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达真堪布语录50句搜索的搜索结果
为什么我们经常讲念佛、持咒的功德
为什么我们经常讲念佛、持咒的功德?就是培养信心。若是你有法喜,觉得我学佛太快乐了,修行太幸福了,活得太有意义了!你离成就就不远了。若是心量打不开,总是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的,不可能开悟、解脱。一个真正的学佛人,应该是很乐观,内心充满欢喜的人。修行起来觉得快乐、幸福,这就是信心。

业障是我们成佛的一个台阶,一种助缘
业障是我们成佛的一个台阶、一种助缘,并不是不好的东西。你认识到了,业障本身就是智慧。轮回和涅槃也是一样,你认识了诸法的本性,这时就是涅槃;若没有认识到,这时就是轮回。这些违缘、障碍也是一样,如果能转为道用,就可以做到烦恼转为菩提、转为智慧了。以此捷径,我们可以快速达到佛果!

希望自己高于别人,总想高高在上;若有人服从了
希望自己高于别人,总想高高在上;若有人服从了,有人伺候了,就很得意,希望越多越好。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严重不严重的差别。这不是小事啊!这都是堕落的因!将来很难再次得到人身,即使得到人身了,也是种姓低贱、相貌丑陋、愚蠢的人。

任何时候内心都要保持平静,在任何对境当中都要学会稳重
任何时候内心都要保持平静,在任何对境当中都要学会稳重。怎样才能平静、稳重?把一切都看得很平常,心自然就平静、稳重了。若是不明白这些道理,遇到一些对境的时候就会生嫉妒心,生傲慢心,就想要跟他人竞争,这样心就无法平静,智慧也无法显现,而且还会犯错、造业,还要轮回。

诸佛菩萨具有时刻无碍照见一切万法的慧眼,心里一想到这些
诸佛菩萨具有时刻无碍照见一切万法的慧眼,心里一想到这些,我们就应该很惭愧,害怕他们耻笑,所以畏惧、羞愧。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我们所有的言谈举止、起心动念,恒时都会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看得一清二楚。其实,佛菩萨们具有慈悲之心,是不会耻笑我们的,但是我们自己要有敬畏和惭愧之心哦!

有的人虽然在佛理上很精通,讲起来滔滔不绝
有的人虽然在佛理上很精通,讲起来滔滔不绝,但也不要着急去度化别人、弘扬佛法。等到真的有修有证、有摄受力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人亲近你,跟你学修。有的人很着急:我想弘法,也讲得很明白,但是都不听我的!于是很苦恼。这还是自己的摄受力不够,修证还不到位,着急也没有用!

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别人给你制造对境
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别人给你制造对境,这是修行的助缘,应该感激他们,不应该嗔恨。若是没有坎坷、挫折,怎么能生起出离心呢?如果没有恶人的伤害,怎么修忍辱呢?所以一切都要观为清净圆满,转为道用。密宗里讲,所有的色相都是佛身,所有的音声都是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智慧,也就是这个意思。

修除障法时,观想金刚萨垛佛在头上降下甘露
修除障法时,观想金刚萨垛佛在头上降下甘露,沐浴身心,消除了一切罪障。接着又降下甘露,使自己获得圆满的智慧和功德,也成了金刚萨垛佛。接下来自己发光普照众生,消除了众生的业障,众生都成佛了。为什么可以有这样的显现?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性的。若是有这样的信心、福报,这都是可以实现的。

若是自己真有修行,轮回并不可怕
若是自己真有修行,轮回并不可怕,世间也并不复杂,因为原本都是很简单的,这些复杂都是自己的烦恼。你的心复杂,一切都变复杂了。其实一切都是很简单的。缘来缘去,缘聚缘散,缘生缘灭,都那么自然。

所谓二谛双运的真理,通俗地讲
所谓二谛双运的真理,通俗地讲,就是生活、工作不离学佛修行,学佛修行不离生活、工作。显现本身就是空性,空性本身就是显现,这叫二谛双运。同样,生活、工作本身就是学佛修行,学佛修行本身就是生活、工作。若是二者脱节了,没有圆融,这叫轮回;若是二者没有脱节,能够圆融,就是涅槃。

不要总是站在凡夫的境界里、以狭隘的心态去看问题
不要总是站在凡夫的境界里、以狭隘的心态去看问题。比如有人打骂你、欺骗你,这是让你消业,让你断烦恼 这就是佛的化现!你若是以不开放、不觉悟的心态去看,没有圆满,没有清净。若是以开放、觉悟的心态来看,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

学佛修行,就是要和烦恼
学佛修行,就是要和烦恼、习性对着干,不能再随顺它们,因为我们已经不在正确的轨道上了。若是再与它们共处,就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偏。所以,不愿意听的要听,不愿意做的要做,不愿意看的要看,以此磨练习性。等心态练成了,怎么都可以了。

当我们在世间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肯定会遭到身边很多人的嫉妒
当我们在世间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肯定会遭到身边很多人的嫉妒,甚至诽谤,这是正常的。都是凡夫么,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有人嫉妒你,有人诽谤你,说明你有一些成就,有一些提高。只要自己不为这些动心,不要因此而烦恼就可以了。

我们要学会放下
我们要学会放下。现在是亲人,也许一会儿就变成仇人了;今天是一家人,也许明天就变成仇人了。你把这些当作正常现象,这叫放下。他高兴还是不高兴,他开心还是不开心,他愿意理你还是不愿意理你,他对你好还是对你不好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平静,心不动,把这些都当作正常现象,这也叫放下。

无论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无论是好事
无论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内心始终是平静的,始终是快乐的。这时,你放下了贪欲、断除了欲望,这个游戏很好玩。这也是种游戏,是种自然的游戏,但这个游戏你很难会玩。若是你会玩了,你完全是自在的,完全是快乐的。

心魔不起,外魔不现
心魔不起,外魔不现,若自己有正知正见,没有邪思邪见,就不会有外在的违缘障碍了,这都是心魔引起的。心不清净,外境才不清净。平时经常胡思乱想,相续无法清净,也是因为缺少正知正见。所以尽量在相续中建立正知正见,这些邪思邪见、分别念就没有生起的余地了,外边的违缘障碍也就不会出现了。

大空性和觉性无合无离,原本是一体的;它永远都是这样
大空性和觉性无合无离,原本是一体的;它永远都是这样,原本就是这样。我们经常讲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如如不动指本具的空性。若真正了悟和证得空性,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指觉性。空性本身就是一种觉性,它不是糊涂迷乱的状态,也不是无记的状态,是对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精通。

现在很多人把佛法当作学问来学习,研究
现在很多人把佛法当作学问来学习、研究,明白了一点皮毛,就觉得很精通了。这只是文化知识,根本不是智慧、不是佛法。佛法和文化不一样,知识和智慧不一样。学习文化,只能得到知识,却无法生起智慧。智慧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想解脱就要断烦恼,想成佛就要断习气;断烦恼习气,就要修持智慧。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一切法都是缘起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一切法都是缘起,都是自自然然的。来去、聚散、生灭、好坏、善恶等,都是很正常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没有一个实质性的,没有一个独立性的,都是观待而安立的。明白了这些,就证悟了空性。

心的定力是很重要的
心的定力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就是没有定功,心态不稳定,所以总是受到外境的影响,一发生什么事情就胡思乱想,心为境转。如果有定功了,就是境随心转。定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对境都是,心态稳重一点,一切都会过去的。

一个修行人,可以将夜间分成三个时段
一个修行人,可以将夜间分成三个时段,初时修法,中间休息,最后时段里也是要修行的。睡觉的时候,心里要下决心:为了行持善法、为了修行要早起。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样到时间就会醒过来。比如,早上四、五点要起来修法等,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这样下决心,或者这样意念,早上就能准时醒过来。


共 1000 个站点,每页 30 个,分页:[1] 2 [3] [4] [5] [6] next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each +名(单)每一个…...
Don't mind +d...
Don't forget ...
do wrong 做错
do better in 在...
do a survey of...
decide to do s...
dance to 随着……跳...
consider + doi...
鸟都不知该往哪飞好了,你的笑...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这并非是我...
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