬礼毕。)而又命孤,孤斩焉在衰?之中,(既葬,未卒哭,故犹服斩衰。○衰,七雷反。?,直结反。)其以嘉服见,则丧礼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吊也。大夫将若之何?”皆无辞以见。子皮尽用其币。归,谓子羽曰:“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言不患不知,患不能行。○嘉服见,如字,又贤遍反,下同。重,直用反。以见,贤遍反,下同。)夫子知之矣,我则不足。(言巳由子产之戒,既知其不可,而遂行之,是我之不足。)

[疏]“非知”至“不足”。○正义曰:《尚书·说命》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此言出彼意也。非知之实为难,将在行之为难也。言子产语已已既知之,知而不行,所以自悔。夫子子产知之矣,知丧不用币也,我则知不足矣。

《书》曰:‘欲败度,纵败礼。’(逸《书》。○败,必迈反,下同。)

[疏]“书曰”至“败礼”。正义曰:《尚书·太甲》篇也,孔传云:“言巳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

我之谓矣。夫子知度与礼矣,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欲因丧以庆新君,故纵而行之,不能自胜。○胜音升。)昭子至自晋,大夫皆见。高︹见而退。(高︹,子良。)昭子语诸大夫曰:“为人子,不可不慎也哉!昔庆封亡,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君,以为忠而甚宠之。将死,疾于公宫,(在公宫被疾。○语,鱼据反。)辇而归,吾亲推之。(推其车而送之。○推如字,又他回反,注同。)其子不能任,是以在此。忠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犹及之,难不慎也。丧夫人之力,弃德旷宗,以及其身,不亦害乎?(夫人谓子尾。旷,空也。○任音壬,下同。丧,息浪反。夫音扶,注同。)

[疏]“难不慎”。○正义曰:言人居身,难可不谨慎。

《诗》曰:‘不自我先,不自我後。’其是之谓乎。”(《诗·小雅》。言祸乱不在他,正当已身。以喻高︹身自取此祸。)

冬,十二月,宋平公卒。初,元公恶寺人柳,欲杀之。(元公,平公大子佐也。○恶,乌路反。寺,又作侍。)

[疏]“诗曰”至“我後”。○正义曰:《正月》,大夫剌幽王也。云:“父母生我,胡俾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注云:“父母,谓文武也。”“天使父母生我,何故不长遂我,而使我遭此暴虐之政而病?此何不出我之前,居我之後?”穷苦之情,苟欲免身。○“平”。○正义曰:谥法:“内外宾服曰平。”○“元”。正义曰:谥法:“好建国都曰元。”

及丧,柳炽炭于位,(以温地。○炽,尺志反。炭,吐旦反。)将至,则去之。(使公坐其处。○去,起吕反。恶,乌路反。)比葬,又有宠。(言元公好恶无常。○比,必利反。好,呼报反。恶,乌路反。)

【经】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

葬宋平公。

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蔡侯虽弑父而立,楚子诱而杀之,刑其群士,蔡大夫深怨,故以楚子名告。○虔,其连反。般音班。弑,申志反,传放此。)

[疏]注“蔡侯”至“名告”。○正义曰:蔡侯虽弑父而立,实宜受讨,但立为君於蔡巳十三年,楚子诱而杀之,又刑其群士,不以弑父之罪讨之。蔡大夫深怨楚子,故以楚子名赴告。礼,诸侯不生名。书名,是罪绝之事。以其名告,欲使诸国之史书名,以罪绝之也。若是楚告,不当自罪其君,知是蔡人告也。公子围杀君取国,改名曰虔。

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昭公母,胡女,归姓。)

大?于比蒲。

仲孙ㄑ会邾子盟于?祥。(?祥,地阙。○比音毗,徐扶夷反。?,子鸩反,徐又七林反。)

秋,季孙意如会晋韩起、齐国弱、宋华亥、卫北宫佗、郑罕虎、曹人、杞人于厥?。(厥?,地阙。佗,徒何反。?,鱼靳反,徐五巾反,一音五辖反。)

九月,已亥,葬我小君齐归。(齐,谥。○齐,如字。)

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用之,杀以祭山。)

[疏]“蔡世子”。○正义曰:父既死矣,犹称世子者,君死而国,被围未暇以礼即位,故国以世子告。

【传】十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平公也。(嫌以聘事行,故传具之。)

景王问於苌弘曰:“今兹诸侯,何实吉?何实凶?”(苌弘,周大夫。○苌,直良反。)对曰:“蔡凶。此蔡侯般弑其君之岁也,岁在豕韦,(襄三十年,蔡世子般弑其君,岁在豕韦。至今十三岁,岁复在豕韦。般即灵侯也。○复,扶又反,下岁复在同。)弗过此矣。(言蔡凶不过此年。)楚将有之,然壅也。(蔡近楚,故知楚将有之。楚无德而享大利,所以壅积其恶。○壅,於勇反,注及後同。近,附近之近,下同。)岁及大梁,蔡复楚凶,天之道也。(楚灵王弑立之岁,岁在大梁,到昭十三年,岁复在大梁。美恶周必复,故知楚凶。)楚子在申,召蔡灵侯。灵侯将往。蔡大夫曰:“王贪而无信,唯蔡於感,(蔡近楚之大国,故楚常恨其不服顺。○於感,户暗反。)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蔡侯不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飨蔡侯於申,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弃疾帅师围蔡。(传言楚子无道。○重,直用反。)韩宣子问於叔向曰:“楚其克乎?”对曰:“克哉!蔡侯获罪於其君,(谓弑父而立。)而不能其民,(不能施德。)天将假手於楚以毙之,(借楚手以讨蔡。○毙,婢世反。)何故不克?然?闻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孙吴以讨於陈曰,将定而国。陈人听命,而遂县之。(事在八年。)今又诱蔡而杀其君,以围其国,虽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缗,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纣为黎之?,东夷叛之。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故伐而克之。○缗,武巾反。丧,息浪反,下且丧君同。陨,于敏反。)

[疏]“桀克”至“其身”。○正义曰:桀身奔南巢,故云丧国也。纣首县白旗,故云陨身也。

楚小位下,而亟暴於二王,能无咎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恶,而降之罚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不可没振。(金木水火土五者为物,用久则必有敝尽,尽则弃捐,故言无拯。拯犹救助也。不可没振,犹没不可复振。○亟,欺冀反,数也。咎,其又反,下同。祚,本又作酢,在路反。拯,拯济之拯,注同。振,之慎反。捐,以专反。救,本亦作扌求,音救。不可复振,扶又反,本或作没振。)

[疏]“楚小”至“咎乎”。正义曰:亟,数也。比於桀纣,则楚小位下,而数行暴虐,甚於桀纣二王,能无咎恶乎。○“是以”至“没振”。○正义曰:拯音?之上声也。《方言》云:“出溺为拯。”拯是救助之义,天之用楚,如人用五材,力尽而敝,敝则弃之,是以无救助之者。拯是救溺之名,遂以救溺为喻也,不可沈没之後复振救之。振,亦救也。言楚如没水,不可救也。○注“金”至“弃捐”。○正义曰:金木水火土五者之材皆为物用,用久则必敝尽,敝尽则弃捐之。捐亦弃也。言天之用楚,亦如此也。

五月,齐归薨,大?于比蒲,非礼也。

孟僖子会邾庄公,盟于?祥,?好,礼也。(?非存亡之由,故临丧不宜为之。盟会以安社稷,故丧盟谓之礼。○好,呼报反。)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泉丘,鲁邑。○梦以其帷,位悲反,一本作梦以帷。幕音莫。)遂奔僖子,其僚从之。(邻女为僚友者,随而奔僖子。○僚,力?反。)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无相弃也。”(二女自共盟。)僖子使助?氏之?。(?,副ヘ也。?氏之女为僖子副妾,别居在外,故僖子纳泉丘人女,令副助之。○?,为彼反,本又作?。?,本又作造,初又反。《说文》?从艹。ヘ,七对反。令,力呈反。)

[疏]注“?副”至“助之”。○正义曰:礼有副车、ヘ车,皆谓副贰之车也。?亦副ヘ之意。妻为正?,妾为副贰,?氏之女,先为副贰,别居在外,故使泉丘人女与之聚居,令副助而为对偶之。

反自?祥,宿于?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於泉丘人。其僚无子,使字敬叔。(字,养也,似双生。○生如字,或一音所敬反。)

[疏]“於泉丘人”。○正义曰:以传直云“宿於?氏”,即连言“生懿子及南宫敬叔”,氏?氏所生,故传显云“生懿子及南宫敬叔於泉丘人”。“於泉丘人”宜上读为句。

楚师在蔡,(向四月之师。○向,本又作?,亦作向,同,许亮反。)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物,事也。)

[疏]“物以无亲”。○正义曰:物,事也。事事如此,以是故无人肯亲我晋国。

晋之不能,亦可知也。巳为盟主,而不恤亡国,将焉用之?”(○将焉,於虔反。)

秋,会于厥?,谋救蔡也。(不书救蔡,不果救。)郑子皮将行。子产曰:“行不远,不能救蔡也。蔡小而不顺,楚大而不德,天将弃蔡以壅楚,盈而罚之,(盈楚恶。)蔡必亡矣。且丧君而能守者,鲜矣。三年,王其有咎乎!美恶周必复,王恶周矣。”(元年,楚子弑君而立,岁在大梁。後三年,十三岁,岁星周,复於大梁。○鲜,息浅反。复,於扶反,一本又作复在。)晋人使狐父请蔡于楚,弗许。(狐父,晋大夫。○狐音胡。)

单子会韩宣子干戚,(单子,单成公。)视下言徐。叔向曰:“单子其将死乎!朝有著定,(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著,张虑反,徐治居反,注及下同。处,昌虑反。)

[疏]注“者定”至“表著”。○正义曰:著定,谓伫立定处,故谓朝内列位常处也。《周礼·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乡,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六仆从者,在路门之左,南面西上。”郑玄云:“此王日视朝事於路门外之位。”此是朝上之位,贵贱有定处也。“会有表”,亦是位之定处。但“著”下言“定”,则“表”亦是“定”,故直言“会有表”耳。俗本“表”下有“旗”,谬也。野会设表为位,亦当有物记处,如今之位版也。“谓之表著”者,杜意当以下文“表著之位”谓此也。刘炫谓下文有“著”有“表”,二文不同,以“著定”为“朝有著”,不得谓之“表著”而规杜氏。今知非者,杜意当以下“文会朝之言,必闻於表著”,故於“朝有著”之文,并探下文“会有表”以配“著”,故云“谓之表著”,所以覆结下文,非谓“著”之一字,即名“表著”也。刘炫不达杜旨,而为规过,非也。

会有表,(野会,设表以为位。)

[疏]注“野会”至“为位”。○正义曰:礼,诸侯建?设?以为表也。《周礼·司仪》云:“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觐礼》云:“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上介皆奉其君之?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而立。”郑玄云:“置于宫者,建之豫为其君见王之位也。诸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东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门东,北面东上。诸男门西,北面东上。尚左者建?,公东上,侯先伯,伯先子,子先男,而位皆上东方也。诸侯入?门,或左或右,各就其?而立,王降阶南乡见之。”是天子於野会诸侯,设表以为位也。《周礼·大司马》:中冬教大阅,门立四表,是以设表为位也。盟主之会诸侯,必亦?表位。大夫聚会,亦应有以表位。但无文以言耳。

衣有衤会,带有结。(衤会,领会。结,带结也。○衤会,古外反,《说文》云,带所结也。)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衤会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而命事於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不从,(貌正曰共,言顺曰从。○道音导,下同。)

[疏]“言不过步”。○正义曰:言声所闻,不过一步。○注“貌正”“曰从”。○正义曰:《洪范》五事:“貌曰恭,言曰从。”其意云容貌当恭恪,言是则可从,是“貌正曰共,言顺曰从。”

无守气矣。”(为此年冬单子卒起本。)

[疏]“无守气”。○正义曰:言无守身之气,将必死。

九月,葬齐归,公不?。晋士之送葬者,归以语史赵。史赵曰:“必为鲁郊。”(言昭公必出在郊野,不能有国。○语,鱼据反。)

[疏]“晋士”至“鲁郊”。○正义曰:传称:文襄之制,夫人丧,士吊,大夫送葬。此言晋士送葬者,盖大夫来而士为介,未必士独行也。此士以公不?语史赵,故特言士耳。“必为鲁郊”,言昭公必为鲁人所逐而出在郊。

侍者曰:“何故?”曰:“归,姓也。不思亲,祖不归也。”(姓,生也。言不思亲则不为祖考所归?。○?音又。)叔向曰:“鲁公室其卑乎!君有大丧,国不废?。(谓?比蒲。)有三年之丧,而无一日之?。国不恤丧,不忌君也。(忌,畏也。)君无?容,不顾亲也。国不忌君,君不顾亲,能无卑乎?殆其失国。”(为二十五年公孙於齐传。)

冬,十一月,楚子灭蔡,用隐大子于冈山。(蔡灵公之太子,蔡侯庐之父。○冈音刚。庐,力吴反。)

[疏]“用隐大子于冈山”。○正义曰:此时楚以畜牲用之,无人为之作谥。必是蔡侯庐归国,乃追谥其父为隐耳。《释例·土地名》冈山阙,不知其处。经言“以归,用之”,必是楚地山也。

申无宇曰:“不祥。五牲不相为用,况用诸侯乎?(五牲,牛、羊、豕、犬、鸡。○为,于伪反,或如字。)

[疏]“况用诸侯”。○正义曰:世子虽未即位,以其父既死,则当君处,故以诸侯言之,甚之也。○注“五牲”至“犬鸡”。○正义曰:《尔雅》以此五者并马为六畜,《周礼》谓之六牲。但马非常祭所用,故去马而以此五者当之。

王必悔之。”(悔为暴虐。)

十二月,单成公卒。(终叔向之言。)楚子城陈、蔡、不羹。(襄城县东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羹旧音郎,《汉书·地理志》作更字。)

[疏]“不羹”。○正义曰:古者羹?霍之字音亦为郎,故《鲁颂·?宫》、《楚辞·招魂》与史游《急就篇》羹与房、浆、糠为韵。但近世以来,独以此地音为郎耳。

使弃疾为蔡公。王问於申无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栎,而?子元焉,使昭公不立。(子元,郑公子。庄公?子元於栎。桓十五年,厉公因之,以杀栎大夫檀伯,遂居栎,卒使昭公不安位而见杀。○栎,力狄反。)

[疏]注“子元”至“见杀”。○正义曰:杜以子元为郑公子,曼伯与檀伯为二人。“庄公城栎,而置子元”,又使檀伯为栎邑大夫,故厉公得因子元而杀檀伯。刘炫以为传言“城栎以置子元”,当谓赐元以栎,则以元为栎邑之长。若其别有大夫,子元寄居於栎,便是城栎以置檀伯,何言“置子元”也?若厉公因子元以杀檀伯,则子元是栎邑之一夫耳,岂是庄公城栎之咎乎?且桓十五年传云“郑伯因栎人杀檀伯”,不言因子元也。子元,郑之公子,不得为栎人也。郑玄云:子元即檀伯也。厉公杀檀伯,居栎,因栎之众逼弱昭公,使至杀死。案桓五年传云“子元请为左拒”,即云“曼伯为右拒”,则曼伯、子元,近是为一。以规杜氏。今知刘说非者,案晋封桓叔于曲沃,而以栾宾传之。郑使许叔居许,而以公孙获为佐。楚使大子建居城父,而以奋杨助之。并是一邑之内,而有二人。则“庄城栎而置子元”,别有檀伯居栎,何为不可?子元共栎邑之人而纳厉公,但此因弃疾在蔡,故特指子元。桓十五年直明厉公之入,故总言栎人,辞有彼此,不可为怪。刘子元为曼伯。案隐五年传云:“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後。”又下云“郑二公子败燕师于北制”,是子元非曼伯也。刘妄规杜,非也。

齐桓公城?,而?管仲焉,至于今赖之。(城?在庄三十二年。)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上古,金木水火土,谓之五官。玄鸟氏、丹鸟氏亦有五,又以五鸠鸠民,五雉为五工正,盖立官之本也。末世随事施职,是以官无常数。今无宇称习古言,故云五大也。言五官之长,专盛过节,则不可居边。细弱不胜任,亦不可居朝廷。)

[疏]注“上古”至“朝廷”。○正义曰:二十九年传曰:“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牧,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是上古金木水火土,谓之五官也。十七年传云:少?氏“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是玄鸟、丹鸟亦有五也。彼传又云:“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数皆有五。盖古立官之本,以五为常。末世随事施职,是以官无常数,不复以五耳。今无宇称习古言,故云三大也。言五官之长,其人大大,专盛过节,则不可居边城,或将据边城以陵本国也。五官之长大细弱,则不胜其任,不能使威行於下,将为人所陵,亦不可居朝廷也。贾逵云:“五大谓大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也。”郑玄云:“大子,晋申生居曲沃是也。母弟,郑共叔段居京是也。贵宠公子,若弃疾在蔡是也。贵宠公孙,若无知食渠丘是也。累世正卿,卫甯殖居蒲、孙氏居戚是也。五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也。不在庭,不当使居朝廷为政也。”此五大、五细,无宇唯言五耳,不知五者何谓,故先儒各自以意言之。虽杜之言亦无明证,正以彼不必通,故改之耳。

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郑丹在内。(襄十九年,丹奔楚。)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曼伯,檀伯也。厉公得栎,又并京。○曼音万。)

[疏]注“又并京”。○正义曰:厉公并京,传无其事,正以京栎连言,故云又并京。

宋萧、亳实杀子游,(在庄十二年。)齐渠丘实杀无知,(在庄九年。渠丘,今齐国西安县也,齐大夫雍廪邑。)

[疏]注“在庄”至“廪邑”。○正义曰:渠丘为雍廪之邑,传无其文。以彼传言“雍廪杀无知”,此云“齐渠丘实杀无知”,以此知渠丘是雍廪邑也。郑众以渠丘为无知之邑,无知不坐邑死,何以言渠丘杀无知?萧亳非子游之邑,渠丘不得为无知邑。

卫蒲、戚实出献公,(蒲,甯殖邑。戚,孙林父邑。出献公在襄十四年。○出,如字,徐音黜。)若由是观之,则害於国。末大必折,(折其本。)尾大不掉,君所知也。”(为十三年陈蔡作乱传。○掉,徒吊反。)

[疏]“则害”至“不掉”。○正义曰:宋杀子游,齐杀无知,乃是赖得大邑,以讨篡贼。而谓之“害於国”者,以其能专废置,则是国害。天子之建诸侯,欲令蕃屏王室,诸侯之有城邑,欲令指挥从巳,不得使下邑制国都,故大城为国害也。“末大必折”,以树方喻也。“尾大不掉”,以畜兽喻也。《楚语》说此事云:“制城邑若体牲焉,自首领股肱,至於拇指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夫边境者,国之尾也,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虻{雍虫}之既多,而不能掉其尾,臣惧之”。

【经】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三年,燕伯出奔齐。高偃,高?玄孙,齐大夫。阳即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不言于燕,未得国都。○?音奚。)

[疏]注“三年”至“国都”。○正义曰:刘炫云:杜谱以偃与燕阝为一,亦云高?玄孙。案襄二十九年传云:“敬仲曾孙燕阝”,非玄孙也。今知非者,案《世本》:“敬仲生庄子,庄子生倾子,倾子之孙燕阝。”是偃为敬仲玄孙也。经言于阳,传言于唐,知阳即唐也。不言于燕,未得国都,与哀二年纳蒯聩于戚同。

三月,壬申,郑伯嘉卒。(五同盟。)

[疏]注“五同盟”。○正义曰:嘉以襄九年即位,其年盟于戏,十一年于亳城北,十六年于溴梁,二十年于澶渊,二十五年于重丘,二十七年于宋,元年于虢,皆鲁、郑俱在,凡七。云“五”者,杜以其盟既多,故皆据君在盟会而言之。襄二十七年是大夫之盟,元年虢会读旧书,二者不数,故为五也。或可转写错误。

夏,宋公使华定来聘。(定,华椒孙。)

公如晋,至河乃复。(晋人以莒故辞公。)

五月,葬郑简公。(三月而葬,速。)楚杀其大夫成熊。(传在葬简公上,经从赴。○熊音雄。)

秋,七月。

冬,十月,公子?出奔齐。(书名,谋乱故也。○?,鱼觐反;一读为整,工领反。)

楚子伐徐。(不书围,以乾?师告。)

[疏]注“不书”至“师告”。○正义曰:传称“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以为之援”。如传文则实围徐也,不书围者,不以所围之师告,以乾?援师告也。

晋伐鲜虞。(不书将帅,史阙文。○将,子匠反。帅,所类反。)

[疏]注“不书”至“阙文”。○正义曰:十五年“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定四年“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二者皆书将帅,此独不书将帅,知是史阙,或是告辞略。史阙不得书,亦得言史阙文也。《?梁》曰:“其曰晋,狄之也”,“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故狄称之也”。贾、服取以为说。《左氏》无贬中国从夷狄之法。传曰“亡者侮之,乱者取之”。又曰“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鲜虞,夷狄也,近居中山,不式王命,不共诸夏,不事盟主,伐而取之,唯恐知力不足,焉有以夏讨夷,反狄中国?从此以後,用师多矣,何以不常狄晋,更复书其将也?杜以其言不通,故显而异之。

【传】十二年,春,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因其众也。(言因唐众欲纳之,故得先入唐。)

三月,郑玄公卒,将为葬除。(除葬道。○为,于伪反。)及游氏之庙,(游氏,子大叔族。)将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执用以立,而无庸毁。(用,毁庙具。)

[疏]“执用”至“庸毁”。○正义曰:用谓毁庙之具,若今锹、?之类也。庸亦用也。教其除道之徒,执所用作具以伫立,而无用即毁庙也。

曰:“子产过女,而问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庙也。诺,将毁矣!”(教毁庙者之辞。○女音汝。)既如是,子产乃使辟之。司墓之室,有当道者。(简公别营葬地,不在郑先公旧墓,故道有临时迂直也。司墓之室,
资源编号:ZY1547409;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书卷多情通其意,诗酒年华入梦来

上 一 条: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孔颖达 卷四十六(昭十三年)

下 一 条: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孔颖达 卷四十四(昭七年,尽八年)

其它收录: 入福昌寺
谢李輈再到
外青烟,细雨渺渺
姑娘你不爱我没关系,我爱你
你认为你站在路灯下,就是夜明珠了
伤感的指尖,蔓延着全身的伤感因子
清晨,晶莹的露珠便会和草叶做游戏
他终有一天会明白,正义从来不是一种力量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86.114.36.*英国 Orange网络公司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很好的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借别人的光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