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传 宝唱 卷二 宋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慧果,本姓潘,淮南人也。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誉远闻。宋青州刺史北地传弘仁,雅相叹贵,厚加赈给。以永初三年(昙宗云元嘉七年,寺主弘安尼以起寺借券书见示,是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精舍,名曰景福。果为纲纪,嚫遗之物,悉以入僧,众业兴隆大小悦服。到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那跋摩至,果问曰:“此土诸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爱道,诚有高例;未测厥后,得无异耶?”答:无异。又问就如律文,戒师得罪,何无异耶?答曰:“有尼众处不二岁学,故言得罪耳。”又问,乃可此国先未有尼,非阎浮无也。答曰:“律制十僧,得授具戒,边地五人,亦得授之,正为有处不可不如法耳。”又问几许里为边地。答曰:“千里之外,山海艰隔者是也。”九年,率弟子慧意、慧灯等五人,从僧伽跋摩重受具戒,敬慎奉持,如爱顶脑。春秋七十余,元嘉十年而卒。弟子慧铠并以节行闻于时也。

○建福寺法盛尼传二

法盛,本姓聂,清河人也。遭赵氏乱,避地金陵。以元嘉十四年,于建福寺出家。才识慧解,率由敏悟。自以桑榆之齿,流寓皇邑,虽复帝道隆宁,而犹怀旧土;唯有探赜玄宗,乃可以遣忧忘老耳。遂从道场寺偶法师受菩萨戒,昼则披陈玄素,夕则清言味理。渐染积年,神情朗瞻。虽曰暮齿,有逾壮年。常愿生安养,谓同业昙敬、昙爱曰:“吾立身行道,志在西方。”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塔下礼佛,晚因遇疾,稍就绵笃。其月晦夕初宵假寐,如来乘虚而下,与二大士论二乘,俄与大众腾芳蹈蔼,临省盛疾。光明显烛,一寺咸见。佥来问盛此何光色?盛具说之,言竟寻终。年七十二。豫章太守吴郡张辩。素所尊敬,为之传述云。

○江陵牛牧寺慧玉尼传三

慧玉,长安人也。行业勤修,经戒通备,常游行教化,历履邦邑。每属机缘,不避寒暑。南至荆楚,仍住江陵牛牧精舍。诵《法华》《首楞严》等经,旬日通利,陕西道俗,皆归敬之。观览经论,未曾废息。元嘉十四年十月,为苦行斋七日,乃立誓言:“若诚斋有感,舍身之后必见佛者,愿于七日之内见佛光明。”五日中宵,寺东林树,灵光赫然,即以告众。众皆欣敬,加悦服焉。寺主法弘后于光处起立禅室。初,玉在长安,于薛尚书寺见红白色光,烛曜左右,十日小歇。后六重寺沙门,四月八日于光处得金弥勒像,高一尺云。

○建福寺道瑗尼传四

道瑗,本姓江,丹阳人也。年十余,博涉经史。成戒已后,明达《三藏》,精勤苦行。晋太元中,皇后美其高行,凡有所修福,多凭斯寺,富贵妇女,争与之游。以元嘉八年,大造形像,处处安置。彭城寺金像二躯,帐座完具;瓦官寺弥勒行像一躯,宝盖璎珞;南建兴寺金像二躯,杂事幡盖;于建福寺造卧像并堂。又制普贤行像,供养之具,靡不精丽。又以元嘉十五年,造金无量寿像。以其年四月十日,像放眉间相光,明照寺内,皆如金色。道俗相传,咸来修敬,瞻睹神辉,莫不欢悦。复以元皇后遗物,开拓寺南,更造禅房云。

○江陵祇洹寺道寿尼传五

道寿,未详何许人也。清和恬寂,以恭孝见称,幼受五戒,未尝起犯。元嘉中,遭父忧,因毁遘疾,自无痛痒,唯黄瘠骨立,经历年岁,诸治不瘳。因尔发愿,愿疾愈得出家,立誓之后,渐得平复。如愿出俗,住祇洹寺。勤苦超绝,诵《法华经》三千遍,常见光瑞。元嘉十六年九月七日,夜中宝盖垂覆其上云。

○吴太玄台寺释玄藻尼传六

玄藻,本姓路,吴郡人安苟女也(《宣验记》云即是安苟)。藻年十余,身婴重疾,良药必进,日增无损。时太玄台寺释法济,语安苟曰:“恐此疾由业,非药所消,贫道按佛经云,若履危苦,能归依三宝,忏悔求愿者,皆获甄济。君能与女并捐弃邪俗,洗涤尘秽,专心一向,当得痊愈。”安苟然之,即于宅上设观世音斋,澡心洁意,倾诚戴仰,扶疾稽颡,专念相续。经七日,初夜忽见金像高尺许,三摩其身,从首至足,即觉沈疴豁然消愈。既灵验在躬,遂求出家,住太玄台寺。精勤匪懈,诵《法华经》,菜食长斋三十七载,常翘心注想,愿生兜率。宋元嘉十六年,出都造经,不测所终。

○南安寺释慧琼尼传七

慧琼者,本姓钟,广州人也。履道高洁,不味鱼肉,年垂八十,志业弥勤。常衣刍麻,不服绵纩,纲纪寺舍,兼行讲说。本经住广陵南安寺。元嘉十八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琼,琼修立为寺。号曰南外永安寺。至二十二年,兰陵萧承之为起外国塔。琼以元嘉十五年,又造菩提寺。堂殿坊宇,皆悉严丽,因移住之。以南安施沙门慧智。琼以元嘉二十年,随孟顗之会稽,至破冈,卒。敕弟子云:“吾死后,不须埋藏,可借人剥裂身体,以食众生。”至于终尽,不忍屠割,乃造句容县,举著山中,欲使鸟兽自就啖之。经十余日,俨然如故,颜色不异。令使村人以米散尸边,鸟食远处米尽,近尸之粒皆存。弟子慧朗在都闻之,奔驰奉迎,还葬高座寺前堈,坟上起塔云。

○南皮张国寺普照尼传八

普照,本姓董,名悲,勃海安陵人也。少秉节概,十七出家,住南皮张国寺。后从师游学广陵建熙精舍,率心奉法,阖众嘉之。及师慧孜亡,杜于庆吊,而苦行绝伦。宋元嘉十八年十二月,因感劳疾,虽剧,而笃情深信,初自不改。专意祈诚,不舍日夜,不能下地,枕上叩头忏悔,时息如常。诵《法华经》,一日三卷,到十九年二月中,忽然而绝。两食顷苏云:“向西行中道有一塔,塔中有一僧,闭眼思惟,惊问何来?答以其事。即问僧曰:‘此处去某甲寺几里?’答曰:‘五千万里’,路上有草及行人,皆无所识,时风云高靡,区墟严净,西面尤明。意欲前进,僧乃不许,因尔回还,豁然醒悟。”后七日而卒。时年二十五也。

○梁郡筑戈村寺释慧木尼传九

慧木,本姓傅,北地人。十一出家,师事慧超,受持小戒,居梁郡筑戈村寺。始读《大品》,日诵两卷,兼通杂经。木母老病,口中无齿,木嚼脯饴母,为口不净,不受大戒。白衣精勤,忏悔自业。忽见戒坛与天皆黄金色,举头仰视,南见一人,著

襈衣,衣色悉黄,去木或近或远。语木曰:“我已授汝戒。”寻复不见。木不以语人,多诸感异,皆类此也。木兄闻,欲知,乃诈之曰:“汝为道积年,竟无所益,便可养发,当为访婿。”木闻心愁,因述所见,即受具戒。临受戒夕,梦人口授《戒本》;及受戒竟,再览便诵。宋元嘉中,造十方佛像,并《四部戒本》,及《羯磨》,施四众云。

○吴县南寺法胜尼传十

法胜少出家,住吴县南寺;或云东寺。恭信恪勤,众所知识。宋元嘉中,河内司马隆为毗陵丞,遇抄战亡。妻山氏二亲早没,复无儿女,年又老大,入吴投胜。胜接待如亲,后百日,山氏遇疾。疾涉三年,甚经危笃。胜本无蓄积,赡待医药,皆资乞告,不惮雨暑,不避风寒。山氏遂愈。众并称贵之。后游京师,进修禅律,该通定、慧,探索幽隐,训诱徒属,不肃而成。动不徇利,静不求名,殷勤周至,莫非济物。年造六十,疾病经时,自言不差。亲属怪问,答云:“昨见二沙门,道知如此。”顷之,复言:“见二比丘,非前所见者。偏袒右肩,手各执花,立其疾床。后遥见一佛,坐莲华上,光照我身。”从此已后,夕不复眠。令人为转《法华》,至于后夜,气息稍微,命令止经,为我称佛,亦自称佛。将欲平明,容貌不改,奄忽而终焉。

○永安寺僧端尼传十一

僧端,广陵人也。门世奉佛,姊妹笃信,誓愿出家,不当聘彩。而姿色之美,有闻乡邑,富室凑之,母兄已许。临迎之三日,宵遁佛寺。寺主置于别室,给其所须,并请《观世音经》,二日能诵;雨泪稽颡,昼夜不休。过三日后,于礼拜中见佛像。语云:“汝婿命尽,汝但精勤,勿怀忧念。”明日,其婿为牛所触亡也。因得出家,坚持禁戒,摄心空闲,似不能言。及辩析名实,其辞亹,诵《大涅槃经》,五日一遍。元嘉十年,南游上国,住永安寺。纲纪众务,均爱等接,大小悦服,久而弥敬。年七十余,元嘉二十五年而卒。弟子普敬、普要,皆以苦行显名,并诵《法华经》。

○广陵中寺光静尼传十二

光静本姓胡,名道婢,吴兴东迁人也。幼出家,随师住广陵中寺。静少而励行,长而习禅思。不食甘肥,将受大戒,绝谷饵松。具足之后,积十五年,虽心识鲜明,而体力羸惫。祈诚慊到,每辄感劳,动经晦朔。沙门释法成谓曰:“服食非佛盛事。”静闻之,还食粳粮,倍加勇猛,精学不倦。从学观行者,常百许人。元嘉十八年五月,患疾曰:“我厌苦此身,其来久矣。”于是牵病忏悔,不离心口,情理恬明,神气怡悦。至十九年岁旦,饮粒皆绝,属念兜率,心心相续,如是不断。至四月十八日夜,殊香异相,满虚空中,其夜命过焉。

○蜀郡善妙尼传十三

善妙,本姓欧阳,繁县人也。少出家,性用柔和,少瞋喜,不营好衣,不食美食。有妹婿亡,孀居无所依托,携一稚子,寄其房内。常闻妙自慨生不值佛,每一言此,流涕歔欷,悲不能已。同住四、五年,未曾见其食。妹作食熟,呼妙共食。妙云:“适于某处食竟。”或云:“四大不好,未能食。”如此积年,妹甚恨愧。自言:“无福婿亡,更无亲属,携儿依姊,多所秽乱。姊当见厌,故不与共食耳。”流泪而言,言已欲去。妙执其手喻之曰:“汝不解我意,我幸于外得他供养,何须自损家中食?汝但安住,我不久应远行。汝当守屋,慎莫余去。”妹闻此而止。妙乃自绩作布,买数斛油,瓦堈盛之,著庭中。语妹云:“拟作功德,慎勿取也。”至四月八日夜半,以布自缠,而烧其身,火已亲顶,命其妹令呼维那打磬。“我今舍寿,可遍告诸尼,速来共别。”比诸尼惊至,命犹未绝,语诸尼云:“各勤精进,生死可畏,当求出离,慎勿流转,我舍此身供养,已二十七反。止此一身,当得初果(问益士人,或云元嘉十七年烧身,或云孝建时或言大明中,故备记之)。”

○广陵僧果尼传十四

僧果本姓赵,名法祐,汲郡修武人也。宿殖诚信,纯笃自然。在乳哺时,不过中食,父母嘉异。及其成人,心唯专到,缘碍参差。年二十七,方获出家。师事广陵慧聪尼,果戒行坚明,禅观清白。每至入定,辄移昏晓,绵神净境,形若枯木,浅识之徒或生疑反。元嘉六年,有外国舶主难提,从师子国载比丘尼来,至宋都住景福寺。后少时,问果曰:“此国先来,已曾有外国尼未?”答曰:“未有。”又问:“先诸尼受戒,那得二僧?”答:“但从大僧受,得本事者,乃是发起受戒,人心令生殷重,是方便耳。故如大爱道八敬得戒,五百释女以爱道为和上。此其高例。”果虽答,然心有疑,具谘三藏,三藏同其解也。又谘曰:“重受得不?”答曰:“戒、定、慧品,从微至著,更受益佳。”到十年,舶主难提。复将师子国铁萨罗等十一尼至。先达诸尼已通宋语,请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界,次第重受三百余人。十八年,年三十四矣。时宴坐经日,维那故触,谓言已死。惊告寺官,寺官共视,见果身冷肉强,唯气息微转,始欲舁徙,便自开眼,语笑寻常。于是愚者骇服。不知所终也。

○山阳东乡竹林寺静称尼传十五

静称本姓刘,名胜谯郡人也。戒业精苦,诵经四十五万言。寺傍山林,无诸嚣杂,游心禅默,永绝尘劳。曾有人失牛,推寻不已,夜至山中,望寺林火光炽盛,及至都无。常有一虎随称去来,称若坐禅,蹲踞左右。寺内诸尼若犯罪失,不时忏悔;虎即大怒,悔罪便悦。称后暂出山,道遇一北地女人,造次问访,欣然若旧。女姓仇,名文姜,本博平人也。性好佛法,闻南国富道关开,托避得至此士。因遂出家,既同苦节。二人不资粮米,饵麻术而已。声达虏都,虏谓圣人,远遣迎接。二人不乐边境,故秽声迹、危行言、逊虏主。为设肴馔,皆悉进啖,因此轻之,不复拘留。称与文姜复还本寺,称年九十三,无疾而卒也。

○吴太玄台寺法相尼传十六

法相本姓侯敦煌人也。履操清贞,才识英拔,笃志好学,不以屡空废业;清安贫窭,不以荣达移心。出适傅氏,家道多故。符坚败绩,眷属散亡,出家持戒,信解弥深。常割衣食好者,施慧宿尼。寺僧谏曰:“慧宿质野,言不出口,佛法经律,曾未厝心。欲学禅定,又无师范,专顽拙讷,是下愚人耳。何不种以上田,而修此下福?”答曰:“田之胜负,唯圣乃知。我既凡人,宁立取舍?遇有如施,何关作意耶?”慧宿后建禅斋七日,至第三日夜,与众共坐。众起不起,众共观之,坚如木石,牵持不动,或谓已死。后三日起,起后如常,众方异之。始悟法相深相领照矣。其如此类,前后非一。相年逮桑榆,操行弥笃,年九十余,元嘉末卒也。

○东青园寺业首尼传十七

业首本姓张彭城人也。风仪峻整,戒行清白;深解大乘,善构妙理。弥好禅诵,造次无怠。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异。文帝少时,从受三归,住永安寺,供施相续。元嘉二年,王景深母范氏,以王坦之故祠堂地施首,起立寺舍,名曰青园。斋肃徒众,甚有风规。潘贵妃叹曰:“首尼弘振佛法,甚可敬重。”以元嘉十五年,为首更广寺,西创立佛殿,复拓寺北造立僧房;赈给所须,寺业兴立。众二百人,法事不绝。春秋稍高,仰者弥盛,累以耆艾自陈,众咸不许。年九十,大明六年而卒。时又有净哀、宝英、法林,并以立身清洁,有声京县。哀久习禅诵,任事清允,泰始五年卒。英建塔五层,阅理有勤,蔬食精进,泰始六年卒。林博览经律,老而不懈,元徽元年卒。又有弟子昙寅,兼通禅律,简绝荣华,不窥朝市,元徽六年卒。

○景福寺法辩尼传十八

法辩,丹阳人也。少出家,为景福寺慧果尼弟子。忠谨清慎,雅有素检;弊衣蔬饭,不食薰辛。高简之誉,早盛京邑。杨州刺史琅琊王彧,甚相敬礼。后从道林寺外国沙门姜良耶舍谘禀禅观,如法修行,通极精解。每预众席,恒如睡寐。尝在斋堂,众散不起,维那惊触,如木石焉。驰以相告,皆来就视,须臾出定,言语寻常。众咸钦服,倍加崇重。大明七年而卒。年六十余。先是,一日上定林寺,超辩法师梦一宫城,庄严显丽,服玩光赫,非世所有;男女装饰,充满其中,唯不见有主。即问其故。答曰:“景福法辩,当来生此,明日应到。”辩至其日唯觉肉战,即遣告众,大小皆集。自云:“有异人来我左右,乍显乍晦,如影如云。”言讫坐绝。其后复有道照、僧辩,亦以精进知名。道照本姓杨,北地徐人也。饭蔬诵经,为临贺王之所供养。

○江陵三层寺道综尼传十九

道综,未详何许人也。住江陵三层寺,少不以出众居心,长不以同物为污。贤愚之际,从通而已。迹虽混成,所度潜广。以宋大明七年三月十五日夜,自练油火,关颡既然,耳目就毁,诵咏不辍。道俗咨嗟,魔正同骇;率土闻风,皆发菩提心。宋征士刘虬雅相宗敬,为制偈赞云。

○竹园寺慧濬尼传二十

慧濬本姓陈,山阴人也。幼而颖悟,精进迈群,旦辄烧香运想,礼敬移时;中则菜蔬一饭,鲜肥不食。虽在居家,有如出俗。父母不能割其志,及年十八,许之从道。内外坟典,经眼必诵;深禅秘观,无不必入。静而无竞,和而有节,朋游旧狎,未尝戏言。宋太宰江夏王义恭雅相推敬,常给衣药,四时无爽。不蓄私财,悉营寺舍。竹园成立,濬之功也。禅味之乐,老而不衰。年七十三,宋大明八年而卒。葬于傅山。同寺有化尼。聪颖卓秀,多诵经律,蔬食苦节,与濬齐名。

○普贤寺宝贤尼传二十一

宝贤本姓陈,陈郡人也。十六丁母忧,三年不食谷,以葛芋自资。不衣缯纩,不坐床席,十九出家,住建安寺。操行精修,博通禅律。宋文皇帝深加礼遇,供以衣食。及孝武,雅相敬待,月给钱一万。明帝即位,赏接弥崇,以泰始元年,敕为普贤寺主。二年又敕为都邑僧正。甚有威风,明断如神;善论物理,屈枉必释。秉性刚直,无所倾挠。初,晋升平中净捡尼,是比丘尼之始也。初受具戒,指从大僧。影福寺惠果、净音等,以谘求那跋摩;求那跋摩云:“国土无二众,但从大僧,受得具戒。”惠果等后遇外国铁萨罗尼等至,以元嘉十一年,从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重受具戒。非谓先受不得,谓是增长戒善耳。后诸好异者,盛相传习,典制稍亏。元徽二年,法颖律师,于晋兴寺开《十诵律》题其日,有十余尼,因下讲,欲重受戒。贤乃遣僧局赍命到讲座,鸣木宣令诸尼,不得辄复重受戒。若年岁审未满者,其师先应集众忏悔竟,然后到僧局。僧局许可,请人鉴检,方得受耳。若有违拒,即加摈斥。因兹已后,矫竞暂息。在任清简,才兼事义,安众惠下,萧然寡欲。世益高之。年七十七,升明元年卒也。

○普贤寺法净尼传二十二

法净,江北人也,年二十,值乱随父避地秣陵。门修释教,净少出家,住永福寺。戒行清洁,明于事理,沈思精研,深究义奥。与宝贤尼名辈略齐。宋明皇帝异之,泰始元年,敕住普贤寺,宫内接遇,礼兼师友。二年,敕为京邑都维那。在事公正,确然殊绝;随方引汲,归德如流。荆楚诸尼及通家妇女,莫不远修书嚫,求结知识。其陶治德风,皆类此也。谘其戒范者,七百人。年六十五,元徽元年卒也。

○蜀郡永康寺慧耀尼传二十三

慧耀,本姓周,西平人也。少出家,常誓烧身,供养三宝。泰始末,言于刺史刘亮;亮初许之。有赵处思妾王氏甓塔,耀请塔上烧身,王氏许诺。正月十五日夜,将诸弟子,赍持油布,往至塔所。装束未讫,刘亮遣信语诸尼云:“若耀尼果烧身者,永康一寺并与重罪。”耀不得已,于此便停。王氏大瞋云:“尼要名利,诈现奇特,密货内人,作如此事。不尔,夜半,城内那知?”耀曰:“新妇勿横生烦恼,舍身关我,傍人岂知?”于是还寺断谷,服香油,至升明元年,于寺烧身。火来至面,诵经不辍。语诸尼云:“收我遗骨,正得二升。”及至火灭,果如其言。未烧之前一月日许,有胡僧年可二十,形容端正,竟胛生毛,长六七寸,极细软。人问之,译语答云,从来不覆,是故生毛耳。谓耀曰:“我住波罗奈国,至来数日。闻姊欲舍身,故送银罂相与。”耀即顶受。未及委悉,匆匆辞去,遣人追留,出门便失。以此罂盛其舍利,不满二合云。
资源编号:ZY1537309;资源类别:(国学学习图书);收集时间:2020-05-09;资源参考链接
最新收录: 引用自《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

上 一 条: 比丘尼传 宝唱 卷三 齐

下 一 条: 比丘尼传 宝唱 卷一 晋

其它收录: 冻浦鱼惊
大雨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恋你是我心里的秘密,爱你是我幸福的甜蜜
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
爱情必须信任,无可厚非
整个雨季,你都在飞

相关评论:
(欢迎网友发表评论,请注意网络文明)
(不支持 HTML 显示,请勿发HTML代码)
(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
247.182.106.*IANA保留地址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很好的
118.201.163.*广东省广州市 网友 于 发表评论 :
不错。

【爱学语言】我们致力于分享国内互联网优秀语言学习资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爱好,请把你收集的语言学习资源推荐给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爱学英语中刊登您的资源。

推荐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爱学英语】所有资源都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网友推荐,如果侵权或损害您的利益了,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联系邮箱:401650071###qq.com (请将###换成@)
资源搜索   【手机版入口
站长推荐
高中常见动词的错误用法
表语从句用法讲解
主谓一致
倒装结构
引导的主语从句的what
不定式一般式用法
法苑珠林 释道世 卷八十五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将来完成时的定义、用法、结构...
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典型...
18种名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other, the oth...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讲解
最新收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
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
只要你在业务上勤奋,你就会变...
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能熄...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


Copyright (c) 2024 aix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进入旧版本

粤ICP备15078687号